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历史 > 震惊奇怪西游记作者为湖北蕲春人顾大

震惊奇怪西游记作者为湖北蕲春人顾大

发布时间:2017-8-2 10:03:09   点击数:

这是蕲春人的回望家乡的平台

?不为成长无悔,只为记录乡情?

于是,又有人说,《西游记》是吴承恩青年时代写的,所以,后数十回才出现有关于荆王府的一些故事。很明显,这样的说法是靠不住的。因为,作者对于第一回花果山的描写就是以蕲州城和蕲地三角山的地理环境作为背景,如何能说仅仅是后数十回与蕲州有关呢?更何况前数十回也曾屡屡写到蕲春、黄梅、广济诸多山名、寺庙名呢!如果吴承恩到过蕲州,且真的在荆王府做过纪善,则他一定与当时的荆王、荆府郡王有过交往,也一定会与蕲州本土的绅士文人有过交往,如做过嘉靖朝南直隶督学、刑部尚书冯天驭,以及名动天下的理学儒臣顾问、顾阙和名医李言闻、李时珍父子有过唱和,同时也一定会追随嘉靖至万历间文人之风,有过吟咏当时极为流行的“蕲阳八景”风雅盛举。可是,查遍万历后的《蕲州志》和《黄州府志》没有这样的记载。你像明嘉靖间荆王府左长史华亭人吴稷,就有吟咏“蕲阳八景”的诗作流传于世,何以写得一手好字和诗词曲赋的吴承恩,不见于蕲州或黄州府地方文献之理?当代学者在无法找到根据时,于是将吴承恩的《宴凤凰台》一诗,视为他在蕲州为官时所吟的证据,显然是错误的。这首诗应该是为金陵凤凰台所作无疑,因为,吴承恩他从未来过蕲州,倒是多次到过金陵。正因为他从未到过蕲州,居然不知蕲州也有一座古迹叫凤凰台,否则,他一定会写作“宴金陵凤凰台”或在诗题后注上“台在金陵”字样,以示后人与蕲州凤凰台搞混淆了。可是他却没有做这样的注解,可知他不知也。在他的心目中或许认为凤凰台在金陵还用得着注解吗?要知道,昔日在荆王府为官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何以淮安地方志亦不见记载?像明嘉靖乙卯进士、安徽西递人胡文光曾经做过荆王府左长史,而在其家乡西递至今巍然屹立着一座极显荣耀的“荆藩首相”大理石牌坊,闻名海内外。当然,纪善一职未能与左长史职务等同,但是,即便到王府当差做杂役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更何况是担任纪善?可见此说荒唐!

按照当今学者沈承庆考证,吴承恩撰有《西湖记》,《西游记》应为《西湖记》之误。信哉!根据吴承恩诗集,他有过游览和寓居西湖的经历。大约是吴承恩死后数十年,坊间有人将吴承恩的《西湖记》误作《西游记》。即便不是《西湖记》之误,当也是一篇游记类的文章。否则,清初黄虞稷何以将吴承恩的《西游记》明确归入《千顷堂书目》卷八史部地理类,足见该书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记,就像与吴承恩同时代的人写过《东游记》和《南游记》之类的游记一样。

第三,必须具备熟悉楚蕲方言,作者本人乃滑稽之雄。根据《西游记》书中出现大量的楚蕲方言,显然该书不会是出自吴承恩之手。所谓楚蕲方言,即古时大蕲州的方言,它包括今蕲春、浠水(含英山)、罗田、武穴和黄梅,以及邻近的九江和皖西安庆、六安一带。尽管《西游记》是采取当时的北方官话写成的,但是其中仍然夹杂了不少蕲州方言。举出一个例子,可知是楚蕲方言,如第7回写道:

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煼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李卓吾批评西游记》(上)第86页)

作者惟恐读者不知“把一双眼煼红了”中的“煼”字读成别的音,于是,有意在后面的段落中刻意加以注音。如第41回:

那妖见他来到,将一口烟劈脸喷来。行者急回头,煼(音秋)得眼花雀乱,忍不住泪落如雨。原来这大圣不怕火,只怕烟。当年因大闹天宫时,被老君放在八卦炉中,锻过一番,他幸在那巽位安身,不曾烧坏,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他煼做火眼金睛,故至今只是怕烟。(同上,第、页)

按照煼(音秋),义同“熏”。《现代汉语词典》未收此字。古代辞书中有此字,但无此义。《辞海》仅列有“煎煼”(炒)一词。新版《辞源》:“煼:1.古同‘炒’。2.熏。”其例句出自《西游记》。目前,在各种版本的《西游记》中,毫无例外地注音为chǎo,熏义。蕲春人谓烟气熏人作“煼(秋)人”。原著作者特地在第41回“煼”字后注音为“秋”,符合自古以来蕲春人的读音。如蕲春人“说房子被熏黑了”,往往说成“把房子煼(秋)黑了”。又如说“把我眼睛熏瞎了”,则说成“把我眼睛煼(秋)瞎了”等。按照普通话将此字读作chǎo(炒),义亦同“炒”。就是说,比较全国各地,惟有楚蕲方言或楚蕲方言影响区读作“秋”!而据今淮安学者普遍如此注释:“煼”本音chǎo,义同“炒”。淮安方言读“煼”(ch为u),也有熏的意思。这就意味着淮安方言将“煼”读作“uǎo”,而不是像《西游记》作者注音为“秋”和今蕲春人将其音读作“秋”。以一“煼”字读音而论之,可见《西游记》不是出自淮安人吴承恩之手笔!

