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作者姓氏拉丁拼音顺序排列)
阿合买提江·艾海提
------《西域拜火习俗的文化理解》,《西域研究》年第3期,页95-。
阿米娜译,法兰兹·格瑞内(FrantzGrenet,按:即葛乐耐)著
------《法国-乌兹别克考古队在古代撒马尔干遗址阿弗拉西阿卜(Afrasiab)发掘的主要成果》,《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法国汉学》第八辑(教育史专号),中华书局,年12月第1版,页-。
白建钢
------《祆教遗俗至今传》,《光明日报》,年6月1日第2版。
毕波:
------《书评:GrigoriL.Semenov:STUDIENZURSOGDISCHENKULTURANDERSEIDENSTRAβE(《丝绸之路上的粟特文化研究》,HARRASSOWITZVERLAG,WIESBADEN,)》,《艺术史研究》第5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年,页-。
------《信仰空间的万花筒--粟特人的东渐与宗教信仰的转换》,荣新江、张志清(主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页49-56。
------《粟特文古信札汉译与注释》,《文史》年第2辑,页73-97。
------《虞弘墓所谓“夫妇宴饮图”辨析》,《故宫博物院院刊》年第1期,页66-83。
毕波、郑文彬译,黎北岚著
------《祆神崇拜:中国境内的中亚聚落信仰何种宗教?》),提交年4月23-25日北京举行“粟特人在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收入荣新江、华澜、张志清主编《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十辑,北京中华书局,年12月,页-。
蔡鸿生
------《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北京中华书局,年。
------《论突厥事火》,《中亚学刊》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年,页-。
------《隋书康国传探微》,《文史》第26辑,北京中华书局,年,页-。
------《唐代九姓胡礼俗丛考》,《文史》第35辑,北京中华书局,年,页-。
------《唐代“黄坑”辨》,余太山主编《欧亚学刊》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年,页-。
------《唐代九姓胡崇“七”礼俗及其源流考辨》,《文史》年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页-。
陈国灿
------《魏晋至隋唐河西人的聚居与火祆教》,《西北民族研究》年第1期,页-,。
------《从葬仪看道教“天神”观在高昌国的流行》,《吐鲁番学研究专辑》,敦煌吐鲁番学新疆研究资料中心编,年第1版,页-。
陈海涛
------《敦煌粟特研究历史回顾》,《敦煌研究》年第2期,页-。
------《阿姆河宝藏及其反映的早期粟特文化》,《西域研究》年第2期,页62-68。
------《从葬俗的变化看唐代粟特人的汉化》(《文博》(西安),年第3期,页47-52,58。
------《来自文明十字路口的民族——唐代入华粟特人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文,年4月。
陈世良
------《天山之“天”与祆教之“祆”——西北地区宗教文化的一个侧面》,《敦煌研究》年第4期,页47-56。
陈垣
------《火祆教入中国考》,《国学季刊》第1卷第1号,年1月,页27-46;收入《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一集,中华书局0年,页-;《陈垣史学论著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年,页-。
程林泉、张翔宇
------《西安北郊再次发现北周粟特人墓葬》,《中国文物报》年11月24日第一版。
程越
------《从石刻史料看入华粟特人的汉化》,《史学月刊》年第1期,页22-27。
程书林、郑喜梅、张兴民
------《太原清理一罕见隋代墓》,《中国文物报》年10月24日第1版。
池田温著,辛德勇译
------《八世纪中叶敦煌的粟特人聚落》,见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年,页-。
崔岩
------《也谈唐代太原“黄坑”葬俗的宗教属性》,《洛阳大学学报》,年第3期,页22-24。
丁万录
------《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研究管窥》,《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年第4期,页70-74。
董长君
------《马氏墓志》,《西安晚报》年11月4日第3版。
樊圃
------《六到八世纪突厥人的宗教信仰》,《文史》第19辑,北京中华书局,年,页-。
费佩君
------《拜火教的兴衰》,《外国史知识》,5年第5期,页23-24。
高永久
------《西域祆教考述》,《西域研究》年第4期,页77-83。
------《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葛承雍
------《祆教东传长安及其在陕西的遗痕》,《国学研究》第十卷,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年11月第1版,页23-38。
耿昇译,马苏第著
------《黄金草原》,青海人民出版社,年。(主要见第68章有关火神庙的记述。)
龚方震
------《西域宗教杂考》,《中华文史论丛》年第2辑,页-。
------《祆教:四方宗教融合的一环》,见氏著《融合四方文化的智慧》(中国的智慧丛书),浙江人民出版社,年8月,页63-77。
------《琐罗亚斯德教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影响》,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一集,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15-20。
------《隋唐歌舞曲名中所见粟特语》,载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25-28。
