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影像永恒的记忆
编这组稿子很久。
挑这组照片很痛。
从今年3月初至今,两个多月,深深的感动和无尽的思念填满了我的胸怀;一次次打开电脑,一次次被影像和记忆打断,脑海中循环播放着卫华兄镜头里的“敬礼娃娃”……
目光停留在影像上,思绪却飘向远方。
终于,在今天,年5月12日,汶川地震7周年祭日,南湖晚报“视觉1+3”用4个版面为您呈现杨卫华的感人故事:一名摄影师震撼人心的影像,一名记者与“敬礼娃娃”7年的亲情,一名战士冲锋一线的无畏,和送别现场的悲恸……
卫华走了,留下了一幅幅凝固的影像,留给我们永恒的记忆。
年4月25日是双休日,在我编辑封面版的时候,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祈福地震灾区;也愿去了远方的卫华兄,一路安好!
——编者
用心记录大灾大爱
■文/杨晓东
大家一定还记得汶川地震“敬礼娃娃”的照片吧?
地震已经远去,“敬礼娃娃”小郎铮也渐渐长大;然而,拍摄这张照片的四川绵阳晚报视觉总监杨卫华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张取名《生命的敬礼》的摄影作品,当年被海内外近家媒体刊播,感动了13亿中国人,感动了全世界。这张照片让全世界看到了灾难中一个不屈的幼小生命,被誉为“灾难面前展示人性闪光点的经典之作”。
当年,你将“敬礼娃娃”获得的全部稿费、奖金和义卖款共计14余万元捐给了地震灾区,彰显了一位摄影记者的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
你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
你有着极好的职业素养;
你更有着战士的无畏与勇猛……
我知道,你是5·12地震后最早到达重灾区北川采访的记者和救援人员之一……你先后50余次徒步、坐车、搭船、乘机,从陆地和空中进入北川、进入唐家山堰塞湖,在多个日日夜夜里,你拍摄了2万多张珍贵瞬间,全面真实地记录了震后北川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你,用心记录大灾大爱。
在北川地震灾区,当温家宝听说你就是拍摄“敬礼娃娃”的记者时,上前握住你的手说:“拍得好,谢谢您!”在唐家山堰塞湖,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听说了你,走过来说:“你的照片拍得非常好,把人民军队和人民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要向你敬个礼!”上将一个标准的军礼,让你顿生感慨:“这个礼不是敬给我个人的,是敬给所有新闻工作者的!”
然而,命运对你却如此不公。常年的艰辛与劳累,你患上了肝癌。年1月9日,你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术后的你,又投身到了所钟爱的新闻摄影事业中……
年11月,厄运再一次传来,在你成功移植的肝脏上病情复发。
“杨卫华走了……”,年2月26日下午,噩耗传来,我一时难以自己。
没有想到,年11月底与你上海一面竟成了永别。
卫华兄,你走得太早了,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和你好好说说话……年2月28日,嘉报摄影记者赵颖硕专程赶到绵阳代表我们大伙儿送你了最后一程。
两个多月来,每每打开电脑,翻看硬盘里留在记忆深处的汶川地震影像,和图片库里记者赵颖硕记录下你的最后影像,一遍遍读着之前为你写的那段文字。键盘上的双手不知所措,大脑一片空白,内心无法平静,泪水悄然落下……被泪水和内心的痛折磨着的我,无法自己,一直没能完成这组图片的编辑。
今天是5月12日,是汶川地震7周年祭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把断断续续编辑完成的这些影像和文字呈现给大家,让我们一同重温你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感谢你,为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影像。
“我在地上,你在天上,你用镜头俯瞰人间大地。无论你在哪里,老杨,我相信,你永远是人间天堂最好的摄影师!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拍出更好的片子!”你的同事、绵阳晚报社李霞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的双眼模糊了,泪水又一次滑落……
愿去了远方的卫华兄,一路安好!