又如书中描写猪八戒打斗动作最多的一个词语是“筑”。按,淮安学者说,(筑)这个动词在淮安使用很普遍,但是工具必须是有齿的(包括单齿的钩子)钯。可是,《西游记》作者赋予“筑”的含意,可不完全是这样的呀!例如,第38回写到:“那呆子掣铁钯,尽力一筑,把门筑得粉碎。”可知,筑字在此处并非“挖”的意思,而是尽力拍打之意。在楚蕲方言里,“筑”既有用力戳,也有抬高某物体尽力拍打之意。蕲春人口语中的“筑”,不仅仅是用钉耙或钩子之类,且也可以用于短棒(杵)的动作。如说“筑他一棍”,是指用力戳了他一棍。又如第71回写到朱紫国的金圣娘娘一听孙悟空的话“战兢兢,发似神揪;虚怯怯,心如杵筑。”按:杵,多指洗衣用棒槌之类的短棒。此处的“心如杵筑”,明显是指“心像短棒用力戳一样难受”,如何是淮安人所说的像有齿、有钩子的物体戳进人体般难受呢?可见,书中的“筑”,契合蕲春人口语中的“筑”的多种含义,而有别于淮安人所理解的“筑”。又如蕲春人口语中的“筑糍粑”,也称“打糍粑”,即用短杵(多用擀面杖)一端洗净,将蒸熟的糯米饭用杵反复戳软,使之成了可以即食的糍粑。在蕲春话中,还有“筑墙”。如《红楼梦》中所言的“黄泥筑就墙”。可见,淮安学者所言“筑”,仅用于有齿的或带钩子的工

具,与《西游记》中的“筑”,意思不尽相同。这意味着,淮安人所谓“书中多吾乡方言”是不可靠的!

又如书中有一句骂人之语——“鸟人”。按,鸟人,为楚蕲方言中经典的村言,为人们日常骂人口语,又骂作“屌(音luō,男性生殖器)人”。实质上,就是屌(音luō)人的委婉骂法。由于蕲人素来有将男性生殖器委婉地叫作“鸟雀”,故称爱偷男人的妇女为“爱捉雀儿”。所谓“鸟人”就是这样来的。由此诞生了《水浒传》中李逵“杀了那鸟人”。李逵口中的“鸟人”,俨然昔日蕲人口吻,非山东方言!今因《水浒传》一书影响深远,南北各地不少地方都学到李逵这句骂人之语。可惜,今人多不知此方言的来历。若联想到《水浒传》里的七十二地煞之一的将——顾大嫂,其兵器为“雌雄虎头刀”。难道不令人深思吗?因为,自元末著名文化人、平江路昆山州人顾阿瑛取自杜工部诗句“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的别号“金粟道人”开始,“虎头”便成为顾家人的专用典故呀!这意味着这两部书中的“鸟人”,乃至李逵的“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极有可能都是蕲州顾家人“骂”出来的!淮安人有此骂人之语吗?吴承恩又何以有如此胆量哉!

《西游记》中的楚蕲方言,何其多哉!如斫柴(砍柴)、瞌睡虫(形容人贪睡)、老儿(对老年男人称呼)、着力(用力)、老子(父亲)、老爷(除用作对主子、旧时官员外,还用作对庙里的和尚和神仙菩萨的称谓,如六老爷庙即杨六郎庙)、老姆(蕲人谓老年妇女,又作“老嬷”)、巴家(顾家,为家)、山凹(音“洼”)、索子(绳子)、山头(山墙)、推聋妆哑(装着什么不知道)、嘈人(指桃子之类水果吃得太多难以消化)、不消(不用)、平洋(蕲人习惯将“平原”说作“平洋”,动辄说“虎落平洋受犬欺”)、驮人(背人;蕲人谓人或马负重物曰驮)、九齿耙(蕲地最寻常的手用农具,因九齿而得名)、齐眉棍(蕲人自古尚武,所谓齐眉棍,乃练武所用木棍,多用具有韧性的枣木或千年古藤制成,木棍两端多包有铜环)、扳罾(蕲地一种古老的捕鱼工具)、散火(解散)、雷锥嘴(指尖下巴。蕲人骂下巴尖的人动辄骂作“雷公嘴”)、孤拐(对踝骨或大脚拇指侧面骨头等凸出部位之称,泛指凸出部位,如称颧骨高的人叫“孤拐脸”)、腰截骨(腰脊骨)、瘦鬼(形容人格外瘦)、七滚了(食物加热了)、骟(蕲人谓动物阉割)、囫囵(整个)、栗暴(用弯曲的指头敲击人的前额或头上别的部位,蕲人动辄对不听话的小孩说“你再不听话,给你几个栗暴”)、虼蚤(跳蚤)、遭瘟(骂人或自称倒霉之语)、焯(蕲人谓蔬菜放在开水锅里过一下叫焯,也称“焯水”。如书中“嫩焯黄花菜”)、箍儿(指环形物品或饰品,如蕲人称金手镯、金项圈往往称“金箍儿”。箍,指用竹篾、金属条或绳子勒住束紧,如篾箍)、上台盘(指上得台面的人)、拐来(蕲人谓不用花费赚得某物)、砑(音“丫”,为滚动之意,相当于说“碾”。如“牛拉石磙砑谷”。又如通常人们说“小车碾死人”,蕲人则说成“小车砑死人”)、沁着头(低着头)……举不胜举。千百年来,这些方言土语一直流行于今鄂东地区。可以说,这些方言俚语,都是淮安所没有的。而淮安学者所列举的《西游记》中所谓的淮安方言,却能依然在如今的蕲春方言里找到。孰是?

