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西安悼念陈忠实
称赞作家写出不朽经典duersi
长安犹存白鹿原,人间再无陈忠实。陈忠实生前曾担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在文学领域辛勤耕耘一生,毫无半点怨言。他早年笔耕不辍、中年饱蘸心血写出文坛扛鼎之作,晚年扶持大批文学后辈,一生从未间断与文学之缘。昨晚8点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副主席李敬泽,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及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陪同下,来到陈忠实家中的灵堂前吊唁、慰问,表达中国作协对中国文坛痛失珍贵作家的惋惜之情。
陈老走了,中国文坛痛失一位令人非常敬重的作家,中国作协对此事高度重视。昨晚,铁凝、李敬泽在陈彦及贾平凹的陪同下,赶往陈老家中吊唁,众人在灵堂前上香、悼念,追思缅怀一位作家质朴而伟大的一生。铁凝及李敬泽还给陈老的家属们带去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问候,以及中国作协及众多作家们的问候。
铁凝动情地表示:“陈忠实老师写出了不朽的经典,值得我们全国作家学习,陈忠实老师是中国全体作家的榜样,期待作家们能够延续陈老的精神力量,写出《白鹿原》这样的高峰作品。”李敬泽以“民族伟大书记员”概括了陈老不平凡的文学之路。
连日来,除了自发赶往省作协大院的吊唁者之外。在东郊陈忠实家中设的灵堂前,吊唁的人群也络绎不绝,灵堂吊唁、著文追思,成了这几日西安城内文学爱好者们最重要的事务。
由此可见,文学不朽,《白鹿原》不朽,文学殿堂依然神圣。尽管距《白鹿原》最初问世已经23年,但“伟大的书记员”陈忠实在读者心目中依然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威望及分量。(记者职茵)
贾平凹感怀
他的作品将成为永恒
听闻陈忠实去世的消息,原本正在商洛老家的贾平凹立即动身赶回西安。作为多年的文友,也是陕西文坛的“双子星”,对于陈忠实的去世,贾平凹说自己深感伤痛:“但是他的作品留了下来,他的作品得到了永恒!”
在陕西文坛,陈忠实和贾平凹都是“扛旗”的,而且共有三位作家摘获茅盾文学奖,路遥和陈忠实均已作古。接到记者电话时,贾平凹正在从商洛老家赶回西安的路上,医院看过陈忠实,他当时意识还是清醒的,没想到这么快就离世了:“因为老家那边有事,我就回了商洛,今天早晨听到消息,正在往回赶。他是个非常优秀的作家,为中国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文学陕军’的重要力量,他的去世,对于中国文学,对于陕西文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作为多年的朋友,我心里很难受。”
坊间说“文人相轻”,也有人说“王不见王”,但贾平凹说他从未听过这个说法:“我和他关系不错,感情很好的。我一直觉得陕西文坛上,文人之间关系如此之好的并不多见。什么‘王不见王’,我可不认同。我们年轻时在同一个文学社,那时关系就挺好。只是后来,他在省作协工作,我在市作协,见面机会不多,一般就是文学活动上见面。后来我调入了省作协,他也退休了。”记者追问:“平时聊天时,您会直言对他作品的看法,他也会发表对您作品的看法吗?”贾平凹说:“《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我专门写了篇文章呢。至于平时聊天,文人在一起聊天时说文学的并不多,何况两人都是作家,并不是评论家和作家的关系。不过我们一直以来关系都是很好的,老兄弟的感情了!”
贾平凹感慨说:“他的离去让人心痛。不过他的作品留下了,那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记者张静)
高建群回忆
有一种中国文坛的天空塌了一角的感觉
二十多年前,文学陕军挥马东征,缔造了陕西文学的辉煌。如今,东征五虎骁将已去其二,高建群说他深感惋惜:“物伤其类,不胜悲慽!”
高建群告诉记者,前天他还问作协的同志,陈老的病怎么样了。他们回答说:“陈老很坚强,一直坚持着与疾病抗争。今天早上,接到陈忠实先生去世的噩耗,很是震惊和痛苦,有一种中国文坛的天空塌了一个角的感觉。这种心情,只有在路遥和张贤亮去世时我才有。”
高建群评价说:“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是一部重要作品,同样也是充满厚重感的农耕文明史诗。我把《白鹿原》和几部当代描写农村题材的小说做了对比,例如浩然的《艳阳天》、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觉得《白鹿原》对农村生活的描述,更为深刻和准确。它不是对农村题材作品图解政策式的描写,也不是颂歌式的描写,更不是田园牧歌、民俗风情式的描写,而是将锐利的笔触深刻地楔入了一个时代,楔入到社会最底层,触到了这个时代的痛处、我们民族的痛处。所以陈老在《白鹿原》的题记里,引用巴尔扎克的话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高建群回忆说:“我第一次见到陈忠实,是在年4月20日,省作协恢复后的第一次创作会上,记得那时老陈背了个黄挎包,穿了一件半旧的衬衣,从西安郊区灞桥而来,坐在一个角落。坐着的时候,他总把挎包放在胸前,两只手搭在挎包上。他从骨子里讲还是一个农民,身上具有关中农民的所有优点和缺点。那是一个令人无限怀念的文学时代。记得那次会议上,老作家们除了柳青已经过世外,健在的胡采、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悉数在场。年轻一代,贾平凹的《满月儿》刚刚获奖,莫申的《窗口》刚刚获奖,他们从北京领完奖后直接赶到会场。路遥则雄赳赳地斜倚在一个藤椅上,坐在后面的一个角落,半闭着眼睛。斯人已逝,他从此没有了痛苦,没有了案头劳顿,没有了人生俗务。我想,他的《白鹿原》将会被长久地记忆着,我也期待电视剧《白鹿原》的播出。”(记者张静)
王全安
他走得太早了
年年底,电影《白鹿原》在陕西外景地拍摄,陈忠实多次到现场探班,他当时在现场感慨:“王全安拍这部电影真是不容易啊。”在电影《白鹿原》中,仅保留了白嘉轩、鹿子霖、鹿三、田小娥、黑娃、白孝文等几个主要人物的戏份。但当时陈忠实评价:“电影能拍到这程度,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精神内涵以及精神承载的东西都出来了。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不同人物有不同的文化结构,观众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冲击,这个电影应该是完成了它的使命。”年,电影上映,陈忠实也给出了评价:“尽管现在是两个半小时的版本,但非常精彩。这个电影装不下那么多的情节,像白灵等有些人物进不去,但是电影还是体现了我小说的中心,我给它打95分。”在听到陈忠实去世的消息后,王全安惊愕不已,感慨“陈老师那么优秀的作家,走得太早了,真的是太遗憾、太遗憾了”。(记者曾世湘)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行者无疆丨审核:荆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