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宋波‖《天下黄河富宁夏》
宋波《天下黄河富宁夏》
?‖宋波
《天下黄河富宁夏》陕西作家宋波宁夏行宁夏与秦地虽是近邻,对于我却有“心远地自偏”的感觉,而首府银川如同回族妇女头帕下灵动闪烁的黑眸,在西北一隅安详宁静地窥探着外面的世界。
因为有了《牧马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拨云见日的新时期,作家张贤亮用他犀利的笔触将大漠边关、古老西夏中的男人、女人们一步步地牵拉进我的视线,心就屡屡地向往起“天下黄河富了一方水土”的银川大地来。
1塞上明珠银川城八月的关中平原还在如火如荼中煎熬,挥汗如雨的傍晚登上了开往银川的列车,伴着列车西行的韵律节拍,心里幻想着沙漠边塞,牛羊游牧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美丽图景迷蒙进了梦乡。次日清晨踏上银川大地时正是朝霞满天,眼前的街市绿树成荫,视野敞亮,行人车辆舒缓慢行,夏风舒爽沁凉,扑入怀中,一夜之间似换了人间,从燥热烦嚣穿越到了明净清爽的又一个季节。
入住酒店,稍事打理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银川城——兴庆府的周游。步入街头四顾,蓝天明净、街衢通畅、气氛和缓,不知不觉中就被富有亲和力的红男绿女裹胁进了银川的市井生活中,好像原本就生于斯,长于斯似的。
怡然自得间,眼眸被正前方一座古朴厚重,重楼叠阁,飞脊翘檐的巍峨建筑所吸引,此乃便是大名鼎鼎的明清建筑——玉皇阁。据明史记载“玉皇阁为府城钟鼓楼所在地”,清朝重修,宏大方正的青砖基座上,筑有两层重檐歇山顶大殿,四周角楼拱卫,殿阁外回廊相通,朱漆梁柱恢弘挺立,绕以红木杆栏,凭栏四望,开阔的塞外古城街景尽收眼底。回望我们入住的相邻酒店和周围民舍,似与这亘古大殿守望了千年,在那晨钟暮鼓的悠悠长鸣中共度着晨昏日暮、四季春秋。
顺着玉皇阁南街前行,被背街一绘羊杂碎食铺的浓郁香气所吸引,回族大嫂见我们循香而来,急忙抬凳抹桌招呼我们,落座片刻功夫,一大碗醇香四溢五色杂陈的羊杂碎鲜汤就端到眼前,喝一口乳白色的羊汤,就着红润酥烂的羊杂碎,佐以金黄的“油香”面果,吃得畅快淋漓,肠满肚圆,方才舍得咂舌而去。
前方的南关大清真寺召唤着我们前行的脚步,作为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始建于明朝末年,有着鲜明伊斯兰风格、回乡特色的大清真寺是我们首选的游览目标。
寺殿华美宏大,典雅气派,一大四小的绿色琉璃瓦穹顶在阳光的辐射下熠熠生辉,浑厚饱满的半圆穹窿,隆起在高大的殿堂顶端,烘托起一盏盏弯月明灯指向天穹,构成了富有伊斯兰宗教色彩的图画。历史悠久的南关大清真寺已经成为伊斯兰心中朝圣礼拜的圣地,永久敞开的大门迎接着海内外成百上千的穆斯林会聚参拜。
随着络绎不绝的回族同胞进出礼拜的脚步,步入宽敞的寺院下院内,四周回廊被极富民族色彩的雕梁画栋所包裹,相连着明亮宽敞、一尘不染的男女沐浴净身之所和阿訇的住所。
进入上院大礼拜殿,可容纳千人作礼拜,放眼整座殿堂,内饰廊柱造型典雅优美,蕴含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庄重的宗教色彩,每天吸引着众多的穆斯林前来礼拜。连绵悠长的古兰经吟唱声声回荡在礼拜堂的上空,不绝如缕......