------《印欧人的密特拉崇拜》,见胡守为主编《陈寅恪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浙江人民出版社,年,页-;李国章、赵昌平主编《中华文史论丛》,第6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年9月,页34-54。
------《祆教的诚信观念》,《萨保与萨薄:北朝隋唐胡人聚落首领问题的争论与辨析》,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年11月,页39-43。
龚方震、晏可佳
------《祆教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年。
郭德焱
------《鸦片战争前后广州口岸的巴斯商人》,蔡鸿生主编《广州与海洋文明》,中山大学出版社,年,页-。
------《广州黄埔长洲岛巴斯遗址图录》,广州中山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专刊,年12月。
------《清代广州的巴斯商人》,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年5月。
------《清代广州的巴斯商人》,北京中华书局,年。
郭物
------《中国祆教艺术中的鱼马兽》,《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王仲殊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年,页-。
韩伟
------《北周安伽墓围屏石榻之相关问题浅见》,《文物》年第1期,页90-。
何方耀
------《它山之石典范之作—玛丽·博伊斯〈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汉译本评介》,《西域研究》年第1期,页-。
何遂
------《唐故米国大首领米公墓志铭考》,《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6卷第2号,年3、4月,页-。
贺梓城
------《唐王朝与边疆民族和邻国的友好关系——唐墓志铭札记之一》,《文博》4年创刊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页56-60。
------《唐长安城历史与唐人生活习俗——唐代墓志铭札记之二》,《文博》4年第2期,页35-43。
黄汉纲
------《拜火教在广州的遗迹》,《广州日报》年1月28日第4版。
------《广州的无声塔》,《世界宗教研究》5年第2期,页-。
黄心川
------《琐罗亚斯德教简介》,《世界宗教资料》4年第4期,页25-30,14;是文经修订收入作者主编《世界十大宗教》,北京东方出版社,年,页30-42。
姜伯勤
------《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北京文物出版社,年。
------《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中国社科会学出版社,年。
------《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年4月。
------《敦煌白画中的粟特神祗》,刊《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年,页-;收入氏著《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页-。
------《敦煌与波斯》,刊《敦煌研究》年第3期,页1-15。
------《论高昌胡天与敦煌祆寺》,刊《世界宗教研究》年第1期,页1-18;经修订作《高昌胡天祭祀与敦煌祆祀》,收入氏著《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页-;《高昌敦煌的萨宝制度与胡祆祠》,收入氏著《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页-。
------《介休祆神楼与宋元明山西的祆教》,年11月-12月日本东洋文库学术讲演稿;日文版见《东洋学报》第80卷第4号,平成十一年(年)二月,页-。经修订作《论宋元明时期山西介休的祆神楼》,收入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
------《萨宝府制度源流论略》,饶宗颐主编《华学》第3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年,页-。
------《山西介休祆神楼古建筑装饰的图像学考察》,《文物》年第1期,页56-66;收入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
------《安阳北齐石棺床画像石的图像考察与入华粟特人的祆教美术》,《艺术史研究》第1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年,页-,收入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33-62。
------《隋检校萨宝虞弘墓石椁画像石图像程序试探》,提交“汉唐之间:文化互动与交融学术研讨会”论文,北京大学考古系,年7月5-9日;收入巫鸿主编《汉唐之间文化艺术的互动与交融》,北京文物出版社,年9月,页29-50;又收入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
------《敦煌白画中粟特神祇图像的再考察》,《艺术史研究》第2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年,页-;收入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
------《唐敦煌城市的礼仪空间》,《文史》第55辑,年7月,页-。
------《唐安菩墓(所出)三彩骆驼所见“盛于皮袋”的祆神》,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七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55-70;收入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
------《西安北周萨宝安伽墓图像研究——北周安伽墓画像石图像所见伊兰文化、突厥文化及其与中原文化的互动与交融》,饶宗颐主编《华学》第5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年12月,页14-37;收入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95-。
