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群众 > 千万富婆甘当环卫工,只为给子女做榜样

千万富婆甘当环卫工,只为给子女做榜样

发布时间:2018-12-29 0:13:55   点击数:

53岁的余友珍是武昌区城管局清扫大队的合同工,月薪元。每天早晨6点半,她都会骑着电动车准时赶到武昌徐东路,开始清扫马路。负责约米马路的保洁,每天要沿街来回清扫6个小时,擦洗8个垃圾箱。然而过往的路人不会想到,这位穿着一身橙红色工作服看似普通的环卫工,家有17套住房,价值过千万。余友珍担心子女学坏,不做正经事,认为靠房子坐吃山空只会害了他们。于是她对子女有言在先:你们要是不做事,我就把房子捐给国家。身家千万元,却要做一名月薪千余元的环卫工,要为子女们做个榜样。一篇名为《余友珍两个身份一种本色》的报道刊发后,新华网、人民网等多个知名网站转载,数千读者、网友纷纷通过微博、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称道余友珍富贵不移,劳动本色不变。昨天,记者采访了余友珍的同事和家人。   卖报婆婆祝贺她:“你上报纸了呀”   昨天上午10点,余友珍出现在武昌徐东路上,骑着自行车沿途清理地面垃圾。地面有路人随意丢的餐巾纸、烟盒,余友珍边捡边叹气:“刚捡了一圈,地上又是垃圾。”元旦3天假期,她都上班。   遇见一位卖报纸的婆婆,婆婆一把拉住余友珍,送了她一份当天的武汉晚报:“你上报纸了呀,向你学习。”   余友珍笑笑,回过头对记者讲:“这个婆婆有60岁了,我天天碰到她,她在这里卖了上十年的报纸,刮风下雪都天天来,听说也是隔壁村的拆迁户,有好几套房子。”余友珍说:“人不能老是比钱多钱少,更不能被钱砸倒,有钱了要稳得住。”   同事买了份晚报:要给儿子好好看看   58岁的同事王腊英,和她交接班时说:“我今天特地花1块钱买了份晚报,要拿回去给儿子好好看一看。”王腊英头发已花白,她和余友珍是好姐妹,在徐东路搞清扫近二十年,近年拆迁还建了6套房,市值近四百万元,但她还是继续当环卫工。   王腊英说,自己也想过,苦了一辈子,是不是卖几套房好好享受,末了还是没呆在家里享清福。长年扫地,王腊英落下腰腿痛的毛病,她一边捶小腿一边讲:“做惯了,不做反而不习惯。”   坐拥17套房产,还要当环卫工。余友珍的丈夫老曾明白妻子的苦心。   老曾有心血管毛病,动过大手术,在家带孙子。“我要是能动,现在也会在外面做事。”他虽然家住东湖村,但本人是余家湖村村民,退休金加上年终分红,年收入有10万元。他说:“这些年,‘城中村’的村民确实因为拆迁变富了,但我们这一代人都苦过,知道坐吃山空的道理。老伴还在做事,就是想给儿女们做个榜样。”   他心疼妻子:“做得太累太苦了。”言谈中,老曾眼睛有点湿润。下雨天,妻子回来,就是穿着雨衣,下半身基本都会湿透。碰上大年三十值班,照样要扫马路。   老曾赞成妻子说的话,子女要是不做事,好吃懒做,“我自己住的房子都不会留给他们,捐出去!”他和妻子都不愿儿女被钱牵着走。在东湖村,有的人把房子过户到子女名下,老曾至今没这样办。   他说,村里有人赌博输了房子一套又一套,最后只剩下一套。他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女婿都没有打牌上瘾,都在外面认真做事。   家有7套还建房:69岁爹爹当环卫工   头戴老式雷锋帽,脚穿帆布球鞋,左手提着收集垃圾的蛇皮袋子,右手握着一把夹垃圾的铁钳。昨天下午两点多钟,在武昌徐东大街岳家嘴公交站牌旁,记者见到了刚上班的吕爹爹。   69岁的吕爹爹名叫吕新胜,没拆迁前住在岳家嘴东亭村,和余友珍邻村。去年8月,在余友珍介绍下,他来到徐东大街做环卫工,上班时间是每天早晨6点半到10点半,下午2点到6点,月收入多元。   吕爹爹原来在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搞机械修理,年退休后,在家附近开荒种菜,挑到集市上卖。房子拆迁后,吕爹爹没地方种菜了。他和老伴每月退休金加起来有多元,到手的还建房有两套,另外还有5套待交付,市值超过万元。   “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拼命?”尽管家人和亲友反对,吕爹爹仍坚持当环卫工。跟记者交谈时,一阵冷风吹过,吕爹爹脸冻得通红,流出了鼻涕,赶紧用手擦拭。   吕爹爹说,虽然全部还建房有7套,但眼下家里并不宽裕,一子两女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到手的一套房子他和老伴住,一套给了儿子。他患有哮喘和高血压,平时医药费花销比较大。为了省钱,老伴常给他送午饭,如果没送,有时他就干脆不吃,扛到下班回家再吃。“随便一个盒饭就十几块,哪吃得起哦!”他说。   只要天气不太冷,吕爹爹喜欢骑自行车上班,不过连一双手套都舍不得买,左手戴的皮手套是捡来的。   余友珍的班组中,贫富差距悬殊,有的家中有十几套房子,有的仍在租房子生活。但工作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余友珍说,班组中的30多人,大家相处得很和睦。   52岁的丁玉梅是孝感人,和余友珍共事已10年,目前租住在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小房子中。她说自己虽然只是合同工,但班组里的正式工和家境好的同事,从来没有看不起她。   东湖风景区管委会:引导村民理性看待财富   余友珍不穷,其实,东湖村村民普遍都不穷。东湖风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昨天介绍,东湖村原来隶属于洪山区,经过城市改造,演变成现在的东湖新城社区,村里资产改制后,组建了东湖飞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股权分配给每名村民。村民们有“社区居民”和“公司股民”两个身份,每人每年可获得几万元分红。   该负责人说,为避免一些村民手握多套房产坐吃山空,管委会一直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村民理性看待、处理手中的财富,如引导村民把手中的资产参股村集体企业,多投资多分红。   