出得清真寺,午后艳阳炽烈起来,树荫下却凉风习习,真正领略到了大西北“早穿棉袄午穿纱”的刚烈豪迈。我们穿行在安静柔和略显狭窄的背街小巷,细数着店铺里五彩的宁夏五宝:红—枸杞,黄—甘草、蓝—贺兰石、白—滩羊羔皮裘、黑—发菜,随意浪游,饱览回乡的民俗风情。
无意间来到了老市区中心的南门广场,恍惚间看见了天安门城楼屹立在广场正中,顿觉时光错乱,凝神定气仔细观查,虽然也是红色粉墙,汉白玉栏杆,两侧中规中矩的观礼台,门楼上方高悬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画像,但建制规模较首都北京的天安门相比就是一个微缩版本了。
小天安门始建何年不详,古称南熏门,传说是西夏王国的旧址。千百年来风雨兼程,南门城墙数度垮塌拆除,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天安门城楼相仿巧合,永远保留在大西北的塞外江南,伫立在回族人民的心间。不由得哼唱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时光倒流中走向玉皇阁飞檐下的旅舍。
遍览塞外边城,从喷香的老毛手抓羊肉馆夜宵出来,已是夜幕四合,迷失在华灯绽放的旅舍归途中,前方十字街头的广场上流光溢彩的奢华楼台,便是我们心头的温暖所在,玉皇阁为我们指明了“回家”的方向。
入夜,万籁俱寂,随着小城沉浸在甜蜜的梦乡,酣畅睡到自然醒。睁开眼睛,已是曙色漫天,稍事整理,奔向西部贺兰山下的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一路上,蓝天碧透,气候温润,遍野的青草嫩绿如油铺展到贺兰山缺,蛰伏在千峰迭嶂之下,凄凄草甸之中的座座陵寝土塔渐渐地进入视线,30多公里的路程转瞬即到。
西夏王陵区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墓所在地,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背倚势如万马奔腾的贺兰山峰撒向连天荒野,沉默静寂了余年,似在咀嚼着逝去的文明与辉煌;胡天上久久盘旋的鹰隼似在守护着一代王朝首领“昊王坟”的不灭英灵,诉说着西夏国称雄西域的繁华浮世,同行的老司机说:早年的王陵戈壁上撒满了晶亮的琉璃瓦残片,当午太阳光照下整个大漠明晃晃的一片,亮得耀眼。
西夏王朝是于年党项、羌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历史上存在了年,经历10代皇帝,其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雄踞西北年。年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所灭亡。
称霸西域的党项民族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西夏景宗李元昊创制的神秘的西夏文字五千余,形体方正,笔画繁冗,仿汉字又有其特点,曾在西夏区域广泛流传约三个世纪,记录了西夏王朝的辉煌灿烂、兴衰荣辱。
徜徉在西夏王陵的废墟古道上,放眼望去,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东方金字塔”在贺兰山万仞峭壁的映衬下,巍然挺立,苍凉壮美。看世事沉浮,江山不羁;望黄河滚滚东流,带走了西夏王朝曾经存在于世的点点痕迹,只有这大漠荒野承载着鲜卑血统的剽悍民族无尽的传说......
放缓塞外西域的浪游步履,梳理着回乡银川的浮光掠影,中华回族之乡、西夏古老王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激荡与交融纷至沓来,视觉冲撞,思绪纷乱。
细细想来西域雄浑的贺兰山,东邻委婉的黄河水造就了银川坝子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胸襟与气度,与时代共舞出了一个熠熠生辉的塞上明珠——银川城。
2丹青写意大沙湖来到宁夏,感受最多的是视觉的冲击和感官的震撼,惊喜连连。
意念中的西域宁夏,妁妁烈日、连绵的沙丘、叮铛的驼铃。到了距银川56公里开外的沙湖,方知浩荡黄河水,流经河套平原的银川坝子时是多么委婉多情,九曲迂回,水势平缓,涵养得西域宁夏风光秀美,稻香鱼肥,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成就了一方堪与江南水乡媲美的塞上江南!