------《图像证史:入华粟特人祆教艺术与中华礼制艺术的互动——MIHO博物馆所藏北朝画像石研究》,《艺术史研究》第3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年,页-;收入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77-94。
------《祆教画像石——中国艺术史上的波斯风》,《文物天地》年第1期,页34-37。
------《中国祆教画像石的“语境”》,“古代中外关系史:新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年11月15—16日,北京大学;刊荣新江、李孝聪主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和新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年1月,页-;另见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25-32。
------《隋检校萨宝虞弘墓祆教画像石图像的再探讨》,《艺术史研究》第4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年,页-;收入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
------《天水隋石屏风墓胡人“酒如绳”祆祭画像石画像研究》,《敦煌研究》年第1期,页13-21;收入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
------《中国祆教画像石所见胡乐图像》,载郑培凯主编《九州学林》,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年冬季一卷二期,页-;收入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
------《青州傅家北齐画像石祆教图像的象征意义——与粟特壁画的比较研究》,《艺术史研究》第5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年,页-;收入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63-76。
------《中国祆教画像石在艺术史上的意义》,《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1期,页70-78,-;收入氏著《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页-。
------《入华粟特人萨宝府身份体制与画像石纪念性艺术》,提交“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学术研讨会”论文,年4月23日-25日,中国北京;收入荣新江、华澜、张志清主编《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十辑,北京中华书局,年12月,页43-48。
------《唐会昌毁祆后的祆神祆祠与祆僧》,《华学》第七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年,页-。
------《吐鲁番所出高昌“祀天”文书考》,《敦煌吐鲁番研究》第八卷,北京中华书局,年,页31-34。
------《北周粟特人史君石堂图像考察》,《艺术史研究》第7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年,页-。
姜淑玲译、妹尾河童著
------《窥视印度》,北京三联书店,年10月,页97。
解梅
------《唐五代敦煌地区赛祆仪式考》,《敦煌学辑刊》年第2期,页-。
金正录
------《莫把“祆教”当“祅教”》,《咬文嚼字》,年第5期,页46。
郎保利、渠传福
------《试论北齐徐显秀墓的祆教文化因素》,《世界宗教研究》年第3期,页-。
雷闻
------《割耳剺面与刺心剖腹--粟特对唐代社会风俗的影响》,荣新江、张志清主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页41-48。
黎国韬
------《二郎神之祆教来源—兼论二郎神何以成为戏神》,《宗教学研究》,年第2期,页78-83
黎蔷
------《西亚诸教对敦煌乐舞影响之研究》(上、下),《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年第3期,页50-53;第4期,页14-17。
李明
------《奇绝安伽墓》,《中国文物报》年8月30日。
李默
------《拜火教在中国流行》,见氏编《中华文明大博览》,广东旅游出版社,年6月第1版,页。
李树辉
------《唐代粟特人移民聚落形成原因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2期,页14-19。
李凇
------《香炉与火坛—六世纪祆教对中国艺术影响之一例》,见氏著《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中华书局,年,页-。
李铁匠
------《古代伊朗的种姓制度》,《世界历史》年第2期,页67-74;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54-62。
------《波斯庄历史调查》,《萨保与萨薄:北朝隋唐胡人聚落首领问题的争论与辨析》,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年11月,页44-59。
李伟明
------《粟特:雾里看花——评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敦煌研究》年第1期,页-。
李永平
------《从考古发现看胡腾舞与祆教仪式》,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碑林集刊》(九),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2月,页-。
李永平、周银霞
------《围屏石榻的源流和北魏墓葬中的祆教习俗》,《考古与文物》年第5期,页72-77。
李玉昆
------《唐洛阳三夷教》,刊《洛阳博物馆建馆四十周年纪念文集》,科学,年。
李正宇
------《敦煌傩散论》,《敦煌研究》年第2期,页-。
梁鸿飞、赵跃飞
------《中国隋唐五代宗教史》,北京人民出版社,年,见第六章《西来新宗教的流行》,页-。
林玖译,羽田亨著
------《中世纪中亚地方的诸宗教及其典籍》,《中国新论》第3卷第3期,年3月,页45-51。
林梅村
------《从陈硕真起义看火祆教对(在)唐代民间的影响》,《中国史研究》年第2期,页-;收入氏著《西域文明》,东方出版社年,页-。
------《唐长安城所出汉文-婆罗钵文双语墓志跋》,《西域文明》,页-。
