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测试时间为6月11日至13日,这与清华大学的测试时间错开,给学生留出了赶考时间。清华自招的初试在6月10日左右,通过初试的考生将于6月16日、17日进行复试。
自主招生一线城市高校薪酬排行据统计,在年自主招生的90所高校中,地处一线城市的有33所,其中北京有20所,上海9所,天津2所,广州2所,33所高校中有24所在中国大学薪酬排行榜排行前50名,67%的高校毕业月薪高于元。(据媒体报道,最新城市级别划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被划分为了一级城市。)
从学校类型来看,工科类的清华大学排名第一,仅有的3所财经类高校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毕业薪酬也较高,均跻身于中国大学薪酬排行榜前20名,毕业五年的平均月薪都在元之上,上海财经大学毕业五年的平均月薪高达元,位列全国第三。
薪酬相对较低的是北京林业大学,毕业五年的平均月薪没有进入中国大学薪酬排行榜前名,但该校学生毕业五年的月薪也有元,高出了全国平均水平元,超过了全国71%的高校。
由此可见,一线城市自招高校的毕业薪酬水平相对较高。不过,有意向参与自主招生的考生在选择高校时,也不能只考虑就业薪酬盲目报考。建议家长和考生在选择学校类型时,应该以人生规划为导向,考虑自己分数所处的位置、兴趣意向、性格和就业前景等因素,多维度了解学校和专业的信息,量化学校、专业的录取概率,清晰的对应出学校、专业与就业前景之间的真实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做出合适考生的选择。
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支招,自主招生申请材料咋准备技巧一:别抱“捡漏”心态。有些高校自主招生取消了笔试,家长不要以为没有笔试会简单,这往往更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报考时要注重专业选择,不要抱着“捡漏”的心态,这样易使孩子录进不喜欢的或冷门专业,影响就业。
技巧二:自荐信“实打实”。高考专家表示,提交自荐信是自主招生的“第一关”。切记自荐信不是自夸信,要用事实说话,即附上各类获奖证明或活动证明。
技巧三:结合专业唠特长。很多家长和考生有这样的误区,生怕把哪一次获奖落下,将从小到大所有类别的获奖经历全部呈现。“完全没必要。”要认真研读所报考院校的要求,提交有必要的获奖证书。展现性格特点、专业特长,可抓住一个方面具体来写,切忌泛泛而谈。最好是了解所报的学校和专业,将自身特长结合专业逐一展开,拉近与院校的距离。
技巧四:展现综合素质。不要上网下载自荐信“模板”,也没必要太多借鉴往届生的书写模式。自荐信是高校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千篇一律不易脱颖而出。很多高校对自荐信也有明确方向,考生应认真研究其书写要求和内容,有的放矢。
本科与高职自主招生的四不同招生对象不同
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按分数录取的一种补充,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所谓的偏才怪才。
高职自主招生的对象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健康,并已参加年高考报名的考生。
招生学校不同
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年启动,目前招生高校有90所,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其中,北京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13所高校只面向本省考生自主招生。年选拔录取了2.3万人。这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中,有些面向全国招生,有些只在本省(市)招生。
而年参加本省高职自主招生的院校,大都是本省的院校。
报考方式不同
符合试点高校自主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向多所高校申请报名,申请学校的数量没有限制。考生如果材料审核通过,在学校考试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可参加多所高校组织的考试。
而高职自主招生院校采取不同形式的入学考试评价办法,考试可采取笔试和面试等形式,考试内容以综合能力测试为主。各校初试统一时间,譬如广东今年定于4月9日考试,复试时间自行安排。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每人限报1所院校。
录取原则不同
获得高校自主招生认定资格的考生仍要参加高考,在录取时可享受一定条件的优惠。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入选考生高考总分原则上不应低于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高校同批次同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而高职自主招生院校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结合考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及综合测试成绩,自主确定录取方案。考生参加这些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参加当年高考。未被录取考生可继续参加当年高考。
报考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并被录取的考生,可同时参加高考,参加本科院校录取,但不能参加高职高专层次的录取。填报本科院校志愿并被本科院校录取的考生,取消专科层次录取资格(含普通专科和高职院校),即取消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录取资格,不得转回原自主招生录取院校,也不得参加其他高职高专层次的录取。
年自主招生考核形式点击可看大图
数据显示自招初审通过率不超20%,高考才是根本自主招生初审通过率是多少,有多少人能最终拿到降分优惠,你知道吗?
以北大、清华为例,去年北大普通自主招生近2万名考生报名,初审合格人数名,通过率10%左右,河南有74人通过;清华普通自主招生初审合格人,河南有22人通过,通过率更低。
有统计显示,一般来说,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初审通过率为5%~20%。
通过初审,有多少人能拿到降分资格?去年,北大普通自主招生最终获降分的有人;清华自主招生人获降分资格。
据了解,去年全国有11万多人次通过9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初审,预计1.7万人获自主招生资格,平均通过率约16%,名校更低。
和往年招生简章一公布,名校之间就燃起剑拔弩张的火药味不同,今年的情况明显不同。事实上,在教育部多项政策叠加效应下,高校自主招生正在传递新的信号:非竞赛生和学科特长生莫入。
截至目前,全国90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试点高校,绝大多数已对外公布年自主招生简章。
无论是国内顶尖名校清华、北大,还是沪上的复旦、上海交大、同济等,观察这些高校自主招生设置的选拔条件可以发现,基本上都面向在高中阶段参加过奥赛且获得优异成绩的选手,以及在其他高规格国内或国际比赛中获得奖项的尖子生“开门”。
这也意味着,大多数学生未来的升学将回到高考这根主道上,无需再像过去那样,盲目“陪考”各大名校的自主招生选拔。
(部分内容源自法治晚报河南商报文汇教育)
本文为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TheEnd
如果觉得本文不错,推荐分享到朋友圈哦!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监制:吴文建余新花
编辑/制作:白羊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