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还是来此打拼寻梦的外乡人,对于西安的印象总归是绕不过城墙的。
翻阅历史,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古都,其文明大多未能延续,而西安延续了多年。其间,这片土地上千宇万庭兴废,城墙屹立不倒、见证沧桑。千年过后,西安城墙历久弥新。
历经余年的西安城墙,看惯了历史的风起云涌,一切的沧桑变化西安城墙都用自己厚实的身躯为西安的人们圈出一片安宁的土地。
“二虎守长安”时期,将士们挖洞以防炮轰,筑暗堡以备藏身突袭。八年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有在城墙上开辟的防空洞。对于防空设施薄弱的古城西安,西安城墙扛起了重担,让生活在它怀抱里的孩子们免遭生灵涂炭。
△昔日北城墙的一处防空洞
幸运地躲过了建国后的“拆墙风”后,西安城墙奇迹般一次次躲过劫难,活了下来。虽幸运,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时,由于战火纷飞、风雨侵蚀加上管护不善,这个国内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城墙已经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所幸的是城墙的主体骨架还在。
而后,年,浩浩荡荡的城墙修葺开始了。那个时代,大量没有分配到任务的市民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义务劳动的队伍中来,还有大量的捐款像雪片般飞来。
那个时候,环城建设工程成了广大市民最关心的事情,感人的事情一幕接一幕。还有很多到西安出差的外地人,甚至那个年代不多见的外国游客,都会出现到工地上帮忙,询问进程。
城墙所庇护过的孩子们,已经有能力和决心反哺城墙。
在城墙的庇佑下,在城门的见证下,一批批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扎根于西安这座城的人们,被接受,被接纳。是城墙给了人们安全感,还是城门给了人以希望,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唯一能够肯定的是,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们,停下来了,在这里落了脚,在这里又扎了根。
如今的西安,早已突破了城墙范围的局限,向着不曾想过的范围继续在延伸。然而在城墙根下的生活,却一如既往地宁静和恬淡。
朝阳门每天见到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城墙,也唤醒了沉睡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清晨,沿着西安城墙溜达,偶尔能听到悦耳的胡琴声,随之而来的就是高亢的秦腔。
许多人的一天,都是从城墙根的早市开始的。
小南门与含光门之间的早市,在喧嚣中传递着浓厚的市井生活气息。
城门洞中小商贩的叫卖声、提着菜篮讨价还价的市民、熙来攘往的行人、跳广场舞的大妈,汇集成生活最嘈杂、却又最真实的一面。
当然也少不了在城墙下锻炼的人们。
当下,城墙根,或许是这西安城里最纯真的地方。
种种不合于城市的慢节奏生活,在这里却显得恰如其分。这里的人们也遵循着这种节奏继续着每一天的生活。
无论是坐在树荫下的休憩,还是让理发师傅给自己打理一番,都透露着一股子莫名的悠闲。
偶尔的鸟鸣也许并不来自于树梢,而是城墙上。
雨天里,仅仅是从城墙下走过,便是一首诗、一幅画。
更不用说冬雪后的那副场景,一眼便是感动,再多的描述都是赘言。
这里的小店,也透着股散淡的味道。
也许,随着时代变迁,生活在城墙臂弯里的人们也在不断更替。然而西安城墙始终撑起了西安的气魄,庇护着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
来源:综合自西安晚报、人民日报、西安城墙or城里城外、神谝西安、网络等
编辑:唯手熟尔丨审核:逍逍客
北京治疗白癜风疾病哪家好白殿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