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历史 > 扬子江文学总第10期

扬子江文学总第10期

发布时间:2018-6-22 21:05:04   点击数:

本期导读:

贾松禅:旗帜在世界东方飘扬(诗歌)

杨文清:归宿(小说)

赵琼:清晨遐思(散文)

关于我们:扬子江文学

诗歌

旗帜在世界东方飘扬

贾松禅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

从青藏高原的脉动到黄土高坡的起伏

有一轮红日在冉冉升起

有一面旗帜在高高飘扬

它是铁锤镰刀的旗帜

它用鲜血谱写忠诚

它用战斗铸就辉煌

它飘扬在烟花三月百舸争流的浩淼长江

它飘扬在群峰叠翠白杨挺立的北国平原

铁锤镰刀的旗帜啊

你在一望无际的原野飘扬

你在天高云淡的晴空曼舞

你在电闪雷鸣的雨夜挺立

你在枪林弹雨的战场闪光

铁锤镰刀的旗帜啊

你是秋收起义的熊熊烈火

你是红军长征的铮铮誓言

你是唱响在陕甘宁边区的信天游

你是卸下日本鬼子头颅的大砍刀

你是解放战争的滚滚车轮

你是抗美援朝的隆隆炮火

有了你中国就有了方向

有了你人民就有了希望

在祖国的危难时刻

你用坚贞不屈的信念

托起民族的脊梁

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

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

从迷茫的世纪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旗帜是什么

她是青春中国的希望

她是嘉兴南湖红船上不灭的灯光

她是天安门广场开国礼炮的隆隆巨响

她是改革开放响起的春雷

她是东方巨龙挺起的脊梁

旗帜是什么

她是毛委员三湾改编的革命火种

她是三军将士

在洪水泛滥、地震来临时抗击灾难的英雄

她是焦裕禄

在风雪之夜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温暖

她是孔繁森

把藏族老阿妈冻伤的双脚揣进怀里的真情

旗帜在世界东方飘扬

旗帜在神州大地曼舞

旗帜插在高耸的山冈上

旗帜树在辽阔的原野上

旗帜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

旗帜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坎上

我们的旗帜因为理想而飘扬

我们的旗帜因为忠贞而鲜亮

我们的旗帜因为坚定而不倒

我们的旗帜代表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我们说旗帜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让我们在旗帜下挺起长城般的脊梁

万众一心勇往直前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让火红的旗帜高高飘扬在世界的东方

贾松禅,男,陕西兴平人,《扬子江文学》小说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帝陵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兰州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签约编剧,咸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年10月入伍,任陆军第十一集团军六十一师新闻记者。年9月因工作突出,被破格录取进入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学习。

出版长篇军事小说《铁甲雄师》《指控没有终结》《大汉将军李广》,其中长篇小说《铁甲雄师》受到雷达和贾平凹的联袂推荐;社科类作品《跨越人生的误区》;散文《古道斜阳》;创作完成41集长篇军事题材电视剧剧本。作品先后20余次在全国全军获奖。

(诗歌总编:向茗责任编辑:潘丹)

小说

归宿

杨文清

村前一条小河。岸边一座瓦屋。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守着一棵老楸树。日子推磨般地过,稀松寡味。

儿子已长久没有了踪影。当年儿子找了对象,还是中年妇人的娘死活不同意,她嫌女娃太风骚,没有做媳妇的样儿。结果,儿子还是将婚结了,却与守寡的娘断了来往。

女儿是有一个的,听话,绵软,由娘做主嫁到了本村。当初将女儿嫁得如此近,母亲是有小算盘的,一是母女好有个照应,二是自己老来有个依靠。母亲一年年老了,背一年年驼下来,还得了风湿,还得了高血压,最不得了的是母亲随着年岁增长,记性愈来愈差,86岁那年开始一阵儿一阵儿的糊涂,一遍一遍重复着谁也听不清,谁也不想听的车轱辘话。女婿的脸色愈来愈难看,来的次数愈来愈少,还夹杂着不干不净的话。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是不言语。女儿一来就哭,数说女婿不是人是禽兽。再后来,女儿哭着哭着挽起衣袖裤腿,给母亲看青一处红一处的伤。母亲心如刀割,抹着眼泪劝女儿不要来看她了,她自己能过活,末了一遍遍念叨老天爷怎么不睁眼,把我早早收生了呢,害得我娃不得安生。女儿渐渐地也不到母亲的屋子来了。陪伴老妇人的是星星、月光,风,河水、一颗老楸树,和无边无际的孤独。

