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广告 > 东曼伟油画风景作品展今日开展

东曼伟油画风景作品展今日开展

发布时间:2021-11-24 16:34:52   点击数:

年6月17日,由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东曼伟油画风景作品展》在陕西省图书馆展览厅开展。此次展览将展出约80幅油画作品,是东曼伟多年追求油画艺术的心血和成果。也是东曼伟艺术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展览时间17日一19日,展出3天,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从艺者以及广大艺术爱好者前往参观。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

东曼伟,男,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油画学会会员,西安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诗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喜欢绘画,摄影艺术,并为之不辞劳苦,孜孜以求。其作品多次参加陕西省和西安市美术作品展览。并于年4月在西安亮宝楼成功举办“六人绘画作品展”。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多次为其拍摄专题片,并追踪报道其艺术动态和绘画写生作品。《西安晚报》《文化艺术报》也曾多次报道,并整版刊登“十人访谈录”,隆重介绍其艺术作品,博得广大观众认可和好评。

东曼伟油画风景作品展正式开幕。

时间:年6月17日至19日

地点:省图书馆展览厅

主办方: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

东曼伟的人生姿态(序言一)

商子雍

几年前,朋友东曼伟举办摄影作品展览,让我撰写前言。如今,他的油画作品展也要拉开帷幕,撰写前言的活儿,又派给了我。用物理学的一个原理来解读此事,惯性使然!不过,油画是一种舶来艺术,进口货。而区区在下,连源于本土的中国画,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又遑论西洋人创造的画种!这样吧,容我讨巧,咱们不说东曼伟的画,换个角度,来讲东曼伟的人生姿态。在我的心目中,东曼伟是一个活得很(起码也是比较)滋润的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处舒适的住所,劳动所得在养家糊口之外尚有盈余,妻子贤惠,孩子听话,还有一小批可以倾情交谈的朋友……作为一个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的平民百姓之后,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打拼,能够在我们这个“长安居,大不易”的社会里,为自己营造出这样一种还算不错的生活状态,殊不易也!人生在世,求生存、谋发展,物质追求应该是第一要务,对这一点,无须讳言。只不过作为地球上等级最高的生物,人在形而下的追求之外,还有着诸多形而上的追求。当然,同样无须讳言的是,人的这种追求,有着高下优劣之分。坊间俚语“富贵生淫欲”、“富则兼济天下”所状绘的,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追求。只是,“淫欲”要以“富贵”为基础,“兼济天下”也需“大富”来支撑,而平民百姓,他们的精神追求,则是利用自己有限的剩余精力和财力,选择一种或几种喜欢的方式,通过宣泄感情和张扬个性来达到快乐。东曼伟不就是如此吗?他选择的,是摄影和绘制油画。寻找快乐——其实,人类最早的艺术就是如此简单:在寻找快乐愿望的驱动下诞生,在不断获得快乐的成功中发展。只是随着人类生活着的环境、亦即我们常说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艺术,也就无法避免地跟着复杂起来。具体来讲,在权力掌控者眼里,艺术主要被视为巩固统治的工具;在职业艺术家手中,艺术难免被当作追逐名利的手段。面对与人类早期那种目的简单的艺术迥然有异的当代艺术,我们在认可其相对合理性的同时,也不免会百感交集。然而在民间,众多非专业从业者对五花八门艺术领域的涉足、乃至经年累月的坚持,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对快乐的向往和追求,与我们的先祖无异。以东曼伟为例,他自己买设备、出盘缠,满世界地东奔西走,甚至远赴非洲,受苦受累拍摄野生动物;他支起画架,在画布上挥洒油彩、张扬激情,创作出一幅幅水平不低的画作,却无法像某些名人、官员涂抹的烂字那样,轻易变现;并且,没听说过他企图藉此在哪个团体里谋上个一官半职;也没发现过他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处寻关系、找门路,踅摸个金奖、银奖……年复一年,东曼伟陶醉在业余的摄影、油画创作之中,一如既往的孜孜不倦、身心投入的乐此不疲。如果没有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艺术的真诚喜爱、对快乐的不懈追求,他能够如此这般吗?在摄影中寻找快乐,在绘画中发现快乐;并且,东曼伟还不断用自己的出色作品快乐家人、快乐像我这样的他的朋友。面对并非全都是灿烂阳光的社会和人生,东曼伟能够呈现出这样一种优雅、从容的姿态,真是让我羡慕,真是令我赞叹!

