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广告 > 中国应该重写抗战史

中国应该重写抗战史

发布时间:2020-8-26 13:59:19   点击数: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卫国战争。可是,中国国民党军队抗战英雄的战后遭遇,却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在二战所有的战胜国中,其情其状,独一无二。

年12月底,上海浦东新区“天逸静园·玫瑰园”里有了张灵甫等抗日名将的衣冠冢。年5月30日,位于张灵甫将军的故乡西安市长安区东大村为纪念其在抗日战争中为民族的解放做出卓越贡献而修建的陵园,因引起了众多意识形态卫道士的强烈围攻,被改为“东大村公墓”,令人叹惋!所以——

中国应该重写抗战史

作者:肖舟

年12月1日,是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宣言》共同发表70周年,海峡两岸均面临着如何纪念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挑战。法国纪念诺曼底登陆65周年的恢弘气势早已经向全世界展现过了,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也不是在悄无声息中过去的。

《开罗宣言》的全文(大公报·桂林版·年12月3日)

蒋介石号召抗战(年12月17日·大公报)

在中日两国钓鱼岛争议紧张局势升级之际,如何隆重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实际上是在向世界显露当今大陆的政治形象和政治胸襟,而不是简单的排场之大小问题。

“七七事变”过去整整76个年头之后,年的七七纪念日前夕,国家民政部终于正式以“民函第号”下发通知:宣布将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保范畴。据统计,全国总共有两万多名国民党抗战老兵获益。人道关怀的阳光,终于照进了这个长期被历史遗忘的角落。

年“七七”,原国军29军老兵在卢沟桥敬礼

所谓国民党抗战老兵,准确地说,应该叫做国军抗战老兵。因为抗战并非一党一派之抗战,而是全民族抗战,全民族即意味着超越了阶级,超越了党派,超越了狭隘的意识形态。这才是抗战的本色,也才是历史的真实。所谓国民党抗战老兵,无论他们属于哪个军种兵种,也无论他们属于哪个防区哪个番号,本质上,他们都属于中国军队,都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同侵略军作战,因而都属于国军范畴。

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

名不正则言不顺。国民党老兵的传统命名,无疑带有浓厚的党派色彩、意识形态色彩,在泛政治化、泛意识形态化的漫长岁月中,尤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漫长岁月中,它实际上成了绝大多数国军抗战老兵头顶的紧箍,注定了绝大多数国军抗战老兵的坎坷命运。这是国军抗战老兵的个人悲剧,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剧。

所幸,这一切,终于开始划上句号。将国军抗战老兵纳入社保范畴,不仅是人道上的一小步,更是文明上的一小步。它不止意味着对国军抗战老兵的国家立场的调整,更深层的意味,是对整个抗战的国家立场的调整。即,不再基于狭隘的阶级的视角、党派的视角、泛意识形态化的视角来评价抗战,而是试图超越这些限制,试图从全民族的高度,来重新理解抗战,公正地评价抗战,还原全民族抗战的历史真实。

中缅印战场影像.

八年抗战,有多少英雄儿女化作了飞烟,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留给了岁月。抚今追昔,令人感怀思奋。按照大陆官方长久以来的说法,自卢沟桥事变至年6月,国民党军队中少将以上的将军,共牺牲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而何应钦则说是位将领。仅“淞沪会战”中,国军就伤亡官兵余人。无论是还是,都已表明战将伤亡惨重。

然而,在大陆却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政治和解和社会重建,似乎内战的血还没有流够。因此也就有了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和被当成战犯的中国抗战将领关在同一所监狱改造的尴尬。

跨越千山万水,穿过历史风烟。

美国有过内战,却没有战犯。南北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不曾处罚南方一兵一卒,那是把法律问题和政治问题分开处理的最好例子。

淞沪会战中的八百壮士

淞沪会战

中国军队往淞沪集结

在这场战争中,共有62万人丧生。这意味着大约每60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死于战火。照常理来说,总得有人为这场残酷的战争负责。事实上,仇恨也没有随着战争一起结束。在有些人眼里,叛乱者应该受到严惩。然而,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毕竟不是一回事。美国内战没有产生战犯,也没有一兵一卒在未来的岁月里因为“历史问题”而遭到清算和迫害,胜利者更没有用笔墨掀起一场丑化运动以便将反叛者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南部邦联总统杰斐逊·戴维斯年去世,活了81岁。副总统斯蒂芬斯则战后不久就被佐治亚选为联邦参议员,死后墓碑上居然还刻着“一心为公”,他生前没有被人改造,死后也没有谁去鞭尸扬灰。即使是年4月14日,林肯被同情南方的布思刺杀,美国也没有因此疯狂,来一次彻底干净肃清南部残余的斩草除根运动。年,李将军则长眠在了华盛顿学院的小教堂之下。在那里,他的塑像依然身穿南部邦联军装。

