浐灞,一个遥远又亲近的名字
地处东郊,却是西安最重要的东大门
浐灞,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
遥遥相望,却在耳中时常听到她的名字
直到遇见
她的美彻底征服了我
而我也爱上了她
浐灞,惊艳你的美
文
王萌
从小长于城里,浐灞,于我是一个比较遥远的地名。记得春游去临潼,灞桥是必经之地,伴着那一路上无数的柳絮纷飞,青春年少的心弥漫的是一片春光,毫无一点古人诗词里折柳相赠的忧伤。而第一次与她的亲密接触,则是上初二那年暑假在老师带领下参观二炮,参观完后老师带着我们去灞河,她指着那一片河水说:看,那就是灞河。当时并未觉得那水有什么特别,甚至还有点失望,河水浑浊,也没有想象中的大,河边一群农妇在洗衣。但是在酷暑中见到清凉河水的兴奋很快就使我们忽略了她的不完美,纷纷把凉鞋脱了在水里戏水,凉爽的河水驱走了夏日的炎热,使我第一次记住了她的名字:灞河。
没有想到的是,结婚后我成了一个东郊人,虽然在城里长大的我一直对东郊比较排斥,嫌它脏、乱、差,却也不得不接受命运的摆布,在东郊生活了十年。十年间,说实在的,两点一线很少出门,而这十年,浐灞悄悄地发生了巨变。先是迎来了大面积的动迁改造,再次见到她,便只有惊艳。曾经污水横流的河流变得清澈如许,曾经尘土飞扬的小路变成了林间芳径,曾经狭窄逼仄的街道变成了通衢大道,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绿地飞落于广阔的水面之间。
浐灞的美,美在水,丰美的水草,滋养了这片美丽的土地,流水森森,龙吟细细,蒹葭丛生,白鹭翩飞。夏天莲叶田田,风过处菡萏生香,罗裳轻摆,摇曳生姿,风情万种,蜻蜓低回,蛙声鼓噪,或揖舟,或垂钓,一片田园风光;浐灞的美,美在树,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树,遍植于湿地公园沿河两岸,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林中鸟鸣啁啾,树影斑驳,游人或徜徉在林间,或三三两两坐在草地上聊天。
最爱浐灞的柳,水边、路边,到处是柳,摇曳着,婀娜着......水边的她,或直立或斜倚,将长长的枝条垂下水面,像长发的姑娘,对着如镜的水面梳理着自己的长发,一边梳头,一边想着心事,水面泛起一圈涟漪,如同少女萌动的心思。夕阳西下,给她及水边的水草都涂上了一层炫目的金色,美丽的倒影伴随着落日在金色的水面荡漾。春风吹过,水雾氤氲,整个湿地笼罩在一片绿烟之中,桃李竞芬,云蒸霞蔚,漫天的雪花轻轻飞舞,那朵朵飘飞的柳絮,宛如调皮的孩子,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忽而飘落在行人的头上,忽而钻入眼帘,带着无限风情从唐朝一直飘到了今天;小溪里,草地上,大路上,到处覆盖一层白雪,随风滚动,撩拨着春日的萌动;炎炎夏日,遮住了夏日炙热的阳光,将一片清凉洒在路上,枝条上蝉声嘶鸣,为整个湿地更添一份田园的宁静;萧瑟的秋天,泛黄的柳色与苍苍的蒹葭调染出漫天遍野的金黄,白色的芦花在秋风中轻摇;皑皑白雪的冬季,一片萧杀中仍可见粗壮的身躯和光秃秃的枝条挺立在原野中……
今年11月,那一班开往春天的地铁开通了,如游龙般地穿过波光粼粼的浐灞,充满浪漫气息的粉色车厢连接着浐灞的前世今生,带着浐灞的魅力驶入未来。
作为西安的东大门,灞桥曾是东去离别的伤心之地,今天,这里依然是东去的枢纽,但没有了往日的悲伤,取而代之的是高铁的飞驰电掣,使得千里一日还成为可能。长安塔隽秀典雅,广运潭波光潋滟,大桥飞架南北,气贯长虹,在河面上划出一道美丽的白弧,勾勒出浐灞的旖旎曼妙,东去西来的游人墨客,只会有一片良辰美景的赞叹,再也不会轻诉离殇……
作者简介
王萌:文学爱好者,陕西金融作家、长安作家协会会员,多篇诗歌、散文、小说、研讨类论文发表于《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金融经济》《金融理论与教学》等报刊、“邮银研究”、“西部网”、“陕西头条”“长安人”、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及“金融作协”、“浐灞生态区”、“遇见散文诗歌”、“爱长安”、“贫农乱弹”、“约一程时光”、“太一文学”、“幸福南城”、“逐梦”等