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历史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五国语言状况的特点与走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五国语言状况的特点与走

发布时间:2020-2-23 14:35:22   点击数:

本文论述了中亚五国语言状况的特点:语言呈多样化态势;俄语地位降中有升;主体民族语言地位提升至国家语言;在文字方面有去西里尔文推行字母拉丁化倾向。阐述了中亚五国语言发展呈现出多极化走向:主体民族语言强势发展,俄语继续回升,英语、土耳其语正在缓慢发展,汉语呈迅速上升趋向。鉴于此,本论文提出一些建议:我国应适当增加多语种外语专业和小语种专业,加强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培养跨专业国际交流的复合型人才。

中亚五国,语言状况,语言特点,语言走向

一引言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达中亚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河中地区、再经波斯,最后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古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那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重要讲话时,首次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往东连接亚太经济圈,向西贯通欧洲、非洲经济圈,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中亚五国地处亚欧腹地,是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与我国为邻,共同的边境线有多公里。中亚五国是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吉尔吉斯族、塔吉克族等在中国新疆均有跨界民族。中国的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在中亚地区也有跨界民族。因此,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五国语言状况的特点与发展趋向,不仅可以从语言的角度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文化认同框架提供一些帮助,而且对相应地调整我国语言规划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亚五国语言状况的特点

(一)语言呈多样化态势

苏联解体前,从语言到文字推行的是单一的斯拉夫俄语化政策,中亚五国的国家语言均为俄语,少数民族语言均使用俄文字母的西里尔文。通过普及俄语教育,俄语得到了强势发展,中亚各主体民族及一些少数民族受到了良好的俄语教育,俄语水平通常高于少数民族母语水平;因此解体前中亚主体民族语言作为苏联时期的少数民族语言,其发展受到了限制。例如:独立初期1/3的哈萨克人不会或基本不会使用自己的母语,在哈国能够流利地使用哈语的不超过总数的30%。哈萨克语被戏称为是“厨房用语”、“生活用语”。[2]

解体后,中亚地区打破了这种单一的国家语言俄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主体民族语言从少数民族语言一跃成为国家语言,俄语仅为官方语言、族际交际语言或通用语。即,原来只有1种国家语言——俄语,变成了5种国家语言,而各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也得到保护和发展,这些语言总计46种。哈萨克斯坦有14种语言,其中,5种是成熟的语言,7种正在发展中,1种处境艰难,1种濒临消亡;吉尔吉斯斯坦列出5种语言,其中2种是发展成熟的语言,2种是正在发展的语言,还有1种处境艰难;乌兹别克斯坦列出9种语言,2种是发展成熟的语言、5种是发展中的语言,1种是有活力的语言,1种是正在消亡的语言;土库曼斯坦列出5种语言,2种是发展成熟的语言,2种正在发展中的语言,还有1种已经消亡;塔吉克斯坦共列出13种语言,机构工作语言有2种,开发中的语言有4种,蓬勃发展的语言有3种,处在危机中的语言有4种。从生存状态看这些语言多数活力不断提高,与解体前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解体后语言的多样性成为中亚五国语言现状的一个显著特点。如表1:

表1中亚五国语言种类比较及活力程度

国家

解体前

解体后

国家

语言

少数民族

语言

国家

语言

俄语

语言

种类

活力程度

发展

成熟

正在

发展

正在

开发

处境

艰难

正在

消亡

哈萨克斯坦

俄语

哈萨克语

哈萨克语

官方语言

14

5

7

1

1

吉尔吉斯斯坦

俄语

吉尔吉斯语

吉尔吉斯语

官方语言

5

2

2

1

乌兹别克斯坦

俄语

乌兹别克语

乌兹别克语

族际交际语

9

2

5

1

土库曼斯坦

俄语

土库曼

土库曼

通用语

5

2

2

1

塔吉克斯坦

俄语

塔吉克

塔吉克

族际交际语

13

2

3

4

4

(二)主体民族语言地位提升至国家语言

苏联时期,中亚主体民族语言仅为少数民族语言。有学者认为,独立前夕,言论自由引发了苏联历史上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苏联社会的政治禁锢由此被打破。[3]在戈尔巴乔夫新的语言政策的作用下,中亚五国民族意识逐渐增强,相继出台自治共和国语言法、独立宣言、宪法等,以法律的形式赋予主体民族语言以国语地位。比如,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语言法》、《—年语言使用和发展国家纲要》均规定:“哈萨克语是哈萨克斯坦的国语,俄语为国家的官方语言。”[4]国家保护非主体民族语言发展的权利,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年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法规定吉尔吉斯语为吉尔吉斯斯坦国语,俄语为族际交际语言。年土库曼斯坦《语言法》规定土库曼语为土库曼斯坦的国语,俄语为族际交流语言。乌兹别克斯坦年《国语法》、年《主权宣言》、《宪法》均规定乌兹别克语为共和国国语,俄语为族际交际语。塔吉克斯坦年《语言法》、年《宪法》均宣布塔吉克语为国语,俄语为族际交际语。同时在教育法第7条规定,塔吉克斯坦学校教学语言为国语,确保公民用国语接受普通教育。

(三)俄语地位降中有升

独立前后,中亚五国先后颁布了《自治共和国语言法》、《宪法》等相关的语言法规和政策,规定主体民族语言为国语,俄语在中亚五国的地位由国家语言降至族际交际语或通用语。但是,这一语言政策在中亚国家受到操俄语居民的强烈抵制,语言政策的突变引起社会的冲突与动荡。因此,哈萨克斯坦对语言政策的态度比较谨慎,俄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地位受到法律保护,大量数据显示,哈萨克斯坦的俄语不降反升。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会见学者时说,会说俄语是哈萨克人的一笔巨大财富与优势。当地媒体援引纳扎尔巴耶夫的话说,许多年来俄罗斯一直是哈萨克斯坦的战略伙伴,毕竟两国说着同一种语言。他说:“有一些哈萨克斯坦知识分子批评俄语用得太广泛,我认为,哈萨克斯坦人的俄语讲得比一些俄罗斯人还好,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纳扎尔巴耶夫表示,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是“历史形成的必然伙伴”,希望俄罗斯也如此看待哈萨克斯坦。五国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俄语化程度最高,两国主体民族语言普及率较低,语言自身发展还不够完善,于是,从年以后,哈萨克斯坦[5]和吉尔吉斯斯坦[6]先后颁布新的语言法规,通过立法规定俄语为官方语言。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政府适时地、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语言政策,从而使俄语的地位降中有升。

(四)民族文字出现拉丁化倾向

中亚五国独立后,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去俄罗斯化和去俄语化的倾向。其中最为明显的莫过于原有民族文字弃西里尔文改用拉丁化文字。土库曼斯坦(年)和乌兹别克斯坦(年)已经全面推行民族文字拉丁化。哈萨克斯坦也就字母拉丁化问题展开过讨论,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字母拉丁化被推迟,[7]政府宣布至晚在年推行拉丁化文字。[8]吉尔吉斯斯坦对字母拉丁化态度反映冷淡。[9]塔吉克斯坦就西里尔字母波斯化的问题还在讨论中,目前仍然保持西里尔字母的使用状态。该国一些民族主义者们一直在谴责是苏联把西里尔字母强加给他们,结果是把塔吉克斯坦的文化与同根的波斯文化疏远开来。[10]伊朗十分重视与塔吉克斯坦的关系,两国之间互派学者进行文化学习与交流,塔吉克斯坦也派一些人到伊朗接受波斯语字母表的培训。[11]民族文字转用拉丁化字母代表着国际化和现代化,也反映出与苏维埃单一文化主义分道扬镳,向着更加西化和“去俄罗斯化”的方向转变。[12]

三、中亚五国语言走向

年代初独立后,中亚五国语言呈现多极化走向:主体民族语言呈强势发展走向,俄语部分回升,英语、土耳其语缓慢发展,汉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语言呈迅速上升趋势。

(一)主体民族语言呈强势发展态势

独立后,中亚五国主体民族意识崛起,通过多种立法形式规定主体民族语言为国语,掌握国语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从国家机构、各级政府、机关学校、新闻媒体等方面制定出了推行国语的政策和法规,逐步推进主体民族语言化进程,主体民族语言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在总统竞选的条例中,五国均明确规定熟练掌握国语的共和国公民才可以参选总统。对公务员考试也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国语考试者方可录用。这无疑从族别、语言上否定了其他民族参选总统、公务员的可能性。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再三强调,“哈社会要以应有的态度对待国语,尊重国语、学好国语,尤其是公职人员”。此外,学校教育、新闻媒体等也加大了推行国语的力度,中亚五国主体民族语言呈强势发展走向。例如,-年乌兹别克斯坦中学生数量,按语言进行的统计,就可见一斑,见表2:

表2-年乌兹别克斯坦中学生数量(按语言划分)(百分比)[13]

-

-

合计

.0

.0

乌兹别克语(国语)

74.0

81.4

俄语(族际交际语)

20.1

14.1

英语(全球性外语)

-

0,2

卡拉卡勒帕克语(少数民族语言)

3.4

3.6

哈萨克语(少数民族语言)

0.5

0.5

塔吉克语(少数民族语言)

0,1

0.2

土库曼语(少数民族语言)

0.1

0.0

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1.8

0.0

合计

.0

.0

从表2数据可以看到,在全国中学中,乌兹别克语的学习人数占全体中学生的81.4%,而作为族际交际的俄语学习人数仅为14.1%。中亚其他四国的主体民族语言在中学的教学比例均有提高,俄语的教学比例相应地做了减少。总之,中亚五国主体民族语言呈强势发展走向。

(二)俄语有所回升,英语、土耳其语缓慢发展的态势将继续保持

由于主体民族语言缺乏专业术语,修辞体系不太完善,规范化程度不高,因此很难做到短期内在科学、技术、教育及国民经济等领域内能与俄语平等使用,无法全面取代俄语的社会功能。[14]据统计,年哈萨克斯坦全国个国家机关中只有16.6%的公文使用哈萨克语和俄语两种语言,而73.3%的公文只用俄语。哈萨克斯坦俄语教学出现了学习人数逐年增加的现象,—年俄语学校从所增加到2所。在高等院校中,用俄语学习的有27万人,占大学生总人数的78%[15]。现在哈萨克斯坦的多家报纸中,只有约家报纸使用哈萨克文,而国家媒体的60%仍然使用俄语。[16]由于俄语电视节目内容丰富新颖,制作精美,极具吸引力,因此俄语节目在哈萨克斯坦则很受欢迎。[17]

在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语在农村地区占优势,俄语则在城镇非常普及。尽管民族主义分子鼓励人们学习吉尔吉斯语,但俄语学校因提供“有前途的”、“容易就业”的语言教学而享有更加旺盛的社会需求。近期,吉尔吉斯人口中学习俄语的兴趣明显有所提高,这很可能是因为懂俄语能够增加在俄罗斯联邦找到工作的机会。

根据表3、表4数据可以看出,俄语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学习人数在持续增长,此外,俄罗斯在中亚创办了一些旨在推广俄语的学校,例如吉尔吉斯-斯拉夫大学、塔吉克-斯拉夫大学等,开展俄语教学,组织俄罗斯文化节等活动。近年来,塔吉克斯坦为谋求更多的利益,经常利用俄语的地位和使用问题对俄罗斯施压,俄语问题成为塔俄两国进行“文化博弈”的筹码和工具。此外,年,塔吉克斯坦市面上的日报和期刊有多种,像《亚洲之声》、《杜尚别晚报》之类的报纸比较受欢迎(均为俄语)。还有《人民报》、《金融报》等报刊据塔吉克斯坦俄文报之首。

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俄罗斯人中会说乌兹别克语的不到5%,一些非主体民族,宁愿说母语或俄语,也不愿说乌兹别克语。朝鲜人在语言上则已经被严重俄化了。[18]一些乌兹别克民族主义者十分清楚这一点,试图努力地想改变它,但是语言乌兹别克化的实际工作一直过于迟缓。实际上乌兹别克斯坦的科技文化精英们普遍认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俄语是一种使用最为方便、最为直接的语言,俄语作为族际交流语言仍然受到乌兹别克斯坦民众的普遍重视。[19]这与年以后乌兹别克斯坦与西方关系变得疏远,与俄罗斯联邦重新建立起友好关系,并且政府鼓励民众学习俄语,不无关系。[20]

土库曼斯坦以俄语为教学媒介的学校在-年间被不断削减,至年,只有首都阿什哈巴德的一所普京中学得到保留。第二届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上任后,恢复了俄语使用者的一些权利,这可能是出于政治、经济或教育方面的原因,期待俄罗斯能提供一些帮助或启动交换留学生计划等,教育机构又重新引入了俄语,由于以俄语为教学媒介的中小学被认为优于以土库曼语为媒介的学校,所以社会上对以俄语为媒介的学校的需求比较旺盛,新恢复的几所俄语学校门庭若市,备受青睐。