一个知道区分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国家是幸福的,一个理解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不同的民族是理智的。而中国的内战,却不如此。不仅有法律的惩罚,还有道德上的贬低。那些曾经为卫国战争洒过热血的国军将士,因为参加过国共交恶的内战,就被描绘成“匪、贼、寇”。比如,吴强先生在其长篇小说《红日》的“修订本序言”里就有这样的字眼:“张灵甫这个匪徒,……他骄纵、冷酷、矜持、虚伪、狡诈……。为了传之后世和警顽惩恶,让大家记住这个反动人物的丑恶面貌……”

张灵甫之死真相(年8月25日·文汇报)

在这样的政治氛围里,这位抗日名将即使在内战中真的是罪恶累累,但对中国来说,他绝不仅仅是罪人。张灵甫骁勇善战,虽然,他在对日浴血奋战中成了瘸子。就一个职业军人对国家的效忠而言,他是军人中的军人。如果有一天,大陆也为抗战英烈们建立国家英烈祠的话,里面就应该有张灵甫一个位置,而不仅仅只是允许只有他的衣冠冢。这位职业军人没有死在日寇的枪炮下,而死于年内战的硝烟中。这是一个缺乏政治和解传统的民族的历史悲剧。

事实上,在“文化大革命”中,不止一位殉国将士被抛尸露骨。南京灵谷寺里抗战殉国的国军将士的牌位,湖南省衡山由蒋介石书写“忠烈祠”并供奉纪念湖南几次战役中牺牲将士的牌位,都先后被销毁……

拂去历史的尘埃,比如,要讲到情报工作对抗战的贡献,就绕不开军统。可是,在过去长期的意识形态里,军统似乎除了坏事,别的什么也不干。重庆的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就曾名为“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而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要求下,小说《红岩》及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文艺作品,更是渲染了中美合作所对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的迫害。其实,“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从来就不是一个为“反共”、“反人民”而建立的“血腥恐怖的法西斯集中营”,而是为反法西斯合作建立的战时跨国情报机构。比如,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殒命,就有中美合作所的军统局人员在电讯侦测和密码破译方面的功劳。它是年7月1日,在重庆磁器口钟家山,正式成立。年10月11日,也就是说在内战爆发之前就宣告结束。

戴笠资料

戴笠曾经对部下说:“千百万无名英雄的牺牲才换来历史短暂的辉煌……历史记载丰功伟绩,白纸黑字一目了然……你我的历史地位在于为这些丰功伟绩做出无声的贡献。我们为其他人的成就作辅垫,我们是无名英雄。无名英雄就要随时准备做出牺牲。我们是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的典范。我们是领袖的工具,而只有领袖才能创造伟业名留青史。”后来,戴笠树在“陪都”重庆市中二路罗家湾29号——军统局本部后面山坡上的石碑就是献给这些无名英雄的,而碑的两面则一字不刻。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8年抗战时期,军统、中统的各级人员出于民族大义、抛开个人恩怨,完成了不少特别任务,对敌后抗战做出了贡献,自身也付出很大代价。

金陵毒酒案的报道

如年,在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的核心——南京城里,在戒备森严的日本驻中国总领事馆的盛大酒会上,发生了因毒倒20多个日伪政要并致两名日本外交官毙命而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金陵毒酒夜”事件。有消息说,美国总统罗斯福获悉此事后说了一句:“中国不会亡。”然而,此事因由军统局南京区代区长尚振声少将等策划实施而在大陆教科书及各类文本中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以致长期湮没史海,国人对此多称不知。

解读军统

后人应该记住中美合作所,记住军统局对日作战中的功勋。每一个党派中都能发现正直的和德高望重的人。即使是势不两立,也不意味着其中一方必定是魔鬼。

现在的日本,右翼势力猖獗,一次次把历史沦为罪恶复活的玩物,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态势下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还原真实的历史,铭记那场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我们更加需要明白在那场悲剧中到底是谁拯救民族于水火,到底是谁更应该让我们铭记与感恩!回望我们的历史,无不是在悲剧中进行,百年的屈辱用血泪书写,一个民族一次次挣扎在死亡的边缘,而最后却以同室操戈兄弟相残的方式结束,这本身就是一场不堪回首,现在还被当作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想当年驰骋抗日疆场,担当民族大义的无敌将军最终殒命在同胞的枪口之下,我们得到的不是反思而是置于死地而后快深仇得雪的快感,面对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处置方法,的确难以望其项背!