东曼伟的油画人生(序言二)

朱文杰

东曼伟画画从八十年代起步,到现在也有些年头了。年我曾为他的油画作品《秋天的白桦林》配诗“秋天的白桦忘却了衰老/舒展诱人的枝柯/奏弹出黄金般的音质/大自然变幻出/最可忘忧之乐/最可依赖之乐”。尤其是画中充盈的无处不在的诗情,灵动迴旋的乐感音符,已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我把他的画刊登在万米高空之上的航空杂志上,以引诗情到碧霄的。东曼伟曾经是搞音乐的,我们年轻时同坐一个乐队,我拉低音提琴的大贝司,为他拉的小提琴铺垫基础音,托着他奏出的曼妙灵动的高音飘荡在空中。

我欣赏他绘画时的随心所欲、童趣真纯的那种状态,和无所羁绊、天机自然的那种境界,他不为传统的专业画家所讲究的技巧所困囿,抱有一种“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的态度,实在是高迈独异令我羡佩。

他不但“性晓音律”,还于摄影、文学、收藏、探险旅游等诸多种文化艺术门类中积累了丰厚的学识素养,因而由其心灵滋养出的画作也是金玉之质、浑厚华兹。

特别是在绘画、摄影这两项上,东曼伟投入的时间精力最多。你可以看到,他的摄影作品拍出了油画的质感,他的油画又描绘出摄影般的逼真。他这几年热衷于拍摄鸟儿,他说:“给画儿上画只鸟儿就帖了个标签,暗示自己拍摄鸟儿的爱好。也让画儿有了生气,有了画外音的鸟声鸣叫。”

当然,我更喜欢他近年来创作出的求变的有着强烈印象派画法的作品了。例如:《秋水丽影》的色彩盛宴,乃至想象着他“急速涂抹颜料,大笔挥洒激情”那种忘我之境。《通向老县城之路》的“画刀画法”,让一条我们当年都走过的路,走出了不同的潇洒。《阿里牛场》虽然画幅不大,则充塞弥漫着一种现场的气息,似乎闻到了牛场的味道,让人有追求整体神韵气场的博大雄浑之感受。

俗话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而我以为:作为一位喜爱绘画、摄影的痴迷者,“行万里路”似乎应该更为重要。对东曼伟来说,行路是他的主旋律。他,人总是在路上,少说也该是行十万、百万里了吧!跑遍中国边境线几达一圈,什么无人区的人迹罕至,死亡之谷的绝境恐怖,还有域外的非洲马塞马拉和酷热难耐的多个东南亚热带雨林,他为了追寻艺术的真谛,那可真是:“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呀!

他画了一组秋天的残荷,用油画来表现这种题材,可以看出他独出机杼,透着一种陌生而新鲜的深刻。营造一种压抑的深沉凝重的肃杀意境,冥冥之中他似乎与这种意境早有默契。表现了他生命中看似顺畅而实际苍凉,逆境思维的视民如伤。

我有诗可配东曼伟所画的《秋之荷塘意象》,也可以算作我们兄弟之间诗画结缘产生的艺术共鸣了。

几束壮硕的莲蓬/耸立生命不息的坚韧之歌/巍然的雕塑感/颂歌式的祭典/秋之荷塘与你气畅神合/这里仿佛是生死拼杀过的古战场/断剑折戟,支撑逆风而不倒的残躯/不屈的灵魂,仍等待着/在又一次惨烈的进攻中跃起

值得一说的是,这次油画展筹备中,东曼伟为每一幅凝聚着他的心血的作品,都配上了一段精彩的充满诗意的文字,可称其内心独白。我们可以从这些油画,以及配画文字中,走进东曼伟,认识感悟他的那些少为人知、充满神秘感的油画世界和油画人生。那些意味悠长、耐人寻味、淋漓鲜活、千姿百态的绘画,借助这些延伸其精神意蕴,朴实可感的文字,以及述说着他那经历风霜雨雪,搏击中的艰辛、孤寂和阵痛过后的欣喜若狂和尽情发泄,使他的绘画品质得以提升,同时也拉近了每一位伫立在油画前的观赏者、批评者与画作者的距离。给人一种交流互动的契机。这让我赞赏其创意不凡的同时,进一步触摸到了这位兄弟丰富炽热而纤细缜密的内心情感,而他在艺术空间自由转换的随意拓展,绘画和文字功力表情达意,娴熟自如的真诚睿智,都让我有着一种莫明的感动。

