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广告 > 故土情缘仙岭小镇出人物

故土情缘仙岭小镇出人物

发布时间:2017-6-28 20:45:29   点击数:

年元月,我参与了家乡《定仙墕镇志》的编撰工作,具体负责“人物篇”等章节的搜集、整理与编撰。

区区小镇,万余人口,远离县城,山高沟深,偏僻闭塞,能出什么“人物”?

但是,随着调查与搜集工作的步步深入,我吃惊地发现,就是这个不起眼的高山小镇,竟然走出了那么多的优秀人才,他们像深藏在大山里的明珠,鲜为人知。一旦搜集整理出来,便熠熠生辉,让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开国少将:郝盛旺

记的早些年在乡村看秧歌,伞头在夸耀家乡出去的大官时有一句秧歌唱道:“郝家沟出了个郝军长”。从此,我便记住了“郝军长”这个人物。

这次我首先查找有关“郝军长”的资料。在他的家乡郝家沟访问了他的家人,由于他十几岁就离家出走当了红军,年代久远,家人也说不出多少有关他的情况。我又在《绥德县志》和《榆林地区志》等有关资料以及网上查找他的材料,费了好大劲才找到他的一些个人生平简介,文字都非常简略:“郝盛旺(——),陕西省绥德县人,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参加红军,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连长,新四军第三师营长,东北第四野战军团长、副师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辽沈、平津、海南岛等战役。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师长、副军长、代军长,广州军区炮兵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司令员。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年晋升为少将。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年7月29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4岁”。

这样一位南征北战,叱咤风云的将军,其戎马一生的经历不应是一段简短的语言所能概括的,而应该浓墨重彩,大写特写才是呀。我又在网上百度中搜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郝盛旺生平简介”这样一些资料:“年,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他是边防部队炮兵前指的负责人,协助边防部队首长协调和指挥参战炮兵部队行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开始时,高炮部队负责要地防空和参战部队对空安全,地炮部队则以猛烈射击实施炮火准备,支援步兵……攻占谅山时,我炮兵集中于扣马地区,将越军精心构筑和布设的各种防御设施大部摧毁。攻占谅山市区时,炮兵进行了30分钟炮火急袭,越军工事、兵营、通信枢纽被基本摧毁,炮兵还组织轻便火炮,抵近射击为步兵扫清障碍。战后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

至于乡亲们称他“郝军长”,是指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1集团军军长(代理,年5月至年7月。陆军共24个集团军)。而“开国少将”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位将军在首次实行军衔制时期被授于少将军衔,他们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过重大贡献,因此被称为“开国少将”。令我感动的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一生不炫耀,不声张,默默无闻,留给后人的资料甚少。但是,广东人民没有忘记他,为他建立了“广东省军区司令员郝盛旺纪念馆”,供人们缅怀与瞻仰。

杀敌英雄:李仕亮

“抗战8年,他参加大小战斗六十多次。他曾在一次白刃格斗中一气刺死3个日本兵;他曾巧扮“太君”诱敌,一举歼灭日军三十多名;他曾6次负伤,其中3次为弹头贯通伤,身上留有9处伤疤,至今头部留有弹片。年,八路军太行军区在山西塞县召开英模大会,刘伯承首长为他授予第一类第一名“杀敌英雄李仕亮”红旗一面———”

——摘自《西安晚报》年7月27日“寻访杀敌英雄李仕亮”

李仕亮,年生于绥德县定仙焉镇安沟村,14岁入儿童团,15岁入少先队,16岁入共青团,17岁入伍,同年在红25军75师团3连入党。国共两党合作后,他的连队改编为八路军师团1营3连,从此踏上抗击日寇的漫漫征途。

据李仕亮《回忆录》记载,他一生参加的主要大战斗有几次:

