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音专栏
“七弦音”,红树林副刊推出一个新的随笔专栏,是借七弦琴之意。七弦琴亦称瑶琴、玉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春秋时期就已盛行,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
古琴琴音安静悠远,变幻无方,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宋代《琴史》中说:“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晋时嵇康作《琴赋》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也就是认为在各种乐器中,古琴具有最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
古琴七弦,各有其音。北海文坛亦有“珠城七友”,他们四体不勤,六根不净,醉能把盏同乐,醒可弄琴同音。他们闲听历史回声,笑看当下百态,虽自嘲附庸风雅,却不喜追名逐利,在浮躁的当下,以读书写字修身养性。这七人便是本专栏作家紫苔、顾文、辛雨、阮直、庞白、泥水、烟尘。他们各都有自己的精彩人生与读书体会,从今日起,他们将会在“七弦音”谈风情风月,写风物风味,以真情说真话,让此专栏有七弦琴发声之美妙,为北海晚报的读者上一道茶余饭后的精神小品。
(庞白)
月牙山山门
去桂林七星公园
◎庞白
桂林七星公园依着漓江支流小东江,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自隋唐时期起就是游览胜地。一千多年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儒家学说曾先后在这里留下过鲜明的宗教文化烙印。公园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山水的缩影,也是世界旅游组织推荐景区。
去七星公园,原来只是想去桂海碑林,看了碑林,见公园里曲径通幽,就信马由缰,随意而行了。时值下午四点,冬阳开始西斜,奶黄色的夕阳照着小东江,缓缓流动的江水,揉搓着阳光,像微风中一地的银杏叶。
多年前,我去过西安碑林。西安碑林那自汉代至今的数千件碑石、墓志等藏品,数量上就吓倒了我。再加上历代名家的书画真迹,诸如王羲之、蔡邕、吴道子、王维、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和怀素等人的作品,让我一边参观,一边兴奋而紧张。兴奋是因那些绝世珍品流光溢彩,美不胜收,紧张的是自己竟然有幸近距离欣赏。从那次起,我算是喜欢上碑和贴这些东西了。所以桂海碑林是一定要去的。而且我的两位桂林朋友,都对我强调过一句牛气十足的话。他们讲: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
桂海碑林在七星公园内的月牙山瑶光峰南麓,由龙隐洞、龙隐岩两处石刻组成,共有石刻余方,楷、草、隶、篆书体俱全,包括诗词、曲赋、铭文、对联、图相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件、民族关系等内容。碑林博物馆收集了桂林其他山岩上千件重要的石刻拓本,颇为珍贵。有国内现存两件最古老的古代石刻地图之一:我国面积最大的一幅石刻城图,拓自桂林城北鹦鹉山上的《靖江府城图》——这幅地图最早采用写景式符号,是地图设计史上的一个重大创举;有唐代颜真卿的“逍遥楼”榜书、郑书奇的《新开独秀山石室记》、宋代燕肃的七星岩篆书题名、米芾的还珠洞题名和陆游的《诗札》、柯梦的《迎享送神曲》,以及范成大、张孝祥、吕胜已、徐梦萃、梁安世、陈谠、陈孔硕等人题刻,无不墨笔精妙。桂海碑林虽然不能和西安碑林相提并论,但还是值得观赏。
看罢碑林和碑林博物馆,便上山。上山的路由石块铺造,弯弯曲曲,从桂花树下绕过,桂花满落石径,黑黝黝的石板路,因落满密密麻麻的桂花,而像极了铺上一层金黄的沙。桂花甜甜香香的味道飘在树林间飘荡,让人有些甜蜜,又有些忧伤。和南方很多公园一样,七星公园的植被保护得很好,诸多灌木在石径边的野地里随意生长,虽是冬日,仍似春夏季节时的旺盛。
七星公园的景点颇多,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著名的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龙隐岩、花桥和桂海碑林等,占地面积余亩。想用一两个小时遍游,时间显然不够。我于是不管指示牌,走到哪算哪。
沿着小路,走在落叶与新枝间杂的树林中,转过几道凸凹的小山坡,绕来绕去,林子间的光线慢慢便有了些昏暗——夕阳已落到更远的山后面。我也不知道走到什么位置了。想问人,山路上却没有遇上一个人,可能大家都下山吃饭去了,满眼只有青绿和漫天的寂静。
走着走着,遇一小亭,便稍坐歇息。小亭建在悬崖边上,正好可以鸟瞰桂林市区。山下灯火渐亮,远远地看到花桥,如船,缓行于朦胧山水间。花桥后面,是高低错落的楼,更远处,是剪影一样的山。
——好一座山水之城!
