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特点 > 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2013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0-8-8 20:34:12   点击数:

文化产业评论朱嘉:昨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正式发布了《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从产业总体情况、结构分析、出版传媒集团经济规模与效益评价、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规模与效益分析、图书出版单位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产业基地(园区)情况分析等角度全面分析了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各主要方面。报告数据详实,图表丰富,是了解和研究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的参考资料,值得收藏。

目录

1、综述

2产业总体情况

2.1经济总量规模

2.2图书出版总量规模

2.3期刊出版总量规模

2.4报纸出版总量规模

2.5音像制品出版总量规模

2.6电子出版物出版总量规模

2.7数字出版总量规模

2.8印刷复制总量规模

2.9出版物发行总量规模

2.10出版物进出口总量规模

2.11版权贸易总量规模

2.12单位数量与就业人数

3结构分析

3.1产品结构

3.2各产业类别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3.3各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4出版传媒集团经济规模与效益评价

4.1图书出版集团

4.2报刊出版集团

4.3发行集团

4.4印刷集团

5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规模与效益分析

5.1在境内外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流通市值排名

5.2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总市值排名

5.3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营业收入排名

5.4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利润总额排名

5.5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经济效益排名

6图书出版单位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6.1全部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6.2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6.3大学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6.4地方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6.5社科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6.6文艺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6.7美术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6.8科技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6.9教育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6.10少儿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6.11古籍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7产业基地(园区)情况分析

7.1经济总量规模

7.2数字出版基地(园区)经济规模

说明

本报告基于年新闻出版统计年报数据。报告的基础数据采集的时段为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信息采集年度为年。

本报告所涉数据的统计范围包括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报纸出版、音像制品出版、电子出版物出版、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及出版物进出口等新闻出版业务。本报告的数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新闻出版统计管理办法》,以及依据其制定的各项新闻出版统计制度自下而上采集,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并盖章确认。

本报告对年新闻出版产业的数据采集、汇总和分析,严格遵循了尊重数据、尊重客观、科学求实的原则,在年新闻出版统计年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经济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年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求严谨客观地反映产业的发展变化及趋势。与年报告相比,主要新增了对各类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经济效益进行测算与评价的内容。

本报告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分析及报告撰写工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完成。

1、综述

年,新闻出版业按照中央要求,稳中求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实现了平稳增长。

新闻出版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较年增加.1亿元,增长9.7%;利润总额.2亿元,较年增加.8亿元,增长9.3%。这反映出新闻出版产业仍继续保持了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图1 新闻出版产业增长情况

图书出版稳步增长,品种增速大幅回落。全国共出版图书44.4万种,较年增加3.0万种,增长7.4%(其中,新版图书25.6万种,增加1.4万种,增长5.8%);总印数83.1亿册(张),增加3.9亿册(张),增长4.9%;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增加47.3亿元,增长6.5%;利润总额.6亿元,增加3.4亿元,增长2.9%;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由第五位升至第四位。受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品种增速显著回落影响,图书品种增速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中新版图书回落10.8个百分点),重印、重版图书品种增长9.6%,增速提高3.4个百分点。表明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着力实施图书精品战略,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图书出版单位由追求数量转向提高质量,整顿图书出版特别是教辅类图书出版秩序,已初见成效。

报纸出版形势严峻,多项指标明显下滑。全国共出版报纸.4亿份,与年基本持平;总印张.8亿印张,减少.2亿印张,降低5.1%;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减少75.7亿元,降低8.9%;利润总额87.7亿元,减少11.6亿元,降低11.7%;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由第四位降至第五位。这反映出数字化阅读进一步普及、信息传播与获取方式深刻改变对报纸出版的冲击进一步显现。同时,不同类型报纸出现分化:全国性报纸总印数增长5.3%,总印张增长5.6%,省级与地市级报纸总印数与总印张数减少,一些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报纸总印数出现不同程度滑坡。

期刊总印数略有下降,收入微有增长。全国共出版期刊32.7亿册,降低0.8亿册,下降2.3%;其中,文学艺术类期刊降低0.2亿册,下降5.9%;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降低0.2亿册,下降4.6%。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0亿元,增加1.1亿元,增长0.5%。

