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为黄山复名徽州疾呼18年的著名作家李辉亮相合肥一家书店,举行“为何呼吁恢复徽州地名——文化传承与今天的我们”主题讲座。黄山市首任市长崔之康现场响应李辉:“考虑到文化的正本清源,现在是改回来的时候了。”(5月31日中新网)
改名过程是咋样的?听黄山市首任市长慢慢道来县级黄山市成立后,崔之康于年当选为黄山市首任市长,是“徽州改名黄山”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外界很少知道改名的背景,我有责任说出来。”崔之康说,当年黄山风景区虽名声在外,但每年的游客寥寥无几,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为了将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安徽省把原属于安徽省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局管辖的黄山管理处,改为安徽省黄山管理局,直属省政府领导。此举为黄山旅游业发展打开便利之门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烦恼。
黄山景象
崔之康解释,黄山管理局管辖的范围,仅限于风景区内的平方公里。“黄山管理局凡是涉及行政管理上的事情,都要报告当地行政部门审批。就拿游客的餐饮来说,粮、油、肉、蛋、豆制品以及燃料都要有计划,否则就没有供应。”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赋予黄山风景区行政管理职能。”崔之康介绍,当时安徽省曾设想在黄山现有范围内成立风景区人民政府,或黄山旅游特区,但是这些设想在法律里找不到根据。最后,安徽省决定将黄山风景区与原太平县,加上歙县的汤口区、石台县的广阳乡划在一起,合并成立县级黄山市,上报国务院。年12月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县级黄山市正式成立。
年11月,在全国撤地改市大潮中,代管黄山县级市的徽州地区被撤销,设立地级黄山市,同时将县级黄山市更名为黄山区,徽州区与之并列设立。崔之康说,当年徽州改黄山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被视为强化黄山旅游品牌,发展安徽旅游,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徽州”PK“黄山”大家怎么看李辉曾于今年4月刊文人民日报《地名是回家的路“徽州”不妨恢复》,文章如是说“慎重更换地名,其实就在于对地名有情感。这种情感,是个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当然,不是所有地名都必须恢复旧名称,但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无疑给了我们一次新的契机。”南方网也曾刊登毛云开之《复名是对历史和文化的敬重》,文中强调“中国是一个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民族。历史不应该被忘记,更不应该消失。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让历史消失就会陷入虚无主义怪圈。”
然有人对此表示质疑,人民网于昨日发表的魏文彪的《黄山将复名徽州?改地名岂能像翻烧饼》就于文中对更改地名带来的整体改动和资源浪费进行了阐述。直言道“这些改名带来的成本代价都需要直接或间接由民众与纳税人承担,在当前各地民生领域急需大量资金投入情形下,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燕赵晚报也于昨日刊文《徽州复名,伤财劳民》。文中强调“有道是:更名不能拍脑袋,来回折腾伤民财。徽州黄山非对立,传承发展共搭台。另有诗为证:黄山天下闻,徽州底蕴深。改来又改去,烧钱折腾人。”
改名之事非易事,网上也出现了两个阵营。
有反对改名的网友:
也有支持改名的网友:
改或不改地儿都不可无名情怀也好,政绩也罢,改名仍需谨慎。“黄山”之称的确因为景点效应,使得当地的经济有了可观的发展。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有关人士呼吁把黄山改为“徽州”,且不论可行不可行,当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是都要考虑进去的。语言习惯并非一朝一夕能顺溜,可否想过若是改为“徽州”后,这些年来只识“黄山”之名者同样也可能在“徽州”城里迷失。到时候也可能闹出“只知地瓜不知番薯”的笑话。无论改或不改,都希望政府能慎重,综合考虑才会更符合民意。
他们也来“凑热闹”只缘身在此“山”中呼吁“黄山”改为“徽州”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北京白癜风专业治疗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