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枭雄第六(11)
◎年,冯友兰因为向往广州,加之朋友邀请,想去广东大学任教。在离开开封以前,冯碰见于右任。冯问于:“广州的情况怎么样?是不是可以去?”于回答说:“革命的人可以去,不革命的人不可以去。”冯当时是想当一个革命的人,于是决定前往。
◎鲍罗廷是孙中山实行“联俄容共”政策时由苏联派到广东的顾问。一时间广东人崇俄风气过甚,将俄国顾问奉若神明。年李宗仁前往广州,敦促国民党北伐,对广东崇俄的风气大为不满。李在鲍宴请他的欢迎会上讽劝说:“我们革命同志不可忘记我们的革命天职。我们尤其不要把俄顾问当成主人,我们自己当成客人。我们要以主人的态度来敬客,不要学洋行大班的习气来奉承上司。”
◎陶成章、章太炎等组织的光复会素与孙文不合,陶更是在财务问题上抓到了孙的把柄,两人结下梁子。年,上海都督陈其美派年仅24岁的浙江青年蒋志清(介石)安排谋杀。年1月14日深夜,蒋携同光复会黑道人物王医院,射杀陶于病房。吴稚晖后来写“蒋总统年表”时,说陶要谋刺陈,破坏革命,“公(蒋)怒杀之”,嗣后,蒋辞掉沪军第五团团长,东渡日本学德文。陶一死,孙文便电函陈其美,表示“不胜骇异”,责令陈“严速究缉,务令凶徒就获,明正其罪,以慰陶君之灵,泄天下之愤。切切”。
◎年9月,蒋介石奉广州国民政府之命讨伐陈炯明,结果被围。蒋惊恐万状,危急时刻,准备吞枪自尽,陈赓见状夺下蒋的短枪,大声道:“校长气短!”蒋哭诉:“我何以回广州,只能杀身成仁以报中央!”陈斥道:“为丢一个师而自杀,这划算吗?我们有黄埔军,训练好了军队再来打!”说完,背起蒋,穿过人丛,找到一只船后将蒋救回广州。
◎年,王实味和胡风一同考上北京大学,两人成为同班同学,后来却命运各殊。
第三卷枭雄第六(12)
◎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写道,一个要砸碎旧世界的革命者,是不可能在恋爱婚姻上刻板守旧的;时刻面临的失踪和牺牲,也使婚姻家庭难以稳定。私生活不妨碍政治生涯,无法无天的革命者也应当在个人生活中有所体现,但当革命成为一种有组织的行为时,与性满足俱生的个人主义则成为革命的天敌。
◎托洛茨基曾做过一个判断:“陈独秀不是理论家。”
◎郑超麟评价中共“四大”时的几位核心领导人:陈独秀是辛亥革命战士,“五四”运动主帅,中国共产党创立者,历届总书记。他有革命历史,有群众,有工作经验,是不待说的。张国焘是“五四”运动北大学生领袖,从学生群众走向工人群众的先锋,多次罢工的领导者,是从群众运动中产生的领袖。蔡和森是旅法勤工俭学生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领导了勤工俭学运动,也是从群众运动中产生的领袖。瞿秋白是“五四”文化运动参加者,北京名记者,聪明,博学,在学生群众中有地位。彭述之从未参加过群众运动,他在领导机关代表什么力量呢?原来他是国际派来的同志,代表当时的国际路线。
◎关于陈独秀:章士钊说他回头之草不啮;汪孟邹说他无法无天;胡适说他是终身的反对派;郑超麟说他不愿被人牵着鼻子走;鲁迅说他大门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他自己说:不怕打,不怕杀,只怕人对我哭,尤其妇人哭;我愿意说极正确的话,也愿意说极错误的话,绝不愿说不对又不错的话;我只注重我自己的独立思想,不迁就任何人的意见……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张,自负责任。
第三卷枭雄第六(14)
