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

您现在的位置: 西安晚报_晚报理念 > 晚报简介 > 艾君北京人却从来也不知什么是北京人

艾君北京人却从来也不知什么是北京人

发布时间:2020-8-17 21:31:07   点击数:

一座城市对外来务工者的认同和接纳,折射出的是一种城市文化,体现出的是对他们付出价值的肯定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包容力与成长性使北京在国际都市序列中地位稳步上升”……

“包容”是一座城市或地区的一种美德和品质,它体现着社会的和谐发展性和文明性;在今后和未来,“包容精神”将会永远成为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最具竞争力的精神所在。“包容精神”让外来务工者成为“新市民”,将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

包容发展,让外来人不受歧视成为“新市民”

--关于北京精神与城市品质的思考

艾君/文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欢迎你……”这是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最为流行的一首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

这首歌曲不仅以独特的方式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同时也折射出了北京这座城市的热情好客,雍容大度的胸襟和气度;折射出北京人海纳百川的博大的胸怀,这正是“北京精神”中“包容”的内涵。

颇具文化底蕴的故宫、颐和园、天坛、天安门、长城等历史建筑,展现时代气息的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首都机场等现代建筑,在以其最新风貌和北京的人文魅力,注释着北京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体现着这座城市的“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维方式,体现着这座城市和谐发展的精神内核。

改革开放,为创业、奋斗者提供了绿色通道。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及外国友人,怀着理想、抱负和希望在异地打拼。他们以智慧、爱心和勤奋为所在地区的发展贡献着力量和才智,许多人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据人口普查显示,仅仅在北京居住的外地人就有万,外国人30多万。另据今年8月底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共登记流动人口.7万人,其中务工人员.3万人,比例高达87.2%。人员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多数人已从事第三产业,并且逐步从传统的建筑、服务等劳务性行业,向高技术、文化传媒等产业扩展。

那些在异地生活工作的人们,他们过得怎么样,有哪些困难,已成为当今许多地方管理者在思考的问题。

改变称谓——拉近心理距离的文化包容

近年来,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新市民”一词正悄然代替“外来务工者、农民工”等称谓,进入了大众传媒和公众的视野。

早在年,笔者艾君就撰文提出过“农民工”称谓的偏颇问题,在所写过的不少关于“三农”问题文章里,也多次提起改变这一称谓的问题。

年8月21日,当西安市雁塔区委、区政府下发通知,要求对“外来人口、外来务工人员、打工者”以及“农民工”等称谓统一规范为“新市民”,区内各职能部门还出台了具体办法,为“新市民”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提供帮助,此项活动受到全国众多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ytshn43.com/wbjj/1184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