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通车已经整整十年了。当年中铁一局多名参建员工克服“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付出前所未有的奉献和辛劳,做出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创造。不仅铸造了伟大的工程,还在世界屋脊铸就了精神高原。
一篇报告文学《魂铸世界之巅》
作为建设的排头兵,中铁一局参建员工在世界之巅,在莽莽昆仑,在裂谷天堑,谱写出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篇章,铸造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1万4千多字报告文学《魂铸世界之巅》为青藏铁路建设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荣获全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收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出版的优秀作品集和年8月出版的人民画报。
巨幅标语“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矗立在南山口铺架基地最醒目的地方。多批国内外代表团和新闻记者来到铺架基地,高度赞扬这幅标语。这个性鲜明的口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准确深刻地反映了青藏铁路建设者的精神境界和追求,成为铺架将士强大的精神支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四句话在青藏线广为流传,并被确定为中铁一局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的青藏铁路精神。
一套大型图书《壮举》
大型图书《壮举》和《壮举(续)》分别于年和年出版,集画册、文集和光盘于一体,既反映了青藏铁路参建职工精神风貌,又展示了丰硕的施工技术创新最新成果。均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
跨昆仑笑傲雪域高原,筑天路尽显一局雄风。这套青藏铁路建设纪实的姐妹篇交相辉映,内容丰富,文图并茂,资料翔实,共收集多张珍贵照片、万字的文稿和近30分钟的专题片。附有中铁一局青藏铁路大事记。收入29篇工程论文和9篇医学论文,反映出青藏铁路施工中丰硕的科技成果。《天路壮举》专题片则以生动的画面再现了自年起至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的五年间,中铁一局以青藏铁路精神奋战雪域高原的战斗历程。全书集中记录了参战员工们在青藏高原精心铸造精品工程和精神产品的伟大实践,在企业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部史诗电影《青藏线》
《青藏线》是一部全景式反映青藏铁路建设者感人故事的主旋律电影。由冯小宁任编导,实力派演员周里京出任男主角,讲述了三代人为圆青藏线通车梦所付出的心血和艰难探索,讴歌了建设者百折不挠的“青藏精神”。这就是中铁一局“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精神。
《青藏线》第一场镜头在中铁一局精伊霍铁路北天山隧道工地开拍,最后的镜头也在中铁一局北京地铁工地结束。冯小宁说,这就是和中铁一局的缘分,青藏铁路凝结了几代人多年的夙愿,文艺作品有责任真实表现这一世纪大工程。
冯小宁在人民日报撰文说:“《青藏线》杜绝任何一句非生活真实、口号性的台词,坚持用普通人的话讲普通人的事。影片中有一场中秋夜工人们在高原上呼喊家人的情节,就是中铁一局的朋友给我讲过的真实故事,正是千千万万青藏铁路建设者的故事才构成了电影《青藏线》的真情震撼……”
作为十七大献礼片和“优秀国产影片展映展播月”的重点影片,《青藏线》在全国上映后,好评如潮。
一次陕西媒体集中报道
年初夏,在青藏铁路即将铺通的关键时刻,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西安晚报三家媒体对中铁一局工地进行了集中采访和连续报道。
记者走遍了公里的中铁一局管段,对重要工点逐一采访,往返全线达多公里。
陕西电视台连续七次播发了“来自青藏线的报道”系列新闻和专题片;陕西日报在头版以中铁一局为主线报道青藏铁路建设,还刊发了中铁一局摄影专版;西安晚报以“开往拉萨的火车”为栏目连续十多天专题报道。这样大规模以新闻报道方式集中宣传中铁一局在陕西地区还是第一次,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已经过去十年了,对于建设者来说,高原筑路成记忆,雪域时时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