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石飞索的使用,使人和野兽拉开了一段距离,避免了人和兽近距离正面接触,既提高了准确性和杀伤力,也保障了人的安全
石质“健身球”竟是狩猎工具
神器4
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2号展厅里,陈列了很多唐代的顶级工艺品和多件国宝级文物记者寻遍了整个展厅只发现两件三角形黑铁块和劳动有些关系,经专家讲解后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曲辕犁的犁铧
陶制纺轮引发穿衣革命
半坡遗址出土物中有每平方厘米经纬线各12根的麻布碎片今天看来,这样的布料很粗糙,当时的人们已经可以利用骨针和线把布片缝在一起,做成最原始的衣服西安晚报 健康版了
其实这个东西特别有讲究,展出的几只碗范所属朝代不同,出土地大多都在古代耀州窑区域
神器2
神器5
半坡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这种织布机和新石器时代那些简单磨制和打制的石器相比,精密程度相当高因为它以人体为支架,织出来的布大多与人体宽度相似,只有30厘米左右”
它的工作原理为:前后两根略粗的横木,相当于现代织机上的卷布轴和经轴,另外还有两根较细的分经棍将奇偶数经纱分成上下两层,经纱的一端系于木柱之上,另一端系于妇女腰部织布时妇女席地而坐,利用分经棍形成一个自然梭口,最初的梭子是一根大骨针,上面绕着纬纱,穿梭于两层经线之间交替织作,不断循环,经纱张力完全靠妇女的腹背来控制
两个大小一样的小球放在一起是干什么的?这西安晚报春节征联样的组合看上去特别像老人晨练时手上把玩的健身球,把钢制的健身球换成石质的,古人会用它干什么呢?在新石器时代,这样的球似乎很普遍,在很多综合性博物馆里出现过,但您知道它的真实用途吗?它是仰韶文化中一种重要的狩猎工具
相关负责人说:“碗范就是古人给瓷碗印花的工具有人把它理解为碗模子并不准确在古代模和范是单独的两件器物古代工匠把烧制范的工具称为母范、或者模范上的纹饰是在模内雕刻而成的,再将瓷土在模内压实,脱胎后烧制成范,这样就形成了范上突出的精美纹饰
谭红霞
本组文/记者张佳 图/记者张宇明
“石球也叫石飞索,古时以兽筋、绳索或藤条两端系球组成,使用时手执一端举过头顶用力旋转,对准野兽掷出,由于离心力和惯性新安晚报作用,石飞索在空中继续旋转,遇到障碍物后则自然缠绕,捕到逃跑的野兽 ”该负责人说石球在当时被磨制得很圆,这是为了狩猎时能更加精准古人将大石头在石砧上碰击,得到大小适合的石料,然后进行打制或磨制
4根50厘米长的木棍放在一起能做什么?来到西安半坡博物馆,你就能收获答案博物馆展出的一个仰韶文化织布机复原模型清楚地告诉我们,古人在新石器时代可以用4根木棍组装成一个织布机,名字叫原始腰机
三角形黑铁块掀生产力革命
5-04-27 05:10:55.0认识博物馆里这些“神器”感受古人劳动智慧22036西安·时政/enpproperty-->
碗范纹饰精美 形似花馍
纺轮身材虽小,却能将当时人们割取的大麻、芝麻或葛麻的纤维,捻成线或细绳半坡人用陶纺轮纺线时,西安晚报学生作文给饼状陶块中间钻孔,插入木柄或骨柄,将麻质纤维绑在柄上提起旋转,底部的纺轮也随之迅速转动起来,从而用旋转力将纤维捻成线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曲辕犁是唐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铁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铁犁铧的发明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新阶段”
在半坡遗址发现了20多种动物骨骼,据专家研究,当时人们将狩猎后吃不了的动物暂时饲养起来,变成原始家畜半坡人通过狩猎、饲养家畜,获得乳汁、肉食和皮毛,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难题
有了线以后,古人就可以用织布机把线理成很多条经线,然后用骨梭把纬线织上去,从而完成从植物纤维到布的转变在半坡遗址出土的52块纺轮中,除了大西安晚报社量陶制纺轮外,还有2块石质纺轮相关负责人说:“纺轮在半坡遗址的出土物中算不上重器,它的意义在于,从根本上将古人从穿兽皮、披树叶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从一定意义上引发了古人的穿衣革命”
有趣的是,展览的碗范器型都偏大,让人不禁联想到陕西“大老碗”的特质,看来“大老碗”这种特有的陕西元素,的确是已传袭千年的老陕生活元素
其实在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也不是很高唐代初期出现了曲辕犁,其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利于回旋该负责人说:“古代很多劳动工具的木质和皮质部分难以保存千年,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文物多是金属器皿和陶瓷,这也是这个犁只西安晚报报订报电话保留下来了其铁质部分的原因”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操作灵活,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和畜力
有了织布机当然也得有纺车,纺车将植物纤维纺成线后才能织布但提到纺车,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样子都是那种摇起来咯吱响、纺轮如自行车轮胎大小的棉纺车半坡遗址出土的大量纺轮却只有白皮点心的大小
神器1
4根木棍组成“精密”机器
神器3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西安晚报记者带您探寻博物馆里古代的“劳动神器”,和您一起感受古人在生产劳动中迸发的智慧
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3号展厅里,有一个展柜集中展示了几个大号雕花“陶蒸馍”,“馍”的底部犹如一个8吋蛋糕大小,上面布满了隆起的花样纹饰,远看像陕西人过年蒸的花馍文物标签上写着“碗范”很多游客惊西安晚报09讶于纹饰的精美,却不明白“碗范”究竟是什么器物
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太原能够治好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