◎中共“五大”召开时,汪精卫突然要来演讲,秘书长蔡和森忙碌起来,赶紧撤去墙上的旧标语,换上“国共合作,革命必胜”一类意思的话。主席台上马克思和列宁的像挂到旁边去,孙文的像挂在正中。汪精卫上台时,掌声雷动,比陈独秀享受的分贝还高。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在党内占据了以前陈独秀的地位。郑超麟回忆瞿在上海的住处:“这是旧英租界新造的西式公寓房子,一套四大间,两大间做客厅和饭厅,两大间是寝室,每间寝室都有浴室和衣箱室。厨房有瓦斯,冬天还可烧水。这是二层楼。三层楼也有这样一套房间,那是湖南一个大地主住的。三层楼上去是平顶天台,铺子小石子,中间又有二间房子,三面都有玻璃窗,瓷砖铺地,做夏夜住宿用的。一间属于二层楼所有,一间属于三层楼所有。”
◎年,徐志摩在《晨副》上撰文道:“我很少夸奖人的。但西滢就他学法郎士的文章说,我敢说,已经当得起一句天津话:‘有根’了”,“像西滢这样,在我看来,才当得起‘学者’的名词”。
◎差不多同时,陈西滢也在《现代》第63期中写道:“中国的新文学运动,方在萌芽,可是稍有贡献的人,如胡适之、徐志摩、郭沫若、郁达夫、丁西林、周氏兄弟等等都是曾经研究过他国文学的人。尤其是志摩,他非但在思想方面,就是在体制方面,他的诗及散文,都已经有一种中国文学里从来不曾有过的风格。”对此,鲁迅在《无花的蔷薇》里评论道:“虽然抄得麻烦,但中国现今‘有根’的‘学者’和‘尤其’的思想家及文人,总算已经互相选出了。”
第三卷枭雄第六(15)
◎年,陈西滢发表《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一文,他推荐的十部著作包括:胡适《胡适文存》、吴稚晖《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与人生观》、顾颉刚《古史辨》、郁达夫《沉沦》、鲁迅《呐喊》、郭沫若《女神》、徐志摩《志摩的诗》、西林《一只马蜂》、杨振声《玉君》、冰心的《超人》。在文后说明中,陈西滢说:“我不能因为我不尊敬鲁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说他的小说好,我也不能因为佩服他的小说,就称赞他其余的文章。我觉得他的杂感,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同时认为《孔乙己》《风波》《故乡》等虽好,但“还是一种外表的观察,皮毛的描写”。
◎年,“三一八”惨案发生。清华教授朱自清也在游行队伍之列,当他看见众人纷纷逃避时,一个卫队已装完子弹!躲避之间,朱被人挤倒,此时已听到噼噼啪啪的枪声。朱在《执政府大屠杀记》一文中写道:“我生平是第一次听枪声,起初还以为是空枪呢。但一两分钟后,有鲜红的热血从上面滴到我的手背上,马褂上了,我立刻明白屠杀已在进行!”
◎“我真不中用,出了门口,一面走,一面只是喘息!后面有两个女学生,有一个我真佩服她;她还能微笑着对她的同伴说:‘他们也是中国人哪!’这令我惭愧了!我想人处这种境地,若能从怕的心情转为兴奋的心情,才真是能救人的人。苦只一味的怕,‘斯亦不足畏也已!’我呢,这回是由怕而归于木然,实是很可耻的!但我希望我的经验能使我的胆力逐渐增大!”朱自清很为自己“三一八”当天的表现觉得可耻。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警察总监李鸣钟自觉已无法收拾,匆匆赶到执政府,对段祺瑞说:“死了这么多人,叫我怎么办?”据说当时段正同吴清源下围棋,见李进屋,马上声色俱厉地说:“李鸣钟,你能维持北京的治安不能?你若不能,我便撤你,换你,枪毙你!”也有人说段闻之详情长跪不起,后终生食斋。
第三卷枭雄第六(16)
◎朱自清说:“我们现在局中,不能如他(李鸣钟)的从容,我们也得问一问:‘死了这么多人,我们该怎么办?’”