总之,独立后虽然中亚五国在国家机构、政府机关、社会生活等方面更多地强调使用国语,但俄语仍然坚守住自己的阵地,成为中亚地区第二大语言,呈继续回升走势。

英语、土耳其语在中亚五国的发展情况,见表3、表4:

表3-年哈萨克斯坦国内高等教育机构学生授课语言情况[21]

语言

-

-

-

-

-

-

哈萨克语

,

,

,

,

,

,

俄语

,

,

,

,

,

,

英语

2,

2,

3,

3,

5,

7,

其他

1,

1,

2,

3,

3,

学生总数

,

,

,

,

,

,

表4吉尔吉斯斯坦中等学校学生授课语言情况(按授课语言划分)[22]

语言

8-9

9-

-

-

-

吉尔吉斯语

39,

50,

61,

61,

59,

俄语

87,

,

,

,

,

英语

96

58

1,

土耳其语

n.a

n.a

n.a

1,

乌兹别克语

2,

3,

3,

5,

2,

哈萨克语

n.a

n.a

n.a

n.a

塔吉克语

n.a

n.a

n.a

n.a

从表3、表4外语学习的情况来看,国际通用的英语学习人数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缓慢增加,土耳其语学习人数也有所增加。但是,英语、土耳其语相对于俄语显得较为薄弱,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一门外语正在缓慢推进。

(三)汉语呈迅速上升趋势

截至目前,中国在中亚先后成立了9所孔子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共1所(兰州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学院.6);塔吉克斯坦共1所(新疆师范大学与塔吉克斯坦国立大学.10);哈萨克斯坦共有4所(西安外国语大学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12,兰州大学与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民族大学.2,新疆财经大学与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斯克国立师范学院.6,新疆石河子大学与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国立技术大学.11);吉尔吉斯斯坦共有3所(新疆大学与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6,新疆师范大学与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5,新疆师范大学与奥什国立大学.1)

这9所孔子学院不仅开展汉语教学,同时还主动承担起当地汉语教师的培训任务,积极开展中国文化的传播活动,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增进中亚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年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学院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20所优秀孔子学院之一。中亚地区对汉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学习汉语的人数与日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仅阿拉木图市就有三千多汉语学习者。哈萨克斯坦高校青年对学习汉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连中小学生也渴望学习汉语。[23]各国的孔子学院在周边的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开设了汉语专业及汉语课程。目前,孔子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本专科、中小学、幼儿园各类培训班在内的多种层次和模式的汉语教学实体。据报道,仅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年招收40名学生,5年之后已经增加到0人的规模,晚来的学生排队等半年之久还上不了课。中国企业在塔吉克斯坦投资生产,需要大批懂汉语的人才,加上上合组织峰会后,习近平主席在塔吉克斯坦的访问,在塔吉克斯坦掀起了一股汉语热。目前,中亚地区汉语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严重缺乏汉语教师。[24]

总之,在中亚地区孔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动下,汉语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语言正呈迅速上升走势,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多。

四、问题与思考

当前,在丝绸经济带建设中,我国面临着各种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在交流与合作中首先离不开的就是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根据对中亚语言状况特点及其走向的研究,现提一些问题与思考:

(一)调整外语教学和研究,开设多语种外语专业

在中亚地区,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才开始受到重视,但是发展比较慢;俄语虽然失去了国家语言地位,但在中亚地区仍是官方语言、族际交际语或通用语,普及率较高;而目前我国的俄语教学和研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英语教学的普及化,许多省份和地区的中学甚至没有开设俄语课教学。虽然随着中俄关系的发展,我国的俄语教学有所突破,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还应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更加强俄语教学和研究。

除此之外,中亚地区信奉伊斯兰教,受波斯、阿拉伯、土耳其伊斯兰语言文化的影响较深,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在西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亚因位于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所以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和沟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亚与西亚地区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联系密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与中亚、西亚地区开展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在反恐维稳,打击极端宗教势力方面更需要多方的合作与参与。

因此,建议有条件的高校或研究机构调整外语专业,立即着手开设中亚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俄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专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培养急需的翻译与研究人才队伍。