以书中语言诙谐而论,作者将孙行者、猪八戒和沙僧写得个性有异,各具幽默。自古蕲人向来有善于创造歇后语的良好传统,因而,素以诙谐著称于世,大有庄子、东方朔之风。蕲人说话素来典雅与诙谐兼具,这也是清咸丰年间闻名鄂豫皖赣四省的“滑稽之雄”陈细怪为何诞生于蕲春之故。《西游记》早期刊本世德堂本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华阳洞主人是谁?实为作者自譬为史上那位说话滑稽和善打谜子的大幽默家齐国人东方朔!因为,华阳洞天主人就是东方朔的一个道号。当今学界,有学者认为是当时文人李春芳的一个别号,显然是不准确的。可以说,李春芳没有同《西游记》一书真正作者有过接触的机会,他既不会是该书的校对者,更不会是著书人!作者惟恐人们日后不知署名“华阳洞天主人”之意,故在第26回里特地写到一位神仙:

缥缈香云出翠屏,小仙乃是东方朔……帝君叫道:“曼倩休乱言,看茶来也。”曼倩原是东方朔的道名,他急入里取茶二杯。

淮安地区的无法同蕲春相比,吴承恩更无法与顾大训相提并论。因为,自古蕲人幽默是有传统的,蕲人最善于编制含义丰富的俗语、歇后语,如。顾家人更是以滑稽著称乡里,我们从《红楼梦》书中的刘姥姥、王熙凤等人的幽默可知矣。这也是《红楼梦》中的贾母说宝玉“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如顾景星有诗句“生儿过周岁,老子始还家”,“篱下菜名懒汉,林间鸟唤思归”,何等幽默!由此推测,顾大训当亦是一位滑稽之雄!否则,贾母不会说出有顾景星影子的贾宝玉像他爷爷。这从顾景星写过《东方朔赞》可以窥见顾家人崇尚东方曼倩式的幽默。举例来说,第49回写孙悟空性格外貌时写道:“噫!这个美猴王,性急能鹊薄……”此诗句中的“鹊薄”,就是一句典型的楚蕲方言。什么意思呢?蕲春人谓人说话滑稽或会说话叫“鹊薄”。淮安人如何懂得!而吴承恩的诗作极为严肃,显然,这样的写作风格文人是写不出东方朔式的幽默!可见明天启《淮安府志》言吴承恩“复善谐剧”,也是根据《西游记》中语言的诙谐特色而附会出来的。

根据晚清民国人冒广生援引《山阳志遗》云:“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吴承恩)著……”又云:“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此话亦对亦错。对的是旧时蕲州在唐朝时属淮南道,在宋朝时属淮南西路。因而,当今汉语言学家将鄂东这一区域列为北方官话次方言江淮方言区“黄(冈)孝(感)片”;错的是,书中鲜有地道的淮安方言土语,要有也是广大江淮流域诸多地方共同使用的通行语。可见,吴承恩无法写出书中这些独特的楚蕲方言。正因为如此,章培恒教授当年根据现有的材料,从研究方言入手,论证了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不会是淮安人吴承恩,这是有道理的。

