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到了。”接到女儿的电话,我赶紧向妻汇报:女儿挑战成功了!
妻听了很欣喜,我也放心了。上初中上女儿住校也就罢了,还让她独自乘公交倒几次车去学校,妻为此还曾埋怨过我心狠。朋友们也是一边赞赏女儿的勇气,一边责备我的疏懒、不负责任。
其实,我真是被冤枉了。独自去西安上学,就跟执意要报考市里的学校一样,都是女儿自己的主意。
女儿小升初时,想参加西安市“五大名校”的全省招考,以前,我们也讨论过到西安上学的事,但考虑到要去市里上奥数班,没有精力和条件接送,再说也不一定能考上,只好作罢。
离小升初考试还有3个多月的时候,女儿喜滋滋地告诉我,今年西安市“五大名校”小升初不但面向全省招考,市里还承诺不考奥数,她觉得很有把握。
女儿能考上吗?我和妻子心里没底。虽然她在郊县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毕竟是全省招考,几千个孩子争几百个名额,竞争很激烈,压力很大。
但既然女儿有这种拼搏的劲头,我们就全力支持。不过,我一再提醒她,竞争肯定很激烈,即便冲不进去,但敢同名校的孩子PK,已经够棒的了!女儿则信心满满地说:“我是谁呀?我可是军人的孩子,我还要为‘空军娃’争光呢!”
考试那天,上万名家长站在考场外陪考,阵势很大。妻子不觉感慨,快赶上高考了!。当女儿神情严峻地走出考场,一连几天,我和妻子都不敢多问考试的事。
但女儿成功了!那天,同事、朋友们纷纷祝贺,妻子充满了自豪。我却替女儿后怕,她的成绩仅仅高出录取线2分,好悬哪!
女儿从郊县到西安上学,住校是必须的,但周末的接送成了大问题。女儿却一脸坚定:“我早想好了,自个儿坐公交来回。”她算了一笔账,如果我们去接送,要多花几倍的时间和路费。
女儿倒也不是说大话。
在她五年级暑假和六年级节假日,她参加了西安市“中华小记者”和西安事变纪念馆首期“小小讲解员”培训,取得了小记者采访证和讲解员证,多次参与小记者举办的公益活动,义务为西安事变纪念馆在节假日进行讲解。开始由妻接送了几次,后来都是她自己去。
为了女儿小升初,我专门把休假“攒”在她开学前后。由于妻是一名教师,还担任着班主任,送孩子参加军训、报名都由我陪着女儿。我刻意在坐公交时,让她熟悉沿途站点,学会上车观察周围环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记得女儿从蓝田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回来时,一脸风尘。我问她苦不苦,她说真苦,很多同学都哭了。我说你哭了没有?你不是说你在新兵连没哭,我当然也不会哭。她还说隔着铁门看到好多同学的家长来看自己的孩子,当时只感到心里有点酸酸的,想一想,哭也没用啊。我突然发现,女儿真得长大了,学会了思考也学会了坚强。
我更加坚信女儿会说到做到。军训后女儿放了一天假,我把女儿接回来,就准备给好“放单飞”。妻老大不愿意,你在家中第一次送女儿你都不去,就那么放心?
能自己上学校,女儿也很开心。也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的挑战自己,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奇或惊喜的第一次。
想想女儿被我和妻的同事、朋友称为“牛娃”,不仅是聪颖好学,成绩优异,更重要的是好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坚持的结果。
女儿从五岁半坚持写日记至今,先后在《小学生学习报》、《少年文艺·写作版》、《少年月刊》等报刊发表作文、日记、微剧本20余篇,多篇征文获省级大奖。发表在《西安晚报》的《绒线花树》、《青少年日记》上的《欢欢》被多家报刊转载,发表在《华商报》上的《拔牙记》被还被收录于《华商报学生作文精选》出版发行。撰写的科技小论文《破解狗狗的“语言密码”——对狗狗与主人交流的观察与试验》获评西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父母们都希望家有“牛娃”。不少战友也找到我,说要取点“育儿真经”。我想,身为军人,可能无法手把手地辅导、面对面地呵护,但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像许三多一样立足平凡、善于坚持的好品格,像李云龙一样直面挑战、敢于亮剑的“正能量”。这才是我们父母给予孩子最丰厚的人生财富。
(发表于年第4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政工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