“画儿是一面镜子,挂在墙上就是自己的人生。”东曼伟以画为镜,而画中展现出的他的人生,无疑是五彩斑斓、率意快乐的。

我看东曼伟老弟的油画此时仍在求变求新,从他的油画中我还看到了一种童真之趣和一种绚烂之极化于平淡的大气。他成功的桂冠是冲破樊篱,由长年不息地辛勤刻苦和一路跋涉征途上的荆棘编成的。他的油画作品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独异的艺术世界,而这是最最难得的。

东曼伟,我一生的挚友、同道、兄弟。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跋涉者,一个具备高迈特异秉性的独行者,一个信念永恒的求索者!

后记(序言三)

东曼伟

我时常想,喜欢绘画可能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关。小时候被父亲牵着手出入于西安碑林博物馆。那古朴的壁画、粗犷的石雕、还有那遒劲灵动的碑帖,无不让我着迷,幼小的心灵受到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感召。爱做手工,木刻、模型飞机、风筝、灯笼和各种竹子玩具,都被我捣鼓的有模有样,在同龄孩子中颇感自豪。兄长在家养的君子兰、蓬莱松,还有那虎皮海棠、虎头仙人山和榆树盆景,也是因为它们的美丽,让小小年龄的我竟然记住了它们的花名。也许这些就是对我的一种艺术启蒙教育。命运的安排让我拿起了画笔,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涂抹在画纸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画作竟也在满意与不满意中积累了一大堆。

绘画其实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行为。自己的爱好、情感会不自觉地随着画笔迁移到画中。即使是同一题材,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画出的画儿也自然风格迥异。你可以画的写实逼真胜过照片,我也可以画的抽象狂野相当拉风。但是,好的作品必需是情由心生,让心里的喜怒哀乐表现在画中。

今天展出的这些作品可以说都是我这些年的心血凝聚。每一幅作品里都倾注着我的心血和真情,诠释着我的梦想和故事。每一处笔法的运用,每一块色彩的处理,我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那是我素养的集结和走过的路程。我常想,绘画就像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画者的形象与心灵,美与丑、好与坏,一目了然,观众自明。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心中那一份圣洁美好的追求,多少次深山老林中采风写生,多少次无人区探险寻胜,风餐露宿,受尽煎熬。只是想从自然中汲取营养,让画飘出一阵阵清新怡人的原野之风。我很欣赏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说的一段话:“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这应该是对艺术创作过程精僻的阐释。它揭示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是我学习、实践的理论支撑。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靠近心中的目标,画好自己的画儿,圆满自己的艺术梦。

这个画展为了能给大家多一点的信息,我特别给每幅画下面写了几句话,算是注释说明。说说我的经历,让大家对我有一个快速理解的通道;讲讲我的作品,想和大家产生一点艺术上的共鸣;聊聊自己的追求和爱好,让大家能管窥一点我的心路历程;写一点艺术欣赏的只言片语,给大家欣赏绘画提供一点契机。一句话,我想在这里搭建一个艺术欣赏的平台,在静默中和大家交流,阅读中和大家互动。

由于自己属于“业余”,作画时间不能连续和保证,总是在与时间的匆忙中纠缠,作品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我只能像一个陶醉于美景的孩子,快速贪婪地捕捉着生活中一个个美好的瞬间,将它定格在我的画中。

如今,我想放慢追逐的脚步,整理行囊,查点收获,追问与审视自己的灵魂。做一次小结,以便扬长补短。这便是我这次办画展的初衷和意义所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深知,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充满艰难但也不乏风景,我当在今后的创作中,重新制定方向,让自己的作品在明丽的阳光下有一股微微上扬的风。谢谢大家!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gg/1415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