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广告 > 老河口匠人申楚材成功复制雕刻彩绘漆器鸳

老河口匠人申楚材成功复制雕刻彩绘漆器鸳

发布时间:2019-2-9 0:24:05   点击数:

申楚材的“雕刻人生”

  16日,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全国公映。这部现象级的纪录片呈现“文物医生”的精湛技艺和他们代代传承的匠人精神。在老河口也有这样一位“择一事,终一生”的雕刻匠人——已经86岁高龄的申楚材。

  他曾成功复制了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漆器木雕梅花鹿、鹿角立鹤、鸳鸯盒、五弦琴等十多种古漆木器,创造了我国木漆文物复制史上的奇迹。其中,雕刻彩绘漆器鸳鸯盒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退休后,他又使得“老河口木雕”和“申氏徽墨制作技艺”两个项目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一本关于申楚材生平的书籍《雕刻人生》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楚材自述、艰苦创业史、论文集锦及作品集萃等章节。“我已是耄耋之年,特别想给后人留下点东西。”申楚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商人之子从小却更爱雕刻

  年,申楚材出生在老河口的一个商业世家。那时,“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理念盛行。生性爱动手、爱写写画画的申楚材对诗词歌赋并不感兴趣,他爱上了篆刻艺术。

  抗战时期,很多文人墨客汇集老河口,其中许多人有一技之长,经常举办一些小型展览。凡有这一类的活动,都少不了申楚材的身影,他慢慢与这些人熟悉了。后来,父亲见他喜欢画画,就经常将他送到民间花鸟画家金殿臣家里学画画。金殿臣见申楚材专心学艺,就推荐他拜民间篆刻艺术家华钦铭为师,学习篆刻。“华师父不仅能用雕刀刻各种软玉,还能用机械设备雕刻各种硬玉篆刻印章,这在当时老河口是绝无仅有的。我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技艺。”申楚材说。

  后来经过战火,家族衰败。“找了一张旧三屉桌,装上工具,搬了把方凳,就支起了摊子。”申楚材决定在家当一名刻字匠安身立命,在太平街码头旁摆一个刻字摊糊口。“我第一天就有了生意,那时码头上有许多临时的搬运工,他们的工资往往是一天一结。签字吧,他们不认字,只好按个手印。一般人对按手印特别敏感,有一种卖身的感觉。我在这里开张后,很多人来刻章,干完活拿上图章就去领钱,很方便。”

  几年后,申楚材已在“福泰”花纱布公司对面租了一个小门面,正儿八经办起了公司,名字叫“师竹斋印社”,主营刻字、雕刻公章和各种私章,兼营乐器制作。

申楚材正在精雕细刻

申楚材吹着复制的彩绘漆竹笛,身后的架子上展示着他雕刻的作品

雕一行专一行

  组建刻字生产合作社,创办老河口民族乐器厂,成为老河口工艺雕刻厂的技术骨干……申楚材推动了老河口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

  “有一天,我无意中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尊笑容满面的布袋佛,就把它剪了下来,试着用块黄杨木雕了出来,没想到评价不错,还被外国客商买走了。”申楚材说。于是,老河口民族乐器厂让申楚材筹备黄杨木雕项目。虽然他年轻时学习过木雕,但那都是简单的浮雕、家具虎脚之类的活。于是,他建议厂里派人到全国著名的木雕之乡浙江乐清学习。

  申楚材木雕基本功早已在身,便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人物形态、线条、动态表情和比例结构等方面。在乐清只待了一个月,他就赶回来筹备木雕项目,把老河口民族乐器厂的黄杨木雕项目搞得红红火火。厂里生产的人物、仕女、佛像、摆件等多种产品参加广州商品交易会和省、市级展览,订货量逐步上升。为此,厂里把厂名更改为“老河口工艺雕刻厂”。老河口工艺雕刻厂在开展黄杨木雕项目的同时,又把目光瞄向了根雕和树根家具,其产品畅销日本、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

申楚材复制的“虎座双凤悬鼓”

申楚材复制的鸳鸯盒

带着“国宝”入故宫

  年,随州战国曾侯乙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漆木器。由于这些漆木器文物一出土,就会受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的化学作用,如果保管不善,很快会风化、氧化。远水解不了近渴,正值酷暑时节,专家组连夜派专车接申楚材前往随州进行文物复制。

  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精美的文物,申楚材决定放手一试。“我只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条件,用玻璃缸装上墓坑里的水,将文物不出水放入缸中,我们好测量尺寸。回到住地,我和两位技师商量,采用拼接方法复制这些文物,保证和原物一丝不差。”申楚材回忆道。

  经过多次努力,他们先后复制出了梅花鹿、鸳鸯盒、五弦琴、彩绘漆器排箫等十多件仿古漆木器工艺品,受到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

  申楚材的名声大振。年,申楚材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了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申楚材还携带鸳鸯盒、梅花鹿、五弦琴、彩绘漆竹笛、根艺台灯——海狮顶球五件作品。经专家评选和代表投票,全国件作品中有70件被评为国宝级作品,湖北省有4件入选,其中就有申楚材的雕刻彩绘漆器鸳鸯盒,后被故宫永久收藏。

近些年来,申楚材忙于研制申氏徽墨

申楚材研制的墨锭

申氏百年徽墨梦仍需圆

  退休后,申楚材重打锣鼓恢复了停业长达34年之久的“师竹斋印社”。闲暇时,他总结一生的工艺美术创作经验,使“老河口木雕”和“申氏徽墨制作技艺”两个项目成为襄阳市和老河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来,申楚材的祖父申竹坡于清代同治年间在老河口开办墨庄,以“申四美”作为商号,兼营文房四宝,以制墨为主要项目,在清光绪年间达到鼎盛,其产品远销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还作为贡品供宫廷使用。到了上世纪40年代,由于战乱,“申四美”也逐渐衰落而倒闭。

  “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丢掉了多可惜!”近两年来,申楚材忙于制作制墨模具,并专门腾出了一个房屋作为工作间,里面摆满了不同材质的十多个模具。“按照小时候的记忆来做,经过72道工序,我已经把墨锭研制成功,希望可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申楚材说,如今重新恢复“申氏徽墨制作技艺”,让申氏徽墨重生、传承,是他最大的心愿。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怎么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gg/1079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