军统“江山帮”

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如火如荼,面对我们现在的历史被“清宫戏”、“穿越戏”解构的现状,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搞得怎样?其实,在这场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中,既有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也有国民党军队的淞沪会战、台儿庄大捷、衡阳保卫战等诸多战役。

至于杜聿明将军率领的中国远征军,更是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悲壮的一页。战死沙场的王铭章、张自忠、戴安澜等一大批国民党军队的将士,同样是为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而为民族为国家捐躯的英烈。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二战老兵,都享受着国家丰厚的养老保障和无限的荣光,唯有在国内,老兵要独自艰难而顽强地走过生命中最后的日子。如果他们就这样被湮没,我们对不起历史,对不起自己的良知。”

善待老兵,善待的更有一个国家和公众的良心与救赎。之所以如此,其真正意义是为了今天和明天。这是对人们良心和胸襟的考验。

但事实上,纸面上的历史在现实中显得苍白缥缈。

南京市民慰问还都的新6军(年9月11日)

巴黎屈服了,欧洲在希特勒的铁蹄之下,伦敦、莫斯科还在战斗。菲律宾、马来亚、荷属东印度、缅甸沦陷了,东南亚在受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蹂躏,重庆还在战斗。这是一个不屈的国家,生活着不屈的人民。

重庆大轰炸旧址

重庆是中国抗战的精神堡垒。日本要想打跨中国,必须打跨重庆。从年2月18日到年8月23日,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进行了为期5年半的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重庆大轰炸背后是英勇不屈的重庆精神。可这关系中国命运的“重庆大轰炸”,在大陆却曾是除有零星报道外,尘封了整整60年。大轰炸中屹立不倒的“陪都”,在饱受战火摧残后,胜利的中国在那里树立的“抗战胜利纪功碑”,年,就被改建成了“人民解放纪念碑”。

除了陷入对历史的缅怀,人们还被这样一个现实所震撼:英国和日本都在缅甸为阵亡军人建了雄伟壮观的墓园,每一个阵亡士兵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甚至连战马都刻上了名字。如今,缅甸人对“殖民者”和“入侵者”的了解远胜于对中国远征军,纵使后者为这里的和平付出巨大的牺牲。

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

英军在缅甸共有三处墓地,仰光的“Satthwadaw墓园”是其中最大的一处,共有座墓穴。“绿油油的草坪上,缀满了黑色的方块墓碑,整齐排列,犹如他们走上战场时的队列,”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在“重返缅甸战场”的活动后,感慨道:“似乎,他们从未死去。”

衡阳保卫战纪念碑

日军在仰光也有墓地,同样有专人看守管理。园内绿树成荫,花朵点缀,水池漂着浮萍,则尽显小桥流水的和风园林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处都埋有中国人的尸骸。“Satthwadaw墓园”埋有30多个中国士兵,以及5名挑夫。他们均牺牲于年春天。墓园管理者奥斯卡称:“我们没有办法找到他们的家人,甚至没有办法知道他们的名字,只能把他们安葬在这里,给他们军人一样的尊敬。”

日军的墓园则有一座修建于日据时期的台湾战殁者英灵纪念碑。战争期间,日军将大量朝鲜、菲律宾、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人员编入日军,随着阵亡,他们就长眠在了日军的墓园内。

在缅甸的佛教圣地自敢山,佛塔和纪念碑更是密密麻麻。山顶的一座碑的碑文里,甚至刻有匹战马的名字。在密支那,日军有一处著名的“招魂之碑”,修建在卧佛寺里。碑文上说,“战争虽然失败了,我们将永远铭记日本军人为国家所做出的牺牲。”

虽然,埋骨于外的十万中国远征军,开拓了二战时除中国本土以外最激烈的亚洲战场,取得自甲午战争后首次出征异域的胜利,并以抗击法西斯的身份长眠在了那片土地,但战后,由于历史认知的模糊和长期被遗忘,他们反而成了边缘者。

