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上,“天才”少年们也是蛮拼的
活跃的课堂氛围
15岁的少年,按照常规思维来想,应该是在中学的校园里享受小小少年的花季时光。但有这样一群少年,平均年龄15岁左右,和同龄人一样,他们也喜欢动漫、喜欢打球,看起来也是一脸稚气活泼可爱。不同的是,他们却行走在大学的校园里,接受大学知名教授等为他们量身制作的教材,正在经历着别样的求学之路。他们,就是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学生,日前,记者走近这群少年,看看他们的校园生活。
“我带的预科二的学生化学课。对这群孩子我的总体感觉是思维能力强,有思想有想法,解题思路清晰。”15日下午,西安交大和玲教授对记者说,预科二学习的内容是由部分高中知识和一部分大学知识构成,后面的难度逐渐加大,甚至部分会超出大学工科的学习内容。课堂上注意力非常集中,好奇心强,注重时间的管理,能够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并且情商非常高。是和玲的教学体会。
和玲说,她从心底里喜欢这些孩子。每次上课,对着讲台下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灵动的眼光,和玲将每一堂课像“变魔法”一般,讲得精彩而又有干货。在答疑课上,她顾不上喝口水,被学子们团团围住,向她请教各种学习问题,探讨着多种的解答思路,气氛热烈而严肃。
英语课堂,一位同学用流利的英语表演情景剧。
学生们和老师交流学习心得
冬日的交大校园,有一番别样的美。在交大工坊,记者见到了几位少年班学子。
“我叫吴文昊,来自湖北,今年15岁。”“我叫谢京旭,我来自山东。”站在记者右手边的一位学子不紧不慢地说,“我叫张冲,今年大一,我17岁了。”
吴文昊告诉记者,他至今都记着面试时有道题目问“灞桥折柳”出自什么典故,还有一些考实践能力的题目,觉得都出的非常有水平,范围非常广,包罗万象。吴文昊说,也正是经历了这场不走寻常路的选拔,他对去交大少年班就读有了更加迫切的渴望,“想与这些学术大牛面对面探讨问题,向他们讨教。”
走进吴文昊的宿舍记者看到,宿舍干净整洁,书桌上摊开的是吴文昊正在看的关于微积分的书,书架上除了学习资料外,也摆放着金庸的武侠小说和一些文学作品。宿舍一角放着一把吉他。几位学子坐在书桌前安静地看书,而另外一个宿舍,则传来一阵开心的笑声。吴文昊告诉记者,他们业余时间的活动很丰富,大家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爱好来分配。当记者问如果学习上有压力如何排解时,几位学子都笑了,“学习压力是有,正是压力督促他们更加主动学习,学会自学,管理时间。”
15岁的吴文昊在宿舍学习自己擅长的数学科目
晚自习时间,一位同学去理科楼找教授答疑。
据了解,年,西安交大面向全国招收“少年班”学生。截至年,西安交大少年班共招收学生名,已毕业人。30余年来,交大在全国不拘一格选拔智力超常的少年,探索拔尖人才培养创新之路,历经风雨沧桑30年,很多少年班的毕业生,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笔记本上记满了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
16岁的吴思矾(前)、牛嘉豪同学在实验室做磁性流体制备试验。
两位同学探讨习题
来源丨西安晚报
图丨首席记者张宇明
文丨记者任娜
白癜风照片北京哪里有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