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群众 > &ldquo记得那次

&ldquo记得那次

发布时间:2016-3-30 20:31:41   点击数:

首席记者姬娜

“如果大小老板们,都能像王新瑞和王辉父子那样诚信做事,用工市场就不会出现人为欠薪,没有欠薪自然避免了诸多讨薪悲剧……”昨日,针对本报连续报道的“儿子欠农民工工资,父亲欲卖房替儿还债”一事,中国经营报、陕西电视台、三秦都市报和西安晚报的四位记者,结合自己采访讨薪的经历,各自阐述了诚信在支付农民工工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记得那次,有两位农民工讨不到血汗钱,回不了家过年,跑到楼顶威胁要跳楼,用这样的极端方式来讨薪,扰乱了正常的公共秩序,其行为无疑很不理性,也违法”高记者说,如果,这个领域多几个、几十个像王师西安晚报订阅卡傅父子一样实诚的人,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从业13年,王海鹏曾经多次采访过农民工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讨要工资的新闻,有个别农民工讨不到血汗钱,回不了家过年,甚至扬言跳楼,用这样的极端方式来讨薪,他们都有自己的无奈和无助

诚信做事就能避免诸多讨薪悲剧

诚信多了 以后就没有“讨薪记者”了

这个行业需要这样的“实诚”榜样

三秦都市报记者李海涛

提起农民工工资,人们会马上联想到恶意欠薪,人们有这样的惯性思维,正是用工市场潜在的诸多不诚信所致如果大家都像王新瑞和王辉父子那样诚信做事,相信,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诸多讨薪悲剧,就能够避免

王师傅夫妇每天关注本报的报道本报记者代泽均摄

老母亲病重卧西安晚报谨床不起,欠薪夫妻没钱回家看“瘫妈”;13岁男孩随父讨薪交学费,讨薪未果兄妹面临失学;四川农民工夫妻无钱回家,寒冬蜗居在冷似冰窟的工地简易房里艰难讨薪……李海涛告诉记者,虽然帮农民工的这些“讨薪事”,有些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农民工艰难讨薪的一幕幕,就像刻在脑海里一样,难以忘却因为,他们的经历太让人痛心了!我们痛心的,不仅仅是讨薪经历的悲惨,更多的是无奈于欠薪者的诚信缺失每次遭遇讨薪,其实就是一次对心灵的冲击

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重拳出击,500名农民工拿到百万血汗钱;40余农民工拿不到工资好无奈;开设“帮农民工讨工钱”栏目&helli曹磊西安晚报p;…至今,都能在网上搜到他10年前的相关讨薪报道“这几年好了很多,总体案例少了!”赵锋说,之前也遇到类似的一个案例,工程出现问题,一个包工头自己借贷给农民工支付工资如今,来自蓝田村里的王师傅父子,借贷、卖房还农民工工资,让人看到淳朴、善良、诚信和担当,相信这样的诚信人多了,以后就没有讨薪记者这一个说法了!

“纵观最近几年,我的感觉是讨薪新闻越来越少,究其原因就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重视,比如设立工程保证金、年终多部门联合接待讨薪者等措施,这些都有效化解了矛盾”王海鹏说,发生在小王身上的事情,说明工程发包市场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工程层层转包而王师傅父子的西安晚报注销公告举动,让大家看到了一种责任的担当,面对跑路的大包工头,他们选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偿还农民工工资,甚至不惜借高利贷王师傅父子的做法,树立了正能量的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个行业需要这样的“实诚人”

当记者15年来,赵锋在多家媒体曾工作过,多年前,每年临近年底,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人社部门联合报社开设“帮农民工讨工钱”栏目,他是讨薪记者,每天要接待前来投诉的农民工,忙个不停

“虽然我算不上专门的讨薪记者,但这些年,也采访报道了许多农民工艰难讨薪的稿件,不到采访现场,是无法真正感受到农民工兄弟艰难讨薪的无奈和凄苦!”昨日,本报记者李海涛,回想起自己西安晚报订报价格帮农民工讨薪所经历过的一幕幕,心中感慨万千

中国经营报记者赵锋

西安晚报记者王海鹏

情以真为贵

做了多年社会类、民生类新闻报道的高记者说,之所以大家对王师傅父子的关注度这么高,就是因为他们这样的还钱方式和举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太少见,物以稀为贵,情以真为贵

陕西电视台记者

高记者呼吁加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对拖欠工资的失信企业,由有关部门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使失信企业在全国范围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白癜风专家在线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qz/226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