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广告 > 光明日报历任总编风采

光明日报历任总编风采

发布时间:2017/11/17 13:35:53   点击数:

社长:章伯钧

(年6月至年11月)

章伯钧(年11月17日—年5月17日),出生于安徽桐城(今枞阳县后方乡育才村),时为 大右派,且至今未被平反。中国政治活动家,民主人士,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 届全国人大代表, 、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之一,收藏家。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安徽宣城师范校长。

年入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年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第九军党代表。年参加南昌起义,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底,脱离中国共产党。后参与组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年参加在福州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经济委员会委员。抗战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年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交通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年被划为右派。年5月17日卒于北京。

总编辑:胡愈之

(年6月至年7月)

胡愈之,年9月9日出生于浙江上虞的老县城。在 十年代,他就已成为我国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及国际问题专家。

在党的领导下,胡愈之立足于新闻出版战线,大力宣传抗日救国和维护人民利益的革命真理。他和邹韬奋亲密合作,共同主持《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创办生活书店,出版《世界知识》等大量进步书刊,有力地反击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年9月,胡愈之到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进北平后,他担任民盟总部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民盟的组织整顿和筹备《光明日报》的出版事宜。毛主席在西柏坡曾对胡愈之说过,新中国应办一张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报纸。年6月16日《光明日报》诞生,胡愈之任总编辑。由他执笔起草的《光明日报》创刊号社论《团结一致建设民主新中国》,系统地阐明了该报的任务和宗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愈之被任命为出版总署署长,他的主要精力开始由新闻工作转向出版工作,其后在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期间也主要分管出版工作,他为发展新中国的人民出版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胡愈之作为积极参与党的统战工作的 社会、政治活动家,身兼众多的社会要职,除在文化出版、文字改革、世界语、外交活动方面的各种荣誉职务外,曾在中国民主同盟长期担任秘书长、副主席、代主席等领导职务。他还是历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年1月16日因病逝世。

总编辑:邵宗汉

(年7月至年10月)

邵宗汉,年出生在江苏省武进县一个农民家庭。年毕业于苏州桃坞中学。年进入新闻界,在上海《大晚报》任国际版编辑,直至年。

年,经金仲华与廖承志、连贯商定,邵宗汉被派到香港《星岛日报》担任主笔。他担负了同国民党争夺海外宣传阵地的艰巨任务,从此,进一步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成为忠诚于革命事业的新闻战士。

年8月进北京 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后,被调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年在新华社加入中国共产党。年7月~年10月,邵宗汉担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接着,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工作了一段时期。年,邵宗汉调到外交部工作,先后任新闻司副司长、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参加外交文件的起草、国际形势的调研等工作。年,任世界知识出版社副总编辑,年离休。年6月因病逝世。

总编辑:常芝青

(年10月至年4月)

常芝青(—),原名守廉,山西省交城县阳渠村人。肄业于北京私立平民大学新闻系。

年3月,常芝青奉命参与创办晋西北根据地(即晋绥边区)《抗战日报》,9月18日报纸问世;年7月1日《抗战日报》更名《晋绥日报》,他先后担任副总编辑、编辑部主任、总编辑、社长并兼任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社长。他是《抗战日报》、《晋绥日报》 历史报纸从创刊到终刊全过程的报社领导人,《晋绥日报》办得很有特色,生动活泼,尖锐泼辣,在当时各解放区的党报中出类拔萃。年4月,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的同志,发表了 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对报社的工作和经验作了充分的肯定,并赞扬芝青同志“很有点学问,有点马列主义”。

年12月10日,中共西南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创刊,常芝青任社长,并先后兼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和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西南行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局长。西南《新华日报》对西南工作的迅速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受到邓小平的赞扬。

年,大区撤销,8月《新华日报》终刊。常芝青调北京,就任时代出版社社长。两个月后,调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和首任《光明日报》中共党组书记,他团结和起用一批老报人,大胆实行报纸改革,在全国率先由直排全部改横排,重视报纸专刊,把《光明日报》办得大有起色。年反右派之前,调任《大公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共党组书记,后兼任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社长,并任国务院财贸党委委员。在长达9年的复杂多变形势下,把《大公报》办成具有明显特色的全国财经报纸。

年“文革”初期,《大公报》被迫停刊,改出《前进报》,常芝青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报社党委第二书记,同时兼任《前进报》社长和总编辑。

年初,受国务院财贸小组委托,创办并主持了《财贸战线》报(后改为《中国财贸报》,是《经济日报》的前身)的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商品经济的宣传和讨论,积极鼓励改革开放。

常芝青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担任过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粉碎“四人帮”后,当选为北京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总编辑:储安平

(年4月至年11月)

储安平(年-年?),江苏宜兴人,中国学者、知识分子。民国时期 评论家,《观察》社长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出任新华书店经理、光明日报社总编、九三学社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年因在《光明日报》发表《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 的“党天下”发言),被作为典型打倒,其家人和诸多相关人士均受牵连。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生死不明。

社长:杨明轩

(年11月至年8月)

