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曾于年8月18日刊登在《西安晚报》副刊上。父亲已于年逝世,享年93岁。又是一年清明节,谨以此文祭奠父亲的在天之灵。
我的父亲
文/何志彬
每天清晨天还蒙蒙亮,总会从远处传来几声响亮的“卖豆腐来”的叫卖声。这叫卖声,让我的睡意全无,勾起我对父亲无尽的崇敬和想念…..
父亲一生以卖豆腐为业,他做的豆腐豆香味十浓,香甜可口,白嫩而又光滑,但又十分瓷实,就是掉到地上也不会散开,而且价格公道,始终坚持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绝不会短斤少两,所以在我们家乡方圆几十里,颇有名气,乡亲们都特别喜欢吃父亲做的豆腐。在我幼小的记忆里,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三伏酷暑,无论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父亲做的豆腐从来没有卖不完的时候,每天中午准时空着担子回到了家,将钱和粮票(当时可以用粮票换豆腐的,也可以用粮票换黄豆)交给母亲。顾不上休息又开始了复杂繁琐而又沉重单调的豆腐制做过程中,一直忙碌到深更半夜,我们早已进入了香甜的睡梦之中,但父母亲是什么时候休息的我们全然不知。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当我们还在熟睡,父亲又担着豆腐担子出了家门,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父亲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没有停息下来的时候,总是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家乡附近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都留下了父亲辛勤的足迹,汗水洒遍了家乡的每条羊肠小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父亲还有一手绝活,切豆腐时,对豆腐的重量把握得十分准确,只要你报出要数量,一刀下去,绝不会差半两,令人赞叹不已,被乡亲们称为“何一刀”。我想要是父亲再年轻些,准能上中央电视台的《挑战主持人》节目,肯定能拿冠军!
父亲不但做豆腐的手艺好,还有一副菩萨心肠。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尽管我们家天天做豆腐,但我们家却很少能吃上一次豆腐,只有逢年过节或是家中来了客人,才能吃上一次。父亲平时看到我们想吃豆腐但又不敢张口要的时候,总是流露出很无奈的表情,那必竟是我们一家人的生计来源呀!我们多么盼望有一天有卖不完的时候,那怕是一小块,可每天父亲都是担着空担子回到了家,令我们兄妹十分失望和沮丧。父亲尽管舍不得给我们吃豆腐,但对穷人却很大方。当时农村还很贫穷,有不少人还是吃不起豆腐,每当看到穷人家的孩子望着豆腐垂涎欲滴、哭着闹着要大人卖豆腐吃的时候,父亲总是毫不犹豫地切上一块,称也不称大方地送给别人:“拿去吧,没钱不要紧,有了再给不迟”!有多少次这样的事情连他自己已经记不清楚了。父亲就是这样,以他憨厚朴实、善良仁慈、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的品德,在默默地影响和教育着我们。如今我们兄弟们都早已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成家立业,父亲因年事已高,早已不再做豆腐了,但父亲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一生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隔多年后的今天,父亲还一直被乡亲们挂念着,关心着,相互打探着有关他的消息。曾经身高一米八零的父亲,身躯早已不再挺拔,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变成了驼背。我也因父亲做豆腐、卖豆腐和豆腐结下了不解情缘,对豆腐这种当今十分普通的食品情有独钟,十分喜爱,逢餐必有豆腐。
人常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你商量事”。记得年冬天的一个早上,我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吵醒,“赶快回来,父亲不行了”!是老家打来的电话,我不敢耽搁一分钟,风驰电掣般地赶回农村老家,家里已乱成一团,准备棺材的、缝制寿被的,进进出出的人忙个不停,我知道父亲可能要离我们而去了,我疾步奔到父亲的床前,高声的呼喊着父亲,只见他老人家寿衣已经穿戴整齐,安祥的躺在床上,紧闭双眼,脸色脸色苍白,但还有很微弱的呼吸,“有救,救人要紧”!大家七手八脚匆忙地帮父亲换上了原来所穿的衣服,医院,医院的精心治疗和家人精心护理,父亲奇迹般地康复,与死神擦肩而过,重新返回人间。父亲康复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全村,飞遍亲朋好友,大家无不为父亲获得重生感到意外惊喜、开心和高兴!
父亲今年已经整整九十一高龄了,在兄嫂的精心照料下,身体仍然十分健康,思维敏捷,口齿伶俐,谈起他当年卖豆腐的往事就滔滔不绝,能给你说上大半天,还自编了不少的顺口溜,能倒背如流。如今能吃能睡,饭量不减当年,牛羊肉泡馍能吃一大碗呢…
我为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健康长寿!
年7月29日
LCD液晶显示挂壁式干发器
产品手柄带有微动电源开关设置,使用时提起手柄并轻握按钮通电工作,松开即停止工作,采用进口开关,手感舒适;双重断电保护,防止过热,进口ABS原材料,不易变形;产品有冷、热风功能设置,随意选择,适合不同的季节;带液晶显示屏(可调节白屏、蓝屏),可显示室内温度、日期,高档大器,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