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内容 > 我们今天举办晚报现象研讨会

我们今天举办晚报现象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6-3-29 11:48:21   点击数:

记得五年前,在吴克敬作品研讨会上,曾经担任茅盾文学奖评委的文艺评论家李星先生提出了“《西安晚报》现象”这个概念

陕西文学是西部文学的重镇,在全国文学的大盘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作为古城的一张文化名片,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扶持了大批的陕籍作家、艺术家,柳青、马健翎、王汶石、胡采、杜鹏程、李若冰、石鲁、赵望云、封至模、刘文西、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周明、阎纲、雷抒雁……这些文化界名流经常给晚报投稿,晚报也成为他们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

1965年3月8日,陈忠实在晚报发表了散文《夜走流沙河》,读者来信赞扬这篇作品从此,副刊成为陈忠实一步步走向全国的最初平台1974年11月24日,贾平凹在晚报发表了处女作《深深的脚印》,从此坚定了西安晚报枣园路发行他文学创作的信心

2013年7月1日,是《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创刊整整六十年的日子高举文化旗帜、担当文化责任、传播主流文化、繁荣文学艺术,从而提升晚报的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品牌始终是我们的办报理念和新闻追求

原标题:担当文化责任 打造晚报品牌

而90年代的“陕军东征”和新世纪的10年,使西安晚报有了更多的机会与文学艺术结缘,不仅吸引着全国的名家大家,并从自身也产生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家、书画家及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

值此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际,在这里我们隆重举行“《西安晚报》现象”研讨会暨西安晚报文化丛书首发式,以此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人才的竞争,思想内涵和文化品西安晚报征订电话位的不断提升,是《西安晚报》这些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西安晚报》现象”不仅值得关注和研究,更应该全新地解读和打造尤其是在文化作为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今天,如何高扬先进文化的大旗,传承先贤的人文精神,使晚报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培养出一批合格的新闻人才和文化的领军人物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在晚报即将迎来六十华诞的时候,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品鉴晚报文化丛书,也应该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盛事

西安日报社社长 郝小奇

郝小奇记者 尚洪涛 摄

几十年来,《西安晚报》高举烛照前行的火炬,对中华民族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继承、发掘、传播不遗余力,不断提升报纸的思想容量和文化内涵,吸引聚集并西安晚报征联成就了一大批知名作家、艺术家和文化学者,团结了广泛的读者队伍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郭沫若、老舍、张恨水、梅兰芳等大家就纷纷在《西安晚报》及前身——《西安日报》的副刊上发表文章或作品七八十年代至今,国内一流作家、艺术家在这个阵地发表的作品文章更是数不胜数,他们使晚报的天空一片星光璀璨几十年来,《西安晚报》不仅团结了一批当代的著名作家、艺术家,也直接培养出为数众多的文化界、新闻界名流他们中有曾在晚报担任过18年美术编辑的陕西省美协主席王西京,有经过晚报十年磨砺的长安大学教授、知名画家范崇岷,有曾在西安日报担当副总编辑的西安市作协主席吴克敬,有从西安晚报起步、后成为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记者站站西安晚报枣园路发行长的著名记者孟西安、崔正来,有西安日报社原总编辑、书法家马师雄,著名学者商子雍,有曾是晚报记者、现在影视圈做出骄人成绩的赵安,还有从晚报走向文坛的作家徐剑铭、李敬寅、郭树兴、袁林、张月赓而中国“韬奋新闻奖”获得者、著名学者郭兴文,龙凤文化研究专家庞进过去和现在依然是《西安晚报》的编辑记者

刚刚闭幕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们今天举办“晚报现象”研讨会,推出西安晚报文化丛书,正是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文化西安晚报招聘考试强市、文化强省的具体行动,也是宣传西安、宣传陕西,使西安和陕西发出更加嘹亮的声音的有益尝试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晚报现象”必将鼓舞新一代报人进一步增强《西安晚报》的公信力、影响力,提升晚报的文化品位,为晚报下一步腾飞积攒后劲


早期白癜风症状图片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nr/202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