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历史 > 重磅消息合肥又被国家委以重任

重磅消息合肥又被国家委以重任

发布时间:2020-10-24 14:45:35   点击数:

6月8日上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合肥被委以重任!

批准安徽省合肥、芜湖和蚌埠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务院决定在合芜蚌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合肥未来将增添更强劲的创新引擎

这个端午假期,合肥拿到了中央送来的一份“大礼包”。6月8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合芜蚌正式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志着身为长三角副中心的合肥,又迎来重大的历史机遇,未来将增添更强劲的创新引擎。

从自主创新试验区到国家级示范区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按照“成熟一个批准一个”的原则,在福厦泉和合芜蚌国家高新区分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布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打造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政策先行区、高端人才与“双创”结合的重要平台、新产业新业态集聚带,在升级发展上探索更多鲜活经验。

合肥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早在年,安徽省就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年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同意推进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先后赋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重大政策试点。

经过多年的努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产业成果、人才成果和改革成果,初步探索走出一条以重点区域带动全省创新发展之路。年9月,中央决定以合芜蚌地区为依托,在安徽开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蚌埠

随后,安徽谋划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向国务院上报了相关方案。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合芜蚌成功加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阵营”,这也是安徽首次拿到这块金字招牌。

合芜蚌近年来的创新“底气”在哪?

数据显示,近年来,合芜蚌三市GDP增幅均位于全省前三位,年分别增长10.5%、10.3%和10.2%,以占全省16.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42.4%的经济总量。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数达49家,占全省的55%,为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合芜蚌地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创新中心加速形成,新型显示和机器人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家,占全省的53.9%。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47家,其中国家级10家,孵化面积.3万平方米;建立众创空间19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3件,高出全省7.02件。

芜湖

合芜蚌高新园区实力也在不断增强,集聚带动作用持续提升。其中,合肥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居全国第8位,形成了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公共安全等主导产业。成为全国“家电第一区”,建有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公共安全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进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等。

此外,合芜蚌地区创新资源高度密集,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27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等中央在皖科研院所16家,建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98家。现有“两院”院士33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31人。

未来打造国际化开放型创新高地

省发改委的相关人士指出,安徽地处长江中下游,合芜蚌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安徽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有效抓手。有利于形成以成都、长株潭、东湖、合芜蚌、苏南、张江等完整区域创新链,实现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接续发展、协同发展。

安徽拥有一批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创新平台,一批处于国际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有利于加快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和科研院所。并且,促进国家与地方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更好地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打造参与国际高技术研发及产业创新的前沿阵地。

未来,安徽将围绕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定位,发挥合芜蚌国家高新区产业特色优势,立足“高”,突出“新”。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培育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发展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打造国际化、开放型创新高地。更好地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动安徽创新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新闻链接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增至16个

据统计,自年3月国务院批复在北京中关村设立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几经扩围,示范区迄今已增至16个。除中关村,还有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江苏苏南、天津、湖南长株潭、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杭州、珠三角等。

在6月份之前,最新的一次扩容是今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新设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此次半年内两度扩容,也说明“十三五”期间中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从效果上来看,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以来,有效发挥了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对区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效应。

这么棒的消息!

快戳下大拇指!并告诉身边的人吧!

新闻来源:合肥晚报合肥晚报全媒体记者:吴奇编辑:N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ls/1232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