◎在悼念刘和珍烈士的追悼会上,周作人作了一副对联:“赤化赤化,有些学界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白死白死,所谓革命政府和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并说:屠杀学生和平民的政府,“同情、信用与期望之损失是无可估量,也无法挽救的”。
◎章士钊说:“防口者,专制之愚策;杀士者,国家之大耻。”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时任北大代校长的蒋梦麟在北大公祭大会上沉痛地说:“我任校长,使人家子弟,社会国家之人材,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据报道,他说到这里“潸然涕下。于是全场学生相向而泣,门外皆闻哭声”。
◎提到段祺瑞,不能不说“三一八”惨案,鲁迅先生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并写下了流传长久的名篇《记念刘和珍君》,但段祺瑞在事件中的表现却堪称人性闪亮。“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琪瑞顿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随即他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随后严惩凶手,自己引咎辞职,并且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
◎段祺瑞自己没有房产,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并因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和抵制袁世凯称帝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誉。段祺瑞临死前,写下“八勿”作为遗言,信哉斯言,内容如下:“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第三卷枭雄第六(17)
◎年,时任北伐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写道:“政治生活全系权谋,至于道义则不可复问矣。”
◎鲁迅:“……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年,郭沫若曾言:“世界上最黑暗的角落是官场,最黑心的人是官吏;世界上最黑暗的官场是中国的官场,最黑心的官吏是中国的官吏。”但他还是很快加入了有实权的国民党,混入了官场。
◎段祺瑞十分喜欢下围棋。吴清源回忆说:“每周的星期天一大早,棋手们就都会去他家和他一起下棋,之后一起吃早饭,这已经成为了惯例。”段看吴还只是个孩子,就想欺负他,最后却被一个毛孩子赢了,于是心情大坏,一个人进屋去了,再也没有出来。但最后还是如诺给了吴块大洋,送他去日本学棋。
◎鹿钟麟追随冯玉祥近40年,因其人足智多谋,故有“鹿小鬼”之绰号。正是他带着弁兵20人,将溥仪赶出了故宫。他将溥仪带至后海甘石桥的醇王府邸,突然拔出枪来问溥仪:“从今以后,你是称皇帝,还是以平民自居?如果愿作普通人民,则我等军人对你自有保护之责任,如你仍称皇帝,那我们民国不容皇帝存在,我只能枪毙你!”溥仪受此威慑,声明自己愿为中华民国之一分子。鹿遂与之握手为别。
第三卷枭雄第六(18)
◎闻一多在《唁词》一诗中写道:“这青春的赤血再宝贵没有了,/盛着他固然是好,泼掉了更有用。……不要愤嫉,父母,兄弟和姊妹们!/等着看这红热的开成绚烂的花。”
◎年9月,张季鸾开始主笔《大公报》,并提出了著名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方针成为《大公报》20年生机的命脉。
◎年8月5日,林白水在他主编的《社会日报》上发表了《官僚的运气》一文,猛烈抨击军阀张宗昌及其部属潘复,当天深夜即被宪兵逮捕。就死之前,林白水给女儿写下一份遗嘱:“我绝命在顷刻,家中事一时无从谈起,只好听之。爱女好好读书,以后择婿须格外慎重。可电知陆儿回家照应。小林、宝玉,和气过日,所有难次之事,请莪孙、淮生、律阁、秋岳诸友帮忙。我生平不作亏心事,天应佑我家人也……”