滑县五龙镇刺刀见红痛杀日寇

年5月,李仕亮任副排长,夜宿河南滑县五龙镇。第二天凌晨,滑县日军多人突袭该镇,李仕亮与战友冲出院子大门立即持枪迎战。

这是李仕亮入伍后第一次与日本兵拼刺刀。他与第一个敌人格斗时稍显慌乱,被敌人刺伤小腹。李仕亮怒不可遏,大吼一声,拨开敌人刺刀,一个“中刺”刺中敌人胸部,致其当即毙命。这时,第二个敌人眼睛发红地冲上来。李仕亮信心倍增,奋勇向前,两个回合下来便刺死对方。与第三个敌人格斗时,双方的刺刀架在了一起。他用力往下压,敌人拼命往上抬。双方相持十多秒,李仕亮抢先出招儿,反手用枪托砸在敌人的左脸颊上,敌人喉咙里咕噜一声,颈部的动脉血管被枪托砸断,当场死亡。

击退敌人后,李仕亮猛然发觉身上疼痛,原来右臂负轻伤,腹部负重伤,肠子流了出来,随即被战友抬到卫生队,腹部缝了4针,休养一个多月。

左权县七里店一口气把32个手榴弹投向敌群

年3月,李仕亮时任副连长,接到攻打七里店敌人碉堡的艰巨任务。晚上,他带领3个排长,利用敌人打照明弹和探照灯的机会,潜伏到离碉堡15米的土塄坎下。凌晨,战斗打响,李仕亮身先士卒,与13个自愿报名的突击队员担任攻打碉堡任务。李仕亮爬上云梯,一鼓作气,连续投出32个手榴弹,迫使寨子里的敌人后退十多米远。然后,他第一个跳进寨子,带领突击队员为后续部队做掩护,一举俘虏7名守敌,其余全歼,此次战斗打出了八路军的军威。团里召开了表彰大会,一时间,李仕亮32个手榴弹退敌的事迹在团里传为佳话。

巧扮“太君”歼灭日寇

年,李仕亮担任连长职务。团长命令他带一个排的兵力进驻左权县二区,保卫春耕,伺机打击敌人。在李仕亮的安排下,战士们用日军遗弃的空罐头盒(反面为黄色)剪成一些五角星,用农民群众的红布做成领章,装扮成日本兵。 第二天拂晓,日军果然来了,大约有四五十人。李仕亮带领40多名战士撤出村子,转移到对面曹厅沟坡上,两军成对峙态势。李仕亮扮做日本“太君”,带着十多个“日本兵”走下山坡,日军队长向这边走来,埋伏在小山包背后的日本兵也都露出身影,他见时机成熟,向身后打一个手势,我军两挺机枪、几十条步枪一起开火,将毫无准备的日军打得晕头转向,死伤一片。此次战斗打死打伤30多名日军,其中打死日军连长一名。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八路军太行军区将这一仗排演成话剧,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和地方群众的斗志。

李仕亮冒着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伤痕累累。但他从不以功臣自居,始终保持和发扬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一个革命军人的光荣本色。年3月,因伤势较重,上级决医院治疗。又因伤口恢复缓慢,决定暂时送他回家养伤,协助地方政府工作。他先后担任过绥德县游击大队大队长、独立营政委、公安局局长、区委书记、军分区司令部副部长等职。年旧伤复发,转至西北荣军疗养院休养。但他为了能够继续工作,再三请求组织将他的一等残废降为二等甲级。他还主动辞退了警卫员,学习针灸,义务为群众治病。年,组织上安排他到西安体育学院工作,先后任后勤总务处、保健系、综合系党支部书记。年离休,享受副院级待遇。

现在,李仕亮“杀敌英雄”奖章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从放羊娃到专员:耿如云

耿如云,年出生于定仙焉镇耿家山村。11岁起给财主放羊,15岁给地主扛长工,17岁走村串户做短工,期间给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当通讯员。年10月参加革命,年任晋中地委委员兼副专员,参加了临汾战役、汾孝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年于杭州去世。

