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了周边的所有事物,古迹成了消散大半灵魂的躯壳而已。
近日寻周末闲暇前往扬州游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给我留下了上佳的印象。
瘦西湖、个园、何园、天宁寺、史公祠……
扬州城的这些著名景点,为国内外游客所津津乐道,我在这里就没有必要过多赘述。此次游历,让我感触最多的倒不是景点本身,而是扬州城的建设规划理念。
身处现代化进程之中,城市自然需要不断扩大和发展,才能保持自身的地位与活力,而对于扬州这样的古城来说,要开展大规模建设,就必然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这一非常难以处理的矛盾。
面对这样的难题,扬州的最近几任执政者的选择是:
“尽可能保存和保护古城面貌,在古城的西部另建新城。这样的发展方案,跟建国之初梁思成等人提出的北京城保护规划方案几乎如出一辙。”事实证明:这一方案的实施与维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今的扬州老城区里,几乎处处有古迹,三五步即成景,古城的气韵与精魂得到了很好的沿承。
以老城区的两条主干道四望亭路和文昌路为例,这两条道路上每天车流马龙、无比繁华,而在路的中心,始建于南宋和明代的四望亭和文昌阁依然矗立,成为了扬州城的天然地标。
跟四望亭和文昌阁孤耸于现代化的道路和建筑之中不同,扬州城的其他古迹,大多散落在至今保存完好的街巷里弄之中。
比如现今作为扬州八怪纪念馆的西方寺遗址,就位于扬州城中心的骆岭巷。巧合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那颗著名的千年唐槐,同样位于骆岭巷,跟西方寺之间只有几步之遥。
这棵唐槐在唐代李公佐所著的《南柯太守传》、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所著的著名传奇《南柯记》中都有记载——它就是这些故事里的“南柯”。现今已经成为成语的“南柯一梦”,说的就是这个典故。
无论是西方寺还是“南柯”,都跟骆岭巷周边现存的老旧民居浑然一体。很难想象,如果把它们身边的民居全部换成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这些古迹是否还能焕发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韵味?
扬州的古城保护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城市是一个有历史沿承和独特生命力的有机整体,要想做好古迹的保护,就不能把这些古迹,作为与周边环境毫无关系的孤零零个体加以对待。”古迹所在的街巷,周边的建筑、植物,甚至代代在此生活的普通生民,都跟这些古迹的活力与文化价值紧密相连。
消灭了古迹周边的所有事物,仅仅留下其自身,那么这样的建筑即使被标上“某某文物保护单位”的碑牌,也已经成了消散大半灵魂的躯壳而已。
由此联想到南京、北京、苏州、西安等国内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发生的种种不堪境遇,不免一阵唏嘘。
就此搁笔。
.12.25晚作于竹林斋
(本文即将刊发于《江海晚报》“文化视点”专栏。)
《车拉马儿·中国》征文启事
有一种文学奖,叫做老虎认为你该得奖
文|江海一蓑翁
出品|头号地标
人文旅行魔径遇见另一座城
犀利投稿touhaotougao
sina.北京治疗白癜风首选医院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