◎白崇禧素来自负,敢作敢为,连蒋介石都让他三分。而杜月笙作为上海青帮首领,也是万人畏惧。年3月,白崇禧作为北伐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率军抵上海东郊的龙华,来到杜的地盘上。杜想投机革命,亲自前往求见白崇禧。白崇禧不屑与黑帮头目为伍,于是拒不理睬。有人说:“杜曾捐大洋四万八千元,对革命有功。”白说:“他捐四万八,革命军可以还他五万,名器不可以滥假,官职岂可随便送人!”
◎冯玉祥平生读书甚勤。担任旅长时,冯驻军湘南常德,每日早晨读英语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学习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第三卷枭雄第六(21)
◎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年2月,梁启超因尿血症久治不愈,不顾朋友反对,医院,施行割肾手术。不料,所割除之肾,经检查并无病变,而尿血症也未见康复。于是医生又说病因在牙齿上,拔取牙齿七枚,而尿血症依旧没好转。医生们只好又改称毛病在饮食,把梁饿了数日,尿血症更甚,最后溘然长逝。虽未被西医救起,然而临死前,梁还是一如既往地相信西医。
◎王国维留下“五十之年……义无再辱”的遗笔自沉后,梁漱溟闻讯赶往,“目睹之下,追怀我先父昔年自沉于积水潭后,有知交致挽联云:‘忠于清,所以忠于世;惜吾道,不敢惜吾身。’恰可移用来哀挽静安先生”。
◎蒋介石掌权后,多次要吴稚晖出山。吴表示:“我是无政府主义者,脾气也不好,不敢当呀!”吴一生有许多官衔,但多是虚职。他曾对族侄吴余庆说:“开大会,把我这个所谓‘元老’请上主席台,照相让我站在前排,很像无锡惠山泥人‘大阿福’,放在橱窗里摆摆样子。”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倒是个重要的实缺,但吴并未到职。
◎年底,蒋介石娶宋美龄而舍陈洁如。与其说蒋与宋美龄联姻,不如说是同江浙财团联姻。据载,蒋介石为了与宋家挂钩,在孙中山去世后,一度还曾向宋庆龄求婚。宋庆龄在一次与斯诺的谈话中披露了这件事,斯诺在文章中写道:“孙文于年逝世后,蒋介石透过媒人向她求婚。她认为这是政治,不是爱情,就一口回绝了。”
第三卷枭雄第六(22)
◎在举行婚礼的当天,蒋介石发表了《我们的今天》一文,以表革命、爱情两不误之意:我确信自今日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从今开始我也可以安心担当革命的大任。我深信人生若没有美满姻缘,一切都无意味。所以,革命应当从家庭开始。我们今天结婚,就是为了建筑我们两人革命的基础。
◎结婚前蒋介石曾登报声明:他与毛氏、姚氏、陈氏的结合并无婚约,从今起断绝一切关系,并称“人生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意味”,“自今日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云云。蒋、宋婚事,党政要人争送厚礼,而李宗仁认为:“我们革命军将士在蒋总司令领导下,打了一年多的仗,死伤数万人,难道都为假革命而牺牲?”因此,唯独蒋的拜把子兄弟李宗仁没有送礼。
◎年3月23日,蒋介石制造了安庆惨案。郭沫若溜出安庆,来到南昌,在朱德寓所里,写下了讨蒋檄文:“蒋介石就是背叛国家、背叛民众、背叛革命的罪魁祸首,我们为尊重我们革命先烈所遗下来的光荣历史……尤须急于地打倒他,消灭他,宣布他的死罪!”
◎唐生智一个手下曾在年对冯玉祥说,张作霖、吴佩孚是旧军阀,而蒋介石是新军阀。旧军阀腐败,容易打;而新军阀会拿什么主义来骗人,不好对付。
◎年陈炯明叛乱,炮轰总统府。80岁的外交总长伍廷芳逃出火海后,坚持登上“楚豫”舰,对孙中山说:“恐怕我没有替你出力的时间了。”几日后,伍在陈炯明的炮火声中因惊愤成疾,亡故于广州。孙得到噩耗时,伤心不已,对左右说:“陈逆叛乱,祸国殃民,但总长忧劳过度,遂而不起,我们后死者,应同心努力,戡平叛乱,然后可以慰伍总长真灵,完成革命大业。”
◎陈炯明死后,吴稚晖写的挽联是:“一身外竟能无长物,青史流传,足见英雄有价;十年前所索悔过书,黄泉送达,定邀师弟如初。”
第三卷枭雄第六(23)
◎叶德辉最后一次向世人显示他的存在是年。当时北伐军胜利推进,湖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他戏作一副对联给农协:“农运宏开,稻粱菽,麦黍稷,尽皆杂种;会场广阔,马牛羊,鸡犬豕,都是畜生。”横批是:“斌尖卡傀”。竟然骂农民协会是杂种、畜生,是不文不武不大不小不上不下不人不鬼之东西。农民兄弟自然饶不了他,将这个不与时俱进的大地主给结果了。