从数字上比较,能够更清晰地看出,中国在这场记忆竞赛上已经被落下多远的距离。

战后,日本在年、年两次组织大规模的“收骨团”,共在缅甸收集阵亡将士的遗骨具。

中国民间也曾开展过收集遗骨的工作。年,由云南黄埔同学会和云南侨联等民间组织,在缅甸找到19具遗骨,后在当年9月14日安葬在腾冲的国殇墓园。

著名滇缅抗战史学者戈叔亚就此做了一个对比:“中国在缅甸死亡人员10万,收集遗骨19具,占总死亡人数的0.%;日本人收集的遗骨占总死亡人数的12%,比例是我们的六百多倍。”

更为突出的是政府的重视程度。中国方面主要靠民间力量推动,而英国的墓地由英联邦战争墓地委员会统一管理,这是一个由英国国家一级财政拨款机构。其官方网站的首页写着,“每一个死去的人,都应该被用真名和墓碑或纪念碑铭记。”

“他们用鲜血书写历史,历史却用墨水涂掉了他们;他们从卫国的战场归来,却终生未获凯旋。”孙春龙说,远征军老兵在“文革”中多数遭到批斗清洗,普遍被污名化。当缅甸的墓碑被当地军人毁坏时,大陆抗战老兵内心之碑也在坍塌。

不仅如此,甚至于直到云南腾冲“国殇墓园”举办“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祭仪式”的日子里,在长三角龙头的大都市,还会有曾以“司马心”、“吉方平”等笔名(本名凌河)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评论,成为了《解放日报》金字招牌,而成为一个能与共产党共荣辱、同进退,后因经济问题和私拆同事信封拿了别人月饼券等诸事,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评论部主任职务、保留副处级待遇”成绩斐然的媒体人,会对建“张灵甫陵园”,捧到天上又何必的莫若以明、如坠云雾(年6月3日·新民晚报)!

滇西抗战壮士墙(云南滕冲).

因为,在其笔下无非只是曾与日本人打过几仗,抗日有勇。

我们不妨看看下面一幕真实的事例:

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以上的文字来源于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开发表的报道,总不能说,这样的文字,也是无中生有,捏造出来的吧?

“抗战传千古、内战无英雄。”这些伟大的先辈和那些无名的烈士们,他们用切身实际书写了历史,他们的丰功伟绩正时时刻刻影响着当下的一代。一个民族一定要有自己崇拜的英雄,这并不是搞偶像崇拜,而是真正对英雄主义的敬仰!而一个连自己恩公都容纳不了的民族,凭什么去复兴、得道于世界?

“埋头苦干的中国人,将尽我们的力量所至,抵抗到底。我们将奋斗到最后的胜利,或最后的惨败。纵使大好河山,悠久历史,都被鲜血染红,或毁灭在熊熊的火眼之中,亦在所不惜。”正是在凭借着这种精神,中国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国民政府对日宣战

国军战区划分

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9月3日,中国举国欢庆,国民政府确定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年9月9日上午9时许,曾经最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在南京黄埔路的中央军校礼堂,向中国军人双手捧上投降书。那一刻,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来说,喜悦浸润着泪水。

胜利的光荣属于所有为之付出过血汗的人们,它不应该为意识形态和党争所玷污。也许俄罗斯政府对待卫国战争胜利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学习。1年,俄罗斯庆祝苏联卫国战争胜利56周年,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战士出席了阅兵式,而在年庆祝卫国战争胜利58周年时,俄军士兵身着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军服装,手擎老军旗在莫斯科红场参加阅兵式。

都知道历史真实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抵达历史的真实,并不是人人都清楚。客观公正最需要的立场,就是超越。超越阶级的视角,超越党派的视角,超越意识形态的视角,这一切本质上都是超越丛林哲学,进入公共境界,进入天下为公的境界。

历史走到了今天,经历那段历史的人日渐故去,国共两党势不两立的斗争硝烟,也已经消散得越来越远。和解的起点已经到来,如何加大步伐,以超越的心态化解历史的坚冰,打开未来的通道,这,恐怕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难以回避的历史使命。

可否期待,在《开罗宣言》签署70周年盛大庆祝的时候,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慰问和良好的祝愿。哪怕是迟到的尊重。这份记忆属于他们,也属于这个国家,更属于子孙后代。历史将永远记住那些为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为了保卫中华民族利益而英勇捐躯的英烈们,不管他们是共产党的,还是国民党的,他们都将永垂不朽!

***未经中华时报和作者同意,任何报刊不得转载或摘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gg/1189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