图2 报纸、期刊总印数变动情况

电子出版物出版显著增长,应用服务特征明显。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3.5亿张,较年增加0.9亿张,增长33.7%;电子出版物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增加1.0亿元,增长10.8%;利润总额2.8亿元,增加0.5亿元,增长21.7%。27种电子出版物当年累计出版数量超过万张,绝大多数为IT产品配套程序或中小学教学用软件和课件。反映出电子出版物出版顺应数字化发展大趋势,通过为相关产业提供应用出版服务,实现融合发展,积极拓展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数字出版收入在全行业占比继续提升,新型数字化内容服务收入增长迅猛。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较年增加.9亿元,增长31.3%,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13.9%,提高了2.3个百分点。在线音乐与网络动漫营业收入增长1.5倍,继续迅猛发展。反映出新型数字化内容服务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中发力迅猛。与此相比,电子书、互联网期刊与数字报纸营业收入增长速度仅为7.0%,远远低于数字出版整体增速,说明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转型尚需进一步加强。

图3 数字出版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印刷复制增速放缓,营业收入所占比重持续下降。全国印刷复制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增加.4亿元,增长7.1%,较年增速回落4.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60.8%,减少1.5个百分点。虽然印刷复制地位有所削弱,但目前仍是新闻出版业的支柱产业。

出版物发行业向好,图书销售稳步增长。出版物发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较年增加.1亿元,增长12.1%;利润总额.1亿元,增加25.1亿元,增长12.8%。新华书店系统和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实现全国居民和社会团体图书零售总额.2亿元,较年增加42.0亿元,增长6.8%;零售数量63.5亿册,增加1.9亿册,增长3.1%。反映出即使受到数字化冲击,图书出版与销售仍存在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

出版物出口突破1亿美元,版权输出与引进品种比例继续提升。全国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4万册(份、盒、张),较年增加.5万册(份、盒、张),增长14.3%;出口金额.4万美元,增加.3万美元,增长10.4%。全国共输出版权种(其中出版物版权种),增加种,增长11.1%;版权输出品种与引进品种比例由年的1∶1.9提高至1∶1.7。反映出新闻出版“走出去”持续、较快发展的态势。

图4 版权输出与实物出口增长情况

出版传媒集团骨干地位进一步巩固,发行集团业绩突出。全国图书出版、报刊出版和发行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3%,在全国书报刊出版与出版物发行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提高3.7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增长14.1%,提高3.4个百分点;所有者权益增长11.6%,提高2.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16.2%,提高4.9个百分点。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与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均超过亿元,“双百亿”集团由4家增到6家。此外,资产总额超过亿元的集团由8家增到9家。发行集团主要经营指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集团整体水平;图书出版集团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报业出版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降低14.6%与6.9%,43家报业集团中有15家营业利润出现亏损,较年增加3家。

上市公司业绩较快提升,投资价值凸显。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利好背景下,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充分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多方开拓传统业务市场,积极拓展手机游戏等新兴业务领域,取得不俗经营业绩。26家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较年增加93.6亿元,增长13.2%;实现利润总额82.9亿元,增加8.2亿元,增长11.0%。以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32家在境内外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股市流通市值合计.9亿元人民币,增加.8亿元,增长92.8%,接近翻番。在年全国股市总体低迷大背景下,26家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有22家(包括全部书报刊出版公司)股价上涨,其中4家股价翻番,最高涨幅超过1.5倍;其间,多家公司股票连续涨停;股市总市值合计.1亿元,增加.3亿元,增长48.6%。反映出出版发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已逐渐被投资者真正认识,开始受到青睐与追捧。

图5 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发展情况

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快速发展,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18家报送数据的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共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利润总额.2亿元。其中,10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共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较年增加.7亿元,增长44.5%,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35.5%,提高3.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增加52.6亿元,增长61.8%。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营业收入达到亿元,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营业收入超过亿元,广东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营业收入超过亿元。