------《从考古发现看火祆教在中国的初传》,《西域研究》年第4期,页54-60。收入氏著《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年,页-。
------《固原粟特墓所出中古波斯文印章及其相关问题》,原载《考古与文物》年第1期,页50-54;收入氏著《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页-。
------《中国境内出土带铭文的波斯和中亚银器》,《文物》,年第9期,页55-65;收入氏著《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页-。
------《稽胡史迹考—太原新出隋代虞弘墓志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年第1期,页71-84。
林悟殊译,柳存仁撰
------《唐前火祆教和摩尼教在中国之遗痕》,《世界宗教研究》1年第3期,页36-61。
林悟殊
------《摩尼教及其东渐》,北京中华书局,7年;台北淑馨出版社,年。
------《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年。
------《唐代景教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
------《中古三夷教辨证》,北京中华书局,年。
------《唐代长安火祆大秦寺考辨》,《西北史地》7年第1期,页8-12;并见氏著《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页-。
------《印度的琐罗亚斯德教徒》,《世界宗教资料》7第1期,页1-5;并见氏著《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页11-22。
------《论高昌“俗事天神”》,《历史研究》7年第4期,页89-97;并见氏著《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页-。
------《火祆教始通中国的再认识》,《世界宗教研究》7年第4期,页13-23;并见氏著《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页-。
------《唐人奉火祆教考辨》,《文史》年第30辑,页-;并见氏著《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页-。
------《祆教的原始经典〈伽萨〉》,《世界宗教资料》9第1期,页10-14;并见氏著《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页31-42。
------《〈阿维斯陀经〉及其研究概况》,《西南亚研究》9年第1期,页46-48。
------《近代琐罗亚斯德教研究的滥觞》,《百科知识》9年第4期,页26-27;并见氏著《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页1-9。
------《火祆教的葬俗及其在古代中亚的遗痕》,《西北民族研究》年第1期,页61-67;修订作《中古琐罗亚斯德教葬俗及其在中亚的遗痕》,收入氏著《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页85-;另题为《中亚古代火祆教葬俗》,收入张志尧主编《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年,页-。
------《祆教净礼述略》,台北《辅仁大学神学论集》第号,年,页-;并见氏著《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页61-69。
------《琐罗亚斯德教的圣火崇拜》,见氏著《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页51-60。
------《琐罗亚斯德教婚姻观述略》,见氏著《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页71-77。
------《从一神论及善恶二元思想看唐代三夷教》见氏著《波斯拜火教与古代中国》,页-。
------《火祆教在唐代中国社会地位之考察》,载蔡鸿生主编《戴裔煊教授九十诞辰纪念文集:澳门史与中西交通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年,页-;并见氏著《中古三夷教辨证》,页-。
------《唐朝三夷教政策论略》,刊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1-14;并见氏著《唐代景教再研究》,页-。
------《唐季“大秦穆护祆”考(上)》,《文史》第48辑,年,页39-46。《唐季“大秦穆护祆”考(下)》,《文史》第49辑,年,页-。并见氏著《中古三夷教辨证》,页-。
------《波斯琐罗亚斯德教与中国古代的祆神崇拜》,刊余太山主编《欧亚学刊》第1辑,北京中华书局,年,页—;收入傅杰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下册,云南人民出版社,年12月,页—;并见氏著《中古三夷教辨证》,页-。
------《泉州白耉庙属性拟证》,《海交史研究》年第2期,页12—22,11;并见氏著《中古三夷教辨证》,页84-。
------《陈垣先生与中国火祆教研究》,龚书铎主编《励耘学术承习录:纪念陈垣先生诞辰周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页-;并见氏著《中古三夷教辨证》,页-。
------《20世纪中国琐罗亚斯德教研究述评》,刊余太山主编《欧亚学刊》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年11月,页-。
------《三夷教·火祆教》,载胡戟等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页-。
------《唐代三夷教的社会走向》,荣新江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年,页-;并见氏著《中古三夷教辨证》,页-。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中译本序》,原刊余太山主编《欧亚学刊》第4辑,北京中华书局,年6月,页-;又见林悟殊《中古三夷教辨证》,页-;[英]玛丽·博伊斯原著,张小贵、殷小平译:《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北京中华书局,年,页3-10。
------《西安北周安伽墓葬式的再思考》,《考古与文物》年第5期,页60-71。