老妇人是信神的。饭不能按时吃,饥一顿饱一顿的,却不忘敬神。早上醒来,睁开眼,老人第一件事就是颤微微地跪在草团上,一遍遍地念着经。实际是向神祈福,愿她一双儿女健康快乐,没病没灾。晚上睡觉前,老人依旧要跪在神位前念念有词,求上帝发慈悲,将她收了去,也好给儿女免了拖累,也好找到老伴拉拉话——那老家伙在那边已经等她40年了。

可是上帝总没有要收生的意思,老妇人也就活着,挨着日月,夜晚特别漫长,日子特别寡淡。只是门前的河水沣了,瘦了,瘦了,沣了。只是那棵楸树沉默着,绿了,枯了,枯了,绿了。

偶而,一只流浪猫,一条无家可归的狗打门前经过。老妇人看见了,总要心热一阵儿的,楸树巨大的冠丛有鸟停歇着欢叫,老人总要痴痴地看半响。

清明节的上午,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一起来了,还带来个陌生人。老母亲先是狐疑地不信,再是惊喜得又哭又叫。儿媳、女儿炖了一锅肉,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儿子不时地给母亲碗里夹着肉,女儿一再叮咛母亲细嚼慢咽,小心噎着。他们怎么知道,母亲嘴里的牙早已掉光了,嚼不成东西的,母亲捡了肥肉放在嘴里慢慢地咂着肉味,好久没吃肉了,母亲幸福得泪水拌着涎水,一齐往下流。

是女儿开的口,“妈,你一个人生活太艰难了,我们都没能力赡养你,让你在这儿遭罪,我们做儿女的心不安呀。”

母亲耳背,没有听清女儿的话,不紧不慢地咂巴着肉味,涎水顺着嘴角不断线淌下来。

儿子提高了嗓音,嘴唇快要贴着母亲的耳朵了:“妈,是这回事,这位大哥早年父母丧失,如今特别想要一位老人当作父母赡养。他想做你的干儿子,接你到他家去,和他们一家一起过活,这样往后你也好有个安身之处,我们也就安心了。”

母亲痴痴地不明白,用陌生的眼睛看着儿子、女儿、媳妇、女婿。他们都热热地盯着母亲看,祈盼着什么。母亲浑然地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不知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我们会经常去看望你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恋恋不舍地朝母亲挥手。母亲真是老糊涂了,坐在车上,竟然看不清自己的一双儿女。

新的家离河很远,有土房也有大楼,还有很多大树,只是难见日月。晚饭时,所谓的干儿子给老人煮了热热的粥饭。老人喝了半碗粥,还意外地吃了指头蛋儿大的一块馍,老人竟一觉睡到大天亮,连梦也没做一个。干儿子、干儿媳,一口一个“妈”的叫得亲热,连他们的儿、女也一口一个奶奶地叫喊。老人眼里满是迷茫,不知道如何是好,手脚慌乱得没处放。

白日里干儿子一家人出门干活。老人孤伶伶地走出屋,坐在门口的石墩上,眼睛一动不动地长久地看一个地方。无论面前经过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总要和人家打招呼,和人家东拉西扯地说话。过路人先是诧异地不知老妇为何人,继而好奇地停下来听老妇人说话,“我娘家门前是有条河的,我小时候经常到河里逮鱼呢!那鱼真多呀!一竹笼下去,就能捞出半笼活蹦乱跳的鱼虾的”,“我爸不会过日子,大手大脚不说,还好赌,硬是将一份家业糟蹋净了。我娘长得俊秀,头上却经常有肿块和疮疤,那是我爸打的呀,可怜我娘一双小脚跑又跑不动,硬是挺着被我爸生捶冷圪塔地打,”“我娃他爸老实呀,就知道做,不知道歇,早早地走了,留着我在世上受罪,”“你们有谁到我娘家去,见到我兄弟就说我好着呢,啥都好……可怜我那兄弟也过去了,唉,兄弟呀。”说着说着,老妇人自顾哭了起来。

你娘家在哪里呢?过路人热心地打听。

老妇人又不言语了,呜呜地只是哭。

过路人无趣,悻悻地走了。

村里人远远地避着老妇人。他们宁愿绕很长的路,也不愿从老妇人面前经过。

老妇人整日坐着,混浊的眼睛空洞无物。鸡、鸭打她面前经过,她都要喊几声,一会儿说话,一会儿无缘无故地抹泪,一会儿就又“你到红石村去,找到我爸,就说我好呢,不用他牵挂;唉,我爸我妈去了哪里呢?”

