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广告 > 聚焦文化视点三秦百位书画名家推介之十

聚焦文化视点三秦百位书画名家推介之十

发布时间:2021-8-25 14:10:06   点击数:

李小明

研究生学历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铁路书协理事

陕西省青联委员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兼教育委员会主任

西泠印社会员

陕西省美协会员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陕西省职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兼秘书长

西安铁路局书协主席

年在陕西美术馆举办“李小明书法篆刻作品展”。

首届全国现代篆刻作品展

首届国际肖形印大展

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展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四届全国正书展“走进青海”全国书法作品展

纪念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

首届全国行草书作品展

纪念傅山诞辰周年全国书法展

陕西书法名家收藏提名展

当代书法名家代表作青岛邀请展

“山海情怀”当代书法名家百人精品邀请展

“翰墨石鼓”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会员优秀作品展

《中国篆刻百家—李小明卷》

《李小明书法篆刻作品选》

《中国当代艺术家精品藏书票—李小明》

年《书法导报》专版介绍

年《艺术瞭望》杂志发行《中国艺术名家-李小明》专刊

年《西安晚报》专版介绍

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全国产业系统书法精品展”铜奖

文化部第十三届群星奖

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文化奖”

《书法》杂志中国书坛青年书法家百强榜百强

陕西省书法篆刻作品大展一等奖

中国书法家论坛“年度书法百家精英展十佳”

中国书法家协会年度“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

陕西省书协授予“陕西省优秀书法家”称号

标高自持一意孤行

——臆说李小明书画印创作

文/老凹

没有想到,这篇文章,写起来会如此艰难。

艰难,不是不好说,而是总感觉说不好。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不好,固然是由于本人“半瓶醋”的水平所限,但实在与所揽的活儿太难做也不无关系。

说起来,与李小明认识交往也有七八年光景了。虽然不住在一个城市,单独交往很少。但由于同为铁路书协理事,每年在一起活动至少也有一二次。展览、笔会,彼此的作品,彼此写字的情况,都是清楚的。况且每次活动,同吃同往同行,彼此聊天交流,观点碰撞也不少,怎么写一篇批评李小明书艺的文章会如此艰难呢?

也许,问题确实出在我要批评的对象——李小明身上。

李小明虽然只有四十五六岁年纪,按书界的公认标准,甚至可以称为青年,但这小老弟却是一位见识颇广、眼界颇高、技艺颇全、个性颇强,而且对书法艺术具有宗教情结,丝毫不愿苟且的十分严肃的书法家。

对这样一位书家作批评,你能有丝毫马虎,能不感觉困难吗?

但,揽下的瓷器活,再难也得做。

怎么做呢?庞杂的事情先从易处着手。先说李小明的画吧。因为小明虽是书画印兼治,做画,只作文人小品,一盏油灯,两尾游鱼,三五棵蔬果,一两头黄牛什么的,写心遣兴而已,看来小明并不以此为职志的。但寥寥数笔,却显现着作者孤寂高雅的心境,且因为具有较深厚书法功底,笔墨到位,所画之物或憨态可拘,或调皮可爱,或空寂安娴……总之皆神情毕现,且出尘脱俗。这些画作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高韬儒雅的情怀,是断然作不出的。

再说篆刻。我私下认为,真正把书法作职事的,大都书印兼治。而且小明于篆刻一艺用功颇勤,成就可观。在我索取的资料中,有数篇评论文章对此作了肯定。尤其篆刻名家赵熊先生还对此有专门分析。而我手头也有一方小明刻的印章。勿庸置疑,小明的篆刻不仅是成熟的,而且是高格不俗、意味清雅、颇堪玩味的。我常想,篆刻讲究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胸中无丘壑,印面何来气象万千?且以刀代笔,没有过硬的功夫,线条自不免疲软稚嫩。而小明的印,显然已是相当老到,可以不逊于当代一些篆刻名家了。

至于书法,应该算是小明的主攻了,既是主攻,当然就需着意经营。而着意经营,小明不但数十年不辍地勤苦临习经典法贴,而且十分注重书法理论的研究,所能搜寻到的优秀作品,他一定反复解读琢磨,对其笔法、墨法、线性变化、章法构成、包括落款用印等各种因素都力求知其用,明其理,务求穷通。为了穷通书理,他特意到大学进修了书法史论研究生课程。

理论的穷通和长期笔墨功夫的锤炼,使小明书法创作不仅显得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而且落笔即具较高的格调。

小明的书法创作不仅真草隶篆行兼修,而且各体都具不同流俗的审美层次。各体都十分讲究个人的语言风格,坚决不让它混同于熟见的古贤时俊。而小明这种不同他人的艺术语言风格,还呈现着审美取向上的多元复杂和融合,就象西安名吃羊肉泡馍,鲜香辛辣厚重浓郁,让人舌根生津,满口含涎,却难以说清究竟什么滋味。尤其小明的篆隶和行草书,更是神出鬼没不可端睨。

在众多书法家笔会时,我多次留心了小明写字的状态,这位平时交往中沉默寡言,谦谨甚至略显羞涩,个头也不算高大的年轻人,一旦执笔立于案前,立刻象一位统领千军万马攻城掠阵的大将军。书法所讲究的各种构成形式,各种笔法、墨法、章法;线条的各种质感形态,美学上的各种意味情致,此时会全部聚集在他胸腹之内,一任他循自己的情绪颐指气使,安排调遣。笔下流泻而出的线条,往往出人意料,气象万千。如果你只是一位恪守传统经典,或只习惯于整饬雅致传统观念的书法同道,你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会觉得粗野;而如果你同样接受现代书法的理念,你就会发现,小明是在一幅作品里,尽可能丰富地融合进各种审美情趣,尽可能多样地使用阴阳虚实等矛盾构成,从而增强作品审美上的浓厚深邃感。

不可否认,持这样一种书法理念,这样一种创作态度,既需要书家具有高迈的情操,开阔的胸襟,更需要书家能积淀起足够深厚的学养。林散老说他的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相信应是我们有志书法者置之座右的醒世格言。

徐悲鸿先生说:“好的画家,一定要一意孤行。”小明先生既已做了“书法圣徒”(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但愿一意孤行走下去。目前的创作,虽清迈高格意韵不俗,但我感觉仍时有突兀不顺之嫌;山林气虽重,但含蓄儒雅不足。这肯定与小明年纪尚轻有关。依小明的灵慧、依小明的虔诚、依小明的勤苦,人书俱老,终成大器,当不会是我等忘念吧。

通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gg/1376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