《生命的敬礼》
8年5月13日早晨,汶川地震第二天。三岁的小郎峥被解放军官兵从废墟里救出后,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叔叔敬了个少先队的队礼。(杨卫华摄)
一张照片结亲情
杨卫华用镜头记录“敬礼娃娃”郎铮的成长
■文/记者赵颖硕
年2月28日,在四川省绵阳市殡仪馆,胸戴白花的郎铮和杨卫华的家人站在一起,默默地送杨卫华最后一程。
头天下午,细雨蒙蒙。郎铮的父亲郎洪东在绵阳市殡仪馆杨卫华的灵堂前忙碌着,此时,他是作为逝者的亲人在身旁陪伴着。
“当天下午就把杨伯伯去世的消息告诉了郎铮,当时他就哭了,而且哭了很长时间。”郎洪东告诉记者。
郞铮与杨卫华并非亲属,年龄也相差几十岁;而他们之间常人无法想像的亲情缘于一张照片。
8年5月13日早晨,在废墟中被埋了十几个小时的3岁男孩郎铮被杨卫华发现,当解放军战士合力将他从废墟中救出来的时候,郎铮在担架上向抬着他的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队礼。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无意中的一个回眸,将这个瞬间定格下来。
5·12汶川大地震的代表作品“敬礼娃娃”从此诞生。
一个3岁的幼小生命在灾难面前的表现,震撼着所有人的心灵。
郎铮的父亲郎洪东回忆,认识杨卫华是在8年5月21日。
郎洪东从电视上知道儿子活着,但左臂受伤,随后医院。
“当时,一个健壮、皮肤黝黑、满面笑容的中年男人出现在我面前,对我说‘你是郎铮他爸吧,我叫杨卫华,绵阳晚报摄影记者,郎铮问题不大,医院的专家做手术,我明天也在,你放心吧。’
郎洪东说,次日一早,杨卫华医院,和他一起把孩子送进了手术室,并一直陪伴着直到做完手术,“期间,他给我和妻子讲述了营救郎铮的经过,我们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由于当时还处在抗震救灾期间,郎洪东必须回派出所上班。临走时,杨卫华对他说:“兄弟,你回去上班吧,郎铮的事情就交给我。”
郎洪东说,从那以后,郎铮转西安住院,杨卫华在六一节专程去看望;郎铮伤好回绵阳,杨卫华又开车来接;郎铮要上幼儿园,杨卫华帮助联系……“只要是郎铮的学习和生活,他都时刻关心,我们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每年六一节,杨卫华都会给孩子买礼物,用相机记录郎铮成长的点点滴谪。郎铮也很粘他,有空就会跑到他家去。那时候,他们曾一起带孩子游泳,一起看望救灾官兵,一起外出旅行……
年10月,在杨卫华肝内发现了癌细胞,医生决定立即切除病灶并换肝。“当医院的时候,已是做完手术的第二天了,杨哥坐在病床上进食,精神抖擞,完全没有病人的样子。”郎洪东回忆,杨卫华还笑着说,“放心,我没事,我还要看着郎铮娶媳妇呢!”
年2月14日,父母带郎铮去看望病重的杨卫华。病房里,杨卫华拉着郎铮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用略带嘶哑的声音询问郎铮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清楚地记得郎铮还有八年多就读大学了。杨卫华对郎铮说,他已安排好郎铮今后读书的事了,要上一所好大学,选择一个好专业,可惜自己不能看到郎铮上大学了。杨卫华说,“儿子,马上过年了,杨伯伯给你送个红包,好好读书!”
从“敬礼娃娃”之后,杨卫华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郞铮的采访,但更多的是以亲人的身份与郞铮一家人在一起。对于郎铮一家而言,杨卫华不仅是一名摄影记者,更是家庭的一员。杨卫华曾看过幼儿园老师给郎铮的评语:活泼、友爱,喜欢唱歌、跳舞……在他眼里,郎铮长大了,懂事了。
杨卫华说:“我真正以记者身份接触郎铮并不多,孩子需要一个真实、平凡的成长环境,过多的打扰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刚刚从废墟里救出来的小郞铮。
幼儿园入学第一天,郞铮哭了。
帅气的小郎铮。
上小学的郞铮活泼开朗。
年郎铮一家第一次回到北川老县城缅怀与凭吊。
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的郎铮。
健康快乐成长的郞铮。
年2月14日,郎医院看望杨卫华,这也是杨卫华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眼前。(摄影谭学书)
他走了留下的不仅仅是照片
杨卫华摄影作品
■文/记者赵颖硕
他是第一时间进入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的摄影记者;
他记录着最前线的抗震救灾情况,自己也在投身到救援中;
他在最危急的关头,三次登上唐家山堰塞湖坝顶,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灾难中的人间大爱;
他拍摄的“敬礼娃娃”的照片,共和国将军为此向他致以军礼;
他就是四川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
地震废墟上,一群解放军战士用一副简易担架抬出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刚从废墟中重生的小男孩忍着疼痛举起右手,给解放军叔叔一个标准的敬礼。这是汶川地震救灾过程中感动了无数人、让无数热泪流淌、让无数希望沸腾的一张照片。
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杨卫华向绵阳爱心企业求援,为灾区筹得7万元救助资金。在资金没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他将身上的三张银行卡悉数取完先行垫付……
年10月,当得知自己患了肝癌后,杨卫华把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南宁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