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特点 > 阎立本的武媚娘射菊图

阎立本的武媚娘射菊图

发布时间:2019-2-7 0:24:09   点击数:

在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第十七集中阎立本向唐太宗上呈了描绘武则天的《击鞠射菊图》。喜感呆萌的阎立本,和让人坏笑的《射菊》图。

事情是这样的:

于是我们在百度中找这张画的结果是:

居然有文件包,下载文件包后打开是这样:

于是我们百度射菊,结果是:

这是射菊?

于是百度击鞠,这是唐代的击鞠图:

在中国古代,马球史称“击鞠”,马球在我国始于汉、魏朝到唐、宋时已极为盛行。在我国的文献中,“击鞠”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3世纪曹植写的《名都篇》中。唐宋时许多帝王都喜爱击鞠,太宗、中宗、玄宗、宣宗、敬宗、僖宗、昭宗等,都是出名的击鞠能手。甚至一些“柳腰”女子也能跨鞍挥杖,只是女子击鞠多为骑驴,称“驴鞠”。

居然是骑驴?

另外仔细看看电视剧中的这张画对比唐代的击鞠图,是不是有点太不唐代了?Ps?美院学生素描写生?新水墨?

电视剧中这幅《击鞠射菊图》明显有素描的光影效果。

殊不知,将素描引入中国画却是徐悲鸿主持国立北平艺专时候的事情,下面是徐悲鸿人物绘画。

历史上的阎立本和他的作品:

阎立本(约年~年),唐代画家,官至宰相,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

《历代帝王图》

《萧翼赚兰亭图》

《步辇图》

《职贡图》

盘点《武媚娘传奇》中的“历史真相”

剧中武媚娘手中所持显然是线装书

1、“武媚娘”本是当时流行歌曲名

两唐书中说的是,“既见帝,赐号武媚”。所以说,太宗给武才人的名号是武媚,至于“武媚娘”则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如《乐府诗集》中有陈后主所作的《舞媚娘三首》,又如隋开皇(-)末年,太子杨勇宴会上,左庶子唐令则就唱了《武媚娘》。

2、称皇帝为“大家”合适吗?

大家一词最早是指卿大夫之家,后来民间用于仆从对主人的称呼,渐而宫廷中也沿用了民间的叫法,但多为皇帝身边的亲近侍从或嫔妃所用,一般大臣这么叫就有点傲娇了。其实,在汉代就已经用“大家”来称呼皇帝了,如蔡邕《独断》中就有“天子自谓曰行在所……亲近侍从官称曰‘大家’”。

3、为什么武媚娘半夜溜到承庆殿不可能?

电视剧第二集武则天半夜溜到承庆殿,戴上长孙皇后生前跳舞的面具,和李世民来了场转角遇到爱,但这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因当时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入夜后不得随便外出。贞观十年以前,由金吾卫(大概兼有北京市警备司令部、卫戍部队和公安武警系统,甚至城管的部分职能)扯着脖子接力传声,提示宵禁的开始和结束。后来有人觉得这种人肉闹钟太不方便了,于是提出用街鼓代替,于是在贞观十年后,我们能看到除去上元节三天外,每天早晚都能听到三百声(也有说三千声)夜禁或报晓鼓。

4、武媚娘能看到线装书吗?

《武媚娘传奇》还在拍摄时,片方曝光了一张武媚娘看书的剧照,就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当时,唐史学者于赓哲发微博说:“武则天看上线装书啦,这片子有历史顾问吗?”网友对此表示,“教授一眼就看到了书,我们一般都只看范冰冰的。”先不管这些,有意思的是片方的回应。据《扬子晚报》报道,范冰冰经纪人穆晓光接受采访时说,据片方了解,线装书在汉代、唐代就已经有了。有人说清兵入关为中国影视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和此剧组简直没法比,人家拍剧之余做做考据,一下子将线装书起源推前了好多年。

5、真正以羚羊角破金刚石的是谁?