上世纪60年代后,学者汪浚著《吴承恩与〈西游记〉》一文,认为“华阳洞天主人”是吴承恩的友人李春芳。苏兴教授也认同。然而,李春芳何时在何地运用过这样的别号呢?语焉不详。不可否认,明代真正用过华阳洞天作别号的人大有人,如同明“后七子”多有交往的金坛人张祥鸢,其诗文集便是叫《华阳洞稿》。在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推出沈承庆先生遗著《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其亦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挚友——明嘉靖、隆庆年间兴化籍宰相李春芳。”其依据《西游记》第95回的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于是,沈承庆认为这首诗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与卷首“华阳洞天主人校”相一致。要知道,大凡古人吟咏春天的诗作,诗句中多带有“春”、“芳”字样,如此一首诗中隐含有春芳二字,可以找出数以万计。因为,春天是一个花草繁盛的芳菲时节,想避免还难呢!如韩愈《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如此说来,韩愈、白居易岂不也可以说是《西游记》的作者?可见,此说站不住脚。当今学界存在一个严重误区,殊不知,做过高官的钜公文人是不可能撰写长篇稗官小说的!就像《金瓶梅》一定不会出自王世贞之手笔一样。

第四,必须具备熟悉佛、道两教,特别是禅宗和王阳明的心学。按照《西游记》书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禅宗思想体系,通部书自始至终呈现出的主要是禅宗,当然,还有全真教和正一教南北道教的描写。显示出作者必须具备深谙佛、道两教,特别是禅宗影响下阳明心学,也即必须崇尚阳明心学之人,否则,写不出《西游记》。

蕲州乃我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在这块钟灵毓秀之地,为佛家诞生了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南宗惠能和北宗神秀。惠能所创的南派禅宗主张“顿悟成佛”,不追求繁琐的宗教仪式,不讲累世修行和布施财物,不主张念经拜佛,专靠精神的领悟来把握佛教的义理。惠能主张“本性即佛”,“明心见性”,他说“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有愚有智。”(《坛经》)惠能以后赫赫有名“曹溪宗”、“临济宗”等支派,都是忠实地继承了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东山法门。例如,第2回祖师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而去,悟空心领神会,三更到师父禅室学法。这是禅宗五祖弘忍传法给六祖惠能经过的翻版。后来禅宗五个流派之一的临济宗,采取当头“棒”“喝”来达到顿悟的教育方法,就是由此发展演进而来的。又如猪八戒,一名悟能,又名“木母”。母者,禅之祖也;木母者,由黄梅之“梅”字拆分而来。由于当年四祖道信经过磨难,对禅宗的戒规戒律进行过变革,曾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大革命,它不仅导致了以禅宗为代表的山林佛教的最终确立,还为禅宗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佛教的格局。然而,改革需要勇气,改革亦会遇到阻力,因而作者在第65回里还设置有一黄眉(梅)怪。这些都是隐佛教戒律变革始于禅宗发源地蕲州黄梅。书中“黄婆盲目同参礼,木母痴心共话论”,正是隐“黄梅”二字之藏头诗。非蕲州人不可以写出!顾家世世代代同僧道有过交往,其家的门客不乏高僧异人之流。可是,吴承恩极少同僧人有过交往,仅仅只写过诸如《金山寺》、《鸡鸣寺》之类与寺庙有关的诗作,而未曾见过他与诗僧友人唱和之作。特别是他若是《西游记》作者,则应该到过蕲州城、到过黄梅、游览过蕲州,乃至蕲黄境内的山山水水,可是吴承恩没有。如果说,不能证明吴承恩好佛崇道,而又不能证明他到过蕲州或黄梅,则可以断定他写不出《西游记》。

我国宋明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和王阳明主张的“心外无物”的心学,明显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明中叶的阳明心学,曾经风靡一时。阳明心学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即“知行合一”。甚至可以说,古典名著《西游记》就是一部讲“心”的哲学。从《西游记》第一回悟空出世到菩提祖师所居的“灵台方寸山”(所谓“方寸山”即心也),再到“三打白骨精”等章回,处处体现孙悟空的知行合一,这就是禅宗影响下的阳明心学。按照顾氏家传记载,顾大训的伯父问、父阙兄弟二人中年致仕归蕲州,先后创建阳明、崇正书院授徒,方士、樵夫杂流亦不拒。顾氏兄弟、父子所结交的友人,诸如王阳明心学的代表人物王畿、唐荆川等。可见,顾氏父子崇尚阳明心学。还有,书中屡屡说到佛国、佛乡,蕲州作为我国禅宗的发源地,完全可以匹配这一称呼!而淮安则远远不能称作佛国、佛乡。然而,吴承恩一生似乎没有涉及到禅宗和阳明心学。试问,这样的人如何能写出《西游记》哉?!

