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历史 > 再上科学西安交大研究成果为促进柔性

再上科学西安交大研究成果为促进柔性

发布时间:2024/3/27 17:20:33   点击数: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刘明教授课题组和材料学院丁向东教授课题组的最新合作论文《具有连续电偶极旋转的超弹性铁电单晶薄膜》10月25日在线发表于世界顶级期刊《科学》上。该研究成果对单晶铁电氧化物薄膜超弹性行为的发现,为未来开发新型小电场可调的柔性磁电器件奠定基础。

据介绍,当前柔性电子技术正带来一场智能可穿戴技术革命,而铁电材料在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什么是铁电材料?”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介绍说,这是一种具有自发极化,且能够实现机械能和电能转换的功能材料,在磁电互调、机械驱动、压力传感和数据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由于存在晶界、氧化物离子键/共价键本身的延展性相对较小等问题,块体铁电氧化物表现出一定脆性和刚性。

如何突破这些“壁垒”?在铁电薄膜中实现超弹性、柔性,并将其应用在柔性电子器件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此科学难题,西安交大刘明教授团队和丁向东教授团队合作,对铁电单晶薄膜材料柔性和弹性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研究采用水溶性的Sr3Al2O6作为牺牲层,制备并剥离出大面积的自支撑BaTiO3(BTO)单晶铁电薄膜。实验通过纳米机械臂对其进行原位弯曲实验,发现BTO薄膜能够实现°折叠,其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变高达-10%。

同时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在对其进行大角度压缩后,随着外力撤去,BTO薄膜的形状能够回弹,展现出超弹性行为。采用原子模拟计算发现,BTO薄膜的超弹性可能起源于铁电纳米畴在大应变梯度下a和c铁电畴的可逆翻转。同时在a和c铁电畴之间产生了极化的连续翻转,有效降低了能量势垒,避免了因为畴翻转而可能导致的断裂。另外,在弯曲状态下,大应变梯度也将诱导出显著的绕曲电效应,实现基于力电耦合的功能器件一体化,从而进一步加强基于柔性单晶铁电薄膜相关器件的功能性。

该研究的新发现,可以预期其他铁电体中也应该存在类似力学行为,为其他铁电单晶薄膜中实现超弹性提供了实验依据。此外,具有超弹性的柔性铁电薄膜也是良好的电场调控介质,将其与柔性铁电薄膜复合,可避免传统多铁薄膜异质结中存在的衬底束缚作用,并显著提高磁电耦合效应,为未来开发新型小电场可调的柔性磁电器件奠定基础,为促进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动智能可穿戴技术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姜泓任娜

编辑:芥末花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ls/1567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