正胡思乱想的时候,突然,树林间传来鸟儿清脆的叫声。先是啾啾两三声,然后是唧唧喳喳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急雨一样,在四面八方响起。我站起来时,很多鸟儿已落到了亭子的顶棚上。受他们的鼓动,我不禁模仿鸟叫吹起口哨——小时候不知不觉学会的。虽然我吹的口哨不如鸟儿的动听,但是它们好像并不介意。我们一起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寂静的山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三江风雨桥
终于去了三江
◎庞白
我终于去了三江——广西柳州的一个侗族自治县。“三江”得名于其境内三条较大的河流:榕江、浔江与苗江。三江的风雨桥很出名,特别是那座程阳风雨桥——永济桥,在我看来,几乎等同于三江的代名词。
不知为什么,以前我总得三江很远,远得好像在另一个国度。实际上,在去三江之前,我去过不少比三江远得多的地方,比如西藏、辽宁、内蒙古和山东等。但是,远和近,有时不能以地理距离去衡量,否则就不会有“咫尺天涯”一词了。和去乌镇一样,去三江,也是巧合。那天,在桂林站,正在排队安检,突然看到提示牌上晃过“三江”两个字,心里一颤,转身就去把手中的车票退了,换成了一张去三江的动车票。
当我站在虽然窄小,但是干净、清静,坐落在群山和田野之中的三江车站站台上时,一种恍若转世的感觉款款而来。去三江,就那么简单,桂林至三江,竟然只有26分钟。26分钟的时间,带我穿越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光。想想,这真是一件让人感慨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和行动容易停留在想的层面,一想再想,想想就把该想的事情忘记了。再记起时,往往又犹豫,于是又想,然后又一次错过。也或者是我们顾虑太多的原因,总莫名其妙的为一件简单的事情植入太多的内容。
走出车站,我没有进县城,而是直接搭了去永济桥的车。其时,正是夕阳西下,落霞满天。我从网上得知,永济桥在由马安寨、平寨、岩寨、董寨、平坦寨、大寨、吉昌寨和平铺寨八个侗族寨子组成的程阳景区。那里有客栈,比县城的酒店便宜。
永济桥在程阳景区入口处。过了永济桥,没走多远,很快又遇到另一座风雨桥,此桥名为龙合桥。听说龙合桥是这一带最古老的风雨桥。风雨桥连着一幢三层木楼:龙合桥客栈。客栈看起来是刚修建不久,但是和桥连在一起,却不显得唐突,似乎古老的桥两三百年来,就等着这客栈把它和寨子的楼房及石板路连接起来了。
——就住这里了!
走进客栈,偌大的客栈竟然一个人也没有,叫了几声“老板”,没人理我。倒是“谷谷”的响过一串踩楼梯的声音后,从楼上下来两个年轻女客人。她们告诉我,吧台有老板电话,打电话给他就可以了。于是打电话给老板,老板让我随意到楼上的房间看,喜欢哪一间就住哪一间。
放好李行,就走出客栈去找吃的。真有些饿了。石板路从客栈门口蜿蜒而过。不是旅游晒季,也不是周末,寨子里的行人很少。灯光昏黄,照在石板路上,反射出柔和而坚硬的光,熟悉得像老朋友的脸。鲜明侗族建筑风格的木楼,一幢一幢紧挨着,夹着石板路,像一群相处日久的人。
路边有一家贴着窗花,透出暖色灯光的店。一个小孩坐在昏黄的灯光下埋头做作业,女老板坐在他的对面摘菜。母子两个相对坐于灯下,让人看起来倍感温暖。我站在门口问,老板,还有饭吃吗?老板娘抬起头回答,有,然后问想吃什么。我讲,第一次到三江,不知道有什么吃的,但听说三江油茶不错,想喝。老板娘捧着盛菜的盘站起来,建议晚上不要喝油茶,等明天早上再喝,晚上喝了睡不好。然后,老板娘又低下头自言自语,有腊肉,有青菜,有辣椒,就炒一个菜,吃饭吧。见我没回答,她返身就进了厨房。
饭菜的味道很好,香、辣、酸甜混于一体。老板娘只收二十块钱。她讲,客人少,置的菜不多,只能这个样子了。
告别了他们,我慢慢向永济桥方向走去,永济桥离龙合桥客栈不远。虽然夜渐深,但永济桥的身躯在月色中,仍然清晰。五座楼亭横跨江面,四层塔式重檐,如弯月翘起,似金凤欲展翅翱翔。
夜色中的永济桥,真美!
在这静谧的夜色,世界上的很多杂事,远去了,身心更加放松,像一瓣茶叶在热水中舒展。
图文来源:庞白
本期编辑:小表叔
●本文欢迎转发,谢绝擅自转载、盗用图文
如有需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