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下半年开始,西安市先后启动实施了“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制度改革”、“创新教育评价体系”和“创新中小学素质教育”等改革措施,回应了群众对公平教育强烈期盼,走出一条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创新之路。
用“大学区”为择校热降温
面对基础教育阶段普遍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择校热”高烧难退等现实难题,西安开出的“药方”是,“优质校”就近吸纳“薄弱校”组建“大学区”,使弱校变强,让强校更优。
从年2月开始,西安市新城、碑林、莲湖、雁塔4个区率先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试点。到年秋季,全市共有所中小学、幼儿园组建成为个“大学区”,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全覆盖。改革实施3年多以来,全市部分相对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招生人数逐年提升,西安长期存在的“择校热”开始缓解。
小升初不看奥数看综合素质
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优质中等教育资源逐渐向以高校附属中学分校为代表的部分民办学校集中。年以前,这些学校与社会违规举办“奥数班”挂钩招生成为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
对此,西安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民办学校初中招生制度改革办法,全市统一规定测评时间,实行网上报名,坚持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招收新生。
年,全市共26所民办初中参与招生改革,实际参加学生人。据介绍,测评内容不但确保没有奥数内容,如果遇到偏题、怪题、难题,也会要求学校重新命制。
中考改革重视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惯性使素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不自觉”状态,导致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实践水平偏低等问题。我市从年起将综合素质考试纳入全市中考科目和全市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内容,西安成为全国首家在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过程中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