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侠,生于西府,现居西安。某图书公司编辑,华商报副刊家族首批签约作家,西安市作协会员。曾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忆乡愁”征文优秀奖、华商报副刊优秀作品奖、《西安日报》“文武圣地杯西安城西安人”征文优秀奖等。作品散见于《延安文学》《榆林新青年》《老年世界》《西安文艺界》《扬子晚报》《华商报》《西安日报》《湖北日报》《四川政协报》《汕头特区晚报》《北方新报》等。愿以清淡文字,抒醇浓真情,心手相印,无愧于心。
五岁那年,父亲为我做了一把红木椅,是柳木的。
父亲砍一棵胳膊粗的小柳树,刮掉树皮,截成长短不一的几段,长的放在火里烤,然后趁热弯曲,就成了椅子的四条腿。父亲用神奇的大手把这些材料进行组合,整个过程不用一颗钉子,全用原木与原本之间的连接,一天工夫就做成了一把精巧漂亮的小椅子,靠背上还有一个木质镂空的五角星。
椅子散发着柳树的清香,我坐在上面舍不得起身。父亲把我拉起来,在椅子上刷一层红油漆。那以后,红木椅成了我的宝贝,我坐在上面吃饭、做游戏、写作业……
椅子做好不久,父亲就病倒了,经过治疗只能靠拐杖慢慢行走。每次听着父亲的拐杖“得得”的触地声,听着父亲轻轻的叹息,我心中就无比难过。曾经很能干的父亲,当着村干部,会做手工砖瓦,会木工,甚至会织毛衣。可是现在,却成了一个只能勉强自理的废人,他的心中该会有多郁闷?
记忆中,父亲是个很严肃的人,因此我和哥姐都跟他有些疏远。他有没有跟我嬉笑打闹过,他有没有慈爱地摸过我的头,有没有常常抱我,这些我统统没有印象,只记得那一个月夜,他宽厚温暖的背。
那是个冬夜,天上一弯冷冷的残月,父亲带我和姐去看露天电影。回来的路上我困了,父亲就把我背在背上,姐姐跟在身后。回家的路是一条弯曲不平的山路,我伏在父亲的背上,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踏实和安宁。
一路上,父亲的背像天边的山势一样起起伏伏,透过他厚厚的深蓝色棉衣,我仍能觉出湿热的汗意。父亲有些微喘,姐姐让我下来自己走,不懂事的我却执意不肯,父亲的背太让人留恋了,趴在上面真舒服。父亲一路把我背回家,里面的内衣已经湿透。那时候,他已不很年轻。
病中的父亲难免脾气暴躁,这样一来,我更是难以与他亲近。我有时候不听话,父亲就训斥我,所以我一见他总是躲得远远的。一向寡言的父亲,话越来越少。他常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看云,要不就回他的小屋听收音机。那时母亲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自然也顾不上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看白癜风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