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内容 > 文苑肖海波专栏小城听歌

文苑肖海波专栏小城听歌

发布时间:2017-5-16 19:26:11   点击数:
微报文苑小城听歌

■肖海波

那一年,我正是而立之年,乘坐狭长的木船在凤凰城里的沱江上穿行。这个小城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城里有沈从文的墓。沱江穿城而过,沿江多是吊脚楼(似乎近年开发过大,正宗的吊脚楼也逐渐减少)。如同古代楼阁一样的吊脚楼是当地百姓为防洪而创建出一种建筑。的确,这吊角楼依山而建,第一层大都杂用,其高度约在3米。船上的船工说,遇到涨水的日子,江水能涨到了岸上2米多高的地方。可是因为吊脚楼依山而建,相当坚固,楼下一层又不会阻挡行洪,所以多少年来,洪水来犯,小城民居大多安然无恙。

说这些话的时候,船工悠扬的语调从船尾传过来,好像一位老人在讲述往日的故事。一行游人坐在船上,到了水面开阔的地方,船工的桨声缓了下来,慢慢地点起一支烟吸了起来。他其实连40岁也不到,只是因为常年在外,脸上多了些风雨的痕迹。

不多时,船工又慢慢划桨,桨声节奏分明,木船劈开碧浪,在江上穿行。

《你的世界》

我愿意做一缕清风,

到青山翠谷当中,

寻找幽兰的芳踪。

那湛碧的湖水,

倒映着白云与金菊。

山涧婉约的小溪,

一双彩蝶起舞。

阳光是如此明媚,

草甸上足印两行。

我愿意到梦境中寻觅,

属于你的世界,

却只见花瓣雨,

水疾流。

又过了片刻,歌声如云雾一般在江面上弥漫,初时听来清脆悦耳,细细如丝又扣人心弦。游人不大能听清土家方言,但仍然觉得那旋律如初春的桃花,粉白中有那么一点红色,娇艳却不俗气。

船近了,原来那是当地的土家妹子在岸边的歌亭里以山歌迎客。她们三五成群,衣着艳丽。有人击鼓,有人唱歌。表演中困倦了,自有同伴来接替。歌声悠扬,曲调甚为柔和,如同充满善意的目光一样,从江面上掠过,船上的游人往往会觉得哪些女孩子是在看自己。

船工说,那山歌都是情歌,歌词里就是青年男女之间的示爱与调笑。处处唱情歌,会不会滥情呢?这个近似调侃的问题让船工直摇头。

他说,土家人不会拿山歌开玩笑的,山歌是要说心里的话,所以它是很庄重的事情,尤其表演时,乱唱不行的。船上有客人为这美妙的歌声所吸引,也加入进来。当然客人所唱得的都是流行歌曲。江边的土家妹子立刻也“改弦更张”,用流行曲中的情歌相对。但是歌声依然婉转,调笑中隐隐有一种正而不邪的感觉,歌声中的善意与好感淋漓尽致,全无一点应付差事的意思,虽然这放歌江岸只是她们的工作。

《相逢》

分不清是雾是纱,

分不清是醒是梦,

依稀记得,

你我曾相逢在一个熟悉的地方。

你的笑容绽放时,

是高山幽谷一脉青兰。

你的笑声飘漾时,

是雨过天晴漫山翠竹。

就是别离时的莞尔一笑,

也深深地,

雕刻在记忆中。

没有哀怨,

没有只言片语,

你如梦一般地来,

如梦一般地去。

船工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他唱起山歌与江中对歌。划浆的声音此刻仿佛成了歌声的伴奏,就像鼓声一样,节奏分明,意味深长。山歌融化在空气里,又飘荡在小城上空。他们真的喜欢唱歌,唱歌如同生活中的一道菜,平常但不可或缺。歌声里,船工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再回首》

再回首,

何处去寻来时路?

雾里没有蒹葭苍苍,

天涯芳草已是往日传说。

再回首,

无非撑一只孤舟,

去离愁湖里荡一圈涟漪,

但是最终,

却不得不坦然一笑。

远方的天空里,

永远都有南飞雁,

身后是岁月,

身前也是岁月。

作者简介

肖海波,西安晚报总编辑编辑。在年从事新闻工作之前,时常在报刊上发表散文之类作品。年之后,正式写的作品很少。究其原因,不外乎应酬多、心不静。尽管如此,也参与筹办过文学评奖及文艺活动,不能说与文学隔绝太多。可以说,评价别人作品的眼光是有的,但自己创作的动力不足。然而文学犹如一种难戒的瘾,会不时跳出来,诱惑我写出一些文字来。此次的专栏活动,选了几篇涂鸦之作,以与分享,更求指正。当然,在







































贵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初期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nr/748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