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历史 > 追思民革元老张克老

追思民革元老张克老

发布时间:2017-11-17 13:35:58   点击数:

追思民革元老张克老

徐庆康

蒋光鼐之子蒋建国作张克老像

年1月4日下午17:30,张克老走了。尽管很多人默默为他祈福,依然挽留不住老寿星的生命。年6月,医院,就再也没有出院。老人生命力很顽强,几次病危又坚强的挺了过来,思维一直很清醒,直到去世前几天,张克老的儿女代父亲领取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拿给他看,久病的张克老还对着纪念章久久注视,默默眼泪。

按照公开说法,张克老岁。老人70多岁的儿子张亚雄先生说,父亲小时候因为家贫被卖到张家,当时为了卖个好价钱,故意将年龄说小了,实际年龄为岁。父亲这个年龄去逝,民间称为喜丧,不应悲伤,庄子不是击缶而歌吗?可是我在协助布置灵堂过程中,后辈们久久啜泣,为失去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祖父、外祖父而伤心。

张克老是民革元老,生前是在世仅存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成立的见证人,是民革北京市委会的创始人之一。他是第一、二届民革中央候补委员,第三、四届民革中央委员,第五、六、七届民革中央常委,第八届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第九、十、十一、十二届民革中央委员会顾问。

张克老,名字由来已久,据他自己解释“张克明无别字,只有诨名,很别致,一曰肥佬,二曰张克老。我小时候骨瘦如柴,祖母爱我,每日给一个浸熟鸡蛋以滋补,(身体日渐康健,略显肥胖)朋友谐称我为肥佬’;38岁来北京民革以后,有一次宣布名单,都是邵力老(邵力子)、柳亚老(柳亚子)、陈劭老(陈劭先)等,念我名,亦顺序念成了张克老了,大家一笑,那时我才39岁,一直(被称呼为)张克老,到今天一百多岁,名副其实。”

张克明是广东省龙川人,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后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社会系,授业于后来被毛泽东称为“全国第一流的法律学家”何思敬等知名学者,学习了英语、德语、俄语等,参加了在香港成立的以十九路军为中心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做翻译家的梦想破灭了,他有部分朋友放弃了找工作谋生,而想为抗日贡献力量,就一起组织了中山大学战地服务团,所以他就跟随以校长邹鲁夫人为团长的服务团,在海内外募集物资,到西安、郑州、台儿庄一带劳军,后来转到了江西60军工作。广州沦陷后,他和黄杏文随中山大学战地服务团到了龙川,当时龙川抗日气氛非常热烈,他们就协助地下党发展工作,建立报纸,训练学生,成立先锋队,抗日运动搞得如火如荼。初期国共合作,国民党方面也不阻止,后来当地政府进行了阻挠,中山大学人马就陆续离开了龙川。张克老就去了香港,帮助千家驹出版《经济通讯》,香港沦陷后,他重返家乡龙川,被国民党县政府以“组织匪党,危害民国”的罪名,入狱十个月,出狱后,在龙川县搞乡村水利兼中学教学。年,方少逸写信邀请他去香港办《大同报》,他就到了香港,筹办《民潮》杂志,并参与筹建“民革”。年1月1日,民革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时,36岁的他是大会工作人员,并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及宣传部委员兼秘书。年到年,和马季良等一起从事《文汇报》香港复刊、定社址等事宜。年以后,张克老在民革中央担任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常委、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同时还在民革北京市委会、北京市政协等担任领导职务,他是全国政协第四、五、六、七、八届委员。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三年多,我负责联络服务张克老工作,借此机会,可以向老人请教党史问题。宋庆龄是民革第一届中央名誉主席,有人有异议。曾参加成立大会的张克老解释说,民革成立的时候,大家一致推举了宋庆龄先生为名誉主席,称宋庆龄为民革中央名誉主席没有问题。不过,新中国成立后,宋先生觉得还是不加入民革好,的确拒绝再担任名誉主席。张克老对历史记忆非常清晰,香港《文汇报》成立65周年,报社专门采访慰问办报元老张克老,并且刊发整版稿件,老人非常高兴,专门让保姆送来了一封信,致以同乐,信中言“民革初建时,与上海报人合办《文汇报》,今纪念出刊六十五周年,特专刊以记其事,《团结报》与《文汇报》有兄弟之谊”之语。关于“兄弟之谊”的说法,张克老是非常贴切的。民革筹备成立时,李济深主席筹款参办《文汇报》,打算将它作为民革中央党报,不过因为时局等原因,后来退出了;年,民革中央在京主办了《团结报》。

张克老关于“团结报与文汇报有兄弟之谊”的信函。

张克明与张素我、林上元、王奇(团结报社原社长)等合影。

古人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张克老精通多种外语,新中国成立后,他就下功夫跟着李济深学书法,向陈铭枢学作诗。因此老人书法写得不错,古诗词功底也很扎实。住院前,百余岁的老人身体康健,每日读书看报。老人书法潇洒流畅,爨宝子碑体古朴雅致,行草独出胸臆,笔走龙蛇,百龄高寿,尚运笔自如,笔力刚劲。因为年龄大了,听力不是很好,不免笔谈,哪一笔短了,哪一笔长了,克老都会细心地给我指出来。克老平时喜欢写字复信,事必躬亲,端端正正的写在信笺上,有时候一下子就邮寄十几封信出去。我向老人请教百岁长寿之道,老人说:“本来想以孔子仁者寿来答复,但一想颜回寿短,盗跖命长,又自打嘴巴了吧。”他诙谐地说:“看了我的生活一百年,只好说‘贱命多贱命’。”过了几天,老人想了想又说:“我的长寿和书法有很大关系呀”,并指着一副旧作,询问怎么样,我竖大拇指高声称扬“写得好,得爨体的真髓呀”,老人连声说“不好,不好。”一副谦虚但又心满意足的可爱神情。晚年的张克老关心书法教育,老人曾给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写信,建议民革中央要采取措施帮助机关年轻人喜欢书法并提高书法水平。年4月10日,修福金副主席专程到民革中央顾问张克老家中,代表万鄂湘主席、齐续春常务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和机关干部向他祝贺岁寿诞,临走的时候,老人提出来:修(副)主席的字好,能不能给写幅字。修福金副主席第二天就写了一个遒劲的大寿字,装裱后送了过去,老人异常欢喜。