《西游记》通部书除开以禅宗、阳明心学作为核心内容外,是书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讲到炼丹和起死回生的仙丹和诸多神仙故事。最经典的故事是孙行者甚至在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中还说到“丹元大会”等。根据顾氏家传,其家族世代崇尚神仙之术,他们深谙炼丹、辟谷之术,如《鸿如公》:“公讳宗儒,字鸿如,好道术。有妾八人,年且百岁。眉尽白,而色理如壮时。”清人章学诚《三耿二顾张绪传》:“顾问,字子承,蕲州人……祖宗儒有道术,多小妻,寿且百岁,眉白而颜丹……(问)好服食丹砂,寿八十一。”(章学诚《湖北通志检存稿》卷二第95页)相传顾家世代与荆王和历代张天师传人于蕲州东门外的玄妙观烧丹炼汞。没有任何记载吴承恩有同南方正一派道士有过交往的记录,更不用说他看过炼丹了,如此则很难想象他能写出孙行者在八卦炉炼丹等情节。可是,顾大训自少就目睹过他的伯父、父亲、荆王同张天师炼丹,自然熟悉炼丹和服食丹砂的情况。当然,书中还有不少全真教的术语,这恐怕也是吴承恩难以写出的。蕲州自古以来,就存在全真教和正一教并存的现象,我们从顾大训之孙景星,在其所撰《红楼梦》中秦可卿丧事中全真、正一两派道士同台做法事可知矣。自明正德至万历间,顾家以养士著称于世。兴盛之时,门客数千。比如,顾大训父亲顾阙的门客,多是一些高士异人朋友。有荆府樊山郡王翊钅氏(字升甫),有顶尖的琵琶高手、一流的口技名家、魔术师和一流的鼓书说唱艺人班子。还有,卒于黄冈的五百岁翁者;有成天散发披一鹿皮,喜啖蛇鼠,可以旬日不食、不溲,食则数倍的张叫化。而书中身着鹿皮裙、数日不食而不饥的孙悟空,俨如成天披一鹿皮的这位张叫化;有自称周姓僧颠仙者,或曰洪武初人,或曰非也;有不知名姓翁者,年可八九十,不言语,好缘高处,卧或捽之坠,笑自缘起;有以道术自诩的女道士程静林;有自云宋临安诸生的徐集虚者,以术数客枢密赵元镇幕,元镇败,集虚亡入闽,遇异人授太阴炼形之术,能出没人间;有王先生名化醇者(字灵石,宣城人),貌似三四十许,自言百岁等,这些活生生的神仙故事,为顾大训写作《西游记》一书中动辄几百岁的神仙提供了素材。不难想象,书中这

些仙翁当有顾家门客的某些影子,可知非顾家人不可以写出!

第五、必须具备懂得天文地理、五行八卦。书中描写天文的内容,数不胜数,特别是在孙行者与妖怪作战时,屡屡写到二十八宿,乃至星官三垣如何如何。如第五回有诗句云:“二十八宿密层层。角亢氐房为总领,奎娄胃昴惯翻腾。斗牛女虚危室壁,心尾箕星个个能。井鬼柳星张翼轸,轮枪舞剑显威灵。”这些都是要具备天文学知识。按照古代天文学素有“三垣二十八宿”之说,或谓“七宿四象”之说。作者在第51回里写到“三微垣”和“二十八宿”。所谓三微垣,即太微垣、紫薇垣和天市垣的合称。而顾大训号微垣。什么叫微垣?即紫微垣,一作紫薇垣,天上星官三垣之一。古人为了区分天文星象,将天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按《步天歌》,紫微垣为三垣的中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故称中宫、紫薇宫、紫宫,以北极为中枢。古人认为紫微垣之内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因此预测帝王家事便观察此天区,认为此区星象变化预示皇帝内院,除皇帝之外,皇后、太子、宫女等命星皆居于此,流星现则内宫有丧,星象异则内宫不宁。我国明清时期天子主理朝政的宫殿被命名为紫禁城,就是从紫薇垣而来。用通俗的话来解读三垣就是:太微垣相当于政府,紫微垣相当于朝廷、天子,天市垣则相当于集贸市场。顾大训自号微垣,这等于说他在书中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别号就是《西游记》中的星官之一。正因为,他的别号叫天上的星官,方能写出书中星官指挥二十八宿参与同妖怪打斗的情节,也只能是他的别号与宫廷、皇帝有关,方敢于说意淫封建朝廷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还有,书中运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当与楚人崇九、崇六有关。以及书中多次写到“火德星君”、“水德星君”和“木德星君”之类,这些都与五行有关。而未能找出吴承恩知晓天文的证据,自然他不可能运用天文知识来写小说。

又如书中对于五行八卦的描写,比比皆是。如第7回写到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等。甚至可以说,全书无处不体现五行八卦,非精通《周易》者不可写出此书。故第37回借太子之口说出:“这厮又是胡说。自古以来,《周易》之书,极其玄妙,断尽天下吉凶,使人知所趋避,故龟所以卜,蓍所以筮。听汝之言,凭据何理,妄言祸福,扇惑人心!”

