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评价,秦岭是中国人的中央国家公园,而西安人就是距离中央国家公园最近的人。依偎着这样一座植被茂密、水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繁多的山脉,西安人的福分真不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岭用她博大的胸怀和丰富的资源孕育着一代代秦人。朴实的秦人也懂得去体味她,爱护她,回报她。人与山和谐共生,互融互荣。7月28日,记者走进秦岭山中,走近那些被秦岭滋养着的人家。
沿途惊喜不断是一种享受
从周至县城,驱车沿环山路进入国道,巍巍秦岭就在眼前了。沿国道盘旋而上,你就置身于秦岭山中。
周至县往厚畛子镇有七八十公里,都是盘旋而上的山路,这段路依西安的水源地黑河河道走向而建,虽弯道多但路面平整路况不错。要提醒您的是,行驶在这段路上,可要系好安全带、抓紧扶手,否则汽车转弯时巨大的惯性会让人东倒西歪。
每一次转弯,记者的心都会稍稍紧一下,因为眼前明明已没有路,但转过弯就别有洞天,这让每次转弯都成了一次豁然开朗,各种美景依次呈现在眼前,那些小紧张带给人的反而是一次次惊喜。眼前的秦岭,既有郁郁葱葱看不尽的绿,又有俊朗坚硬巍巍耸立的岩石,柔美刚劲完美结合,让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行车时,右侧峭壁上山石的裂缝清晰可见,凸出的地方似是悬在车顶,随时掉落的样子,但多数情况下,它们会安稳地待着,不会给你带来麻烦。
这一路,我们逆流而上,气温逐渐降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耳畔叮咚流水声,许久未听到过的蝉鸣声,路上还不时地冒出只色彩鲜艳的野鸡、不知名的鸟、悠闲吃草的黄牛。在这样的地方,即使赶路,也是一种享受。
山上到处是宝他用心爱着秦岭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厚畛子镇厚畛子村。这个秦岭山中的村落很小,总共四五十户人家、多位村民,谢忠林是其中一位,这个51岁的男人看上去是个粗人,其实情感细腻,他用心爱着秦岭。
谢忠林从小在山里长大,角角落落都“跑遍”了,对这里熟悉得就像是自己的家。走在山路上,他随手在路边揪一种植物,就能说出它们的名字。“这是菟丝子,这是猫屎瓜、五味子,这是猪苓,都是中草药。”他还能说出它们的功效。“我20多岁时就在山里采药,我们这山上到处都是宝贝。”语气里,透着一种自豪。现在,他依然上山采药,还种些木耳、黄花和中草药猪苓。村里的人,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开农家乐,有的和谢忠林一样,种些草药和蔬菜,再养些蜜蜂,以此生活。
大山里,人们没什么娱乐,时间显得多了起来,所以不少人都爱看书。谢忠林只有初中文化,住的地方非常简陋,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但他说起话来文绉绉的,会很恰当地使用很多成语和优美的词汇,不像个没怎么上过学的农民。
他还会做根雕,“我在山里发现形状好的树根就捡回来加工,做过大象、龙……各种造型的根雕,很多都送人了。这两个是我前几天捡回来的,准备打磨一下,再做个龙,这个就做祥云追月吧。”他拿着两个造型各异的树根说着自己的想法。谢忠林心态很好,比起有的忙着挣钱却忘了自己、没了爱好的人,他的精神生活似乎更丰富。
怀着报恩的心他用脚步丈量秦岭
几十年来,谢忠林从没停止行走。
20多岁时,他为科研考察队带路,帮助他们完成科研项目。近些年,秦岭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很多人来旅游,他对秦岭的熟悉就成为一种财富。他带着外面的人,用脚步丈量大秦岭。
他为旅行者做向导,带着他们徒步近百公里,在秦岭里来个南北大穿越,从镇上走到老县城、龙洞门,再到灵观台、老庙子,经跑马梁抵达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或是走近一点的路线,从镇上到铁甲树、三合宫,再到老君殿、南天门,经药王殿、放马场、玉皇池,最终抵达拔仙台。“这样的路线我走了不下百遍,在秦岭里我走的路有上万公里”。
行走时,他和黑夜里眼冒绿光的果子狸和平相处,也被风雪交加漆黑的夜吓到过,但心里总有一种信念:“这是我生活的地方,这是我的家。”谢忠林说,一次采药时他为抄近路迷了路,天黑后山里伸手不见五指,树丛里又总有响动,“我怕有野兽,就躲在一个根本容不下我的山洞里,靠数数让自己平静。可后来又开始下大雨,我有些绝望,以为这次要被大秦岭收了。可等天亮后我再次看到熟悉的地方依然感到亲切,因为这里是我的家”。
行走时,他劝导大家不要乱扔垃圾。村里的人也会参加环保志愿者、驴友组织的环保活动,一起保护秦岭。“我是怀着一种报恩的心在行走,因为只有秦岭的环境好了,才能吸引来更多人,我们这些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才能继续赖以生存”。
在村里开农家乐的易晓宏也非常注重环保,他家的餐厨垃圾有专人清理,其他垃圾送往垃圾站。“秦岭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我们要保护好秦岭,才能获得更多。我们的子孙还要在这里生活呢!”
“城里人”叶隐在厚畛子村租下一个农家小院,他选择在这里用心感受秦岭。
远离城市喧嚣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和他们一样爱着秦岭的还有很多人。厚畛子村里,住着一对中年城里人。走过一段上坡土路,一个别致的农家小院是他们用1元年租租来的住处。人还没到跟前,两只狗就已经“汪汪”地叫了起来,提醒主人有人来了。
小院被爬满了黄瓜蔓的铁丝网围了起来,几根枯木做成的篱笆门上,挂着两只铃铛,一推门会“叮当当”响。女主人告诉记者,家里的狗地盘意识太强,总是对着别人叫,怕伤人,又想让它们能自由活动,就把院子围了起来。
院子前一棵茂盛的核桃树,一丛竹子;院子后零零碎碎地种了点菜,长了些草;阴凉处,一张桌子几杯茶,女主人安静朴素地坐着,端着茶杯啜饮。男主人叶隐一袭宽大的棉布衣裳,脚踩草鞋,微风来时衣服抖动,仙风道骨的。他们远离城市喧嚣,选择了这里的宁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隐士吧!
女主人笑说,其实18岁的儿子也常问他们:你们寂寞吗?你们算不算隐士?她并没有正面回答,只说这样的生活远离嘈杂,不被网络、手机绑架,让自己有更多时间思考。“儿子似懂非懂,但他能理解并接受我们的选择”。
用心感受秦岭让人内心宁静
大学时,叶隐喜欢徒步旅行,跑遍名山大川。毕业后做了营销设计,事业发展得还不错。七八年前,他们生活在城里,每天忙碌于公司的事,应酬饭局不断,挣了钱就买车、买房,再换车、换房,这在大家看来越来越好的生活,却让他们有些厌烦。“没时间思考,没时间静下来,不能做喜欢的事,我们决定离开城市。”叶隐说。
妻子是位脱俗的女子,愿意跟着他这样随性。这些年,夫妻俩先后在白鹿原、南五台、西乡居住,一直在山里转。偶然的机会来到厚畛子村,妻子喜欢上这里,他们就搬来了。每天晒晒太阳、看看蓝天,读读书、写写毛笔字、弹弹古琴,没有雾霾、没有污染。叶隐搞他的《茶经》方面的课题研究,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