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内容 > 转载西安日报守望大秦岭nbsp

转载西安日报守望大秦岭nbsp

发布时间:2016-11-25 1:51:32   点击数:

终南书院要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

李成海(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横亘八百里,耸峻太白巅。峡秀群仙隐,山灵众鸟欢。晴明浮紫气,雨意漫轻烟。万古积冰雪,清凉满渭川。”这是李成海亲笔书写的诗,用以咏颂太白山。“秦岭,自古以来孕育了中华传统文化、长安文化和秦岭文化,秦岭山水与文脉休戚相关。终南山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唤醒全球人民对秦岭的尊重,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之业。”

采访中他还谈到了书院文化。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是理学、儒学等大家文化的关键所在地。萌芽于北宋庆历之际的儒家学者申颜、侯可,至张载而正式创立的理学学派——“关学”所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条宗旨,放在当下也可学以致用。古都长安海纳百川,包容了儒、释、道等多元文化,形成了中国鼎盛时期的“文化圈”。陕西特别是西安能够成为全国的教育强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关学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史记?夏本纪》正义引《括地志》:“终南山,一名地肺山。”李成海认为,秦岭之所以被称作“地肺山”,即大地之肺,足以证明它在中华大地的显要作用。在秦岭建设终南书院,必须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利用。要以宣传中华传统文化、长安文化和秦岭文化作为重点,长久运作下去,全方位提升秦岭的高度、广度以及知名度。他建议,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要注重文化建设内涵,景点布置要与古都、秦岭相辅相成,不可突兀,要融于山水,衬托出秦岭的美。

终南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

赵馥洁(陕西省社科联名誉主席)

“终南山文化总体的定位和把握,要注重对其个性的挖掘。”赵馥洁表示,终南山文化以山为载体,它的文化总体特征可总结为16个字:“紧傍帝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兼备交融。”终南山是古都的南屏障,与古城历史文化相伴、相生,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终南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秀美的山水景观和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交相辉映,浑厚壮阔;终南山和西安古都相伴相生,帝都文化和民俗文化相交融,它不仅是历代帝王的休憩之地,更是中国民间文化的孕育之地,使得终南山既具备了高阶庙堂之文化,也拥有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赵馥洁说,古往今来,终南山就是归隐之地,官吏文化和隐士文化相交融,仕宦的别院和隐士的茅屋共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为官之道;科学文化和艺术文化相交融,终南不仅多处森林公园、物种丰富,还孕育了众多文人、作家和书画家;宗教文化和哲学文化相交融。“终南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是华夏文明的交汇处和贯通处。交融、贯通、综合这三个特点,应成为论证终南山文化申遗的重点。”

终南山宗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见证

李继武(陕西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长)

文化价值,是指某种文化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社会需要的特殊性质或者能够反映一定文化形态的属性。终南山宗教文化不仅有价值,而且有非常丰富的、重要的、多层面的社会文化价值。终南山宗教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文化存在,它的价值表现方式一体多面,多种文化价值互相包裹,相互依存,相互体现。每个人眼中的终南山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它是西安的后花园,有的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基地,是隐士的天堂。李继武认为,终南山具有至高无上的宗教信仰价值,它可以为众多追求信仰的人提供一个重要场域,终南山的修道文化依然成为人们心中的清净之地,它为盲目勇往直前的人们提供了另外一个生命的向度。

“终南山宗教文化具有传承价值。”两千多年里,众多宗教文化的践行者,不仅用自己的身心行为演示了中国宗教文化的本色,而且也留下了大量的宗教遗存,佛教和道教各个宗派的很多理论和典籍就是在终南山中完成的,因此,终南山宗教文化的影响早就超越了宗教本身,它代表的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李继武表示,终南山宗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遗留的重要痕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最重要的见证。我们应该予以保护,“文物犹如老人,今天看来是累赘,毫无价值,但是当发现它的价值时,可能已经难觅踪迹了。”

对待秦岭文化要抱有“身土不二”的自信

李浩(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秦岭已然屹立,而在我们生后,秦岭也将依然巍峨。”谈到秦岭文化,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浩认为,秦岭从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两个方面哺育并调节着陕西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对象征着中华文化高度的秦岭,我们应怀有足够的敬畏和谦卑,以求探寻、描摹、读懂这座见证华夏文明演进的山脉。