有明以来,蕲州顾氏作为发祥于苏州、昆山武陵顾氏的一支,为三国吴丞相顾雍、六朝著名学者顾野王、元末名动天下的文化人顾阿瑛的直系后裔。自阿瑛第七子——元末蕲州路总管顾士征徙家于蕲始,世代繁衍,名士辈出。尤其是到顾大训的伯父顾问和他的父亲顾阙时代,达到鼎盛时期。他们顾家所结交的文人多是一些名流钜公,除与荆王、荆府诸郡王结交乃至联姻外,还诸如王世贞、吴国伦、唐顺之、王畿、罗洪先、钱德洪、罗汝芳、李材、海瑞、邹德溥、姜宝、耿定向和耿定力兄弟等,这些文人可都是天下一流文人学者。非但如此,他们顾氏家族世代通晓天文地理、五行八卦之术,已知的如其父顾阙、其子天锡,其孙景星,都是深谙天文地理的著名学者,想必顾大训更是通晓这些学科。如其子天锡撰有《五事配五行说》(详见《湖北文征》第五卷),难怪当年顾天锡从京城讲学南归,一代霸才友人黄道周叹曰:“刘向行矣!”刘向是何等人哪!其孙子顾景星亦撰有《五行洪范衍总论》、《洪范衍》、《释五行之沴》和《洪范五行图》等。这就告诉我们,顾家世代非但通晓天文地理,而且通晓五行八卦。而吴承恩及其家族既无有懂天文地理的记载,也无有懂得五行八卦的记载。可见,顾大训得益于顾家深厚的家学渊源,是吴承恩无法企及的!

第六、必须具备深谙医药之道。我们从第69回写孙悟空替朱子国王治病悬丝诊脉的故事,出自其伯父顾问的学生楚蕲人李时珍运用丝线给某王妃或皇妃诊脉故事;还有用大黄、巴豆与锅脐灰(“百草霜”)等合成丸药“乌金丹”,以及用无根水送服等,都是有根据的,非深谙医药者难以写出。蕲州作为我国著名的医药之乡,旧时读书人个个懂医识药,素有大儒都是名医,名医皆出自大儒。在蕲州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没有顾氏兄弟的帮助,便没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顾氏家族懂医药针灸者,代不乏人。如顾大训医院官,其子顾天锡撰有《针灸至道》三卷、《素问灵枢解》六卷,以及养生家言撰著《玉京括录》等。加之,其孙顾景星在《红楼梦》一书里对于医药多有描述。可以想象,顾家世代是通医药的。而吴承恩没有通医的丝毫迹象。

第七、必须具备到过桐柏山、武当山的经历。以及熟悉蕲黄的山水和具有阅读过《太平广记》、《东方朔神异经》、《东方朔十洲记》等诸多神仙传记或各种异物记、述异记之类的著作。根据当今学者,在研究孙悟空这一形象的源流时,发现神猴源于“形若猿猴”的淮水神无支祁。据《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下,引《古岳渎经》第八卷云:

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禹因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犂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踰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颈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

按照史书记载,无支祁后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此“龟山”当是指作者家乡黄州府境内麻城的龟山(一称“龟峰山”)。后来无支祁出来作怪,又有被僧伽(观音菩萨化身)降伏的传说;这与《取经神话》的猴王和《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故事如同一辙。就是说,当今学界普遍认为《西游记》中神猴故事,源于大禹治水时三至随州桐柏山时留下的淮河水神“形若猿猴”的无支祁,当是有根据的。

不仅如此,按照作者在第66回中对太和山的山峦、宫殿和楼台等特定景致的的具体描写,绘声绘色,对于真武祖师的由来,也是娓娓道来,竟与现在的武当山惊人相符,显示出作者无疑到过太和山,也即武当山。如书中写道:

巨镇东南,中天神岳。芙蓉峰竦杰,紫盖岭巍峨。九江水尽荆扬远,百越山连翼轸多。上有太虚之宝洞,朱陆之灵台。三十六宫金磬响,百千万客进香来。舜巡禹祷,玉简金书。楼阁飞青鸟,幢幡摆赤裾。地设名山雄宇宙,天开仙境透空虚。几树榔梅花正放,满山瑶草色皆舒。龙潜涧底,虎伏崖中。幽含如诉语,驯鹿近人行。白鹤伴云栖老桧,青鸾丹凤向阳鸣。玉虚师相真仙地,金阙仁慈治世门。

这些都是对武当山的山岳形势和宫殿情况的描写,如此描画得惟妙惟肖,特别是他去武当山是在神仙果榔梅花开的时节,而榔梅树是稀世品种,别的地方绝无仅有,非亲历游览者如何能写得出?根据其伯父顾问的门生、同住在蕲州城岛名贤里一带的世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的记载,李时珍父子、徒弟到过武当山,从而有“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的记载。或许,当年李时珍父子、师徒登太和山、桐柏山时,邀集善于骑射的世交顾大训同行至此二山,亦未可知。因而,当年作者张慧剑创作电影《李时珍》剧本时,专门描写了李时珍在武当山采集榔梅时遭到武当山道士追赶的情节。

按照《太平广记》一书的编撰者之一为祖籍镇江的蕲春人吴淑,其父文在南唐时为蕲春令,悦意蕲地山水,遂移家蕲州,故吴淑乃出生于蕲州的文人,其娶南唐著名文臣学者、北宋著名经学家徐铉(校定《说文解字》者)独生女为妻。蕲州顾家旧时藏有《太平广记》一书,见于《本草纲目》之《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而李时珍著书的主要参考书多来源于蕲州顾家。就是说,顾大训有条件阅读到《太平广记》是确定的,而吴承恩是不确定的。想必当时淮安地区的所有文人阅读过此书者,恐怕寥寥无几,甚至终生不得一见。此其一。

其二,重中之重的是,根据章学诚和顾氏家传的记载,年甫十七的顾大训,非但到过武当山,且还写过一篇《太和山赋》的美文。或许,上文所引描写武当山的诗作,俨然章学诚和顾家人所说的顾大训撰写的《太和山赋》!看来,“辞多失传”只是一句迷惑读者之语。如此可知顾家人委婉地说出顾大训是《西游记》一书的作者明矣!