盛夏时节,我们来到了游客云集的沙湖景区,眼前浩瀚碧海如丝绸一般颤动着铺向天边,朝阳温润地抚摸着水草、湖岸及游人的脸庞,蓝底儿的天边扯起丝丝白云,招摇飘动;和风徐徐飘荡在芦苇丛中,辽阔的水面波澜不惊,宁静致远。
我们登上游湖的船舫,飘荡在无垠的水面上,放眼望去,湖面上茂盛的丛丛苇草,将沙湖浸染的碧波万顷,漫湖碧透,满目葱翠。游船穿行其间,听苇叶飒飒作响,观鹭鸟翩跹起舞;看鱼跃苇草,悠游戏水,正迷醉在南国水乡秀色中,悠忽间,眼底被“碧水漫金山”的景象所惊诧,重回到了西域之地。
靠近沙堤码头,船舫在如锦似缎的柔波中荡漾,碧草葱茏;岸上如火的沙丘金光妁妁,驼铃声声。这“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怡然自得,浑然天成,不得不感叹宁夏这方土地的神奇与魔幻。
从荡漾着的大船上鱼贯出仓,即刻就踏上了金色的沙堤。行走在柔软的沙土堤岸,触摸着岸边湖水里碧绿沁凉的苇叶,视线感官被冲撞着,脱口而出的是“世界真奇妙”的感喟。渐渐地远离波光草影,向沙漠腹地进发,当午灼热的阳光照射在涌浪般的沙丘上,流金似火,我们走进沙土建筑的地下展览馆,即刻就凉爽宜人,这就是西部“水火相容”“化干戈为玉帛”的独特气质,也成就了沙湖别具一格的魅力所在。
人们躲避着当午日光辐射,在土堡里细细地观看着图片资料。沙湖——是沙与水相互依傍,共生共存的自然造化。如海的翠湖环抱着金色的沙丘,水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沙漠面积12.7平方公里。大漠的粗犷与水乡的秀美被大沙湖淋漓尽致地挥毫大写意,身在其中,迷幻奇特而又兴奋惬意。
沙湖水草繁茂,鱼肥稻香,成为鸟类的天堂,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等珍禽异鸟。走出沙堡建筑,日光西斜,黄沙坪上跃出湖水的美人鱼沙雕,嘱望着碧波万顷的美丽家园,游人们争相与美丽妖娆的美人鱼合影留念,担心着她转瞬间滑落进碧波家园,消失得无影无踪。
滑沙场上游人玩得正酣,站在高高的金沙山丘上,环顾四野浩淼波光环抱沙浪涌动,现实版的“水漫金山”粉彩画面在眼前被大自然肄意挥洒、泼墨天边,待从沙丘俯冲直下似乎毫无过度地从妁妁金沙飞奔进绿影婆娑的碧海中一般,只是脚下柔软的沙和手中绵软的清波抚慰得心神宁静,怡然自得,在接二连三的惊喜中我们也忘乎所以,屡屡越界,不时地老夫聊发少年之狂妄。与沙丘里的孩子们打滚嬉闹,欢声笑语播散在空旷的沙海云天上,惊起了湖中的鲤鱼频频跃出水面争相观看。意犹未尽中,湖岸码头上的游船拉响了召魂的汽笛,人们蹉跎着步履来到湖岸边,拍打着无孔不入的金沙,也抖落了一身灼热的日光,回到了波光绿影中的草海胡泊之中,小船儿随风飘荡,渐渐远离了沙丘大漠。
船舫飘荡在波光粼粼的碧草沙湖中,人们还在回味着沙海漫漫,驼铃声声,真有恍若隔世,不知身在何方的迷惑。
3穿越西部影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