------《内陆欧亚祆教研究述评》,刊余太山主编《内陆欧亚古代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年,页-。
林振辉(译)
------《印度拜火教信徒古来稀》,《世界日报》(泰国曼谷)年9月25日第16版。
刘方
------《〈纯常子枝语〉与祆教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年,页-。
刘铭恕
------《元人杂剧中所见之火祆教》,《金陵学报》第11卷1期,年,页35-50;又见《边疆研究论丛》,-年,页1-16。
------《火祆教杂考》,《世界宗教研究》4年第4期,页-。
------《敦煌遗书中所见之祆教》,见氏文《敦煌遗书杂记四篇》,刊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敦煌学术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5年,页51-56。
刘文锁
------《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学记》,刊《西域研究》年第3期,页-。
刘迎胜
------《唐苏谅妻马氏汉、巴列维文墓志铭再研究》,刊《考古学报》年第3期,页-。
------《古代中原与内陆亚洲地区的语言交往》,《学术集林》七,上海远东出版社,年,页-。
刘永增
------《莫高窟第窟的纳骨器与粟特人的丧葬习俗》,《敦煌研究》,年第2期,页13-18。
刘再聪
------《吐蕃占领时期的敦煌宗教文明》,《丝绸之路》年第1期,页82—84。
柳存仁
------《“徐直事为”考》,《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编,香港三联书店,年,页89-。
------《唐代以前拜火教摩尼教在中国之遗痕》,氏著《和风堂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页-。
柳洪亮
------《新疆鄯善县吐峪沟发现陶棺葬》,《考古》年第1期。
楼宇烈、张志刚主编
------《中外宗教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年9月,页-。
罗丰
------《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年。
------《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年。
------《中亚流传中国的拜火教与摩尼教之比较研究》,《固原师专学报》9年第4期,页57-63、70。
------《固原南郊隋唐中亚史氏墓志考释》(上),《大陆杂志》第90卷第5期,年,页13-33。
------《固原南郊隋唐中亚史氏墓志考释》(下),《大陆杂志》第90卷第6期,年,页17-38。
------《萨宝:一个唐朝唯一外来官职的再考察》,刊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
------《流寓中国的中亚史国人》,袁行霈主编《国学研究》第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
罗新
------《元散曲所见祆教资料》,《中国史研究》年第3期,页。
马德
------《〈敦煌廿咏〉写作年代初探》,《敦煌研究》创刊号年,页-。
马国荣
------《唐以前西域的丧葬文化》,《西域研究》年第2期,页92-。
马里千
------《米芾氏族和宗教信仰的疑问》,《河北师范学院学报》7年第4期。
------《祆祠与波斯寺—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个问题》,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年第1辑,页-。
马明达
------《七圣刀与祆教》,见氏著《说剑丛稿》卷四,兰州大学出版社,年,页-。
马苏坤译,李琪校,(苏)李特文斯基著
------《帕米尔塞人墓葬中的宗教信仰》,《新疆文物》9年第3期,页-。
毛民译,影山悦子著
------《粟特人在龟兹:从考古和图像学角度来研究》,提交“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学术研讨会”论文,年4月23日-25日,中国北京;收入荣新江、华澜、张志清主编《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十辑,北京中华书局,年12月,页-。
孟西安
------《西安再次发现北周粟特人墓葬证实:千年前长安已是国际性都市》,《人民日报》(海外版)年11月25日第7版。
孟宪实
-------《麹氏高昌祀部班祭诸神及其祭祀制度初探》,《新疆文物》年第3期,页71-79。
缪哲
-------《以图证史的陷阱》,《读书》年第2期,页-。
牟钟鉴、张践
-------《中国宗教通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1月,见页-,。
裴建平
-------《再论北魏茹氏合邑一百人造像碑的宗教性质——兼与施安昌先生商榷》,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碑林集刊》第10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年12月,页69-76。
彭树智
------《唐代长安与祆教文化的交往》,刊《人文杂志》年第1期,页96-。
------《七圣刀与祆教关系一解》,载氏著《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年,页-。
齐东方
------《虞弘墓人兽搏斗图像及其文化属性》,《文物》年第8期,页78-84。
钱伯泉
------《从祀部文书看高昌麴氏王朝时期的祆教及粟特九姓胡人》,《新疆文物》年第3期,页93-;并见中国吐鲁番学会秘书处编《中国吐鲁番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部发行),年,页19-33。
邱紫华、李宁
-------《古代波斯宗教哲学的二元本体论及原型意象的审美阐释》,《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第20卷第2期,年4月,页26-32。
饶宗颐
------《穆护歌考》,刊《大公报在港复刊卅周年纪念文集》下卷,香港年,页-;《选堂集林·史林》中册,香港中华书局,2年,页-;《文辙》(下),台北学生书局,年;《饶宗颐史学论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年,页-。
-------《塞种与Soma——不死药的来源探索》,《中国学术》年第4辑(总第十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页1-10。