“从空间轴上看,秦岭是中国南北分水岭,这一概念国人早已接受。而同时,秦岭从古老的地质演化时代,历经原始蒙昧的史前时代、周秦汉唐的古典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见证了绵延至今的华夏文脉,象征着中华文化的高度。”李浩表示,中国的南北地域文化差别、儒释道宗教文化及多样性的生态文化,都在这里被历史地、立体地保留下来,在对秦岭文化的研究中,一定要凸显其保存多元文化、会同多元文化的这一“博物库”意义。“秦岭不仅仅是陕西的地标,更是中华文化的地标,如果过分局限陕西,反倒不容易将秦岭说透。”李浩谈到,“对于一座这样蕴含深厚的文化符号,我们应该采取‘移形换步’的方法,从关中文化、巴蜀文化、三河文化等角度来观照秦岭。”

而谈到如何更好地让秦岭文化得到建设和发扬,李浩说,他在韩国一所大学做交流访问时,常在餐馆石锅的锅柄上、集市里装水果的箱子上等不起眼处,看到“身土不二”四个字。“初见时十分疑惑,随着时间慢慢加深了解,才明白这个词对于韩国人的意义:身体和国土一模一样,不可相互背离,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自己。可以说,这种理念支撑着韩国人对于本土文化及经济的自信。”

李浩以为,对待秦岭文化,也要抱有这种“身土不二”的自信,“我们要唤醒大家对于秦岭生态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不是舶来品,历代中华文化都很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它从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王维的《终南山》,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唯有在对秦岭文化的研究中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做到更好地珍惜、保护和利用它。”

终南文化具有悠久性和源远性

邴正(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

终南山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尚书?禹贡》中已提到“终南”之名,《诗经》《山海经》简称其为“南山”。邴正长期生活在东北,对终南山久仰大名。因为中国人不知终南山的很少很少,人们在祝寿时都会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儒、释、道文化都起源于此或大成于此。

“申报终南山文化遗产非常有意义、有必要,也是可行的。在中国,这是一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山,而且也有一定的世界影响。”邴正认为终南山有两个特点,首先是具有文化的悠久性、源远性,而且悠久没有间断。中国历朝历代和终南山都有渊源,很多著名的文化活动、文化事件和文化人物都和终南山有关系。另外,从横向看终南山具有广泛性。这座山承载着中国文化,更突出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和影响。它代表着中国文化从这里走向世界。它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一个缩影。

正因为这样,终南山在申报世界遗产时材料丰富,信手拈来,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位。邴正认为应该选取切入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以文献记载为取舍,申遗时是很麻烦的,所以他建议以现存历史遗址、文物保存完整度、重要性作为取舍。

组织人文考察活动探寻秦岭人文遗迹

王若冰(秦岭文化研究专家、《走进大秦岭》作者)

终南山保留的地质地貌、自然生态奇观和东方文化传统,不仅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共有的珍贵自然与文化遗产。所以举陕西全省乃至全国之力申报终南山世界遗产,不仅对保护终南山现有自然生态和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的终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保护全人类共有优秀遗产也具有无可代替的唯一性。

那么,终南山究竟适合申报单遗产还是双遗产呢?王若冰主张终南山申报世界双遗产,即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他认为在自然遗产方面,终南山地处我国南北自然分界岭的特殊位置,使其所具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对世界自然遗产入选条件,要比泰山、黄山、武夷山及峨眉山-乐山丰富的多。同时,由于终南山地处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中国社会与文化核心地带,其所遗留、积淀的文化精神与文化传统,在中国大地独一无二,无有可与之比肩者。

王若冰建议,对于终南山地域范围进行进一步明确界定,在界定时既要考虑科学性也要从有利于申遗成功的角度考虑,尽可能将对申遗工作有支撑作用的自然与人文遗产涵盖进来。同时,应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一次自然与人文考察活动,进一步探寻掩藏在终南山山林深处的自然与人文遗迹。