市场管理力度加强,版权执法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各级版权行政管理机关共检查经营单位.3万家,取缔违法经营单位1.0万家,查获地下窝点个,行政处罚起,移送司法机关案件件;各地方版权行政管理机关共收缴各类盗版品.6万余件,其中查缴的盗版书刊.6万余册,盗版音像制品.1万余盒(张),盗版电子出版物27.2万余盒(张),盗版软件41.3万余张。

2、产业总体情况

2.1 经济总量规模

年,全国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较年增长9.7%;利润总额.2亿元,增长9.3%;不包括数字出版的资产总额为.7亿元,增长9.4%;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为3.2亿元,增长10.5%。

说明:表内经济指标均未包括版权贸易与代理、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业务,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均未包括数字出版。

2.2 图书出版总量规模

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4.4万种,较年增长7.4%。其中,新版图书25.6万种,增长5.8%;重版、重印图书18.8万种,增长9.6%。总印数83.1亿册(张),增长4.9%;总印张.6亿印张,增长6.8%;定价总金额.3亿元,增长8.9%。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8亿元,增长6.5%;利润总额.6亿元,增长2.9%。

2.3期刊出版总量规模

年全国共出版期刊种,较年增长0.1%;总印数32.7亿册,下降2.3%;总印张.7亿印张,下降0.7%;定价总金额.4亿元,增长0.3%。期刊出版实现营业收入.0亿元,增长0.5%;利润总额28.6亿元,增长13.1%。

2.4 报纸出版总量规模

年,全国共出版报纸种,较年降低0.2%;总印数.4亿份,基本持平;总印张.8亿印张,降低5.1%;定价总金额.4亿元,增长1.4%。报纸出版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降低8.9%;利润总额87.7亿元,降低11.7%。

2.5 音像制品出版总量规模

年,全国共出版音像制品种,较年降低8.2%;出版数量4.1亿盒(张),增长3.1%;发行数量3.4亿盒(张),降低1.7%;发行总金额17.1亿元,降低7.9%。音像制品出版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降低12.8%;利润总额3.4亿元,降低2.8%。

2.6 电子出版物出版总量规模

年,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种,较年降低1.0%;出版数量3.5亿张,增长33.7%。电子出版物出版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增长10.8%;利润总额2.8亿元,增长21.7%。

2.7 数字出版总量规模

年,数字出版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较年增长31.3%;利润总额.4亿元,增长31.2%。

2.8 印刷复制总量规模

年,全国黑白印刷产量3.3亿令,较年下降0.1%;彩色印刷产量25.6亿对开色令,增长55.2%;装订产量3.6亿令,增长22.1%。印刷复制(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专项印刷、打字复印、复制和印刷物资供销)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增长7.1%;利润总额.8亿元,增长7.5%。

2.9 出版物发行总量规模

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和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实现出版物总销售额.2亿元,较年增长8.6%;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17.2万处,降低0.1%。出版物发行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增长12.1%;利润总额.1亿元,增长12.8%。

2.10 出版物进出口总量规模

年,全国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数量.4万册(份、盒、张),较年增长14.3%;金额.4万美元,增长10.4%。全国累计进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数量.0万册(份、盒、张),下降24.3%;金额.0万美元,增长2.7%。进出口总额.4万美元。

说明:差额为累计出口减去累计进口之差。正号表示出口大于进口,存在贸易顺差;负号表示出口小于进口,存在贸易逆差。

2.11 版权贸易总量规模

年,全国共输出版权种(其中输出出版物版权种),较年增长11.1%(其中输出出版物版权增长7.8%);引进版权种(其中引进出版物版权种),增长3.3%(其中引进出版物版权增长2.4%);版权输出与引进品种比例由年的1∶1.9提高到1∶1.7。

说明:差额为输出减去引进之差。正号表示输出大于引进,存在顺差;负号表示输出小于引进,存在逆差。

2.12 单位数量与就业人数

年,全国共有新闻出版单位34.6万家,较年降低0.4%。其中,法人单位16.1万家,降低0.2%,约占单位总数的46.4%,提高0.1个百分点;非法人单位0.9万家,降低6.3%,约占单位总数的2.5%,减少0.2个百分点;个体经营户17.7万家,降低0.2%,约占51.1%,提高0.1个百分点。