年民革中央、团结出版社拍摄张克老史料纪录片的时候,他正兴致勃勃的用四角号码查字典,听说我们不用四角号码查字法后,特别拉着梁光玉社长和我说,有时间教教你们,半个小时就能教会。拍摄方让老人总结自己的一生并题词,老人拿过毛笔,饱蘸浓墨,不假思索,“淡泊”二字跃然纸上。张克老有着深厚传统学识,但是并不泥古。年,张克老曾向《北京晚报》去信,“教育今天的青少年,怎么能用年前的老药方《弟子规》呢?用多年前陈旧的行为准则来培养21世纪的青年学生,岂不可笑!”。

张克老非常绅士,据说以前舞蹈跳的非常棒。尽管现在年龄大了,行动不方便,外出需要轮椅,但是只要中央机关有大活动,他一定穿西装打领带,倍精神的出现在大家面前。“为了工作,张克老有时候一个星期都呆在办公楼上,连近在咫尺的家都不回。老同志体现了民革一贯的淡泊清廉、务实求真的作风品德,为我们后人做了表率。”郑建邦副主席在一次民革全国机关建设工作研讨会讲话中这样说,还深情的回忆了张克老“猴子”的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克老赴外地出差,回来后,郑主席遇到他,并问“克老,出差怎么样?”张克老说:“我们都成了猴子了”。原来文革刚结束,百废待兴,民革事业筚路蓝缕。他们去地方,有人请吃饭就吃,没人请吃饭就只能呆在房间以香蕉等水果果腹,乐观的说自己成了猴子。张克老的经历、认真诙谐的人生态度,感染到了很多人,敦促我们将热忱传递下去。

张克老千古。

张克明校友生平

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民革中央顾问张克明同志,因病于年1月4日17时3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岁。

张克明同志年4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龙川县田心屯,年在龙川县立中学校读书(龙川县第一中学前身),年考入中山大学附属高中,后就读于中山大学文学院社会系本科,先后参与发起、创办多个革命团体、组织,办刊物、办报纸,宣传爱国思想,投身抗日民主运动。年,张克明参加了李济深领导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同年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何思敬领导下的华南总部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年,全面抗战爆发,张克明毅然挺身而出,“提着脑袋出来活动”,投入到挽救祖国民族危亡的历史洪流中。他与冯伯恒、方少逸等组织中山大学战地服务团,随团在河南、江苏、山东、江西、广东等地抗日前线参加劳军服务。后回到家乡,多方开展龙川县抗战文化传播、干部培养、民众动员工作,深受当地抗日青年的爱戴和景仰,被国民党龙川县政府逮捕入狱。在社会舆论和多方大力营救下,保释出狱,继续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年,获颁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年1月民革中央在香港成立时,克明先生(三排右五)与朱蕴山、柳亚子、李济深、何香凝、彭泽民等中央领导人合影(前排起)。

张克明同志参与了民革组织的建立。年至年间,张克明积极参与筹办《民潮》月刊,任督印人;筹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粤港澳总部,任宣传委员;参与民革的筹建工作。在民革成立大会上,张克明当选为民革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宣传委员兼秘书。年至年,他参与筹办香港《文汇报》,并赴云南策动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张克明同志长期从事民革党务工作。年,担任民革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年,兼民革北京市委会秘书主任。年,任民革北京市委会秘书主任、民革北京市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张克明还先后担任北京市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副秘书长,第六届市政协常委,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中山学院副院长等职务。年至年,历任民革中央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民革中央学习委员会主任。年离休,任民革中央顾问。

毛泽东(前排左二)、刘少奇(前排中间)、周恩来(前排右一)、朱德(前排左一)一九六零年接见民革中央代表张克明(二排左四)等合影。

张克明同志是民革第一、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委员,第五、六、七届中央常委,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他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为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服务,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努力工作,为民革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张克明同志是一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社会活动家。早在年,张克明在家乡参加革命活动时,就组织当地农民修路造林、兴修水利,发展当地经济。新中国成立后,他身居京华,心系乡梓,对龙川县的文教事业多次奔走呼吁,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他对昔日师长、同窗无限深情,对晚辈给予希望,用自己切身经历向年青一代诉说对革命真理的执着追求及其艰辛历程。他笔耕不辍,发表过不少回忆与纪念文章,为研究民国时期龙川地区的文化人物、中山大学战地服务团、民革历史及滇黔人民自卫军起义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张克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积极投身抗击外敌入侵、反对反动派的统治、争取人民自由的民主革命斗争,从事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始终坚持真理,追求进步,为我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他热爱民革,历任民革中央和地方多个重要职务,为民革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自身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一生光明磊落,廉洁奉公,无私无畏,艰苦朴素,顾全大局。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他高尚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哪里医院治白癜风较好
北京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ls/908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