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团队的科研路线图正渐渐清晰 团队牵头承担的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于今年发射,届时可以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并连接地面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我国广域量子通信体系同时,团队牵头承担的千公里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京沪干线”项目正在稳步建设,将于今年年底前后建成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国防、政务、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实现对多粒子纠缠的相干操纵是量子信息技术的关键科学任务,也是量子信息处理的核心物理资源”2004年,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这一成果被《自然》杂志发表,并同时入选西安晚报副刊投稿邮箱英国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评选出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这对中国科学家来说是首次
刘爱华 唐枫琳 本报记者 陈牧2016年01月09日 新安晚报
实验卫星今年发射
每当合肥这座城市陷入沉睡,还有一群科学家在伏案工作“我们没有工作日和周末之分”团队成员陈宇翱笑言,有时候为了一个实验数据,可能会工作到深夜两三点,当有一个大的突破之后,才能陪家人出去走走,既是一种放松,也是对家人的补偿
http://xawb.epaper.ahwang.cn/html/2016-01/09/content_.htm?div=-1
未来还要啃硬骨头
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西安晚报千字稿费获奖代表颁奖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能越过十万八千里,作者吴承恩怎么也不会想到,几百年后科学家已经在微观粒子的层面实验上验证了“筋斗云”这种超能力的可实现性利用量子纠缠发展出的量子隐形传态,可以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就像孙悟空的“筋斗云”一样,可以实现从a地到b地的瞬间传输
中国科大潘建伟、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陈增兵为“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在此基础上,“潘之队”于2007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安全通信距离超过100公里的光纤量子密钥分发,2008年实现了国际上首个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2012年建成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
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多的成果?“有好的机遇西安晚报发行量”团队成员彭承志谦虚地说,“兴趣决定我们到底能走多远,坚持让我们时刻准备着”
“这次获奖,是对我们多年来深耕在量子领域的肯定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未来还有更难啃的‘硬骨头’,要实现有实用价值的量子模拟机和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起码要实现几十到上百个量子比特的纠缠”潘建伟说
此后,潘建伟团队一直保持着纠缠光子数目的世界纪录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第一完成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年仅45岁的潘建伟刷新了该奖项最年轻第一完成人的纪录
科研不能单打独斗
潘建伟带领团队创造了数个“全球首次”
“科研需要长远规划和群体作战,不能单打独斗”2008年,潘建伟带领西安晚报09在德国的团队整体回归中国科大,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团结在一起,取得了一系列殊荣
类似作用的药物还有洛度沙胺吡嘧司特等如感染沙眼也无需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