杨明轩(-)原名荃骏,字明轩,后以字行。陕西户县人。7岁入私塾,清宣统元年()起,先后在西安府中学堂、陕西法政学堂、秦省 中学、三秦公学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学生队,在西安街头维持秩序。

年秋,杨明轩被推荐公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不久,日本乘欧战之机侵占中国青岛等地,他于次年夏愤而归国,参加反对侵略者的斗争。年夏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受陈独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影响,曾与匡互生等组织成立少年中国会和同言社,出版《工学》期刊,创办平民学校,宣传教育救国。

年8月,杨明轩作为西北解放区代表,由西安赴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届全体会议,并被选为政协 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年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委员会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文教委员会主任、光明日报社社长。年11月在中国民主同盟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年沈钧儒逝世后接任民盟中央主席。年在第三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杨明轩还是 、二届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年8月22日在北京病逝。

总编辑:陈此生

(年11月至年6月)

陈此生,年生,广西贵县人。年肄业于复旦大学。历任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香港达德学院讲师、教授、教务主任。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后在香港参与组织抗日救国会华南区总部。年参加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任中央委员。次年在香港参加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委员。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广西省文教厅厅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协副主席,光明日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民革中央常委兼副秘书长、宣传部长、副主席等职。是 、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和民主党派工作,为繁荣党的文教事业,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年8月1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的志愿和一贯表现,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总编辑:穆欣

(年6月至年9月)

穆欣,原名杜蓬莱,河南扶沟人,年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在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创办了《战斗报》。年参与创办《抗战日报》(后称《晋绥日报》),任通讯采访部主任。年后,任新华通讯社特派员、解放军第四兵团分社社长、云南分社社长, 第三兵团分社社长等。年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新闻教研室主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总编辑,外文发行出版局副局长兼人民画报社社长、总编辑。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拔剑长歌一世雄——续范亭生平》、《南线巡回》、《邹韬奋》、《关向应传略》、《陈赓大将》、《穆欣通讯选》、《王震传》、《述学谭往——追忆在光明日报十年》、《劫后长忆》等。年9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90岁。

临时领导小组负责人:莫艾

(年8月至年10月)

莫艾(—),江苏泰兴人,中共党员。年生,年参加革命,年入党。

年秋,组织安排莫艾到延安《解放日报》采访编辑部,从年秋到年春,共工作24个多月。

年春莫艾患肺结核病后,向报社领导申请到曾被毛主席称为合作社模范的延安南区合作社工作。到合作社后,任会计和南区合作职业学校教导主任,同时参加社委会关于合作社工作的讨论与研究。

年春,莫艾由中共中央西北局调回地方,拟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的秘书。莫艾到绥德县后,遇到原在延安《解放日报》一道工作过、由新华总社留驻陕北负责西北地区报道的林朗。林极力主张莫艾回新华社工作,并电告当时新华总社负责人之一的范长江,经范长江同意和与西北局协商后,即调莫艾回新华社工作。

年8月,由中央组织部调到光明日报社负责领导报社工作。

临时领导小组负责人:刘西尧

(年10月至年1月)

刘西尧(—),男,原名刘锡尧,祖籍湖南长沙,年4月出生于成都。

少将军衔,原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教育部原部长,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老红军,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年8月24日9时30分,刘西尧同医院逝世,享年97岁。

总编辑:范戈

(年1月至年3月)

范戈,山西夏县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革命生涯中,他历任山西武乡游击第二大队政治主任、第三专员公署秘书,连指导员,营教导员,股长,科长,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委,太岳纵队联络部部长,晋冀鲁豫第四纵队随营学校政委、政治部秘书长,师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军大四分校教育长,第三步兵学校副政委,政治学院政治经济教授会教员、副主任、主任、政治部副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北京市文教组组长、教育局党委书记,《光明日报》总编辑,军政大学副教育长,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为我军教育事业和培养中高级指挥人才做出了贡献。他曾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总编辑:杨西光

(年3月至年4月)

杨西光,年4月7日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

年8月调福建,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福建日报》总编辑,福建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委委员等职。年9月调回上海,历任中共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解放日报》总编辑,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教育卫生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候补书记,前后达10余年。

“文化大革命”初期,杨西光就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被非法扣押、监禁达七年之久。在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原则,不说假话,勇于自己承担责任,坚贞不渝地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斗争。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年入中央党校高级班学习。年3月,调至《光明日报》任总编辑。同年5月,他主持修改并果敢地决定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标准》的《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他顶住重重压力,积极组织文章参加了这场讨论,为拨乱反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战线做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殚精竭虑地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领导和组织了《光明日报》的改版工作,加强了《光明日报》对科学、教育、文化战线的宣传报道,加强了理论宣传。在报纸工作中,他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办出自己的特色,并且身体力行,努力纠正报纸工作中的“左”的僵化倾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联系知识界、学术界、文化界人士,倾听读者的呼声,努力改变报纸的面貌,使《光明日报》真正成为一张知识分子的报纸,受到知识界的欢迎。

杨西光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并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主席。

年5月14日,杨西光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总编辑:杜导正

(年4月至年3月)