再者,按照旧时蕲春人上武当山的最近的一条路线:蕲春→蕲水(今浠水)→罗田→麻城→黄安(今红安)→大悟→广水→随州(桐柏山)→襄阳→枣阳→老河口→丹江口(武当山)。就是说,随州,乃至桐柏山,是蕲春或黄州府人通向武当山的必经之路。不难想见,勤学好问的顾大训为了写书,沿途采风,广泛征集民间故事,将桐柏山炎帝神农氏盘古文化神话体系中的大禹治水时淮河的源头桐柏山一带所发生的“禹王锁蛟”无(巫)支祁的神话故事,作为孙悟空的原型故事来敷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就告诉我们,顾大训有游览桐柏山、武当山的经历,他阅读到《太平广记》也是确定的,意味着他有足够的条件和文化底蕴能塑造出神猴和能写出《西游记》!而吴承恩一生游历之地寥寥可数,根据其诗文,尽管他到过南北二京,也能算上是见过世面之人,但是,除此之外,或许由于家庭贫穷原因,已知他只到过镇江、长兴、济宁和杭州等地,仅此而已。可是,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他到过湖广的蕲州,更没有证据能证明他到过湖广的最北端桐柏山或最西北端的武当山。甚至,他也未必有机会读到《太平广记》一书。那么,很难想象吴承恩会写出那位能上天入地、英勇顽强的美猴王,以及武当山的诸多胜景!

曾几何时,武汉晚报报道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女教师周力历经11年研究,完成了《西游记武当之谜》一书。周力甚至梳理出《西游记》中有78处素材取自武当山。殊不知,吴承恩何时到过武当哉!尽管周力受到当今某些学者的误导,将《西游记》的作者错误地假想成是吴承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她判定该书作者足迹到过武当山的观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二、《西游记》一书中诸多顾氏文化元素

今天将《西游记》一书作者论为顾大训,不仅仅是他具备以上七大条件,而吴承恩恰恰都不具备。近些年,所谓的“李春芳说”亦然。还有一大原因,那就是书中出现了诸多顾氏文化元素的描写,这是当今学界无法与吴承恩、李春芳等人扯上关系的。例如,作者在第94回描写天竺国御花园时写到:

凤台龙沼,竹阁松轩。凤台之上,吹箫引凤来仪;龙沼之间,养鱼化龙而去。竹阁有诗,费尽推敲裁白雪;松轩文集,考成珠玉注青编。假山拳石翠,曲水碧波深……

按照这段话,显然描写的是顾家园林——松园的景致。根据《白茅堂集》中的顾氏家传《曾祖化之公》:“公讳敦,字化之,多隐德……晚筑松园,号迟松居士,唱和皆一时钜公。著《松园集》。”按照顾家的园林——松园,建造于明嘉靖年间,因园内有十棵古松而得名,内建有蕲州第一座家庙——顾氏祠堂,由著名文人王世贞撰记。又根据顾景星撰《月仙台记》中言松园“有峰曰拳石,水曰流觞”的记载。则《西游记》中的“拳石翠”即顾家“拳石峰”。如顾景星《拳石峰》:“峥嵘隔山坡,修篁隐回折。”(《白茅堂集》卷之九)我们再联想当年学界对于曹雪芹《题自画石》的扇面诗作“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的争论,难道不令人深思吗?“曲水”,则是指顾家召集文人雅士饮酒赋诗取乐的“流觞水”(渠),如荆王、荆府郡王,外埠的如王世贞、吴国伦、王畿、钱德洪、李材、罗洪先、罗汝芳、海瑞、邹德溥、姜宝,还有黄安耿氏兄弟定向、定力等,都曾经是这座辉煌园林的尊贵嘉宾,乃至常客。因为,流觞渠就是一道曲水,古人所称“九曲流觞渠”,取“曲水流觞”之趣。如此一个钜公文人唱和之地,如何不是“松轩文集”之所?