荣新江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北京三联书店,年12月。
------《西域粟特移民聚落考》,原刊马大正、王嵘、杨镰主编《西域考察与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年,页-;又见氏著《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页19-36。
------《祆教初传中国年代考》,刊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又见氏著《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页-。
------《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载《第三届中国唐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国唐代学会编辑委员会编,年,页-;收入《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史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又见氏著《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页-。
------《北朝隋唐粟特人之迁徙及其聚落》,《国学研究》第6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27—85;又见氏著《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页37-。
------《粟特系祆教的流传及其在艺术上的影响》,提交“汉唐之间:文化互动与交融学术研讨会”论文,北京大学考古系,年7月5-9日;经修订作《粟特祆教美术东传过程中的转化—从粟特到中国》,收入巫鸿主编《汉唐之间文化艺术的互动与交融》,北京文物出版社,年9月,页51-72;又见氏著《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页-。
------《高昌王国与中西交通》,刊余太山主编《欧亚学刊》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年11月,页73-83;又见氏著《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页-。
------《隋及唐初并州的萨宝府与粟特聚落》,《文物》年第4期,页84-89;又见氏著《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页-。
------《书评:龚方震、晏可佳〈祆教史〉》,刊余太山主编《欧亚学刊》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年4月,页-;又见氏著《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页-。
------《Miho美术馆粟特石棺屏风的图像及其组合》《艺术史研究》第4辑,广州中山大学
出版社,年,页-。
------《波斯与中国:两种文化在唐朝的交融》,《中国学术》年第4辑(总第十二辑),页56-76。
------《西亚宗教的传播·祆教》,载胡戟等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页-;收入氏著《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年,页82-92。
------《北朝隋唐胡人聚落的宗教信仰与祆祠的社会功能》,刊荣新江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年,页-。
------《导言: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新问题与新探索》,刊荣新江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页1-12;收入氏著《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
------《佛像还是祆神?—从于阗看丝路宗教的混同形态》,郑培凯主编《九州学林》1卷2期,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冬季,页93-。
------《萨保与萨薄:北朝隋唐胡人聚落首领问题的争论与辨析》,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年11月,页-。
------《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纪宗安、汤开建主编《暨南史学》,第二辑,暨南大学出版社,年,页-。
------《〈释迦降伏外道像〉中的祆神密斯拉与祖尔万》,《华林》2,北京中华书局,年1月,页-;收入氏著《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页-。
------《从撤马尔干到长安--中古时期粟特人的迁徙与入居》,荣新江、张志清(主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4月版,页3-8。
------《萨保与萨薄: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粟特队商首领》,提交“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学术研讨会”论文,年4月23日-25日,中国北京;收入荣新江、华澜、张志清主编《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十辑,北京中华书局,年12月,页49-71。
------《四海为家——粟特首领墓葬所见粟特人的多元文化》,《上海文博》:4,页85-91+图1-11。
------《历史时期的胡汉葬俗:吐鲁番的例证》,余太山编《欧亚学刊》4,中华书局,.6,页-。
------《西域粟特移民聚落补考》,《西域研究》年第2期,页1-11,。
------《北朝隋唐粟特人之迁徙及其聚落补考》,提交“古代内陆欧亚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中国上海,年6月24-26日。
荣新江、华澜、张志清主编
------《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十辑,北京中华书局,年12月。
荣新江、张志清主编