◎“前门送走老虎后门来了狼,齐燮元赶走卢永祥呀,又来了狗肉将军张宗昌,接着又是孙传芳,走马换将,鸡鸭鱼羊一抢光!”军阀混战时期,瞎子阿炳经常如此自编自唱。这也是一介草民的历史观。
◎一次吴稚晖在上海城隍庙春风得意楼和几个本地人谈笑,他毫无架子,所以人家也不知道他就是吴稚晖。忽然一个人认出了他,说:“你莫非是党国要人吴稚老?”他说:“无锡老头子,面孔都是一样的,你不要看错人哟。”
◎罗隆基《我们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称,“独裁制度是和平、安宁、秩序、公道的破坏者”“无论在开明或黑暗的独裁制度下,它最大仇人是思想自由。独裁制第一步工作,即在用一个模型,重新铸造国人的头脑,这就是思想统一运动”。独裁制的结果,是使“国民成为绝无思想的机械”。
◎抗战前,商务印书馆执全国出版界之牛耳。张元济任商务总经理。商务系股份公司,不明真相的人却以为是他的私产。社会上还谣传他女儿出嫁,陪嫁就达银元30万,所以他一直是绑匪心中的大肉票。年,几名绑匪劫持了张元济,索赎金30万。几经周折,弄清楚张的经济情况后减为4万,最后以1万赎出。
第三卷枭雄第六(26)
◎华罗庚幼年家贫,经常辍学。多年以后有个记者问他,为何选中数学自修,他说学数学设备简单,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而已。年,华罗庚19岁的时候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症。由于没钱根治,导致左腿残疾,他走路要左腿先划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他戏称自己走路是在做“圆与切线的运动”。
◎年,上海大中华、百合影业公司摄制完成古装宫闱历史片《美人计》,这是中国第一部古装宫闱历史片,改编自《三国演义》,由朱瘦菊编剧,陆洁、史东山、王元龙、朱瘦菊联合导演,总计拍了24大本。但因耗资过大,公司竟没有捞回本钱。
◎南京政府成立之初,厘定官员薪级。冯玉祥当时任军政部长,级为特任,月薪,公费0。冯认为太多了,只要,余款捐充图书馆费用。其实国府委员乃是拿钱不做事的官,一月还有人提议要加薪。冯知道后说:“日本人出兵山东,没有人敢说句话。我们连猪也不如,猪吃了主人粗糙饲料,还生肉长毛!我们凭什么要拿主人许多钱不做事。”
◎年,蒋介石夫妇到开封会晤冯玉祥。冯玉祥夫妇率各机关公务人员往车站欢迎,冯带头高呼:“欢迎蒋总司令来领导我们!”“欢迎蒋活财神来救济我们!”他称蒋为“活财神”,含调侃之意,同时还暗示河南很穷,不要指望河南向南京交纳钱款。
◎年,陈寅恪在《北大己巳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说:“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平生所学宁堪赠,独此区区是秘方。”
第三卷枭雄第六(27)
◎年,张宗昌挟直鲁联军总司令之威,进入北京,先杀《京报》社长邵飘萍,继杀《社会日报》社长林白水,以威慑批评军阀的北平新闻界。各报对暗杀行为敢怒不敢言,唯《世界晚报》成舍我以头条大字新闻揭露军阀。成当晚就被捕。与邵、林被捕当晚即被害不同,那天正好是张娶姨太太,无暇顾及杀人。成舍我夫人求做过北洋政府总理的孙宝琦保救。经孙说情,成得免一死,由张的副官持名片押解,名片上写“送去成舍我一名,请查收”。孙也回以“收到成舍我一名”。
◎张宗昌本是一介武夫,数学学得极差,人称其有“三不知”:不知手下到底有多少士兵,不知腰里有多少银子,不知房中有多少小老婆。据说此人爱好诗文,还出过一本诗集,这首《咏泰山》就是他写的,不知是真是假,如次:“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真是个天才!
◎年秋,张作霖派郭松龄到张宗昌部校阅部队,实则要遣散张宗昌所部。郭到后便大挑其刺,张憋了一肚子气,对着参谋长骂郭“真是个傻”,不意恰巧被郭听到,就质问:“你在骂谁?”他反应敏捷:“傻是咱的口语,不是骂人。”郭愤然道:“我操你亲(ma),这也是我的口头语!”搞得张龇牙咧嘴。
◎刘玉章,老粗也,却也不失为至性之人。有一次部下认为不公,有怨言,他挺身而出,大骂道:“我爱你们,我是鸡(ba),你们是鸡(ba)毛,拔哪一根我都疼,我对谁都一样,绝对公平,都是他妈鸡ba毛给我下去!”这一骂,将部下骂成了下部。
◎张宗昌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一次周转不灵,军饷发不出,部下闹,他大骂:“混账!王八蛋!发不发饷能闹吗?我爱你们,我是嫖客,你们是biao子,嫖客会欠biao子的钱吗?饷会发的,都他ma的biao子给我下去!”
