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苍穹③》×cm布面丙烯
我一直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转向,尤其是在西南地区?我想可能跟西南的状态还是有关系的,也就是说这种转型是一种自觉的,跟西南的生态,包括地理、环境和他们的生命自身的处境是相关联的,是自觉转型的,只不过是批评家赋予了一些另外的阐释,或者艺术史的解释,或者批评的概括。我想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状态。第二点我刚才在大家发言的时候仔细看了一下陈默的这篇文章,我觉得陈默最近的文章越写越好(笑)!我感觉到娓娓道来,并且概括的非常准确。《枝-静》×cm布面丙烯
其中有几个关键词很有意思,他用了一个“铁线钢钩”来概括廉学洺的作品,我觉得非常准确,这么一个词就把廉学洺的作品从纯粹的东方传统意向拉到现实中。如果仅仅是回到传统还是不够的,因为毕竟我们遭遇着一个现代性或者全球化的语境,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全球化的语境里,也许我们的传统还有一点资源可以挖掘,正是这一点资源,成为了我们今天很多艺术家不懈探索的一个宝藏。但是如何把这些东西转化为当代人的一种生命体验?我想这一点尤为重要,从陈默老师在文章里的概括来看,已经非常清晰。“铁线钢钩”,一下子激起了我对廉学洺作品的认识,这个“铁线钢钩”,毕竟我们面临全球化的语境,无论我们回到传统还是不回到传统,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也就是我们都在面临一个现代性的经历,也是一个必由之路。廉学洺的作品反映了这个现代性,也反映了东西方家园流失的纠结和矛盾,所以“铁线钢钩”对应了我们精神里面的情感。古人经常说“中有千千结”这样一个东西,尤其是中国人或者是东方人非常复杂,既有西方的背景,又有东方传统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一种矛盾、纠结当中,确实是一个中有千千结的状态。所以廉学洺的作品,也隐诉了现代人的中有千千结,只是把古典对纯粹情感的投射转移到了当代人的生命经验和体验当中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陈默用的这个词概括的很准确——铁线钢钩。《枝-静》局部
第三点,前面有很多先生给廉学洺的作品提出了很多建议,我也觉得似乎有三个可能性朝向未来,这三个可能性都是基于廉学洺作品里面已经呈现的因素:第一是往抽象发展,他的藤蔓、枝叶的繁衍很有一种抽象的意味,而且他好几件作品已经抽象化了,非常概括,也非常具有抽象艺术图示的造型美感,这是廉学洺作品未来可能走向的第一条路。第二就是表象主义,他的作品里面有表象主义的因素,而且也指引实现了,有时候很强烈,尤其是他对背景的处理,给人一种情绪的波澜,情绪的绚烂,这种感觉给人一种很强烈的表现意味,这也是廉学洺作品未来可以展现的层面。第三是装饰性,这种装饰性当然不是那种工艺美术的装饰性,其实它也是一种造型手段,这种造型手段可以倾向于版画或者一些更多材料制作的转换,或者说综合性绘画,使它又具有更多的装饰意味,这又是一种可能性。《枝-彩林》75×cm×3布面丙烯
也就是说在廉学洺未来探索轨迹里,提供了好几种可能,这几个可能也是考验廉学洺的未来艺术如何在这种可能性里更深入,更延展,更能表现自我风格的三个可能。所以,如果说这个展览是一个起点的话,那么对于廉学洺来说,未来还有更大的前景。最后,我又回到第一个问题,就是向内的观照和转换,刚刚看到叶帅发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