------《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
芮传明
------《粟特人在东西交通中的作用》,《中华文史论丛》5年第1辑,页49-67;后改为《粟特人对东西交通的贡献》,收入张志尧主编《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年,页-。
------《“萨宝”的再认识》,《史林》年第3期,页23-39。
桑原骘藏撰
------王桐龄译《隋唐时代西域归化人考》,《师大月刊》年第22期,页-;
年第26期,27期,页-。
------何健民译《隋唐时代西域人华化考》,《武汉大学文哲季刊》年第5卷第2号,页-;第3号,页-;第4号,页-。中华书局单行本,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晋源区文物旅游局
------《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文物》年第1期,页27-52。
------《太原隋虞弘墓》,文物出版社,年。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西安发现晚唐祆教徒的汉、婆罗钵文合壁墓志——唐苏谅妻马氏墓志》,《考古》4年第9期,页-。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西安北郊北周安伽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年第6期,页28-35。
------《西安发现的北周安伽墓》,《文物》年第1期,页4-26。
------《西安北周安伽墓》,文物出版社,年8月。
沈福伟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年,见页-。
沈睿文
------《夷俗并从——安伽墓和北朝烧物葬》,《中国历史文物》年第4期,页4-17。
施安昌
------《善本碑帖论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年2月。
------《火坛与祭司鸟神》,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年12月。
------《北魏冯邕妻元氏墓志纹饰考》,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年第2期,页73-85;收入氏著《善本碑帖论集》,页-;《火坛与祭司鸟神》,页32-51。
------《北魏苟景墓志及纹饰考》,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年第2期,页21-29;收入氏著《善本碑帖论集》,页-;《火坛与祭司鸟神》,页52-65。
------《北齐粟特贵族墓石刻考——故宫博物院藏建筑型盛骨瓮初探》,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年第2期,页70-78;收入氏著《善本碑帖论集》,页-;《火坛与祭司鸟神》,页89-99。
------《祆教礼仪所用植物考》,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年第3期,页12-16;收入氏著《善本碑帖论集》,页-;《火坛与祭司鸟神》,页-。
------《圣火祆教图像考》,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年第1期,页65-71;收入氏著《善本碑帖论集》,页-;《火坛与祭司鸟神》,页-。
------《南朝梁肖(萧)宏墓碑考》,见氏著《善本碑帖论集》,页-;《火坛与祭司鸟神》,页66-80。
------《北魏茹小策合邑一百人造像碑考》,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年第4期,页32-37。
------《六世纪前后中原祆教文物叙录》,“古代中外关系史:新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年11月15-16日,北京大学;刊荣新江、李孝聪主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和新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年1月,页-;《火坛与祭司鸟神》,页-。
------《北魏茹小策合邑一百人造像碑补考》,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刊》,年第4期,页68-74。
------《对六世纪前后中国祆教艺术图像的认识》,《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法国汉学》第八辑(教育史专号),中华书局,年12月,页-。
------《北齐徐显秀、娄叡墓中的火坛和礼器》,《故宫博物院院刊》年第6期,页41-48,;《火坛与祭司鸟神》,页-。
------《河南沁阳北朝墓石床考—兼谈石床床座纹饰类比》,提交“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学术研讨会”论文,年4月23日-25日,中国北京;收入荣新江、华澜、张志清主编《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十辑,北京中华书局,年12月,页-;《火坛与祭司鸟神》,页-。
施萍婷
------《本所藏〈酒帐〉研究》,《敦煌研究》创刊号年,页-。
宋晓梅
------《我看高昌“俗事天神”:兼谈祆教的东传》,《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年第2期,页23-32。
------《高昌国民的“天神”信仰》,见氏著《高昌国——公元五至七世纪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移民小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11月,页-。
苏航
------《北朝末期的萨保品位》,《西域研究》年第2期,页12-24,。
素兰
------《摩尼教和火祆教在唐以前入中国的新考证》,香港《明报》年第12期,页72-76。
孙昌武
------《隋唐五代文化志》(中华文化通志历史文化沿革典),上海人民出版社,年10月,页-。
孙福喜、杨军凯
------《考古新发现—西安史君墓发掘报告》,提交“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学术研讨会”论文,年4月23日-25日,中国北京。
孙培良
------《祆教杂记》,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编《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2年,页35-45。
