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文字,一键走进天泽文化
花开长安——徐华没骨花鸟画作品跨年大吉展
主办
甘肃省美术家协会
陕西国画院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
承办
兰州天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甘肃都市频道《收藏》栏目
陇能大酒店
参展人
徐华
策展人
王凯
媒体支持
雅昌艺术网、中国美术报、美术报、新华网、美术网、人民网、甘肃经济日报、甘肃法制报、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甘肃都市频道、兰州晚报、兰州晨报、兰州日报、西部商报、鑫报、健康周刊、中国甘肃网、每日甘肃网、大为书画网、书画鉴赏、水墨华山
开幕时间
年12月31日上午10∶30
展览地点
天泽陇能美术馆
(兰州市北滨河东路70号陇能大酒店2楼)
展览时间
年12月31日至年2月28日
-12-30晚20:00“花开长安”布展完毕
此时,距离“花开长安——徐华没骨花鸟画跨年大吉展”正式启幕还有不足14个小时,这是徐华先生与天泽文化的首度合作,在布局格调上来讲,我们尽量突出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雅”与“活”。除了传统,本次展览也有诸多的不同之处。
这是兰州第一次使用vr全景来介绍一个画家的个展
天泽文化联合大西北传媒打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科技结合艺术,度的呈现了徐华先生在没骨花鸟画上的探索和追求。就算您不能亲临现场,也可以通过手机和电脑直接参与到本次展览之中。文化是精神的食粮,全民观展就在明天。
我们眼中的徐华先生不只是一位专职画家,更是一位绘画理论家
为了全面的展示一位画家的艺术造诣,我们在展览中也做到了全方位的布置,此次展览共展出徐华先生绘画作品54幅,青花釉里红瓷器作品4件,丝巾设计作品2件,学术著作30余本。
与以往的展览不同,“花开长安”为大家准备了抽奖环节,让展览透出一丝轻松
国内多位知名书画家评价徐华作品称,他的作品朴实无华,阳光,淡雅,艺术品性和格调不凡。他的花鸟画在用色方面有独到的地方,不但有韵味,而且有一种文质的东西。从他此次展览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思想型的画家,有风格、有文韵、有品味,在当代花鸟画家中值得一提。
丙申年岁末的天泽陇能美术馆,有让您期待已久的雅正与清丽
公元年12月31日,让我们相信美的力量,岁岁年年,花开长安。
名家点评
徐华的花鸟画别出一格,有文韵。他不像一般的画家,画出来的花鸟形象、符号比较单薄。他的花鸟画不但有韵味,而且感觉很厚,有一种文质的东西,有一种文化上的那种厚度。
从他的花鸟画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思想型的画家。他早期的花鸟画很少见,但就其近期的花鸟画作品来看,他的花鸟画个性强、冲击力大。有风格、有文韵、有品味,在当代花鸟画家中值得一提。
徐华花鸟画风格这么独特是从哪里来的,我感觉,他主要是受长安画派的艺术气质的影响。长安画派石鲁就有直接用朱砂作画的习惯。他的有些作品就是直接用颜色所画。徐华的画里面呈现的是淡淡的粉绿,看上去又很厚。这种朴厚除了画家的心境之外,更多的则是来源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长期案头功夫,他的绘画作品,一般很难找出它的来源,他的绘画很优雅,有很独特,奇拙,它很强悍又很柔和,我认为这和他的文化基因有关系,跟长安有关系,又和求学国美的文脉有关系,他创造的这个以淡淡的粉绿格调的花鸟,在中国花鸟画上独树一帜。我在他的花鸟手卷上题跋说:“观徐华彩墨花鸟画,文韵质丽,清新淳厚,可谓徐家新体也,堪称当代花鸟之新气象矣。”
范华(陕西国画院院长陕西美协副主席)
值得注意的是,徐华最近画了大量的花鸟画,与他绘画的总体风格面貌是一致的。他画的折枝花鸟画与恽南田的没骨花鸟画的味道与图式有某种内在的传承关系,但同时他在色彩方面又有很现代的追求,色彩艳而能雅、华而不俗,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是很不容易的。作为一个年轻画家,作为一个学者型的画家,他这条路走的很正。我认为他的绘画在今后的发展是有很广阔的前景,看到他现在的成绩,我为他感到高兴。
崔振宽(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主席)
徐华是一个热衷绘画热爱生活的年轻人。他在南北求学过程中,受众多名家点拨。读博士期间阅读了大量的画史、画论,深入地研究了中国画的大写意内涵。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理论上的积累和沉淀应用于自身绘画的实践中,为其成为学者型画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的作品朴实无华、阳光、淡雅,艺术品性和格调不凡。他的绘画多以淡墨、淡彩写之,即所谓“淡”美,墨色淡而有骨、淡中求变,有层次、有深度、有厚度。墨色中透着股淡淡的清香,格调不俗。画面既传统又现代,具有当下性。