说明:未包括数字出版单位、版权贸易与代理单位和行业服务与从事其他新闻出版业务的单位。

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就业人数为.2万人(不包含数字出版、版权贸易与服务、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业务单位就业人员),较年提高0.4%;其中男性.8万人,女性.5万人,分别占全行业就业人数的53.4%和46.6%,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说明:未包括数字出版、版权贸易与代理、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服务。

3、结构分析

3.1产品结构

3.1.1 总印数(出版数量)

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8亿册(份、盒、张)。

图书:占总量13.7%,位居第二;增长4.9%,增速位居第二。

期刊:占总量5.4%,位居第三;降低2.3%,增速位居第六。

报纸:占总量79.6%,位居第一;增长0.03%,增速位居第五。

录音制品:占总量不足0.4%,位居第五;增长4.8%,增速位居第三。

录像制品:占总量不足0.3%,位居第六;增长0.6%,增速均位居第四。

电子出版物:占总量不足0.6%,位居第四;增长33.7%,增速位居第一。

3.1.2 总印张

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和报纸.1亿印张。

图书:占总量23.7%,位居第二;增长6.8%,增速位居第一。

期刊:占总量6.5%,位居第三;降低0.7%,增速位居第二。

报纸:占总量69.8%,位居第一;降低5.1%,增速位居第三。

说明: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采用出版数量和出版总金额,出版总金额数值的计算公式为出版数量×(发行金额/发行数量)

说明:1.音像制品定价总金额的计算见表19。

2.增速系指表内各项指标年较年的增长速度;变动系指表内各项指标的结构变动,以百分点表示,由年各项指标在总量中所占百分比与年该项指标在总量中所占百分比相减而得。

3.1.3 定价(出版)总金额

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和音像制品的定价(出版)总金额为.2亿元。

图书:占总量64.3%,位居第一;增长8.95%,增速位居第一。

期刊:占总量12.6%,位居第三;增长0.3%,增速位居第四。

报纸:占总量22.0%,位居第二;增长0.4%,增速位居第三。

录音制品:占总量0.5%,位居第五;降低5.6%,增速位居第五。

录像制品:占总量0.6%,位居第四;增长2.7%,增速位居第二。

3.2 各产业类别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选取营业收入、增加值、总产出和利润总额4个经济规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图书出版、期刊出版、报纸出版、音像制品出版、电子出版物出版、数字出版、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和出版物进出口共9个新闻出版产业类别的总体经济规模进行综合评价。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和数字出版分居前三位,三者合计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89.6%和利润总额的83.1%,印刷复制和出版物发行两个类别合计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75.7%和利润总额的69.2%。

与年相比,图书出版与报纸出版互换位置,图书出版排名上升,报纸出版排名下降。

说明:综合评价得分系选取营业收入、增加值、总产出和利润总额四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SPSS直接计算所得,仅用来显示各产业类别的相对位置,负数并不代表负面评价。

3.3 各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选取营业收入、增加值、总产出、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利润总额、纳税总额7项经济规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业(未包括数字出版)的总体经济规模进行综合评价。

说明:1.综合评价得分系选取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和利润总额7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SPSS直接计算所得,仅用来显示各地区的相对位置。

2.未包括数字出版、版权贸易与代理、行业服务与其他新闻出版业务。

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上海、河北、安徽、福建和四川依次位居全国前10位,10个地区合计分别占到全行业营业收入的73.3%、资产总额的71.1%、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71.0%和利润总额的65.1%。其中,广东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13.8%、资产总额的11.5%、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12.7%和利润总额的5.8%。

4 出版传媒集团经济规模与效益评价

列入统计的出版传媒集团有家,其中图书出版集团32家、报刊出版集团47家、发行集团27家、印刷集团12家。

4.1 图书出版集团

4.1.1总体经济规模排名

选取集团合并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总额4项经济规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图书出版集团的总体经济规模进行综合评价。前10位降序依次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与年相比,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跻身前十,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跌出前十;前10位中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排名上升,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排名下降。

说明:综合评价得分系选取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总额四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SPSS直接计算所得,仅用来显示各单位的相对位置。