杜导正(-),山西省定襄县人。年10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繁峙县、雁北专区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中共应县县委民运部部长,年初历任《晋察冀日报》记者、新华通讯社解放军第六十七军新华支社副社长、第二十兵团新华分社副社长。建国后,历任新华社河北分社社长、广东分社社长、中共中央中南局机关报《羊城晚报》总编辑。年10月—年2月,因曾向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缪海写信反映广东农村缺粮的真实情况,被划为“右派”。“文革”后,历任新华总社党组成员兼国内部主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新闻出版署署长。是第七届全人大代表。现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著有《是与非——对我漫长记者生涯的反思》,主编《初探日本》、《张学良》等书。

总编辑:姚锡华

(年3月至年7月)

姚锡华,光明日报社原总编辑。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年5月在苏北盐阜地区参加革命少年儿童组织新安旅行团并参加革命工作。

年10月,在山东惠民市民运部任干事。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5月,任惠民市城关区青联主任。年7月任《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后调入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教育科、团校宣训班工作。年3月任中央高级党校马列主义教研室助教、讲师、教研室室务委员。年后历任《红旗》杂志社哲学组编辑、历史组副组长、社党委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文革”初期受到冲击。年后历任广东省科教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高教委员会党委书记,广东省文教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委政治部秘书长等职。年11月,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年3月任光明日报总编辑。

年3月2日,姚锡华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

总编辑:张常海

(年7月至年4月)

张常海,原名张泌,曾用名长海,年出生在滦南县张营村。年5月在冀察中学参加中国共产党。

年3月奉调至新华社南口支社任副社长,同年9月,调《察哈尔日报》工作直至年察省撤销。在察报三年,历任副刊编辑、宣化记者站站长、特派记者、记者组副组长、编辑组 副组长等。

年5月调《光明日报》工作。年3月至11月,赴中央党校学习。年任《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年任报社编委兼《博览群书》主编。年7月至年5月,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年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年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长等。

总编辑:徐光春

(年4月至年7月)

徐光春,生于年11月,浙江绍兴人。年在高中二年级时,被特邀担任杭州市委机关报《杭州日报》特约记者。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农村、工厂、军队短时间工作过,年调安徽生产建设兵团任新闻干事、《兵团战士报》记者。年任安徽新闻图片社记者。年调新华社安徽分社,先后任记者、组长、分社党组书记兼副社长。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任安徽新闻摄影研究会会长。年当选为中共安徽省委候补委员。年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为上海新闻摄影学会顾问。年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为北京市对外宣传小组成员、北京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首都经济信息报》高级顾问。年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年4月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同时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中国报业协会顾问、全国高校校报协会名誉理事长。年7月任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委员。年任中宣部副部长。年6月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徐光春任河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年1月30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徐光春当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年10月28日在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 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省委书记。年1月23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徐光春不再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同年12月26日被任命为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年1月辞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年9月当选为中纪委委员,是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总编辑:王晨

(年7月至年6月)

王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年12月生,北京市人,年1月参加工作,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业务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高级编辑。

现任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个人履历:

-年 陕西省延安地区宜君县下乡知青

-年 陕西省延安地区宜君县委宣传部、县委办公室干部

-年 陕西省延安地委办公室干部

-年 光明日报社国内部记者

-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业务专业硕士研究生

-年 光明日报社政治经济部记者,群工部副主任

-年 光明日报社群工部主任

-年 光明日报社总编室主任

-年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其间:.09-.11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年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年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年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

-年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年 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年 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其间:.03-.05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年 人民日报社社长

-年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02)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

总编辑:袁志发

(年6月至年6月)

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曾任内蒙古日报社副社长,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内蒙古人大常委,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光明日报社总编辑,高级编辑。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青岛科技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以散文为主。

总编辑:苟天林

(年6月至年3月)

苟天林,男,汉族,年1月出生,陕西省耀县人,年4月入党,年3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副编审。

个人履历:

.02——.09,海军政治部宣传部干部教育处副处长、院校教育处处长

.09——.10,华夏出版社干部、综合编辑室负责人

.10——.12,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办公室主任、二编室主任

.12——.08,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副社长(副局级)

.08——.05,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挂职)

.05——.08,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正地级)兼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对外宣传局局长

.08——.05,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

.05——.03,《光明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

总编辑:胡占凡

(年3月至年11月)

胡占凡,男,汉族,年11月出生,黑龙江木兰人,年参加工作,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研究生班毕业,高级编辑。

曾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电视台分党组书记、台长。

年11月24日,中央决定,任命胡占凡同志为中央电视台台长,免去焦利同志中央电视台台长职务,另有任用。

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会上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央电视台台长调整的决定。中央决定,由于年龄原因,胡占凡同志不再担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电视台台长职务。

总编辑:何东平

(年至今)

何东平,年10月出生,广东大埔人,高级编辑。年为广东省大埔县莒村小学民办教师。年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年7月在光明日报社工作。年2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第二版副主编。年任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助理。年3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年2月任光明日报记者部副主任。年3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助理。年任光明日报编委。年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本掌上







































北京白癜风医院 是哪家
北京 的白癜风医院是那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gg/907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