至于前面的“凤台龙沼,竹阁松轩。凤台之上,吹箫引凤来仪”之句,当是隐顾氏王妃事。根据蕲春《荆藩朱氏家谱》记载,第九代荆王朱由樊(荆定王)的王妃为顾氏,根据蕲州耆老的传说,按行辈当是顾大训的姐姐或妹妹。如此诗赋典雅的句子,用来形容王妃顾氏的娘家,简直是恰极了!更何况,蕲州荆藩苑囿内有凤凰山、麒麟山,昔日凤凰山上有凤凰台、凤凰楼,麒麟山上有双凤坡,更有“有凤来仪”碑刻,足见此句乃顾大训所写。

还有,根据顾氏家传等的记载,顾家的祖山名叫桃树山,位于总管公顾士征隐居之地钴鉧潭,亦可以用来对应花果山;顾家的坐骑白马名叫“雪无影”,乃一匹义马,可以用来对应随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白龙马垂缰义救主人的故事;第三十回说到“老虎做媒人”,其孙顾景星根据顾家流传的故事撰有《虎媒剧传奇》。还有,书中描写三个王子向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学本领的情节,而荆府樊山王就有师从顾大训的父亲顾桂岩修道的故事;第十二回菩萨有诗句:“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按,玉山即昆仑山,也即昆山,可以视作作者有意隐其祖籍玉山(昆山);又如第九十五回有诗云:“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按照顾氏家传载武昌郭文毅称顾大训为“微垣长者、长者”云,再结合此诗句,如何不是作者含蓄地说出他这位“长者”在《西游记》一书里,描写了诸多的历史遗迹呢!即便是以这部著作本身而言,也是“长者”留给后人的一大文化“遗迹”!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非顾家人不可以写出!未曾踏足蕲州的吴承恩,如何能写出顾家的园林文化元素和顾家的诸多故事来呢?显然不可能!

又,即便是悟空这个名字,也是出自顾氏著作中的僧人法号。研究明清小说的学者都知道在《西游记》之前的猴儿戏或取经故事中,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只有“猴行者”,并无“悟空”这个名字。那么,悟空这个名字是如何来的呢?这与蕲州荆藩家庙之一的昭化寺先前的一个和尚的法号有关。据顾大训的伯父、嘉靖间理学名家顾问撰《荆王重修昭化寺碑记》中云:

蕲城北有山,巍然逶迤,茂林修竹,清泉瀑左,奇石踞右,白云横峤,丹霞映谷,翠柏撑空,长河盈渎。背赤东湖,面江南麓,层峦叠嶂,形胜可录。此亦武夷、武陵、终南、太行、大泉之余胜也。昔成化时,有僧悟空,悦其山明水秀,结草为庵,朝夕诵经,坚守法戒。盖佛沉香身石莲座,原自建昌随荆王迁蕲,向在内宫供俸,奉令回录,请至本庵。日久庵倾,僧佛露处,居民具启国主,主上素抱与人为善之心,即捐金千许,命匠构成,题名昭化……余虽托迹宦林,晚年乐志泉石,寺僧高素与余善,因索余为文,复令工勒石,以纪其盛云。(摘自蕲春《武陵蕲阳八修顾氏宗谱·卷首二·文献》)

可见,能给猴子行者取此法名者,非蕲州人莫属。未曾踏足蕲州的吴承恩,何以会写出孙悟空这一名字?而顾大训不一样,他深知荆藩家庙从前有这么一个法号叫悟空的和尚,从而令其信手拈来。

又如书中第84回写到孙悟空告知众人在灭法国国王面前如何称呼时说,师父叫做唐大官儿,猪八戒叫做朱三官儿,沙僧叫做沙四官儿,他自己叫做孙二官儿,只说是一帮贩马的客人。可是,根据顾氏家传记载,他们顾家就有称儿子叫“官”的,如称他们移家蕲春的先一世祖总管公顾士征,因其系顾阿瑛的第七个儿子,也即排行第七,故称作“七官人”,这应该是沿袭苏州人的叫法。可是,淮安地区就没有这样的叫法。还有书中写到“太初”这个词语,而太初就是他的长子名字呀!如开篇假托陈元之序中有“还理以归之太初”可证也。如此之类带顾氏元素的故事,这在书中比比皆是,限于篇幅,仅举数例,仅作管中窥豹。试问,吴、顾二人相比而何?!

观当今学界,愈来愈多的学者对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说”提出质疑,可见,当初胡适此说大有缺陷,甚至完全可以说靠不住!无独有偶。年7月,山西古籍出版社在《新评新校西游记》中首次在该书的封面署名“无名氏”,立即得到了海内外数百家新闻媒体和学术刊物的转载和披露,引起一定的反响。可见应了一句古语:君子所见略同。这或许是愈来愈多的学者取得一致的共识。

综上所述,胡适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说”的观点,硬伤太多,实在经不起推敲和历史检验。既如此,这就意味着当今学者将《西游记》作者判给吴承恩是错误的,而明中叶后期黄州府的大才子蕲春人顾大训才是警世名著、旷世奇书《西游记》一书的真正作者!当年章培恒教授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意见,遗憾当时未得到一个颠覆性的结果,或许此拙文完成了他的这一心愿。

作者单位:黄冈鄂东文化研究会

---欢迎大家和小编做盆友哦---









































北京哪家医院看皮肤病白癜风最好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ls/835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