李世南(中国国家画院研究院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
徐华是画坛上比较活跃的年轻人,他在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方面做得很不错了。徐华的花鸟画在用色方面有他独到的地方,他用灰绿色的调子来营造画面的气氛,从传统的中国画花鸟画和现代人的所为水墨写意方面,徐华有自己的特点。他的花鸟画很清新,不怪诞,他的绘画不是走那种,胡涂乱抹的所谓个性发挥。他的花鸟画适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颜色比较清丽,绘画气很正,这是他花鸟画很大一个特点。他的山水画作品我感觉也很不错。这都和他长期注重在理论上的探讨和理论上的修养有直接关系。徐华现在还很年轻,今后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张之光(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原国画系主任)
徐华一方面研习古代文学、历史、美学、中国画论等,提高综合素养;一方面精进传统笔墨功夫,他深知“传统笔墨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灵魂,传统笔墨其实就是绘画功力,传统笔墨是一个永恒的精神标准,在中国画中,传统笔墨体现着人性、人理、人文和艺能等,时代在改变,传统笔墨的标准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表现物象的外在形态。”(徐华语)诚然,笔墨不仅是绘画工具,更是传统文化的浓缩,是画家全面修养、个性才情、绘画功力的外化,画家笔墨能力的跃升决非轻易梦见。
从徐华画中,我们不难窥见画家的心境,他致力于领悟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核,画面折射出中庸、平和、自然、质朴的儒道思想菁华,追求优美隽永的境界,松厚朴实的笔痕既是天地万物的迹象,也是画家心灵的岁月履痕。
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评论家)
作品欣赏
丽人行
70cmx34cm
大吉祥
68cmx34cm
双寿
70cmx34cm
夜里挑灯为觅桃
68cmx34cm
点水蜻蜓款款飞
69cmx34cm
春来花开
69cmx34cm
徐华,年出生,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班;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教授。现为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陕西国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陕西国画院·院刊》执行主编,华山画院副院长。陕西画院联盟学术委员会执行主。长期从事中国画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从年至今发表绘画作品四百余幅,论文四十余篇。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家级和省级展览,并有论文及作品发表于《美术》《文艺评论》《今日中国论坛》《书与画》《艺术生活》《艺术教育》《西北美术》《美术界》《读者欣赏》《佛学文摘》《收藏》《水墨缘》《中国艺术》等刊物。年入选《西北五省国画百家》。年出版《水墨清华徐华国画作品集》《走近画家徐华》。
学术著作:
年,出版专著《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徐华华山图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出版专著《山水画技法品析》(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出版专著《长安风格:王维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出版专著《大道当风:石鲁绘画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获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年,出版专著《水墨面对面》(中国戏剧出版社)获年获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三等奖。
主要学术活动:
年
10月,专著《大道当风:石鲁绘画研究》年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9月,作品《天下下棋亭》入选《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美术邀请展。
