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
不薄旧雨重新人
魏建国的办刊理念
文
何启治
年夏天,我到西安看望陈忠实。忠实劝我到延安去走走。于是有延安之行,并由此认识了《延安文学》年轻的社长魏建国。
建国受忠实之托,亲自陪我到鲁迅艺术文学院去参观,又和我一道去了黄河壶口瀑布,领略了黄河水的咆哮和横扫千军的气势。其间,谈到办好文学期刊的理念和宗旨,建国说,我们是年和《当代》几乎同时创办的刊物。作为一份基层刊物,我们的作家队伍堪称豪华,丁玲、艾青、萧军、胡风、贺敬之、秦兆阳、魏巍、胡采、杜鹏程、史铁生、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洪波、叶延滨、雷抒雁、阎纲、北岛、顾城等众多作家,都在《延安文学》刊发过作品。不薄旧雨重新人,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就是我们的办刊的宗旨和理念。何老师,你那里如果有文学新人的新作,尽管推荐给我。
我记住了魏建国的话。
年冬,听工人出版社的刘岚说,有个叫星晨的作者,有部中篇小说处女作,给了北京某刊一年了,都没有消息,问我可否推荐给别的刊物。我立马推荐给了《延安文学》的魏建国。
颇有点意外的是,年第2期《延安文学》“小说工场”二题便是星晨的处女作《亚姝》,而且先后被《中篇小说选刊》第3期和《中篇小说月报》第5期转载。
后来建国告诉我,收到稿子后,他们先后有四个编辑看了,都一致叫好,建国便亲自做了《亚姝》的责任编辑。
据《延安日报》报道:“中篇小说《亚姝》以一个女留学生的异国经历为素材,反映了以亚姝为代表的那个特殊女性群体的情感和生活状况。著名文艺评论家曾镇南评论:这个小说写得很成功,语言新颖、准确、洗练,结构完整,跌宕起伏,气韵流转,一气呵成,充分显示了作者刻画人物的非凡能力,把异国他乡的特殊经历下,两个女性的相遇,写得层层深入,一直写到骨子里头,非常精彩。亚姝这个形象,既有《聊斋志异》中婴宁的那种灿烂的笑,又有郁达夫笔下那些风尘女子的生存能力。这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同时又充满了人性的希望,满怀着祝福人类的潜在热情。《延安文学》这样一个偏远地区的刊物,能够发现并刊发这样的作品,非常值得称道。”
据作者自述,这个小说的主人公是几年前与她在异国他乡相遇的,有一些人生的交集,经过六年沉淀,而于两天完成。名字也只是在真人真名上加了一撇,成了“亚姝”,而相关情节早已烂熟于心。作者原在南京大学读社会学,后去香港中文大学读人类学研究生。毕业后并不是从事所学专业的研究,而是回到北京自己开淘宝店,自食其力。可见,主人公的一切,包括生活细节,在作者心目中,早已了如指掌,可以说是在纪实基础上写成的小说,其成功并非偶然。
此前,我还向建国他们推荐过北京许文郁教授的小说《毡匠》,以及安徽丁梦远的中篇小说《腰斩》。丁梦远执着于文学创作多年,作为只身到北京的文学打工者(为某刊聘用编辑),《腰斩》的发表,使他有了在创作这条孤独的小道上坚持走下去的重要动力。
当然,我推荐而得以在《延安文学》上刊载的作品,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魏建国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