年,耿如云任山西省榆次专署委员兼副专员。期间,在文水县云周西村,主持召开了公审大会,公审、处决了杀害刘胡兰的刽子手张大胡子和白匪县中队指导员。

我在耿如云撰写的《耿耿丹心为人民——我的人生之路》一文中看到了他当时主持公审大会的情景,摘录如下:

“当时,在解放前领导当地革命斗争的干部大部分都南下了。我参加了整个解放山西的战役,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当时我任山西省榆次专署副专员),省委决定派我去主持公审大会,会后对反革命分子实行枪决。

大会会场设在烈士被害地文水县云周西村。中央和省里都派了领导前来参加大会,还来了许多新闻单位的记者,并拍摄了电影记录片。

当天,从方圆几十里来了几万群众,把整个场地围的水泄不通。群众震撼,要求严惩凶手,受害者家属更是哭喊着要将两名凶手一刀一刀割死。群众的愤怒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党的政策必须严格执行。我组织干部说服群众,再三做工作,最后达成协议,让一位受害者的家属老大娘上台咬了凶手几口。会后就地枪决了两名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平了民愤,大快人心。为了庆祝胜利,追任刘胡兰为革命烈士,中共正式党员……”

年春,耿如云奉命南下广东省中山县,任珠江专署专员。当时解放初期,蒋匪残兵游勇和特务经常到珠江沿海一带捉人、抢劫、骚扰当地渔民。耿如云带领公安武装多次围歼,肃清了残匪,受到当时华南分局书记陶铸的表扬嘉奖……

耿如云,一个放羊娃出身的专员,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了革命事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受到人们的衷心爱戴。

高级作曲家:冯金发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唱——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唱……”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祖国大地上,从城市到乡村,从边疆到内地,高音喇叭里经常传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人民教唱《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首歌曲,那浑厚高亢的男高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位男高音就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高级作曲家冯金发。而且,他竟然和我是同一个村的——定仙焉镇安上村。

冯金发年生,上中学后,由绥德中学考入西安音乐学院,专修声乐。毕业后分配至陕西乐团。一年后参军,年随新疆军区战士演出队赴北京汇演,曾为中央机关、首都大专院校等专场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哎——

满天彩霞照雪山,

山也笑来水也欢,

解放军凯旋下山来,

各族人民齐声来称赞……”

这首由冯金发作曲的《听说咱边防军下山来》的经典老歌,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由冯金发演唱并录制唱片,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风靡全国,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同年这首歌曲还发表在《解放军歌曲》上。他与人合作创作的歌曲《真像一对亲兄弟》至今传唱,深受战士喜爱。

年,冯金发转业到江苏省文联工作,创作歌曲《战士自有战士乐》,经歌唱家李双江演唱播出。他还为电视剧《浊世清流》创作的主题歌《老百姓喜欢清廉的官》经由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播出。为电视系列片创作插曲《小酒壶》独具特色……

冯金发曾两次回老家探亲。一次是文革期间,我见到的歌唱家果然英俊潇洒,气度不凡。印象最深的是他带回一台收音机,那里面又说又唱的,全村人谁都没见过这玩意,都抢着前来看稀奇。收音机里传出的歌声就是他唱的《听说咱边防军下山来》。人们惊喜的不得了,非得要他当场再唱一遍,看和收音机里的一样不一样。一次是前几年,年事已高的作曲家这次是带一台摄像机回老家,在村里亲自组织了一班秧歌,红红火火闹了几天,可惜我因有事没有回家见他,深感遗憾。他还把闹秧歌的场景全部拍摄下来,制成光盘分发给乡亲们留作纪念,并带回南京细细品味……

现在,当你在网上百度输入《听说咱边防军下山来》,在“流金岁月.经典老歌”中,仍然可以听到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由冯金发演唱的原声歌曲,那优美的旋律一下子就把你带回到上个世纪那难忘的岁月,当你知道他就是我们定仙焉人唱的时,你一定会惊喜不已,感到格外亲切……









































刘云涛
白癜风十大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gg/811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