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防止类似现象上演?监管部门责无旁贷,而公众也有权参与监督
武汉自来水价格调整在即,两家申请调价的供水企业——武汉水务集团和武钢后勤集团房产经营开发管理公司,此前各自公布了水价成本两家供水企业申报的近3年水价总成本,合计有30.26亿元,但物价部门最终核定的是28.34亿元,两者相差1.92亿元(12月7日《武汉晚报》)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供水企业都在上调水价,也无一不受到民众呛声,究其原因,水价成本不公开透明,水价涨得不明不白,老百姓感叹成了冤大头,而监管部门态度暧昧,甚至一屁股坐在供水企业一边
此外,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城市供水定价成本,应当以经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审计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西安晚报 健康版原始凭证及账册为基础,做到真实、准确、完整”
此前媒体曾报道,一些地方的供水企业打算上调水价,而本来负有自来水水价成本监审的物价部门,却不作为,既不挤掉其中可能存在的水分,也不要求供水企业详细公开水价的具体成本,接受公众监督事实证明,只要职能部门尽职尽责,供水企业就难有猫腻
最后,挤出的水分涉及多个方面,皆属于该挤应挤比如,供水企业的职工薪酬超过行业平均水平,销售环节修理费超过固定资产原值2%,管理、销售环节的招待费等等被核减;与供水业无关的管理费、销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等,也被核减
这6人与9位物价工作人员一道到两家供水企业探访多次,详细比对数据,每家企业3年来的会计报表、审计资料等,摞起来有一人多高,全西安晚报经济专刊周部核对完花了1个多月显然,如果没有公众代表参与,也许就不能挤出这么多水分
其次,公众的参与与监督权得到尊重和保障据悉,共有6位公众代表全程参与了供水企业的水价成本审核,其中消费者、专家代表各两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一人
事实证明,只要尊重公民的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权,只要供水企业晒一晒真实的水分,只要职能部门勇于挤掉其中的水分,老百姓自然就不会啧有烦言
30余亿元的水价总成本,被物价部门一挤就挤出了近2亿元,可见供水企业公布的水价成本含有多少水分而供水企业此次被挤掉水价成本,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物价部门并未尸位素餐,更没有为供水企业的虚假成本背书,而是恪尽职守、敢于作为
挤掉水价成本的水分不应成为孤独的西安晚报电子版下载范例现实中,水价成本弄虚作假现象确实存在,比如,广州市价格成本调查队监审发现,每方自来水的成本,企业竟多报0.35元,而且政府财政投入的钱被企业算做自己投入,企业吃喝费也算作成本,全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成为了涨价的理由
挤掉供水企业的水价成本水分,是一个可资激赏和推广的范本企业在商言商,但不能唯利是图,而供水企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用水,具有一定的垄断因素,如果放任其在水价上做文章,必然助长其不安分的牟利思维,也必然一再伤害公共利益
因此,多方形成合力,才能最大程度压缩水价造假的空间当然,不独自来水,电价、气价等公共产品要调价,也须先“晒”成本,也应该被挤掉其中可能存在的水分
■王石川
超支的招待费居然也要消费西安晚报订阅者埋单,这样的供水企业真是可怕且可恨幸亏职能部门和公众审核了,不然供水企业就把老百姓当做唐僧肉了试问,还有多少隐性成本未发现?
专治白癜风偏方江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