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特点 > 沧州文化研究听李山先生如何讲诗经

沧州文化研究听李山先生如何讲诗经

发布时间:2019-3-6 6:03:28   点击数:

听李山先生如何讲诗经

——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诗经》研究专家李山

对于李山教授来说,沧州虽不陌生,但当他行走沧州,一路探寻诗经文化,还是很有些震惊的感觉。诗经故里文化底蕴的深厚,令他感叹不已。

7月20日上午,他又在沧州图书馆作了一场诗经专题讲座,看到这么多冒着大雨赶来的听众,他再次为沧州人对《诗经》的热情所打动。

而对于沧州的《诗经》爱好者来说,分享教授那些耳目一新、深入浅出的《诗经》研究心得,跟随教授感受诗三百的文化内涵、精神气度,无疑是相逢一场精神的盛宴。

李山教授在讲座中王少华摄影

文化视角看《诗经》

以往我们读《诗经》,都是作为文学作品读,李山教授说,那就把《诗经》看浅了。《诗经》之所以是一部经典,两千多年来魅力长存,除了它的文学成就之外,更因为它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精神气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篇,反映了周初至春秋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列五经之首。

经历了殷商的屠戮暴政之后,周朝进入一个礼乐文明的时代,政府派出采诗官采集诗歌了解民情,然后写歌制诗,凝聚人心。在一个文化的定型期,中国人以诗歌为自己的文明开天辟地,缔造文化,强调生活,可以说,《诗经》奠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度、思维方式。

原沧州日报、沧州晚报总编刘桂茂主持李山教授讲座王少华摄

在《诗经》里,我们可以看到婚姻、家庭、恋爱、农耕、狩猎、战争、劳役等内容,可以说这是一部社会史,重现了中国西周、春秋社会的实景。“《诗经》是一部百科全书,所以它能够一直留存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之中,这与它本身的价值是密不可分的。”李山教授说。

尹吉甫,《诗经》的主要采集者,现在南皮尚有他的墓,乾隆都特意来祭祀他。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写了诗署上名字的。《大雅?烝民》赞其“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其实也正是《诗经》在那个时代所起的作用。

今天我们读的是毛诗,从这个意义上说,河间毛公传诗,是为中国延续了文脉,延续了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传统。因此,沧州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不可估量。

《关雎》不是爱情诗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视角,李山教授的许多研究观点让人耳目一新。《诗经》开篇第一首《关雎》,我们历来是作为爱情诗来读的,而李山说,《关雎》不是爱情诗——它是一首关于婚姻家庭的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当候鸟来到北方的沙洲上时,春天来了,该是男女青年结合的时候了。这其中就有天人合一的潜意识的民族心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贤德的女子,是高尚君子的好配偶。这样没有称谓的表达,一定不是男女间爱情的表达,爱情的表达是有你有我。而接下来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更非爱情的内容,而是典礼的规制。这应是一个钟鸣鼎食的富贵之家婚礼上的颂歌,是一首关于婚姻家庭的诗,表达的是周人重视婚姻家庭的理念,缔造人伦大和谐的逻辑开端。

再比如《齐风·鸡鸣》篇,采用对话体的格式,格调上非常滑稽。女子提醒丈夫鸡已经叫了,而且朝廷上人都到齐了。丈夫一出口,就把诗篇弄成了喜剧,他回答说:不是鸡鸣,是苍蝇的叫声。诗人采用了一种漫画的手法,重点突出懒惰男子的狡黠、耍赖。诗篇反映女子妇德,不是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而是表现日常生活中起早这样一个细节,来显示一个家庭的和谐与上进。

包括《大雅?思齐》写文王之母,表率天下,都是在说好的家庭缔造好的家庭成员,如果这个家的女人能生育懂教养,上侍奉宗公,下教育好子女,中能善好友邻,那这个家庭是幸运的。这是我们文化的根。