4.1.2经济效益排名

使用年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与利润总额,计算各图书出版集团平均资产总利润率。前10位降序依次为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出版集团公司、青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4.2 报刊出版集团

4.2.1总体经济规模排名

采取同样评价方法,报刊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的前10名依次为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山东大众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与年相比,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跻身前十,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和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跌出前十;前10位中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山东大众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排名上升,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排名下降。

4.2.2经济效益排名

使用年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与利润总额,计算各报刊集团平均资产总利润率。前10位降序依次为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山东大众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党建期刊集团、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江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和甘肃日报报业集团。

4.3 发行集团

4.3.1总体经济规模排名

采用同样评价方法,发行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的前10位依次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

与年相比,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跻身前十,云南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跌出前十;前10位中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排名上升,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排名下降。

4.3.2经济效益排名

使用年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与利润总额,计算各发行集团平均资产总利润率。前10位降序依次为湖南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

4.4 印刷集团

4.4.1总体经济规模排名

采用同样评价方法,印刷集团总体经济规模的前10位依次为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江西新华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辽宁新闻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印刷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广西正泰印刷包装集团。

与年相比,广西正泰印刷包装集团跻身前十,北京隆达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跌出前十;前10位中江西新华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排名上升,辽宁新闻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排名下降。

4.4.2经济效益排名

使用年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与利润总额,计算各印刷集团平均资产总利润率。前10位降序依次为湖南天闻新华印务有限公司、黑龙江新华印刷集团有限公司、辽宁新闻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正泰印刷包装集团、北京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印刷集团公司、上海印刷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隆达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

5、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规模与效益分析

5.1 在境内外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流通市值排名

以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32家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股市流通市值合计.9亿元人民币,较年同期增加.8亿元,增长92.8%;前10位降序依次为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印刷公司2家、书报刊出版公司6家、发行公司2家,全部在中国内地上市。

说明:1.书报刊出版上市公司包括业务内容描述为出版、出版发行、期刊和报业的上市公司。

2.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流通市值系根据人民币对港元或美元当日平均汇率折算。

5.1.1 书报刊出版上市公司

15家书报刊出版上市公司股市流通市值合计.4亿元人民币,较年增加.8亿元人民币,增长.9%,占全体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的49.1%,提高5.1个百分点。

15家书报刊出版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大小,降序依次为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传播控股有限公司和财讯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5.1.2 发行上市公司

6家发行上市公司股市流通市值合计.4亿元人民币,较年增加.7亿元人民币,增长94.1%,占全体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的18.8%,提高0.1个百分点。

6家发行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大小,降序依次为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当当网公司和湖南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5.1.3 印刷上市公司

11家印刷上司公司股市流通市值合计.1亿元人民币,较年增加.2亿元人民币,增长65.9%,占全体出版发行与印刷上市公司的32.1%,降低5.2个百分点。

11家印刷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大小,降序依次为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港安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界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鸿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金叶科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5.2 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总市值排名

以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26家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股市总市值合计.1亿元,较年增加.3亿元,增长48.6%;前10位降序依次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印刷公司1家、书报刊出版公司7家、发行公司2家。

5.2.1 书报刊出版上市公司

12家书报刊出版上市公司股市总市值合计0.2亿元人民币,较年增加.2亿元,增长54.7%;占全体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的61.4%,提高2.4个百分点。

12家书报刊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大小,降序依次为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九州阳光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5.2.2 发行上市公司

4家发行上市公司股市总市值合计.6亿元人民币,较年增加83.7亿元,增长41.9%;占全体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的12.7%,降低0.6个百分点。

4家发行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大小,降序依次为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5.2.3 印刷上市公司

10家印刷上市公司股市总市值合计.3亿元人民币,较年增加.4亿元,增长39.0%;占全体出版发行和印刷上市公司的25.9%,降低1.8个百分点。

10家印刷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大小,降序依次为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港安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鸿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界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金叶科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5.3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营业收入排名

年,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26家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营业收入合计.5亿元,较年增加93.6亿元,增长13.2%;前10位降序依次为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印刷公司2家、书报刊出版公司7家、发行公司1家。

