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历史 > 蔡励宗长纪念专辑三广府文化的由来

蔡励宗长纪念专辑三广府文化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9-2-17 17:53:45   点击数:

任何一种地域文化,都有其历史渊源。肇庆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要研究肇庆的人文风貌与地方特色,必须先要熟悉广府文化的来龙去脉及其与岭南文化的关系。从史料看到,广府文化之“广”是指广信,分界广东,广西之“广”,也是指广信。广信在哪里?一说是广西梧州,一说是广东的封川(今封开)。这是岭南文化之“来龙”,也是广府文化之“根”,很有弄清的必要。正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写:广信在“桂江、圆江入郁”西江处,也即是封开与梧州交界地方,而且明确了广信正是汉武帝于九鼎六年(公元前年)平定岭南时的军政首府。当时整个岭南划为九郡,全由一各为交趾部的军政机构管理(开始是负监督职能,后来则负责管秸)。年3月广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文教组经考察称这古广信所在地是“岭南文化古都”,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开发岭南文化古都的建议》。同年8月,省参事室、肇庆市文化局和封开县政府,联合召开了“岭南文化古都论证会”,数十位来自省参事室、文史馆、省博物馆、省考古所、封开县、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江大学的专家学者与会,认同这个结论并发表支持这个倡议。会后,《西江大学学报》发表了这个论证会的论文专辑。在当时和稍后的一段时间,《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和港澳、泰国、美国的媒体都发表了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之后再经8年考验研究,年8月,又在封开举办了“岭南文化发祥地论坛”,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论证。当年把封开定位为岭南古都,也即是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发祥地是有根据的。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广东文化“始然于汉,炽于唐于宋,至有明乃照于四方焉。”“始然”就是开始形成,也即是发祥。西汉时岭南的首府首先在封开所设的广信府,岭南文化的开始形成地或发祥地自然首先是在封开。广信是岭南首府,简称广府,显然,广府文化发祥地也在于此。文化发祥地的标志,主要在于是否是某种或某地文化产生的开始或源头。所以,作为古广信首府所在封开,既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也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具体表现在:首先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的儒学文化,最早在此进入岭南,并形成为岭南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被屈大均尊称为“粤人之大宗”的陈钦和他的儿子陈元,是广信人,在西汉创立了震动全国,历时三代的“古文经”学派,使得《左氏春秋》立为官学。东汉时的交州太守士燮,也是广信人,他兄弟四人都曾任太守,既是官又是学者,都继承陈钦、陈元的“古文经学派”,又参与了当时轰动京师的关于古文《尚书》的论争。陈钦、陈元父子和士燮兄弟,可谓岭南儒学文化的开山祖。佛教既是来自印度的一种文化,进入中国之后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现有史料看,佛教最早是从广信传入中国的,因为第一部中国人写的宣传佛教的著作《理惑论》的作者牟子是广信人,这部著作也是他在广信完成的。仅从这些汉代在广信源起的重大文化事件上看,即可见屈大均所说的“始然”、“大宗”之用语,是言之有据而恰如其分的。所以,称封开是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发祥地是有理有据的。年,广东考古工作者在封开黄岩洞出土的一批古人类遗物中,发现两个古人类颅骨化石,特别是在年和年,又先后发现两颗古人牙化石,经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共同鉴定,距今已有14.8万年历史,比年在曲江马坝发现的距今12万年的古人类颅骨化石的历史还长2.8万年。这个发现,意味着封开人比过去历来称为岭南人祖先的马坝人,还早2.8万年,也就意味着将岭南的文化史推前了2.8万年。可见了封开人是岭南人最早的祖先,自然封开也就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确切地说,岭南文化,而且主要是广府文化,是中原汉文化南下之后,与岭南原有土著文化对撞交融而产生的地域文化。岭南原有土著主要是百越族,地域文化应当是土著文化。这种土著文化,由于在秦汉及其以后历代政权的压制涤荡,以及在汉文化占统治和主导地位条件下的文化对撞交融中,有的仍顽强存在,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已经变形或变异,有的与汉文化结合化为一种新型文化。这种交叉混杂的状况,在广东西南地区,也即是南江文化带,是较为普遍较典型的。所以,可称之为百越后或后百越的文化带。

广府文化即是中原汉文化(尤其是楚文化)南下与百越文化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性的新型文化。这种文化典型地体现在粤语方言中。这种方言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又有不少百越族的音标词语,其中封川古标话浊塞音特重。由此,语言学家叶国泉、罗康宁提出粤语发源于古广信的观点,向传统说法提出了挑战,在国内外引起重视。最近出版的《广东志·方言志》也收入了他们论证该观点的论文,可见作为广府文化主要标志之一,又是岭南3大语种之一的粤语,也是发源于封开。从民俗文化上说,西江龙母的故事和对龙母的崇拜,也可以说是中原汉文化与百越文化结合的产物:5条小龙对龙母感恩,听命于龙母;秦始皇要请龙母上京,小龙要河水倒流接龙母归来;人们视龙母为江神,向她祭拜,祈求生子和平安。在传说中,5条小龙的说法、秦始皇的说法,都分别有百越和汉文化的色彩。小龙报母恩既是百越的母性崇拜,又是汉文化的伦理观,两者结合也即构成一种新型文化体了。这种民俗语文化产生并流行于广信。这也是岭南文化和广信文化发祥地的一个佐证。岭南地区位于五岭(江西大瘐岭、湖南骑田岭和都庞岭、广西越城岭和萌清岭)之南,南海之北,整个地域大都是山峦起伏、江河纵横,平原盆地相对较小,海岸线长,江河出海口多,造成江海一体之特色。这样的自然条件是岭南文化独具的自然环境基础,这样的基础产生相应的人文环境并相互结合,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具有山、江、海相交结合的特点,而又以江海一体为主要的特色,并以海洋性特性为优势。这些特色和优势,既是这样的自然环境所使然,又是与其相应的人文历史和人文环境的独特所造成的。汉武帝在派张骞通西域而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不久,既公元前年平定岭南的同时,派黄门译长从广信出发,到雷州半岛的徐闻乘船出海,经北部湾的合浦到越南、印度。这是在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记载。这段记载,证实了徐闻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同时也说明了古广信,也即是现在的封开是连接海上与陆地丝绸之路的对接点或通道。史书已讲明从此地到徐闻开始海上丝绸之路。当时的首都西安是陆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汉武帝大军也由此出发征伐岭南,经广西桂林灵渠下桂江至广信,或者经过湖南永州潚水下贺江至广信,这也即是延伸陆地丝绸之路到广信,从而与徐闻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所以,封开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一个最早交接点或通道。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具有海洋性成分的缘由和历史的重要标志。封开是海陆丝绸之路最早的对接点,也就意味着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海外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和来自北方的中原文化,最早在此对撞交融,从而产生集这些文化大成的岭南文化。显然,这是封开具有山、江、海交叉一体的自然环境,同时具有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点的人文历史与环境,才能集这些文化大成而形成具有江海一体特色和优势的新型文化的。所以,这是封开堪称岭南文化发祥地的理根。

“儒林门第”提供最新的世界蔡氏宗亲活动资讯、最新的蔡氏文化研究成果、最新的蔡氏历史资料、最新的蔡氏精英人物事迹……

长按







































北京那里看白癜风好
复方驱虫斑鸠菊丸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ls/1088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