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内容 > 民国大师那些事收入

民国大师那些事收入

发布时间:2017-1-1 3:51:44   点击数:

  早就有“文人固穷”的说法,意指文化人应当安贫乐道,不因追求名望和物质生活而丧失节操。那么,单纯从经济收入来讲,文化人多数都经济状况不佳吗?非也。至少在民国时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还不错。

  据作家陈明远在其著作《文化人与钱》一书中的统计,大作家鲁迅的平均月收入大约是元。陈明远的这一数据是对鲁迅日记中所记载的各项收入进行统计后得出的,应当说是比较准确的。鲁迅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在民国政府教育部供职的工资等收入、在北京几所学校兼职授课的薪水收入、以及从事写作翻译编辑相关工作的收入。那么,鲁迅月收入元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相当于现今月收入多少钱呢?根据对大米、猪肉、食盐、棉布等当年有记载的市场价格的对照,当时的一元钱相当于现今的40~50元左右(年统计),也就是说鲁迅当时的月收入相当于现今的1万6千元以上。可以说,鲁迅的收入水平在当时虽然称不上“富豪”,但也肯定是衣食无忧的。

  相比鲁迅,同时期的其他著名文化人的收入也不低。年末,梁启超在天津创办了《庸言报》。他在一封家信中这样写道:“《庸言报》第一号印一万份,顷已罄……若至两万份,年亦仅余五六万金耳。”每期售出两万份报纸,年收入即可达到5万多银元,梁启超的收入堪称丰盈。此外,梁启超在《东方杂志》发表文章的稿酬为千字20元,其稿酬标准相当于现今的千字元以上了。

  再看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月薪元,主编《新青年》杂志每月还有元的编辑费;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月薪元,还有丰厚的稿费和版税收入;胡适最初回国在北大任教时,月薪为元,后来涨至元;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文学家、翻译家林纾收入更高,除月薪元之外,他一生出版的翻译作品共拿到版税22万元,远超鲁迅等人。

  除了这些大文豪、大作家外,民国时期的普通文化人收入也不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许多年轻作家到上海谋生,其中一些多产的流行小说作家,一个月也可以赚到元。一些报刊杂志的编辑收入也不算低,年茅盾为某商业性杂志做兼职编辑,月工资为元。在年出版的《中国新闻事业》一书中记载,当时一个报刊总编辑的月薪普遍在到元之间,普通编辑月薪约为60到元。年2月的《大公报》也曾登载消息称: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文化人,月薪为50元。对比现今的水平,这位青年文化人的月收入也有将近0元,这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工作的人来说,也不算低了。

  可见,在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思想活跃的民国时期,文化人得到了社会较高程度的认可,因此在经济收入方面大多数都可以,甚至是不菲。

来源:西安晚报

===============================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nr/612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