5月,甘肃省博物馆·美术馆举办《行者——徐华画华山》国画作品展(甘肃美术家协会、陕西国画院、西北民族大学主办)。
6月,国画作品应邀参加《七零七零——当代中国画70后艺术家提名展》(北京)。论文《以韩休墓室壁画印证唐代山水之变》发表于《美术》年第6期。
论文《以华山写生为例谈中国画写生》发表于《书与画》年第6期。
论文《画写物外形·中国画写生观》发表于《美术天地》年第2期。
年
国画作品《春来花开》入选新水墨意象馆主办的“春来花开·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北京)。
应邀主持《从高原攀登高峰:华山中国画论坛》(陕西国画院)。
应邀参加“新中国美术家系列”陕西国画十四人与陕西十位美术理论家学术研讨会,并撰文《长安·腔调》。
9月,国画作品《丝路花开》获“第二届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三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
11月,参加首届“高原论坛”作题为“从高原到高峰:石鲁笔下的华山精神”发言(陕西美术博物馆)。
12月,“翰墨秋韵”当代中青年国画家六人作品邀请展(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
年
中央数字画频道《长安画台》栏目拍摄专题《水墨清华:画家徐华与他的淡墨淡彩艺术》。
1月,论文《长安风格就是中国风格》发表于《艺术教育》年第1期。
3月,论文《中国画写意精神》发表于《书与画》年第3期;
8月,作品入选第七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主题展“承·变:艺术新图景”(南京)。
9月,作品《行到中庭花数多》获《今日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展》铜奖(西安)。
10月,作品《花开长安》获“陕西省第七届艺术界”优秀奖(西安)。
11月,应邀主持“为画立言·陕西担当”首届陕西省青年理论家座谈会。
年
论文《照金地形与范宽溪山行旅图比较》发表于《美术》年第8期。
主持“中国风格”王维辋川别墅考察调研,首次提出“长安风格就是中国风格”。
6月,国画作品入选“山水长安”首届陕西省中青年山水画作品提名展(西安)。
8月,国画作品入选“视觉中国·洲际行爱丁堡水墨展年”,并随团出访英国、意大利(文化部)。
11月,作品入选“中国水墨现场”那山那水特展(杭州)。
年
1月,作品入选《南北对话·当代著名画家山水卷》;论文《思想是艺术的灵魂》发表于《艺术教育》年第1期(中国艺术教育核心)。
2月,论文《中国陶瓷画的写意精神》发表于《中国陶瓷工业》年第2期。
年
3月,论文《捣练图考》发表于《艺术教育》年第3期(中国艺术教育核心)。
4月,论文《胡汉之间——唐代胡人俑探析》发表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年第4期(中文社科类核心)。
11月,论文《意生象外》发表于《艺术教育》年第11期(中国艺术教育核心)。
12月,论文《虚静淡远》发表于《艺术教育》年第12期(中国艺术教育核心)。
年
5月,论文《沈周艺术生命轨迹的探析及其启示》发表于《东方艺术》第5期。
论文《小扇面大空间》发表于《西北大学学报》年第4期(中文社科类核心)。
作品《南山不老松》入选《印象碑林中国画27人提名展》(西安碑林)。
12月,陶瓷作品《百草三味》获首届“当代十大名窑”创新奖。
年
1月,论文《杨晓阳水墨攻略之形、质、品、味》发表于《今日中国论坛》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版)。
6月,论文《石墨盘上的阴阳鱼》发表于《文艺评论》年第6期(CSSCI核心期刊)。
10月,作品《终南山下》《南山有亭》应邀参加首届陕西中青年国画邀请展(西安美术馆);主持灵山雅集——首届中国佛教艺术作品邀请展;青花长安——徐华青花瓷及个人作品展。
年
6月,作品《水墨敦煌》入选《风从敦煌来,甘肃美术写生作品集一》。
7月,专著《水墨面对面》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三等奖。
8月,论文《千手千眼守望敦煌》收录《甘肃美术理论文集》。
年
3月,论文《阳光、空气、水》发表《西北美术》年第1期。
9月,论文《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发表《社科纵横》年第9期。
年
作品《水墨敦煌》入选《西北五省国画百家》。
年
2月,论文《清奇的风骨》发表于《艺术生活》年第1期。
4月,论文《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发表于《艺术生活》年第2期。
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东路70号陇能大酒店2楼,乘车53路、路于甘肃大剧院站下车,西行米即到。
天泽文化做您身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