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独特的历史,智利形成了非常有趣的社会现象:以新自由主义为立国之本,无论是体制建设、经济发展或是民生领域都依然奉行着极右的、以该主义为圭臬的“芝加哥弟子”设计的政策模板。而皮诺切特统治期间,对于左派思想和左派人物采取的都是“零容忍”的方式。而同时,智利也有着悠久的左派传统,不仅拥有巴勃罗·聂鲁达、何塞·万徒勒里这样的左派文艺巨擘,同时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在总统府与国同灭也已经被传奇化。时至今日,智利共产党仍然是国内第四大党派,活跃在智利政治舞台上。
无论是哪种历史和政经理念,自然都会向着现实乃至日常生活投射,甚至逐渐形成了一种可以触碰的体验。于是如今的智利,“左派追忆”和“开放市场”融合,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消费模式,与政治活动中真实存在的左派并行不悖。
“恶棍的街角”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在上世纪70年代皮诺切特政变之后,不仅仅“共产主义”在其治下成为非法事物,而且设立了严酷的集会管制和宵禁制度,一旦被秘密警察发现后果不堪设想。然而高压并不能让爱自由的人屈服。他们聚集在一些看起来已经关门打烊的小酒馆里继续谈论主义和自由。通过这些被皮诺切特斥为“恶棍、无赖”的人17年的不懈努力,民主和自由在90年代重归智利。如今,这个当年的无名小酒馆就以“恶棍的街角”自称,并且保留了当年的习惯:在深夜之后前来,要轻轻的敲门报出暗号“恶棍来了”,门内应声“恶棍到了”,才能顺利进入。主持这个酒馆的老伯,正是当年的“恶棍”之一。
如今“恶棍的街角”,除却当年的传统和满墙的留言,已经不再产生左派思想,但丝毫不影响它生产“左派感情”。这个小酒馆已经成为了圣地亚哥年轻人举杯朝圣左派传统的标配,不仅仅是历史,也成为了时尚。曾经沉重的主义,如今则是轻松且日常。
“恶棍的街角”不是圣地亚哥城里唯一的“左派日常”,圣地亚哥也不是唯一拥有这些所在的智利城市。社会主义书店、鲁迪司令餐车……在褪去主义的外衣后,这些在智利历史上曾经重要的左派角落,如今已经成为了这个国家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些人的“情怀”、一些人的“记忆”,也是另一些人好吃的热狗和入味的鸡汤。即使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亲近左派的智利人,也很少会反对去点上一杯酒,被人喊上一句“你这个恶棍”。
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前些时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同志的逝世。在一些研讨会中,我听到了一些对其个人和执政功过激烈的批评;可在古巴驻智利使馆前,也见到了默默赶来的智利人,悄悄留下的满墙鲜花。听一个社会真正的声音大概是要慢,而理解人的多样性也许最好开始自日常。
本站刊登所有文章,无论转载还是原创,都已通过正规渠道和相关刊物与原作者沟通,并获得许可。
法律支持:北京盛廷律师事务所
中拉青年学术共同体(CECLA)官方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药北京哪里可以能治疗好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