我们要全面系统地研究终南山文化

李利安(西北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

“离开了秦岭,中华文明的历史就可能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样子。我是在终南山下长大的,对终南山很有感情。”李利安说,终南山的文化具有高雅性、历史性、丰厚性和神圣性的特点,堪称世界级的文化名山。但终南山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对此学术界说法不一,且各有各的证据。李利安认为应该有一个狭义的终南山概念,其东西线就是太白山到玉山之间,也就是蓝田到周至一带;至于南北线的界限,他建议以每个峪出来第一道水汇合的地方为北线,即终南山冲积扇以南,秦岭山梁以北。

那么,终南山文化遗产应该如何定位,从而确定申遗应该列入哪些遗址点呢?李利安认为,这次申遗应瞄准佛教祖庭文化。因为汉传佛教八大宗派就有五大宗派的祖庭在终南山,这五个宗派即三论宗、华严宗、律宗、净土宗、唯识宗,并且终南山遗存至今最有价值的文物也基本都在各个祖庭,如草堂寺的罗什塔、香积寺崇灵塔、华严寺澄观塔和杜顺塔、圣寿寺应身大士塔和印光塔、水陆庵明代泥塑等都是地位崇高、内涵丰富的历史遗存。

李利安表示,终南山名声大地位高,物质性文化遗存不足,规模有限。在应对这一缺憾时,应另辟蹊径。而目前终南山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没有统一规划,各自为政,不但难以形成合理的分区与彼此的呼应,而且可能形成冲突与风格的不断变化与分离,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对文化资源的破坏或文化资源的水土流失,所以,应该紧急呼吁制定终南山人文资源保护开发的统一规划。与此同时,终南山文化资源的研究十分薄弱,严重影响了对终南山文化的全面认识和准确理解,也限制了世人对终南山的了解,影响了终南山的知名度,所以,要有将终南山文化翻个底朝天的研究决心,才有望实现对终南山文化资源的全面把握和真正了解。

终南山文化申遗推动中国“文化自信”

段新龙(终南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一座山岳,终南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之巨大,无出其右者。然而,当代世界对终南山文化的重视和认识,远远无法和其价值相匹配。终南山很早即为中国先民所熟悉,并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学和文化底蕴,成为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之山。它的核心区域部分位于秦岭北麓,这里孕育了华夏文明,儒学思想起源于终南山地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奠基于此,也是汉传佛教、道教的发源地。可以说,终南山的人文资源极其丰富。

段新龙研究提出的《终南山文化申遗的价值和可行性报告》分析认为,终南山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标准,并有望申请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他建议将楼观台、草堂寺、香积寺、净业寺、重阳宫等多个历史遗址,作为申遗的文化遗址点。

段新龙表示,终南山文化申请为世界遗产,旨在借申遗实现对终南山文化的永续保护,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申遗能够实现全人类对终南山文化的共同保护,重塑终南名山的地位,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有助于树立陕西国际国内文化大省的形象,通过终南山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申请保护,研究对待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可以给陕西省、西安市对待文化产业保护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创建“终南山文化保护与研究中心”互动平台

张剑峰(终南文化研究专家、《问道》杂志主编)

“终南山又名中南山,意为居天地之中,帝都之南。”在张剑峰看来,终南山在当代的主要意义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断失、精神文明欠缺,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有更系统的继承和发扬,而只有终南山能够承载、担当下这一切。在某一种意义上来说,终南山应该与黄河、长江、长城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代表。

终南山承载着古今无数中国人的美好寄托。其物华天宝,存高、深、博、大之厚质;文脉渊远,兼汉、唐、宋、明之史迹。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张剑峰深入终南山寻访了多位隐士,他们对物质非常淡泊,在精神上能够自得其乐。关于终南山的这种隐士文化,他认为,它的起源是与我们中华文明的根源及其发展演变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守望群体。

“终南山的文化很复杂,这种文化如果没有政府或者有识之士的有利推动和提炼,那么这个文化将很难结出硕果。”张剑峰建议发起创建“终南山文化保护与研究中心”这样一个互动性的平台,推动和发掘终南文化,并对一些被破坏的文物塑碑庭,建立档案树立实体。在成立终南山文化保护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还应该成立终南山文化专业委员会这样的一个比较严谨的学术机构,通过这样一个机构对终南山的文化现象做专业的评定和推动。

本版稿件文/记者朱雪娇文艳张杨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李学东摄









































北京看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nr/427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