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绝唱之十》
袁雪芬一个时代的终结者
尚洪涛
年2月19日,越剧大师袁雪芬走完了她89岁的人生历程。至此,代表中国戏曲的五大剧种的旗帜性人物都离开了各自的戏迷。袁雪芬的离去,也标志着中国戏曲辉煌时代的终结。
10多年前,我为秦腔缺少旗帜性人物写过一篇题为《秦腔头牌谁人抗》的文章,呼吁秦腔要推出自己的旗帜性人物。同时提到了中国戏曲诸多剧种旗帜性人物,特别是京、评、豫、越、黄五大戏曲剧种的梅兰芳、新凤霞、常香玉、袁雪芬和严凤英。如果按照戏曲界的行话来说,他们也是各个剧种的头牌。如今,他们都已经离世。梅兰芳在文革浩劫开始之前就早早去世,躲过了如同电影《霸王别姬》中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所受的屈辱和磨难;严凤英在浩劫中被迫自杀,人死之后还以所谓要搜查藏在腹内的国民党的电台为由被开膛破肚,留不得完尸;新凤霞被致残,永远离开了她钟情的舞台,不得不在轮椅上以书画和写回忆录度过余生;常香玉和袁雪芬也受尽磨难、熬过了黑暗的日子,有幸活了下来。
我与袁雪芬也有一面之缘。年,我去上海旅游,抽时间专程拜访袁雪芬。找到到上海越剧院,在老式搂的木楼梯间,剧院的人告诉我袁老师去了上海戏曲学校。我又辗转到学校,当时袁雪芬、徐玉兰和张桂凤在给孩子们上课。我等到她们出来,自我介绍是她们的戏迷,希望给她们拍照。越剧电影《红楼梦》中扮演贾宝玉的徐玉兰和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扮演祝员外的张桂凤两位演生角的老太太非常热情和蔼地满口答应,袁雪芬则一脸严肃,真正问清楚了我的意图,才答应拍照。当时袁雪芬站中间,徐张站两边。后来上接她们回剧院的中巴车时也是袁雪芬在中间。尽管袁雪芬舞台上是演旦角的,而且演的大多是受欺凌的弱女子,生活中的袁雪芬却是很强势的。
袁雪芬作为越剧无可置疑的头牌,她开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越剧改革已经成为越剧历史上最具华彩的篇章,她主演的《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成为越剧不朽的经典。她人生的诸多细节如今随着她的离去越发分明,也越发显示其价值。在文化大革命中承受了7年牢狱之灾,被批斗了多次。当造反派痛打她的时候,她牢记母亲不要变傻的话,紧紧地护住头,不让把她打傻了。她不仅牵挂着她终生为之着魔的越剧,还有她那三个幼小的孩子。就像当年她的父亲去病重时,她用剪刀剪下胳膊上的肉,放在纸船里烧掉,同时暗暗祷告,要把自己的年纪加到父亲身上。胳膊上的伤疤伴她终生。
文化大革命结束,尽管已经错过了她舞台生涯的最佳时光,她还是最及时地将她的代表作《祥林嫂》搬上和银幕,有一场戏让我对袁雪芬的表演叹为观止,当祥林嫂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回来,适逢鲁四老爷家厅堂摆好了过年的贡品,祥林嫂唱完“捐好了!捐好了!捐好了门槛一条……”一段,受尽屈辱的祥林嫂以轻盈的脚步出场,满脸喜悦,用颤抖的手轻轻抚摸着那些贡品,没有一句台词,眼里的泪花几乎要涌出来。袁雪芬将祥林嫂百感交集的内心世界表现得丝丝入扣,十分打动人心。为了扶植新人,她在电影里面只演晚年的祥林嫂,将前半部分留给了年轻演员金彩风。这是她的作风。上个世纪40年代,越剧皇后姚水娟和被称为越剧新后的袁雪芬在上海滩都拥有众多的戏迷。一次,她们共同参加演出的赈灾义演的演唱会上,本该属于袁雪芬的演唱时间,由于姚水娟没完没了地唱,末了,只给袁雪芬留了5分钟的时间。她的搭档马樟花立即和姚水娟翻脸。解放后,袁雪芬担任上海越剧院院长,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越剧艺术片《碧玉簪》,袁雪芬几经努力,终于在苏州的一个里弄找到已经告别舞台多年的姚水娟,让她扮演李夫人这一角色,为后世留下越剧皇后的风采。
袁雪芬就是这样一个人。上个世纪40年代,她最红的时候,她的最佳搭档马樟花死了,她一气之下吐血病倒。她拒绝演戏,回到故乡浙江嵊县,今嵊州。不久父亲也去世了,她觉得世界上没有亲人了。鉴于她在上海剧场巨大的号召力,剧场老板重金请她出山,演出最高报酬每天一两黄金。她坚持要求,请她演出,必须改革:请编剧、导演、舞美、音乐设计的费用从自己的包银里面出。她一个月四万包银只剩下1/10。她同时约法三章:不许闲人到后台、不唱堂会、不拜客。当时,宋美龄到上海,诧异于越剧的红火,想请“越剧新后”去唱个堂会,袁雪芬表示宋美龄要看戏就到剧场来吧。当红艺人陪酒拜客是免不了的。袁雪芬开始吃素、穿素服。让想请她的人、尤其是商人觉得不吉利,影响财运、她因此就少了应酬。
晚年的袁雪芬很困惑的得现在的戏曲是“一锅烩”,剧种之间缺乏特色。与我觉得地方戏已经不属于地方不谋而合。当年想做什么都可以做成的她焦急却无可奈何。
如今,无论戏曲振兴口号喊得多响,戏曲汇演、评奖多么热闹,不得不承认,戏曲已经日趋没落。年11月6日,国剧中国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言地做了证明。戏曲的黄金时代也早已过去。袁雪芬的离世,也标志着中国戏曲辉煌时代的终结。但是,袁雪芬留给我们的财富却不仅仅只在戏曲艺术领域。
作者介绍尚洪涛,曾经做过教师、现在是《西安晚报》摄影记者。自嘲为新闻民工、戏痴。喜欢摄影、旅游、观影、阅读,生活中少不了看戏、听戏、拍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