5.4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利润总额排名

年,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26家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利润总额合计82.9亿元,较年增加8.2亿元,增长11.0%;前10位降序依次为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和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印刷公司2家、书报刊出版公司7家、发行公司1家。

5.5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经济效益排名

使用年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与利润总额,计算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26家出版发行和印刷公司平均资产总利润率,前10位降序依次为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劲嘉彩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赛迪传媒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港安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印刷公司4家、书报刊出版公司5家、发行公司1家。

6、图书出版单位经济规模综合评价

6.1 全部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选取图书出版单位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总额4项经济规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家图书出版单位的总体经济规模进行综合评价,前10位依次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与年相比,商务印书馆和知识产权出版社跻身前十,江苏教育出版社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跌出前十;前10位中科学出版社和机械工业出版社排名下降。

6.2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家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依次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与年相比,商务印书馆和教育科学出版社跻身前十,中国地图出版社和人民邮电出版社跌出前十;前10位中知识产权出版社排名上升,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排名下降。

6.3 大学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家大学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降序依次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与年相比,前10位出版单位保持不变但名次发生变化,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排名上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排名下降。

6.4 地方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家地方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降序依次为重庆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青岛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

与年相比,安徽教育出版社跻身前十,甘肃教育出版社跌出前十;前10位中浙江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和山西教育出版社排名上升,江苏教育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和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排名下降。

6.5 社科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家社科类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降序依次为重庆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知识产权出版社、青岛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

与年相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跻身前十,中信出版社和经济科学出版社跌出前十;前10位中商务印书馆、知识产权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排名上升,青岛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排名下降。

6.6 文艺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37家文艺类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降序依次为译林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山东文艺出版社。

与年相比,山东文艺出版社跻身前十,漓江出版社跌出前十;前10位中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出版社排名上升,上海文艺出版社排名下降。

6.7 美术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32家美术类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降序依次为上海书画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和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与年相比,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跻身前十,海峡书局出版社和江苏美术出版社跌出前十;前10位中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吉林美术出版社排名上升,安徽美术出版社和湖北美术出版社排名下降。

6.8 科技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83家科技类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降序依次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和化学工业出版社。

前10位出版单位保持不变但名次发生变化,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人民邮电出版社排名上升,科学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排名下降。

6.9 教育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35家教育类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降序依次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和湖南教育出版社。

与年相比,湖南教育出版社跻身前十,甘肃教育出版社跌出前十;前10位中浙江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排名上升,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排名下降。

6.10 少儿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28家少儿类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降序依次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年,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更名为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海燕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与年相比,海燕出版社和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跻身前十,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希望出版社跌出前十;前10位中明天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排名上升,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排名下降。

6.11 古籍类图书出版单位排名

19家古籍类图书出版单位的前10位降序依次为中华书局、黄山书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岳麓书社、上海古籍出版社、齐鲁书社、三秦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和中州古籍出版社。

与年相比,中州古籍出版社跻身前十,中国书店出版社跌出前十;前10位中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排名上升,文物出版社和岳麓书社排名下降。

7、产业基地(园区)情况分析

7.1 经济总量规模

依据18家国家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报送的数据汇总,上述基地(园区)年共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资产总额.4亿元,利润总额.2亿元。

在18家产业基地(园区)中,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有1家,即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在亿元—亿元之间的有2家,即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在50亿元—亿元之间的有4家,降序依次为安徽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和湖南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前7家基地(园区)营业收入合计占到全部基地(园区)的82.3%。不足50亿元的有11家,降序依次为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西安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赣州吉安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基地、上海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黑龙江平房国家动漫出版产业基地、湖北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广东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和四川国家音乐产业基地。

7.2 数字出版基地(园区)经济规模

年,10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共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占数字出版全部营业收入的35.5%;拥有资产总额.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

数字出版基地(园区)营业收入较年增长44.5%,资产总额增长83.8%,利润总额增长61.8%。

7.2.1 营业收入

在10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园区)中,营业收入降序排名依次为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江苏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安徽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湖南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重庆北部新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天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湖北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其中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有1家,即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在亿元—亿元之间的有2家,即江苏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和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在50亿元—亿元之间的有3家。

-----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td/1176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