谭蝉雪
------《敦煌祈赛风俗》,《敦煌研究》年第4期,页61-67。
------《“君者者状”辨析》,一九九四年敦煌国际研讨会论文,敦煌,年8月。
唐长孺
------《魏晋杂胡考》,《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5年,页-。
滕磊《祆教在华遗存考》,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年5月。
------《祆教犬神考》
------《西域圣火—神秘的古波斯祆教》,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万毅
------《山西介休洪洞之宋元祆教遗痕》,未刊稿。
------《西域祆教三联神崇拜与山西介休祆神楼》,刊荣新江、李孝聪主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和新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年1月,页-。
王丁
------《南太后考:新疆博物馆藏吐鲁番安伽勒克出土的金光明经题记(65TIN:29)解说》,提交“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学术研讨会”论文,年4月23日-25日,中国北京;修订为《南太后考—吐鲁番出土北凉写本〈金光明经〉题记与古代高昌及其毗邻地区的那那信仰与祆教遗存》,收入荣新江、华澜、张志清主编《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十辑,北京中华书局,年12月,页-。
------《吐鲁番安伽勒克出土北凉写本〈金光明经〉及其题记研究》,刊《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年。
王青
------《论西域文化对魏晋南北朝道教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年第2期,页33-42。
------《石赵政权与西域文化》,《西域研究》年第3期,页91-98。
王素
------《魏晋南朝火祆教钩沉》,《中华文史论丛》5年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页-。
------《高昌火祆教论稿》,《历史研究》年第3期,页-。
------《也论高昌“俗事天神”》,《历史研究》年第3期,页-。
王韬
------《白头教人》,见氏著《瓮牗馀谈》卷四;[清]王韬著,陈戍国点校《瀛嶿杂志瓮牗馀谈》,长沙岳麓书社,年,页-。
王小甫
------《“弓月”名义考》,刊《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年,页-;附录于氏著《唐吐番大食政治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年,页-。
------《弓月部落考》,附录于氏著《唐吐番大食政治关系史》,页-。
王永平
------《论唐代民间道教对陈硕真起义的影响—兼与林梅村同志商榷》,《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年第1期,页-。
王兆麟、冯国
------《西安发现一座0多年前的拜火教墓葬》,《光明历史网》年8月9日。
魏庆征编
------《古代伊朗神话》,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年。
魏庆征译,[苏]谢·亚·托卡列夫著
------《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年。(第18章《伊朗的宗教(玛兹达教)》,见是书页-。)
吴羽
------《书评: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主办《历史人类学学刊》,年10月,第三卷第二期,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出版,页-。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西安市北周史君石椁墓》,《考古》,年,第7期,页38-49,图版七、八、九。
------《西安市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发掘简报》,《文物》年第3期,页4-33。
向达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北京三联书店,7年。(见页89-95《西亚新宗教之传入长安》)。
阎万钧
------《唐代昭武九姓之宗教的东传》,《世界宗教研究》年第1期,页-;有关部分见页-。
颜廷亮
------《敦煌文化中的祆教、摩尼教和景教》,段文杰主编《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年8月,页-。
杨富学
------《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民族出版社,年9月。(主要见第二章第六节〈祆教〉,页-。)
------《回鹘祆教小考》,《敦煌吐鲁番研究》年第1期(总第7期),页-。
杨巨平
------《虞弘墓祆教文化内涵试探》,《世界宗教研究》年第3期,页-。
杨军凯
------《西安又发现北周贵族史君墓》,《中国文物报》年9月26日。
------《关于祆教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西安北周萨宝史君墓》,《文物天地》年第11期。
------《北周史君墓石椁东壁浮雕图像初探》,《艺术史研究》5,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年,页-。
------《入华粟特聚落首领墓葬的新发现--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石椁图像初释》,荣新江、张志清主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年,页17-26。
------《西安北周史君墓石椁图像初探》,提交“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学术研讨会”论文,年4月23日-25日,中国北京;收入荣新江、华澜、张志清主编《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十辑,北京中华书局,年12月,页3-17。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