教授不一样的解读,为诗经爱好者们打开了一条通向古老诗经的新视角、新路径。

《诗经》离我们并不远

周围很多朋友喜欢《诗经》,诗经很美,但读起来费劲,生僻的字语,艰涩的读音,因为历史久远而产生的理解上的距离。李山教授说:“《诗经》确实是一部比较难读的经典,在百家讲坛录制节目时曾经几次毁稿,几次推倒重来,就是为了在通俗与学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说:“但我认为《诗经》离我们并不远,我们中国人的很多哲学、信仰、智慧、为人处世之道,甚至于一些风俗、习性,都可以从《诗经》中找到根。”

李山一直强调,《诗经》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底,是中国文化的根,而我们都是这个根上发出的枝丫,我们思想和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从《诗经》中找到答案。现在生活中,《诗经》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比如中国的家庭家族观念、“慎独”思想、“内圣外王”思想,都可以从《诗经》中找到。至今我们依然能从《诗经》中看到中国先民们那种朴素的人文思想、宽容开放自由的态度以及对女性地位和作用的认可和尊重。“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儒家思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儒家思想更为包容开放。”

王少华摄影

“《诗经》是我们后世诗歌的启蒙者,没有《诗经》,就没有后世的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其源头都在《诗经》。”李山这次讲座的开场白,就引用了一首诗:“清晨卧听雨如狂。消得南窗六月凉。屐伞出门忽自笑,一生多是为诗忙。”这是青县潘洪斌冒雨来沧参加讲座戏写的一首小诗。我们的生活有了诗的滋润,这场讲座中的暴雨,也变得诗情画意了...

李山向大家传授“艰涩且艰涩,但读无妨”的读书法,他说,自己这些年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从专业的角度,对《诗经》进行注解,这个过程繁琐且耗费精力,但又必须去做;二是力求用简单、明了、通俗的语言描述《诗经》,让更多的人接触《诗经》。“我有个想法,《诗经》本来就是吟唱的,能不能搞个舞台剧,用现代语言表演出《诗经》的故事,让《诗经》可观、可感、可亲?”

沧州应成为京南文化花园

“沧州文化底蕴深厚,应打造京南文化花园,打好文化这张牌,让这里成为京津人周末出行的好去处。”这是李山带伤实地考察诗经文化后,给沧州文化发展提出的建议。

19日,李山教授在沧州进行了《诗经》“专线深度游”,从韩诗的发祥地任丘出发,一路南行,到河间考察诗经村、毛苌墓、诗经公园、诗经斋、冯家大院,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奔赴献县,考察献王纪念园、毛公墓、献王祠,午饭后又折而向东直奔南皮,参观尹吉甫墓。

来沧州之前,李山只知道沧州有铁狮子,是武术、杂技的故乡。奔赴各县市考察诗经文化的各个遗存点后,他不由感叹:“沧州可不简单!”他说,每到一处,都被沧州厚重的文化深深折服了。在任丘,当地学者实地调查韩婴村的变迁,这是沧州文化、也是《诗经》研究中一笔非常宝贵的资源。

年毛公书院遗址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间,走进毛公书院、冯家大院,他说:“冯国璋自幼在毛公书院读书,可以说,是《诗经》的浸润才有了他以后的成长。”在献县,当和当地官员讨论起献王和《诗经》的时候,这位北师大的教授,也不由对官员们表现出的文化水准刮目相看:“看得出,他们是真的热爱文化。”在尹吉甫墓前,李山不由吟诵起《小雅?六月》里的篇章:“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在沧州名人美术馆里,看了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为沧州即将矗立的诗经碑书写的文字,听着沧州文化研究会的成员们介绍沧州历代名人:刘德、毛苌、高适、刘长卿、纪晓岚、张之洞……李山再一次震撼了。他说,一个地方历史上出了这么多杰出的人才,绝对不是偶然的,这说明,文化在这个地方的根植得很深很厚。沧州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文化名片,邀请最好的设计师、最好的文化学者,统一规划设计,以书、画、雕塑、歌剧、动漫等多种形式,创造性地传承诗经文化,建设京南文化花园,吸引京津等周边的人们前来。(张徽贞、杨金丽文)

免责声明:本文所发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作者尽快告知我们做删除处理,谨致谢忱。联系信箱:

.







































北京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td/1101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