东湖新城社区曾向媒体披露,改制后,村集体的商业资产评估有10亿元,今后会进一步招商引资,打算在欢乐谷附近建一座超五星级酒店,把该村建成汉版“华西村”。   一位读者流着眼泪,看完整篇报道   新洲区商务旅游局的吴迪给本报打来电话说,自己是流着泪看完整篇报道的。他说:“今天正好值班,在办公室看到晚报报道的余友珍,这篇报道对全社会都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吴迪说,要把报纸带回家给孩子们看看,也期待和余友珍见见面,当面感谢她给我们提供了可贵的道德示范。   一位读者感动之余,发来两百字的短信   手机****的读者发来长约两百字的短信,这是其中部分内容:看了报道很受感动,给余友珍送上两个字“辉煌”。她是有着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典型普通劳动者。“你们不做事,我就把房子捐给国家”的话发人深省,她的子女看到报道后会深受启发,也一定会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做一个有精神财富又有物质财富的武汉人。   手机***的读者发来短信:一个体现中国劳动人民本色的女人!值得钦佩。   手机***的读者发来短信:渐渐地,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慢慢地,我们的精神生活贫瘠。余友珍给家长们树立了一个楷模,也给社会做了一个榜样,向她致敬。   手机***的读者发来短信:余友珍拥有物质财富却不骄纵、不张扬,稳稳当当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实属难得!现实社会中,有人为获取钱财不择手段,违背伦理道德也不在话下。也有人拥有金钱不可一世。她却不卑不亢,保持原来做人本色,堪称社会楷模。   手机***的读者发来短信:余友珍好样的!   网友一边倒,夸赞余友珍:余大姐好样的,支持你   到昨晚10点29分,名网友在新闻上参与评论,网友们一边倒地夸赞余友珍。   广州网友:难得有这样一个良母,她就是家里的宝贵财富。值得推荐。   广州网友:我们晚辈值得学习,好榜样!   石家庄网友:看看人家,真正有钱人是不炫耀的,非常恶心那些网上炫富的人,丢人。   北京网友:好样的余大姐,支持你。   美国网友:真正的靠勤劳致富的榜样!   西安网友:赞一个!不管有钱没钱,心态不能变。   网友“王斌武演”:真优美的余友珍,你的心态富有!有的人经济富有,精神贫穷;有的人经济贫穷,精神富有。无论一个人的贫贱富贵,都应该心态富有。   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着突然降临的价值千万的房产,一般人都容易滋生慵懒之心,近年来城中村农民斗富、挥霍,二次返贫的新闻也屡见报端,而余友珍这个千万富婆甘做环卫工,不由令人眼前一亮。   千万富婆使人很容易定格在那些暴涨的房产,而忽略了她勤劳的品格。据报道,她先是一直种地卖菜,然后夫妻俩起早贪黑,辛苦攒钱,在湾里第一个盖起了三层楼私房;花4万元买了一辆货车,带着女儿去深圳工地跑运输,后来又帮人做饭、做环卫工等等。这期间房租收入不断上涨,甚至她成为身家千万的富婆,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虽然说其房产得益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但与其任劳任怨、辛勤劳作的品德密不可分,而在暴涨的财富面前依然保持淡定和朴素的生活态度,尤为可贵。   其实富婆也好,环卫工也罢,都不过是旁人给她贴上的身份标签。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并且会教育孩子才是她最称职的角色,是其一系列行为的出发点。我们都知道,城中村改造之前,菜农辛苦、地位低,没有什么保障,当初余友珍起早贪黑是想多赚钱,使家人孩子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而暴富之后,如何端正财富价值观和自己的心态,保持勤劳善良的本性,便是横亘在“富人们”面前的一大考题。余友珍注意到,一些一夜暴富的村民开始无所事事,有人赌博,有人吸毒。她担心她的孩子也会因此而变样,所以,一有机会就数落一儿一女:“都到外面去做事,别指望房子。”对于旁人“何必来吃这个苦”的不理解,余友珍想法很简单:“我想给儿子、女儿做个样子,不能天天窝在屋里坐吃山空。”   虽然余友珍没有什么文化,或许不知道率先垂范、形成家风等词语,但是她用她不间断的工作,很好诠释了什么叫勤劳是立身之本,什么叫做“劳动最光荣”。现在儿子女儿都在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相对于那些一掷千金宠溺孩子的富豪们来说,她这才叫做真正的爱孩子有千万家产做根本,也要一技傍身,更要在浮躁功利的当下,安放好自己的心灵,才能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保持一份从容。   母亲都是爱孩子的。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如何去爱却是一个穷之不尽的话题。余友珍不会说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是她用她的以身作则,于朴素的言行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体现了其低调的大智慧。据报道,余友珍所在的清扫班,还有3个环卫工与她类似。说明她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劳动者的缩影。这种深深植根于基层民众朴素的荣辱观、价值观、教育观,不断发扬光大并代代相传,才是千万富婆甘做环卫工的真正看点,也才是富裕中国、美丽中国的希望所在。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数字化伍德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qz/1055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