剧中武媚娘在大朝会上以羚羊角破天独国师冒充圣遗物的金刚石(应为天竺,当今特有的影视剧避讳法,可以联系《大汉天子》、《风中奇缘》、《一步之遥》等剧),这个事还真有,发生在唐代,不过不是武媚娘干的,而是当时著名的反佛打假斗士太史令傅奕做的。当时有一印度和尚持一金刚石冒充佛齿,坚不可摧,引得无数人前往膜拜。傅奕当时卧病在床,就对他的儿子说:我听说这世上有种东西叫金刚石,坚硬无比,无物能摧,只有羚羊角可以破它,你可前往一试。他的儿子就带上羚羊角去看这个佛齿。见了之后,就拿出羚羊角一击打碎了佛齿。(《旧唐书·傅奕传》)

羚羊角破金刚石,从硬度上讲,不可能,但也有说法是如果使用沉重的大羚羊角砸金刚石,也是有可能碎掉的,因为金刚石虽然硬度最高,但是刚度相对较低,遇到猛烈撞击也会碎掉。但像武媚娘这样十指纤纤,举重若轻地一抹,除了怀疑未来女皇内功深湛外,无他。

6、韦贵妃家在唐朝排不上号

《武媚娘传奇》中的韦贵妃,依仗家势在宫中嚣张跋扈,不仅是武媚娘在太宗朝时期的最主要敌人,连李世民对其都敢怒不敢言,甚至长孙无忌还都劝李世民要多去韦贵妃宫中坐坐。这可就是编剧为了营造剧情脑洞大开的产物了。

在历史上,韦贵妃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将军、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隋朝末年李子雄随杨玄感起兵谋反,兵败后父子均被杀,而韦氏因是罪犯家属,按律被充入宫中为宫婢。李渊在长安即位后李世民进封秦王,韦氏作为宫婢被分配到秦王府侍奉,贞观元年四月一日册拜贵妃。在电视剧中,长孙皇后过世后,唐太宗的后宫由韦贵妃一手掌管。然而不论是史书还是墓志铭对此都没只字未提。

再说韦贵妃背后的家族,城南韦杜,离天尺五,韦是长安大姓。“韦氏是陈寅恪先生所说的‘李武韦杨’联姻政治集团的四姓之一,但是在李唐开国功臣里还排不上号。”历史学者黄楼说:“李世民、长孙无忌忌惮韦家势力简直就是笑话。”

韦贵妃的家族和子女所得到的待遇也都很寒酸。按照唐制,韦贵妃作为正一品四妃,她的母亲本可以获封正四品郡君,但韦贵妃的母亲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都不曾得到过郡君的封号。直到韦贵妃因为母亲的逝世而“哀号荼毒,毁瘠弗已”,唐太宗才追赠了韦贵妃之父韦圆成一个徐州都督的官,还比不上其生前“隋朝开府仪同三司、陈州等二州刺史、郧国公”的地位,可见唐太宗的追封相当敷衍。

7、徐慧是武则天往上爬的主要障碍

历史上确实有徐贤妃徐惠,以贤良著称。长孙皇后死后,大概最受太宗信赖。但徐慧和武则天成好姐妹,这个不太可能。史书记载,徐惠是天生的才女,生下来五天能说话,四岁通晓《论语》和《诗经》,八岁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她的诗作被《全唐诗》收录有五首。入宫后,徐惠的才情让李世民甚是欢欣,很快就由才人升为婕妤。一次,徐惠伺寝时姗姗来迟,唐太宗等得有些窝火。徐惠出口成章:“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全唐诗?进太宗》)。一首含情脉脉的诗词软化了李世民的火气。不久,徐惠又被晋为充容(享二品官员待遇的妃子)。

贞观末年,李世民多次兴兵征伐高丽,民怨滔天。徐惠上书《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极力劝谏太宗,不要好事征伐,劳民伤财。言辞恳切,直指时弊。李世民读后,有所醒悟,对徐惠大加奖赏。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徐惠悲痛欲绝,忧思成疾,并拒绝太医诊治。第二年便香消玉殒,时年仅二十四岁。高宗李治深受感动,追谥徐惠为“贤妃”,并按照她的临终遗言,将其陪葬唐太宗昭陵左室。

反观太宗朝时的武则天,做才人做了12年,与徐惠的平步青云反差极大。史书很少记录她与太宗皇帝的过往。“从个人性格上看,此人和武则天完全是两类人,而且还是武则天往上爬的主要障碍,说徐惠被武则天利用倒合乎情理,两人成为好朋友的可能性很小。”黄楼认为。

《盘点武媚娘传奇中的“历史真相”》整理自《东方早报》与网易相关内容

我们







































北京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td/1078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