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年交葛新德老师
■袁景智
忘年交就是不拘年龄辈分差异而结成的“忘年之好”。而我至今,既是老师,也是朋友的忘年交,叫葛新德。21年前的夏季,偶然遇到葛新德老师。“小袁,你爱照相,给你拿两个胶卷吧”。我一边鞠躬一边连声说道“谢谢!谢谢!葛老师”。回到暗室,我冥思盘算:如果这两个胶卷照出四张合格新闻照片刊登在报上,就可拿到60元稿费,能买到9个胶卷。按照这个良性的想法干下去,9个胶卷照出18张照片,可得元稿费,就能买……太带劲了。从此后,我干完暗室工作,不管是星期天,还是中午休息两个小时,都要上街去拍摄新闻照片。仅年那年,我就在陕西日报、三秦晚报、陕西工人报上发表幅新闻照片。其中一张还获得当年陕西新闻奖。年3月10日中午休息时间,我在西安市东大街上,拍摄到两名外国游客乱放自行车(租赁旅游公司)被城管给集中收起来罚款10元的新闻照片。我原来图说大概:“人家到你们这里来旅游,我们就不应该将自行车集中收起来罚款,教育教育得啦”;回来后,洗好照片斗胆请葛老师给看看。葛老师认真详细向我了解当时采访情况后,就给我说,你的图说导向不对,应该是不管你是中国游客,还是外国友人,都要遵守你所在国家、或者旅游城市的法律法规,或者有关之规定。此组照片经葛新德老师重新撰写说明以“《罚款是非》街头纪实小品”等形式刊登在年3月24日陕西日报大视角第七版后,反响极大,很多新闻摄影人都记住袁景智名字,还誉称是陕西新闻界一匹黑马,有悟性的后起之秀。年,葛老师让我跟随火车过大年除夕,万万没想到,此行不但拍摄到乘客、乘务员在火车上过除夕的新闻照片,还意外在刚投入使用不久的北京西客站发现抓拍到“情意浓浓”的新闻片。那年大年三十中午13时18分,北京——西安41次列车就要关门启程驶出北京西客站,此时,一对恋人:女孩立在站台上,男孩弯腰蹲在车厢里门口,一高一低紧紧相拥热吻,不愿分开。回到西安后,我赶快到暗室冲洗照片,将故事前前后后讲给葛老师听,他沉吟一会在草稿纸上写下非常人性化的题目“41次,你慢点开……”同年11月,我被葛老师一个电话叫到他的办公室。他说:“给你派个采访任务,去一趟榆林地区绥德县,到黑家坬去采访一下信天游里的主人公——‘四妹子’王凤英。”辗转来到“四妹子”家中,我一口气拍摄两卷72张的黑白相片。王凤英老人首次开口,用浓厚的陕北鼻音讲出了“三哥哥四妹子”故事的来龙去脉。回来后,葛老师根据我采访笔记和采访详细叙述,写出了《解放四妹子》——民歌三十里铺问世前后。葛新德老师是新闻摄影界公认的“理论权威”之一,被誉称为“葛理论”。年11月25日,陕西日报社会大视角举行全省新闻摄影研讨会,葛新德老师主讲“特殊性与普遍性、个性与共性、精彩瞬间不达到顶点、图文并茂、一图胜千言”等理论知识,使坐在台下的我茅塞顿开,热血澎湃。第二天,在西安市灞桥区欢送新兵首次进藏的仪式上,抓拍到一张至今“洋洋得意”的新闻照片《妹妹送哥泪花流》。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把葛老师当成我的忘年交,尽管我在语言表达上有时有点“放肆”,但葛老师就是葛老师,有宽阔的胸怀,宽容后辈的小“不恭”。去年,葛老师80大寿,我给葛老师发了个短信,祝贺他生日快乐!葛老师很纳闷:“我生日不曾有人知道,你咋知道呢!”我微笑回答道:“这是秘密。”今年3月,葛老师专门给我打来电话,说新房快交钥匙了,有些上世纪八十年代老画册要不要,我不假思索回答说:“要,明天采访完就到你家去拉!”这些老画册,让我受益匪浅呀!5月20日晚上,接到赵康老师短信,说葛老师患病住进交大一附院肿瘤内科,当时我脑子一下子蒙了,一向乐观,每天走一万步的葛老师得病了,医院。我第一次彻夜难眠,往事像电影一幕一幕从眼前掠过,赶紧披衣下床,打开电脑,将忘年交葛老师与晚辈袁景智20多年交往的生活点滴记录在电脑笔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