夜里,老人独自睡在前院的厦房里。屋里黑,又没点灯,啥也看不见。即使点了灯,她也没有啥可看的。只是人老了,憋不住尿,动辄被褥被尿淋湿了,也不觉得冷。干儿媳是不给老妇拆洗被褥的,老人屋里常年充盈着尿臊味。

忽一日,老妇人模模糊糊地听见干儿子两口的谈话,似乎是他们掏了元钱买了她,活时养着,老了后好给他们的父亲配阴婚的。他们的母亲早年与丈夫离了婚,另嫁他方,不知去向。他们的父亲也已去世。他们不情愿父亲活着当鳏夫,死了当游魂孤鬼。

老妇人惊得浑身乱颤;我活着守寡受苦,难道是为了死后再嫁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我那可怜的丈夫他可是在那个世界苦等着我啊!我清清白白一生,再作难也没做下对不住老伴的事,临了却要……不行,我得回去,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到那边好找到自己的丈夫。老妇人摸黑穿了鞋,颤巍巍地走出门。

可是,老妇人根本不知道回家的路,她跌跌撞撞地只顾往前走,浑然不觉地朝着自己家相反的方向走了半里多路,然后累倒在路旁,嘴里喊着一双儿女的乳名。她的儿女呢?还远在天崖,是听不到老娘求救的呼喊的。干儿子找到了这里,将已经昏迷的老妇人接回家,喂了稀粥才将老妇人救活过来。干儿子心里好生奇怪,好好的,老妇人怎么跑出来呢?

不久,干儿子家老妇人住的房子无缘无故地着了一场大火。幸而抢救及时,老妇人没有被火烧成灰烬。然而,老妇人终究是死了,是被烟熏死的,留着全尸。

干儿子家热热闹闹地举办了场很象样子的葬礼。他父亲的魂灵被接了回来,和老妇人的遗像放在一起,享受香火。七日后,老妇人被葬在干儿子父亲的坟墓里。干儿子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杨文清,男,陕西户县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北京文学》《延河》《安徽文学》《红豆》《当代小说》《散文世界》《华夏散文》《百家故事》《人民日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获年全国百篇散文奖。出版散文集《生命河》、《诗篇》(合著)。小说作品入选《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获奖作品集。现就职于某新闻单位。

(小说总编:贾松禅责任编辑:罗夫)

散文

清晨遐思

赵琼

晨曦微露,星星也刚从深邃浩淼的天空隐退吧,没想到今天醒得这么早。重新闭上眼睛一动也不愿动,毕竟早起不是我的习惯。可眼睛是闭着了,浑身的细胞却渐渐活跃,思维也渐渐清晰,生活中的好多事总是事与愿违的,没办法,今天得破例早起了。

  带上席慕蓉的文集,走上河堤小径。真静,目光在路边的花草上顾盼流转,这些细致而又自足的灵魂正在旺盛的季节里葱茏着,一种熟悉又亲切的气息飘然而至,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一天也该是早上吧?也许,依然是当年的景致,依然是当年的静雅,只是人已不是当年那人。自然界的景观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能是人。弹指一挥,韶华已不在,可那又怎样呢?倥偬的岁月,只是坚定了脸上淡然的笑容,一定也没影响一如既往平静澄明的心境,一点也没。

找个地方坐下,刚好面对着大运河。早上晨气湿润沁凉,河中倒影深深浅浅。河面宽阔辽远,偶有船帆静静驶过,潋滟的碧波一圈一圈荡向岸边,又一圈一圈的漾回去,灿然晶亮,欢快畅爽。真是久违的感觉啊,这样的宁静,这样的无所欲求,真好。

捧起书,打开文集,抽出书签映入眼帘的刚巧是《池畔》。一个素颜素淡的女子,背着画具,慢慢地行走在温润如玉的荷池边,执着地寻找一朵也在等她的荷花……

她在池畔,我在河边;她在画荷,我在看她。当然,无论我怎么看,怎么肆意,她也不会察觉丝毫,心思也不会在我的身上逗留,哪怕是一秒。她心里满满的只是另一个他。

“如果再相逢,你还会认得我吗?”

温情款款的轻轻叩问,让我不由得也跟着作者的心潮一起起伏,是啊,会吗?他还会认得当年这个让他怦然心动的女子吗?当他突然发现池边画荷的静美女子,会停下来还是走过去呢?在傍晚柔弱的阳光下,淡淡的荷香中,一个素心若雪的女子,在熟悉的气息中笔触一段生命的美好。让我倾羡的是,多年之后的她,依然是毫不犹豫地认定“我想,你一定会停下来的。因为,你和我都知道,在这一生里面,你是不可能在走过一个画荷的女孩子的身后,而不用稍做停留的了。”

月华如水,斗转星移。很多人很多事,明明好像已经忘记,明明已经忘得干净,却能够在茫茫然中突然汹涌而至,紧紧抓住你的心怀,揪得你发疼发痛。就如席慕蓉这段温馨而浪漫的邂逅,在千层万层的荷叶间,在千朵万朵的荷花上,不是再次柔肠百结,嗒然若失吗?