(二)调整外语专业的定势思维,重视和支持小语种专业的开设

随着中亚五国的独立,中亚主体民族语言跃居国家语言地位,呈强势发展趋势。在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应该调整外语专业的定势思维,着眼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实际需要,开设诸如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吉尔吉斯语、土库曼语、塔吉克语、土耳其语等小语种专业。如引言所述,中亚五国中有三国与我国新疆相邻,五国中的主体民族与我国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同属跨境民族,语言文化方面有着强烈的认同关系。习近平主席年访问中亚之后,新疆与中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中国政府加大了来华留学奖学金的力度,目前,来新疆和内地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中亚留学生络绎不绝,掀起了中亚学生留学中国的高潮。因此,新疆及内地有条件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应开设中亚五国主体民族小语种语言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促进国家间的交往与交流。

(三)调整国际汉语教育战略,在中亚地区新建更多的孔子学院

如前所述,截至目前,我国在中亚地区仅开设了9所孔子学院,但分布不平衡,如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只有1所孔子学院,据报道,这两个孔子学院根本无法满足该国汉语学习的需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汉语国际教育肩负重任,应该在中亚建立更多的孔子学院,除了输送汉语教师、志愿者外,还应该培养更多的中亚本土教师,以扩大汉语国际教育的规模,实现汉语教学、教师本土化,形成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调整思想观念,利用好新疆地区与中亚地区比较一致的语言景观

新疆语言景观(linguisticlandscape)主要表现在公共和商业标语中比较广泛地使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和俄语等多种语言,与中亚地区的语言景观有着比较一致的相似性,这显然与新疆地区和中亚地区在生活习俗、饮食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方面有着较多的相似性和共同性关系密切,许多中亚留学生来到新疆留学,感觉和在自己国家差别不大。例如,街道两边琳琅满目的各种小吃,有抓饭、包子、烤肉、馕饼、拌面等传统美食,这些食品在中亚五国都很常见,而且食物的名称与中亚留学生母语基本一致,街道两边店铺牌匾用维语、汉语、哈语、柯语、俄语、英语等多种语言书写的文字也令中亚留学生在新疆大有宾至如归之感。这些相似的语言景观和文化景观都会深深地吸引中亚留学生前来新疆留学、生活,从而进一步密切我国新疆与中亚地区的联系与交流。

(五)中亚字母拉丁化对我国新疆地区民族文字规范化有启示作用

文字体制与特定的文化、宗教相关,如信仰伊斯兰教民族通常使用阿拉伯字母文字。但是非通用民族文字的拉丁转写是现代化、国际化和便于信息交换的必然趋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已将我国各民族文字的拉丁转写列为“十一五规划”以来重要的语文规范化任务。例如为了便于计算机维吾尔文的使用,新疆大学和维吾尔计算机信息协会已将设计了一套维吾尔文拉丁化转写方案,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推广实施,这套拉丁维文还被国际上广泛接受。[25]土耳其文改制拉丁字母及上述中亚国家民族文字的拉丁化尝试,可对我国新疆地区民族文字的拉丁转写提供有用的参考。

*[作者简介]王新青,女,蒙古族,新疆呼图壁人,新疆大学语言学院教授,新疆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兼职教授及俄语翻译,博士,研究方向为双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及中亚历史语言文化。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文科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年招标重点项目“吉尔吉斯斯坦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XJEDUB06)。

[1]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那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09-08(3).

[2]哈斯木.霍加.哈萨克斯坦概况[M].新疆人民出版社,2:25.

[3]СавинИ.С.Реализацияирезультатыкультурно-языковойи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йполиткивКазахстанев-егоды//Этнографическоеобразрение.г.№6.С..

[4]СавинИ.С.Реализацияирезультатыкультурно-языковойи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йполиткивКазахстанев-егоды//Этнографическоеобразрение.г.№6.С..

[5]СавинИ.С.Реализацияирезультатыкультурно-языковойи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йполиткивКазахстанев-егоды//Этнографическоеобразрение.г.№6.С..

[6]刘赛、王新青.独立后吉尔吉斯斯坦俄语发展现状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3):91-95

[7]JacobM.LangdauandBarbaraKellner-Heinkele.LanguagePoliticsinContemporaryCentralAsia.I.B.TaurisCoLtd,NewYork,:-.

[8]







































北京那有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ls/1148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