第三卷枭雄第六(28)
◎年4月,阎锡山、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讨蒋的中原大战。阎、冯两部预定在豫、晋交界处的沁阳会师,以求一举聚歼驻河南的蒋军。谁料想,冯的参谋在拟制命令时,误将“沁阳”写成“泌阳”,正巧河南南部的泌阳一地,与沁阳相隔百里。结果冯部误入泌阳,贻误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阎、冯联军处处陷入被动,一撇之误,导致反蒋失败。
◎北伐时,孙传芳听从丁文江、蒋百里劝告,袖手了一段时间。北伐军到了武汉阶段,孙大帅可战可和时机已到,丁文江前去见他,劝他不要与二张(作霖、宗昌)合作,孙说:“我不能不与张家妥协,不然,我站不住了。”丁说:“与二张妥协,政治上站不住。”孙说:“那就管不得着许多了。”接着便起身到天津去看张大帅了。
◎曹聚仁说吴佩孚是山东蓬莱的秀才,在北京城外摆过测字摊,“他的学问再好也是有限的”。吴佩孚向秦德纯解释易经“亢龙有悔”,亢即过也,离开了法度,一定会陷于悔。他举张勋为例:“段合肥继袁项城掌握北洋兵权,门生故吏遍中国,假如其公忠体国,一秉大公,则直皖战争就不会发生。但合肥后来闹参战借款、扩充军队、铲除异己,就是‘亢’;我们挥师北上将其摧毁,就是合肥的‘悔’。”
◎年7月15日,胡适谈《贞操问题》:“女子为强暴所污,不必自杀。失身女子的贞操并没有损失。娶一个被污的女子,与娶一个‘处女’,究竟有何区别?若有人敢打破这种‘处女迷信’,我们应该敬重他。”
◎吴宓恐离婚有损名声,想娶两个老婆,以此求教于陈寅恪。陈告诉他:“应持道德,悬崖立马,勿存他想。双妻制度,亦不可行。”陈先生在美国初识吴时,曾对他说过这样一番话:“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娶妻不如人,又何耻之有?娶妻仅生涯中之一事,小之又小者耳。轻描淡写,得便了之可也。不志于学志之大,而竞竞惟求得美妻,是谓愚谬。”
◎年1月,由郭沫若、蒋光慈等创办的《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开始围攻鲁迅,说“鲁迅终究不是这个时代的表现者”“阿Q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再不要专事骸骨的迷恋,而应该把阿Q的形骸与精神一同埋葬掉”!
第三卷枭雄第六(29)
◎年,唐生智派出代表宴请胡适,想请他出山。胡坚辞不就,并在日记中写道:“他们这样勾搭我,是没有用的。”
◎徐志摩为《新月》所写的发刊词开头引述了两句话,一是《圣经·创世纪》中的“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二是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年2月,李叔同因政界失意,在杭州灵隐寺落发为僧,法号弘一,后到浙江慈溪伏龙寺做客师和尚。次年,他把一生诗作精心挑选,认真誉写,汇编成册,藏于高柜中。弘一法师的学生丰子恺、史良、邹韬奋、沙文汉等人屡上伏龙山拜见法师,希望能将诗稿付梓,但遭到弘一的断然拒绝。于是丰等人就用食物贿赂一个叫小玲的小姑娘,叫她帮忙把诗稿偷了出来。这姑娘年方8岁,深得法师疼爱。丰把弘一法师的每首诗都配了画,由邹负责,交商务印书馆以最快的速度编辑出版,书名为《护师录》,并将新出的集子及稿费元邮寄给弘一法师。法师十分恼火,写信把丰臭骂一顿,使丰再不敢上门。
◎张学良曾说:“自古英雄爱美人,不爱美人不英雄。我虽不是英雄,但在爱美人方面和英雄一样。”据说对西安事变他晚年心生悔意,说自己对不起蒋先生,后来中共再三邀请,终不履故土。
第三卷枭雄第六(30)
◎年5月,邓颖超曾以个人名义写信给正在纽约的张学良,邀他回大陆来看看,信中有云:“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遂,而有兴作万里之游,故人闻之,深以为慰。先生阔别家乡多年,亲朋故旧均翘首以盼,难尽其言。所幸近年来两岸藩篱渐撤,往来日增。又值冬去春来,天气和暖,正宜作故国之游……”张学良回复说:“良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话虽如此,但终未踏上故土半步。
◎年6月,汪精卫指责张学良:“去岁放弃沈阳,再失锦州,致三千万人民,数千里土地陷于敌手,敌气益骄,延及淞沪。今未闻出一兵,放一矢,却不断向中央索要军款,乃欲藉抵抗之名,以事聚敛。”其时汪精卫民族气节犹在。
◎金岳霖谈及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说:“……我们看那本书的时候,难免一种奇怪的印象,有的时候简直觉得那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研究中国思想的美国商人;胡先生于不知不觉间所流露出来的成见,是多数美国人的成见。哲学要成见,而哲学史不要成见。”
◎王国维号“观堂”,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号“彦堂”,三人均为精研甲骨文的名家。后来郭沫若在日本潜心钻研甲骨文,自号“鼎堂”,其意就是表明自己要赶追王、罗、董“三堂”。
◎曾约农在长沙树德中学兼课时,养有一只狼狗,高大威猛,他天天带着狼狗安步当车前去教课。讲课时,此犬就蹲伏在讲台旁边,对着学生,一动不动,宛若文殊、普贤菩萨法座前蹲伏的狮虎,据说课堂纪律颇好。
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更好的历史故事和社会百态,就请加入我们的组织,期待你的加入!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