正如她自己所言:爱的诗句永远年轻,每一个人的生命总会因另一个人而变得丰盈,每一个流浪的灵魂,总因为相爱而变得安宁,人生最美妙的事就是:不过是有一个人能如此的懂你。

是啊,今生今世,能有一个人知你,懂你,念你,想你,这是一件多么幸运多么曼妙的事啊。哪怕是天涯,就算在海角,也会相惜,也可比邻,又岂会在意朝朝暮暮?所以,作者的波涛汹涌最终化作了波澜不惊,“如果有缘再来相逢,我们反而没有他们猜想的那种快乐,反而要悲伤地回过头去,沉默地再次分离。这样的命运是他们绝对无法想象和无法相信的了”,朴素的语言,至真至善至情。如果相见之后,也终归要别离,未免太过残忍,太过伤痛,倒不如不见,倒不如怀念,不如静静地守着一份淡然,在淡然中氤氲着那份刻骨铭心。

席慕蓉在《孤独的树》中也说“所有值得珍惜的美丽,都需要保持一种距离。”红尘滚滚,岁月萧萧,凡尘你我,身陷其中,真的很难超凡脱俗,纯洁不了,也挣脱不起。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唯一该做的,是不是亦如席慕蓉所说“我们曾经怎样的活过,我们就会怎样的活下去”吧?

沉思静想间,一滴小小的雨点突然飘落在颈间,下雨了?抬头看看天,小雨丝丝缕缕,带着柔软,裹着清凉,洋溢于天地之间。宁静的环境,宁静的心情,宁静的感觉,也随着淅淅沥沥的雨滴,慢慢飘散,渐渐消失。我遗憾地站起身准备离去,恍惚间,看见池边那个清影妙曼的女子,也在收拾画夹,只是黯然回眸间有些无可奈何,怅然若失,宛如此时此刻的我,不舍,难离,依依。

不管是意境还是实境,都让我想起了席慕蓉的一句诗:

所有的时刻都很仓惶而又模糊

除非你能停下来远远地回顾

赵琼,女,笔名孤芳自赏,蓝谷。泗阳县作家协会会员,泗阳双语学校南校区教师。散文《回家》获全国“乡情”征文二等奖;散文《时光,请慢些吧》获“琴瑟杯”全国征文优秀奖;散文《四月风情》医院70周年征文大赛中获三等奖;在“届中国诗歌春晚”征文中,现代诗《春》获得优秀奖;《爱上梧桐巷》获“宿迁好网事”美文奖。另有多篇文章发表于《新城文学》《宿迁晚报》《宿迁日报》《泗阳快报》。

(散文总编:胡玲玲责任编辑:江雁)

扬子江文学

顾问团:张文宝胡继风任全良刘家魁王成章陈法玉王卫华杨鹤高袁海颜士富袁沭淮吕述谡李继玲薛刚孙连洲夏银龙

总编团:胡杨贾松禅崔彦胡玲玲向茗

总编:胡杨,负责全面工作。

诗歌总编:向茗

小说总编:贾松禅

散文总编:胡玲玲

评论总编:崔彦

责任编辑: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编辑——

诗歌:潘丹

小说:罗夫

散文:江雁

评论:冯伟利

组稿编辑: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编辑——

诗歌:蔡佩君周善来汪荣霞乔杰胡南葛高洋胡志刚

小说:陈利洋艾雪司奋汤以方王密斯傅淼淼马艺如

散文:韩华林蒋玉华周迎宾尤红霞叶学王德法胡道淮

评论:薛玉礼未名叶敬芹杨芹叶春燕焦慧梅周祥

编委会:胡杨贾松禅崔彦胡玲玲向茗潘丹罗夫江雁冯伟利蔡佩君周善来韩华林司奋未名叶敬芹薛玉礼周迎宾蒋玉华汤以方艾雪汪荣霞尤红霞王密斯陈利洋胡南葛高洋王德法胡志刚胡道淮杨芹叶春燕焦慧梅乔杰叶学傅淼淼马艺如周祥

扬子江文学,仰望文学星空,放飞文学梦想。我们尊重名家,不薄新人,旨在打造一流的文学品牌,发现更多的文学新人,为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而努力奋斗!主要刊登诗歌、小说、散文和文学评论等纯文学作品。投稿信箱:yzjwx

.







































宝宝白癜风能治好吗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ls/1005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